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李平

月刊

1000-3894

bjb-iqte@cass.org.cn

010-85195717

100732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Journal 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兼容数量经济和技术经济两个学科,主要针对改革开放中的焦点问题及时反映两个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新理论、新方法和新经验,探索国内外该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动向,反映其运用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经济双循环的比较优势分析

    张少军方玉文
    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考察中国经济双循环的比较优势.研究方法:构建基于贸易增加值口径的比较优势指数并结合核密度估计和马尔可夫链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尽管中国省际调出的比较优势呈上升趋势,且在2017年首次突破了1,但中国经济内循环的比较优势仍然不强.第二,尽管中国出口的比较优势呈上升趋势,但始终未突破1,这说明中国经济在外循环中并不具有比较优势.第三,中国各省份在内循环中的比较优势,强于在外循环中的比较优势;中国各部门在内循环与外循环中的比较优势则基本持平.研究创新:首次构建了增加值口径的省际调出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将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研究价值: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理论依据.

    省际调出增加值显示性比较优势双循环核密度估计马尔可夫链

    中国经济双循环耦合协调度分布动态、空间差异及收敛性研究

    赵文举张曾莲
    2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测算1999~2019年中国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耦合协调度的实际水平并分析其分布动态、空间差异及收敛性.研究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和β收敛模型.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国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地区异质性、时间阶段性特征明显;空间差异持续扩大,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正空间相关关系持续而稳定;全国及四大地区经济双循环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过程,不同地区耦合协调度收敛位置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研究创新:测算了中国经济双循环耦合协调度水平并分析其时空演进规律与收敛性.研究价值:对于总体把握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规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经济双循环分布动态空间差异收敛性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差异研究

    沈秋彤赵德起
    4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明晰中国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外延,测度中国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对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全国30个省份2004~201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中国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使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度了中国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运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了五大影响因素对中国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研究发现:中国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上波动上升、稳中有进,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区域特色鲜明,但是区域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省际的差别也较大.研究创新:将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纳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范围内,丰富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在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进行再界定的基础上,定义了中国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个核心概念,并从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进行了详细解释.研究价值:研究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丰富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促进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村生产要素配置、完善乡村治理结构、提高公共物品供给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不平衡

    中国农村金融集聚对农民消费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

    董秀良刘佳宁王轶群
    6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从空间维度考察农村金融集聚对农民消费的影响.研究方法:利用2009~2018年30个省份和四大区域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估计金融集聚的空间效应,即特定地区农民消费如何关联于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金融集聚.研究发现:在全国省级层面上,农民消费不仅受本省农村金融集聚的显著影响,同时还受到邻近省份空间溢出的显著影响.分区域检验显示,一方面,东部和东北部地区农民消费受到域内金融集聚的影响显著,而中、西部地区则不显著.这一区域差异与农民收入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具有一致性,但农民收入影响更大.另一方面,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农民消费受邻近区域金融集聚溢出效应的影响显著,但东部地区则不显著.研究表明,一是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消费具有重要影响,二是农民收入过低会弱化金融发展对消费促进效应,增加农民收入是提升消费的根本;三是加强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金融合作有利于实现共赢.研究创新:将空间效应引入农村金融集聚对农民消费影响的研究,探究了该影响的空间特征及关联性.研究价值:对农村金融集聚的消费促进效应做出了更全面的评价,为发挥农村金融促进农民消费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抓手.

    金融集聚农民消费杜宾模型空间效应

    中国乡村振兴水平的区域差异、分布动态演进及空间相关性研究

    张旺白永秀
    84-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测算2010~2019年中国乡村振兴水平,分析各区各省乡村振兴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区域差异、分布动态演进及空间相关性.研究方法:熵权法、描述统计法、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Moran's I.研究发现:中国乡村振兴水平整体上偏低但呈递增态势,四大区域中东部遥遥领先,中部、东北部和西部均在全国均值之下,乡村振兴五个一级指标中,生态宜居得分最高,产业兴旺其次,后依次为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和乡风文明;乡村振兴水平存在总体差异但不严峻,总体差异主要源于由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差异所导致的区域间差异;各区各省份乡村振兴水平绝对差异正在逐步缩小,并无出现极化现象和收敛现象;乡村振兴水平存在鲜明的空间集聚现象,东部主要落在第Ⅰ象限的高值集聚区,中部、东北、西部大部分落在第Ⅲ象限低值集聚区,其中有6个省份发生跃迁.研究创新:以政策依据、理论依据、现实依据构建了包含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指标体系,全面地从时空分异特征、区域差异、分布动态演进及空间相关性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价值: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乡村振兴水平,廓清各区各省份优势和短板,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政策选择.

