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李平

月刊

1000-3894

bjb-iqte@cass.org.cn

010-85195717

100732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Journal 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兼容数量经济和技术经济两个学科,主要针对改革开放中的焦点问题及时反映两个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新理论、新方法和新经验,探索国内外该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动向,反映其运用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践历程与重大成就

    杨骞陈晓英田震
    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遵循"让事实说话、让数据说话"的原则,系统梳理新时代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践历程,并对新时代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的重大成就开展量化分析.研究方法:基于全国、区域、省际等多个空间层面,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三个维度出发,采用描述性统计、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等方法,多维立体全面地展示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的重大成就.研究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投入持续增加,创新产出快速提升,创新效率明显改善,由2012年的0.48提高到2020年的0.77,累积增长61.05%.东部地区在中国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创新发展的区域协调性不断增强,同时涌现出多个创新发展领先省份,为新时期创新高地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分布动态及演进趋势上,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的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分布曲线右拖尾形态明显,创新高地快速崛起,创新效率分布曲线呈右移趋势,创新效率整体提升.随时间推移,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效率向高水平转移的概率不断增大,呈现跨级跃迁特征.研究创新:将量化分析与新时代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实践相结合,真实立体展示新时代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践历程与重大成就.研究价值: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提供学理支撑,为新时期更加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十九届六中全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大成就量化分析

    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现实分析与政策思考

    周小亮宋立
    2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测度分析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实际水平与演进特征.研究方法:采用超效率SBM模型结合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法,基于中国1997~2019年30个省份细分36个二位码行业层面的工业经济与环境数据测算工业低碳转型指数,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整体、区域与行业特征.研究发现:中国整体的工业低碳转型始终处于进步状态,呈先加速、后减速的趋势,技术进步驱动特征逐步凸显.在地区特征方面,东部、东北部地区转型起步较早,但速度较慢;中、西部地区转型起步较晚而速度较快.就行业特征而言,非重污染行业、高技术行业的低碳转型程度较高;重工业低碳转型起步较早,轻工业起步相对较晚.研究创新:测算低碳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工业低碳转型,深入分析了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地区与行业差异.研究价值:对中国工业低碳转型进行更具时代意义的衡量,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产业低碳发展战略提供实践依据.

    低碳转型全要素生产率SBM-GML

    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合的演进与驱动力

    宋德勇张麒
    4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构建指标体系来测度2006~2018年中国不同类型城市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合的水平与差异,探究其演变规律及驱动力.研究方法:从融合基础、融合深度和融合绩效三个维度,采用AHP-Entropy组合赋权法构建融合指数,综合运用指数分解、对比分析法和σ敛散分析法,探究融合水平的时空差异与动力机制.研究发现:全国城市的整体融合水平持续改善,其中技术进步是核心动力,发展方式转变是重要路径,环境治理强度是关键支撑;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和其他城市融合的演进及驱动力差异显著;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合,是资源型城市破解"资源诅咒"的重要途径;以"增长极"为引领的城市群一体化,能够有效提升区域整体融合水平.研究创新:从融合的视角探讨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并发现了资源型城市和城市群融合水平的提升路径.研究价值:有助于厘清不同城市的融合水平和驱动力差异,对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精准施策具有参考价值.

    环境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合指数城市

    数字经济对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

    魏丽莉侯宇琦
    6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检验数字经济对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差异.研究方法:运用效率分析、熵值法测度2011~2018年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水平,并采取面板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绿色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研究期间我国各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较大,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该作用存在时滞性和异质性.研究创新:基于上市公司企业数据库,筛选建立全国数字经济企业数据集与城市层面匹配数据,从微观视角对地区的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价值:从数字经济发展角度,为我国绿色发展转型路径的政策设计提供参考.

