首页期刊导航|塑料加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塑料加工
塑料加工编辑部
塑料加工

塑料加工编辑部

双月刊

南京市湖南路8号5楼

塑料加工/Journal Plastics Process
查看更多>>塑料技术刊物。介绍塑料成型加工技术与设备,传递塑料科技信息,交流行业技术发行与管理经验,反映该省塑料行业取得的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塑木复合材料概况和联冠塑木研发进展

    黄学祥陈荣王德禧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塑木复合材料特点,我国木材资源现状及国家塑木产业化政策,联冠对塑木制品及成套设备的研制和开发.

    塑木复合材料技术设备

    资料与信息

    5,15,18,27,30,35,39,44,51页

    木塑复合材料(WPC)性能影响因素与改性技术进展

    刘英俊
    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塑复合材料(WPC)的性能直接关系到制品推广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本文就影响木复塑合材料物理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几个重要因素加以讨论,并从改性技术的角度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并介绍了几种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木塑复合材料及制品.

    塑木复合材料性能影响因素塑料改性应用

    "工学结合"培养高材行业蓝领人才的探索

    张晓黎关琦杨小燕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企业难求实用型的高级技术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技术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就是在市场、企业和院校之间建立一座桥梁,探索出一条化解难点有效途径.我院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立过程中,在课程整合、课程体系改革,以及校企合作在工学结合中整体贯通等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校企合作

    关于塑料管材几个质量问题的研究

    刘伯元张玉川华晔从树强...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影响塑料管材质量诸多因素中,首先人们关注的是管材生产的质量控制,其次是连接.但是作为排水的系统工程,还要关注施工(即埋设)质量,埋设与管材环刚度之间的关系,防老化(即影响管材寿命的因素)和温度对管材寿命的影响和如何防护等问题.本文将从以上三个方面重点介绍国外先进理论和经验特别是通过三张图表的讲解分析来说明.

    塑料埋地排水管质量寿命埋设环刚度温度

    新型固体钙锌复合稳定剂的直接法合成及其在PVC中的应用研究

    郭立新万庆红崔艳艳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一种简便的方法制备了以环氧脂肪酸钙、环氧脂肪酸锌为主的固体钙锌复合稳定剂,研究发现其对聚氯乙烯(PVC)不但有较好的长期热稳定作用,而且具有较好的初期着色性.可用于无毒制品,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环氧脂肪酸钙环氧脂肪酸锌钙锌复合稳定剂聚氯乙烯无毒

    高浓度水相Sb2O5胶体直接制备环己酮Sb2O5肢体

    秦毅红黄子石龙艳平石玉臣...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体积质量浓度为60%的高浓度水相Sb2O5胶体为原料制备环己酮Sb2O5胶体.直接向该水相Sb2O5胶体中加入数种表面活性剂和环己酮,经过胶团在水中聚沉、胶团表面改性、胶团重新分散于环己酮等几个步骤生成环己酮Sb2O5胶体,原水相Sb2O5胶乏体中的水随之一起成胶.经试验,该胶体可以与聚氨酯以任意比例互相融合.

    水相Sb2O5胶体环己酮Sb2O5胶体聚氨酯融合

    一种新型耐热聚乙烯(PE-RT)管的研制与生产

    张炜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在推广的五种室内小口径塑料管材中都存在着一定的缺点.随着聚乙烯PE管材在给水、燃气领域的广泛使用以及在排水领域中PE大口径双壁波纹管和中空缠绕管的大量应用.人们对聚乙烯管材的优良特性越来越认识,唯一遗憾的是PE管村尚不能在热水领域中使用.随着2002年陶氏公司、2003年韩国SK株式会社研制开发的耐热聚乙烯即PE-RT的DX800管材专用料的问世,在热水管领域特点是在地板采暖、铝塑复合管中替代交联聚乙烯都有巨大的优势,本文将把PE-RT材料这种国际上先进技术介绍给国内广大用户,希望使PE-RT管材在中国有一个很大的发展.

    耐热聚乙烯PE-RT管材

    热塑性塑料着色用金属皂类颜料分散助剂

    陈昌杰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了硬脂酸金皂类对颜料分散性的影响,比较色母料与干法着色剂时产生料的分散性.

    热塑性塑料着色金属皂类颜料分散助剂色母料

    红外测厚技术在超薄薄膜和多层共挤薄膜生产线上的应用

    董殿会程江王广彪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传统的贝它(Beat)技术、伽玛(Gamma)技术和X射线(X-ray)技术,在测量起薄薄膜厚度时技术不完善,更无法测量多层共挤材科中阻隔层的犀度.NDC近红外技术利用不同材料对近红外光具有不同吸收波长的原理,可测量多层共挤材科每一层的厚度;NDC近红外专利技术抑制了光学条纹干涉(OFI)的影响,能高精度、高分辨率、无任何放射性地测量超薄薄膜的厚度.

    红外测厚技术超薄薄膜多层共挤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