    乡村振兴指标体系区域差异分布动态演进空间相关性

    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

    许庆刘进熊长江
    10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测度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并探析其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研究方法:运用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Moran's I指数和Markov链考察中国农村基础设施的区域差异与动态演进.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整体上不断提高,地区间差异是造成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各个区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极化现象,全国及东部地区绝对差异扩大,东西部地区绝对差异缩小.东中西部各省份呈现出"高-高""低-低"集聚的趋势,低水平地区逐渐向邻近高水平地区转移.研究创新:揭示出中国农村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分布动态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研究价值:加深对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格局的认知,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参考.

    农村基础设施区域差异分布动态演变趋势

    中国营商环境综合发展水平的测度、地区差异与动态演变研究

    邱康权陈静吕雁琴
    12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构建营商环境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揭示中国营商环境综合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变规律.研究方法:熵权法、整体与维度分析法、核密度估计法、Dagum基尼系数、全局和局部莫兰指数、Markov链转移概率矩阵.研究发现:2008~2018年中国营商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优化上升趋势,但优化进程较慢,内部指标发展不均衡,发展水平等级转移乏力;四大地区存在明显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发展水平较好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先后被中西部地区超越;中国营商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存在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其中绝对差异在扩大,而相对差异总体上在缩小,地区间差异是造成中国营商环境综合发展水平空间非均衡的主要原因;中国营商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不同类型的集聚模式较为稳定.研究创新:基于营商开展环境和营商生活环境两个维度构建中国营商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分别从整体、分维度、绝对差异、相对差异、空间相关性和等级转移概率等角度全面分析中国营商环境综合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以及动态演变趋势.研究价值:从营商开展环境和营商生活环境两个角度评估中国营商环境存在的现状问题,为未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决策参考与依据.

    营商环境地区差异动态演变

    中国双向直接投资均衡度的演变特征及对融资约束的影响

    刘峻峰李巍
    144-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揭示中国双向直接投资均衡度的时空演变特征,测算区域融资约束,分析中国双向直接投资对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方法:运用动态度和均衡度衡量双向直接投资的流动情况,基于MSAR模型考察不同时期双向直接投资均衡度之间的依赖性.研究发现:IFDI和OFDI相向运动导致中国双向直接投资渐趋均衡,理论层面双向直接投资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实证发现在政策扭曲等内生制度安排下双向直接投资均衡度并未缓解融资约束,市场化水平减弱了双向直接投资均衡度对融资约束的负向作用.研究创新:构建双向直接投资均衡度将IFDI和OFDI综合起来;度量区域融资约束;阐明双向直接投资对区域融资约束的影响机理.研究价值:为双向直接投资与融资约束的良性互动提高决策参考.

    双向直接投资融资约束市场化水平均衡度MSAR模型

    大中小微企业规模划型统计标准的实证研究

    高敏雪孙庆慧胡强甄峰...
    164-180,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引入机器学习方法讨论大中小微企业规模划型标准问题.研究方法:基于国家统计局公开的第四次经济普查企业数据,采用Adasampling方法,结合基本描述统计方法判断企业规模划型问题.研究发现:多数行业规模划型采用单一指标可达到较好划分效果,缓解小微企业划分过于宽松的痼疾,简化分类识别难度;现行小微企业分类阈值较为合理,但中小企业间和大中企业间分类阈值有明显偏差;可细化当前的企业规模划型标准,基于行业大类特征进行企业规模划型;分类阈值可建立机器学习与经济普查相结合的定期动态调整机制.研究创新:引入Adasampling方法讨论企业规模划型指标选取和划分阈值标准.研究价值:从理论上论证我国企业规模划型标准的科学性和优化方向.

    企业规模划型大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小微企业Adasampling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