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李平

月刊

1000-3894

bjb-iqte@cass.org.cn

010-85195717

100732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Journal 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兼容数量经济和技术经济两个学科,主要针对改革开放中的焦点问题及时反映两个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新理论、新方法和新经验,探索国内外该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动向,反映其运用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收入分配制度协调与促进共同富裕路径

    孙豪曹肖烨
    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总结收入分配制度演进规律,提供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政策协调安排参考.研究方法:基于政策文本提炼收入分配演进规律,利用国民收入核算数据,估算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的比例关系.研究发现:我国收入分配制度遵循从重效率向重公平转变的演进逻辑,经历了克服平均主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兼顾效率和公平、更加重视公平,促进共同富裕四个发展阶段.初次分配是收入分配的主导机制,需要提供公平分配秩序;再分配是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需要增加民生性和保障性支出;三次分配是收入分配的有益补充,需要设计激励相容的政策体系.研究创新:抽象出收入分配制度从重效率向重公平转变的演进逻辑,估算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的比例关系.研究价值:为促进共同富裕和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提供政策参考.

    共同富裕分配制度比例估算政策协调

    中国政务服务信息化及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曲永义王可
    2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探讨政务服务信息化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重点研究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制度环境所带来的微观经济效果.研究方法:借助"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建设的准自然实验识别政务服务信息化对微观企业创新带来的效应.研究发现:"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促进了企业的创新产出,其机制是使得企业对于研发投入和交易性投入的平衡在更大程度上选择向前者倾斜,此外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的作用效果需要一定的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保障,并主要体现在信用环境水平较低的地区.研究创新:将现代信息技术纳入了企业创新的制度激励分析当中,并从政府视角丰富了互联网使用推动创新活动的研究.研究价值:为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试点的效果提供参考.

    政务服务信息化企业创新准自然实验

    中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的产业关联效应测算

    韩君高瀛璐
    4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量化分析中国省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的产业关联效应.研究方法:通过界定、分离与合并2007年、2012年和2017年中国30个省份投入产出表各部门数字化和非数字化部分,编制中国数字产业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出产出分析方法对中国省域数字经济产业关联效应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发现:东部地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部门对国民经济均有显著的拉动和推动作用,中部地区产业数字化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龙头产业,而西部地区数字产业化部门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小;大多数省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部门影响力系数及感应度系数的时间趋势均呈交叉关系.中国数字产业属于"投资依赖型"产业;数字经济受出口需求影响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消费对数字产业化部门的诱发效应及依赖程度整体上大于产业数字化部门,但产业数字化部门受消费的影响程度在不断上升.数字经济发展对大部分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有显著的就业拉动效应,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制造业税收贡献效应最为显著,产业数字化对各产业的就业拉动效应和税收贡献效应大于数字产业化.研究创新: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分类为基础,构建省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投入产出分析框架;系统、客观地揭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关联效应的数量特征和数量规律.研究价值:为把握数字产业融合特征提供新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思路,对构建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推动实现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投入产出分析产业关联诱发系数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收敛性研究

    张卓群张涛冯冬发
    6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研究中国283个城市及各重大战略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和空间收敛性.研究方法:基于中国碳核算数据库发布的碳排放数据计算得出全国28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碳排放强度,作为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采用Da-gum 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测算重大战略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差异情况,使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刻画不同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动态演进特征,运用变异系数和空间面板模型开展σ收敛和β收敛分析.研究发现:全国城市及各重大战略区域碳排放强度出现显著下降,整体上表现出明显的"南低北高"空间格局,且各重大战略区域间的组间差异具有扩大趋势;各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动态演进特征差异较大,京津冀、黄河流域内部城市极化较为明显;全国城市及各重大战略区域碳排放强度均不存在σ收敛,但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不同区域表现出来不同的空间效应,且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外资强度、科研投入、路网密度对碳排放强度变化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研究创新:使用夜间灯光数据反演核算二氧化碳排放量克服了传统能源统计数据开展核算的一系列潜在问题;从国家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全国城市及不同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和动态演进特性,使用空间计量模型揭示不同因素的影响.研究价值:为促进全国及各重大战略区域减排降碳工作的协调推进,出台因地制宜的减排降碳政策,加快碳达峰、碳中和步伐提供量化支撑.

    碳排放强度区域差异动态演进空间收敛

    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效应研究

    王晓娟朱喜安王颖
    88-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从不同维度测度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效应.研究方法:在静态理论模型与动态面板数据相结合的分析框架下,探讨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影响的短期效应、中长期效应和结构性差异.研究发现:从短期来看,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数量和工资水平均存在负向冲击,工业机器人渗透度每增加1个单位,就业人员总量减少0.391%,劳动者工资降低0.163%;现阶段机器人应用对就业的影响更多表现为替代效应,且对其上下游产业存在负向的溢出效应.从中长期来看,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数量会产生正向影响,而对其平均工资水平仍然会造成负面冲击,长期的就业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创造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经济越发达、机器人渗透度越高、技术水平越高的地区其就业替代效应越显著.研究创新:丰富了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经验研究.研究价值:科学评判"机器换人",促进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

