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利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利经济
河海大学 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
水利经济

河海大学 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

郑垂勇

双月刊

1003-9511

jj@hhu.edu.cn

025-83786350

210098

南京市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内

水利经济/Journal Journal of Economics of Water Resources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河海大学和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共同主办的学术性、技术性、实用性相结合的科技期刊,是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会刊,是国内唯一的水利经济研究与应用专业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水利系统优秀期刊、全国农业系统优秀期刊。本刊主要刊登内容有:水利经济学基本理论;水权、水市场研究;水利水电工程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工程投资筹集与费用分摊研究;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移民经济研究;农业经济研究等。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经济工作有关的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再生水投入与长江和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互馈效应研究

    吴凤平黄蕊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收集了2011-2020年长江和黄河流域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在验证了面板数据的有效性基础上,分析了模型的结果、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结果,考察了再生水投入与长江和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双向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水投入与长江和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之间具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并具有区域差异性特征;在流域经济发展对再生水投入的影响上,黄河流域的依赖性明显大于长江流域;在再生水投入对流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上,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整体上均呈现正向影响,但长江流域正向影响滞后性更强.

    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再生水投入互馈效应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水资源能源"纽带关系视角下西北地区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吴兆丹谈心阳刘烨宁吴竹雅...
    9-1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水资源能源"纽带关系视角,利用Vensim PLE软件构建因果关系流图以分析西北地区水资源与能源之间的关联,设定常规发展、节水节能政策深入落实、节水节能技术改进、能源产业结构改善等情景,并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比较 2022-2030 年GDP、单位能源生产用水量、万元GDP能源消费量和能源紧缺程度4 项指标在不同情景下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西北地区经济水平将持续提升,单位能源生产用水量、万元GDP 能源消费量、能源紧缺程度将持续下降;与常规发展情景相比,其他情景中西北地区GDP、能源生产用水效率的提升幅度和万元GDP能源消费量、能源紧缺程度的下降幅度将更大;节水节能政策深入落实对万元GDP 能源消费量、能源紧缺程度改进效果最为明显,节水节能技术改进则对单位能源生产用水量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能源产业结构改善能兼顾对单位能源生产用水量、万元GDP 能源消费量、能源紧缺程度的约束效果.提出以节水节能政策深入落实、节水节能技术改进、能源产业结构升级等为主导的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以促进西北地区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能源"纽带关系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情景模拟西北地区

    基于水足迹的水资源利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脱钩关系研究

    许锘陈东景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00-2021 年全国287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对象,基于生态足迹理论,运用TAPIO脱钩理论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构建TAPIO-LMDI模型研究了水资源利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间水足迹存在较大差异,但全国总用水足迹趋于稳定,且水资源生态盈亏在研究期内有所改善;整体上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逐渐提升,与水资源利用呈脱钩状况;脱钩驱动因素分解结果显示,促进脱钩的主要因素包括技术和结构因素,而抑制脱钩的因素主要为城镇化率和人口数量.提出要制定因地制宜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节水宣传与教育等优化建议.

    水资源利用生态足迹经济高质量发展脱钩理论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长江经济带税收营商环境优化研究

    魏长升陈薇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发挥税收营商环境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和文化发展5 个方面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税收营商环境的优化要求.根据影响税收营商环境的关键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选取长江经济带 11 省市 2019-2022 年的数据,采用熵值法对长江经济带的税收营商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 2019-2022 年税收营商环境整体有所改善,但税收营商环境仍需持续优化.指出税收营商环境存在税收法律制度待完善、税收征管合作机制不成熟、税务执法区域协同性差、纳税服务宣传和咨询模式待优化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税收营商环境熵值法

    "双碳"目标下科技创新对江苏高耗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研究

    吴鸣然
    36-40,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2009-2021 年江苏40 家高耗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并将企业转型升级绩效分解为环境绩效、经济绩效和绿色创新绩效,研究"双碳"目标下科技创新助力江苏高耗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效果.结果表明:江苏高耗能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还不能很好地产生经济绩效,且对企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在不同环境规制强度和企业污染程度下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却不利于提升绿色创新绩效;社会和市场对传统高耗能企业创新首先关注的是环境绩效和绿色创新绩效,其次才是经济绩效.