    机器人渗透度制造业就业替代效应创造效应溢出效应

    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研究

    李福柱曹友斌李昆泽
    107-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探讨中国各省域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变化趋势、区域差异和收敛特征.研究方法:采用改进的指标度量2002~2019年30个省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其区域差异程度及差异来源,分别采用去除空间相关性的σ系数、考虑空间相关性的β收敛模型检验收敛特征.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各省域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均有大幅提升;在"沿海—内陆"和"南方—北方"区域框架下,总体差异、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程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区域间净差异和区域内差异依次为两种区域框架下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全国及各地区内均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研究创新:将Hausmann等(2005)构建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标中人均实际GDP改为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强了该指标对制造业相关度量的适用性;分析其区域差异及收敛性,并对 σ收敛模型、β收敛模型予以空间相关性修正.研究价值:为判断中国30个省份及地区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水平与变化趋势提供理论与事实参考、促进区域制造业协调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出口技术复杂度制造业区域差异收敛

    债务违约的生成机理与风险测度——基于资本收支均衡的经济学逻辑

    丁志国丁垣竹赵宣凯
    127-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基于理论模型推演,分析债务违约的生成机理,明晰企业融资规模的合理范围和债务违约的边界条件,测算中国市场债务违约风险特征,以及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对中国实体经济部门违约风险的可能冲击.研究方法:基于企业资本收支均衡方程,理论推演债务违约的生成机理,选取2003~2020年A股市场数据,实证判别中国债务违约风险特征,以及外部政策转向的冲击效应.研究发现:理论推演表明:企业资本结构选择存在确定的债务安全边界和债务违约边界,可以划分为债务安全区、失速区和违约区三种状态,企业一旦进入债务失速区,就会在自我加强机制的作用下加速滑向违约区;资本收益率、债务成本和资本结构共同决定了企业所处的债务状态,资本收益率的下降和债务成本的上升,都可能引发企业在既有资本结构下陷入债务困境;委托代理问题是企业债务违约的内在动因,宏观经济冲击则是实体经济部门"违约潮"可能的外生触发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市场债务违约风险总体可控,但局部风险和潜在风险不容小觑;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对中国实体经济部门违约风险具有刺激作用,必须借助宏观政策积极应对.研究创新:基于理论模型推演,给出企业债务风险的定量判别依据、债务违约生成机理的自我加强机制以及实体经济"违约潮"的可能触发机制,为资本结构选择以及重大金融风险防范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分析框架;基于市场数据,测度中国实体经济部门的债务违约风险,为预判外部政策转向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效应提供经验证据.研究价值:为企业管理者制定融资方案提供定量的参考依据,为宏观管理部门精准预判和科学防范重大金融风险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债务违约资本结构货币政策资本收益率债务成本

    金融监管背景下中国金融效率及优化

    张晓燕郭莹武竞伟
    147-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探究在当前环境下金融监管对中国金融效率的影响、推动中国金融效率的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法:采用系统GMM模型验证金融监管、宏观杠杆率对中国金融效率的作用;运用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检验金融监管提升金融效率中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金融监管是金融效率提升的先决条件;宏观杠杆率和金融效率之间存在显著倒U形关系;目前大多数省份宏观杠杆率低于门槛值2.0699,各省份金融效率偏低,适度的金融监管,有利于提高宏观杠杆率对金融效率的贡献.研究创新:综合我国"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的金融监管实践构建金融监管指数,基于宏观杠杆率对金融效率影响的数理推导,探究以宏观杠杆率为门槛变量,金融监管提升中国金融效率的门槛效应.研究价值:延续金融强监管态势是金融效率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宏观杠杆率作用、增强金融监管有效性是金融效率提升的关键;增进金融科技发展及监管是金融效率优化的稳定阀;用好金融政策振兴后发展地区是金融效率的助推器.

    金融监管指数金融效率宏观杠杆率面板门槛模型

    一个新的U-MIDAS-Mlogit模型及应用

    蒋翠侠赵婷婷许启发
    16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解决响应变量与解释变量存在混频观测时的多分类分析问题,扩展多项选择Logit(Multinomial Logit,Mlogit)模型到混频数据环境下,使之能够处理混频数据并实现多分类预测.研究方法:将无约束混频数据抽样(U-MIDAS)技术引入Mlogit模型中,构建U-MIDAS-Mlogit模型,给出其极大似然估计.研究发现:新建的U-MIDAS-Mlogit模型,不但能够高频预测响应变量的多分类结果,而且具有比传统Mlogit模型更高的分类精度.研究创新:提出了一个新的U-MIDAS-Mlogit模型,能够直接对原始混频数据进行建模,克服了传统Mlogit模型需要进行数据同频化处理的局限,提升了 Mlogit模型的功能,提高了多分类预测效果.研究价值:U-MIDAS-Mlogit模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解决一类混频数据环境下的多分类分析问题,本文从数值模拟与模型应用两个层面进行了证实.

    U-MIDAS-Mlogit模型Mlogit模型混频数据多分类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