    "双碳"目标科技创新高耗能制造业波特假说江苏省

    习近平治水思路的系统哲学基础

    司雨王英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治水思路及关于治水重要论述是新时代我国治水工作的行动指南.以系统治理为着眼点,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 3 个层面深入挖掘治水思路的系统哲学基础,旨在深化其理论内涵,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根据系统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原则论述了习近平治水思路的系统本体论基础,即人与水是生命共同体;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3 个方面说明人与水和谐共生为系统认识论主线;注重水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系统哲学方法论指引,即运用系统分析、系统协同、系统工程方法为习近平治水思路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治水思路系统哲学系统治理

    基于能动司法视角的蓝碳治理环境司法探讨

    邢鸿飞庄潇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系统梳理相关规范体系和实践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蓝碳治理的司法困境及成因,探讨了环境司法能动助力蓝碳治理的路径.结果表明:我国蓝碳存在司法适用规范阙如、司法权与行政权配置不合理、司法能动与克制的标准不明、责任承担方式各异等问题;指出环境司法下的蓝碳治理守正创新,须归纳其表层现象、挖掘深层逻辑,从正面肯定蓝碳司法本土化的制度创新,将积累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模型,以环境司法能动回应蓝碳治理,保障审前有限能动、审中适度能动和审后积极能动,以免具有生命力的司法经验在司法改革中被悄无声息地抹除,以蓝碳司法能动与国际社会共谋生态文明之道.

    蓝碳"双碳"目标司法能动环境司法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与深化路径

    邵光学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系统梳理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历史进程,总结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结果表明:当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海洋产业结构有待优化、海洋生态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增强、海洋生态文明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公众海洋生态文明意识有待提高等现实挑战;提出了着力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增强海洋生态科技创新能力、完善海洋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增强公众海洋生态文明意识等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历史进程基本经验深化路径

    基于主体工具主题的中国节水政策演进特征研究

    周海炜郭依珂王梦娇
    6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构建主体-工具-主题三维分析框架,运用文本挖掘技术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 1988-2023 年中国节水政策的演进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节水政策的主体合作机制、工具组配方式以及主题关联效应.研究发现,我国节水工作已步入系统化推进阶段,但仍存在政策平均效力偏低、政策主体协同度不高、政策工具使用结构失衡、政策主题领域分布不均等问题.提出了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打破政策行文部门间壁垒、加强政策供给型和需求型工具应用、大力推进节水产业创新等建议.

    节水政策网络演进政策主体政策工具政策主题

    综合洪水风险管理理念下防洪法的防洪管理体制机制优化

    何艳梅
    7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洪水风险管理是风险社会人类更好地防御洪水风险的基本要求,也是综合水资源管理的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等政策文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等的出台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丰富的防洪实践、域外经验积累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修订贯彻综合洪水风险管理理念、优化防洪管理体制机制提供了政法依据和实践基础.具体优化路径如下:健全防洪管理体制,包括明确领导部门和职能部门的职责,夯实行政首长和政府的职责,建立部门协同机制和省际协同机制,建立重要水系的全流域协调机制,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社会互助机制等;强化蓄滞洪区建管体制机制,在明确蓄滞洪区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建立蓄滞洪区全过程风险管控机制,改进蓄滞洪区的运用补偿和扶持救助制度;优化防洪规划和防洪标准制度,尤其是建立定期审查和更新制度;新建非工程防洪制度,如建立重要水系的子流域防洪规划、洪水风险图编制、洪水保险等制度.

    综合洪水风险管理防洪管理风险预防非工程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