    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区域差异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测度及增长动力研究

    黄仁全李村璞
    8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为揭示我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机理,围绕构建什么样的新发展格局怎么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问题开展研究.研究方法: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中国与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动力的异同.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国内依存度呈现"U"形结构特征,均值为80.71%,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第三产业在GDP占比较低是主要原因.中国经济虽已融入全球价值链,但对其他国家的拉动作用不明显,未来与欧盟、东盟和金砖国家的贸易潜力巨大.中国的增加值率,效应为正,中间品消耗呈上升趋势;逆全球化思潮蔓延和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导致各国反馈效应为负.消费、投资和出口仍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对投资的依赖相对较高,消费拉动作用有待提升.研究创新:基于OECD编制的2021版世界投入产出表,全面测度与分析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依存度、关联度和感应度测度,并从增加值率变化效应、结构变化效应(国内乘数效应、反馈效应和溢出效应)、最终品产出变化效应(消费效应和投资效应)探索了经济增长的动力.研究价值:有利于从定量角度深入理解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特点和规律,对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世界投入产出表经济增长

    区域环境治理压力、经济发展水平与碳中和绩效

    周兵刘婷婷
    100-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研究中国30个省份环境治理压力、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两者的协同效应对碳中和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方法:在固定效应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的分析框架下,探讨碳中和绩效的线性和非线性变化特征,运用事件研究法借助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碳减排政策的动态效应.研究发现:基准线性回归中区域环境治理压力、经济发展水平的独立效应阻滞碳中和绩效,但二者的协同效应显著提升碳中和绩效;囿于碳中和绩效可能呈现非线性的变化趋势,分别以三者为门槛变量进行检验发现,区域环境治理压力、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时不存在门槛效应,两者的协同效应为门槛变量时,协同效应对碳中和绩效具有非线性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碳减排政策显著提高了试点地区的碳中和绩效,但政策的动态效应存在时滞性;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碳中和绩效实现路径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创新:将区域环境治理压力、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两者的协同效应纳入碳中和绩效分析框架,丰富了新时期双碳目标研究主题;从能源供给侧视阈下深入探究全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碳中和绩效的区域差异和动态演进特征,揭示了碳中和绩效的不同发展轨迹.研究价值:据此,中央和地方政府应根据碳中和绩效发展历程因时施策,为构建全球碳秩序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区域环境治理压力经济发展水平碳中和绩效面板门槛模型

    私募股权投资对中国三次产业创新增长的影响研究

    肖宇
    119-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探究金融支持中国三次产业创新增长的策略.研究方法: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测算分析2000~2018年中国三次产业创新增长指标及私募股权投资对其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三次产业创新增长情况差异显著.私募股权投资能够优化现有金融结构,是对现有直接融资体系的有益补充.其改善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继而通过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并为创新主体提供增值服务,最终促进了整个三次产业的创新增长.研究创新:利用半参数OP法将三次产业置于同一测算口径下进行比较,填补了利用产业层面私募股权投资数据对中国三次产业创新增长指标进行测算和研究的空白.研究价值:揭示了私募股权投资与创新增长的关系,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私募股权风险投资金融支持创新增长全要素生产率

    公债支持的财政扩张影响国民经济的资本市场渠道

    程远胡秋阳张云
    140-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构建包含结构化资本市场的金融CGE模型,重点分析公债支持的财政扩张通过资本市场渠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研究方法:构建了一个包含公债的结构化资本市场以及反映国民经济各主体在市场上统筹性地筹措及运用资金的金融CGE模型,通过模拟分析研究公债支持的财政扩张政策.研究发现:公债支持的财政支出扩张,无论是生产投资支出还是消费支出,都会对民间消费产生"挤出效应"而对其生产投资产生"挤入效应",对生产投资的挤入效应将提高社会的资本形成速度进而提高经济增速.这是由于公债增发影响了资本市场结构,引导家庭为了保持其最优的资产组合而增加对其他金融资产的持有,令其金融投资曲线右移.这虽然导致家庭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支出下降,但企业得以从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多的资金,从而推动其生产投资的增长.研究创新:在分析框架中引入了包括公债在内的结构化资本市场以及市场中各类国民经济主体的统筹性的资金筹措及运用,考察了以公债所支持的财政扩张如何通过对资本市场的结构性影响而影响国民经济的"资本市场渠道",对有关财政扩张是否挤入民间投资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一经典命题提供了补充性的讨论.研究价值:提出了财政政策影响国民经济的资本市场渠道,拓宽了关于财政政策实施条件及其影响的分析视野,拓展了对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的认识宽度,为公债市场的建设完善对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中的金融资本市场通路、健全宏观调控政策作用机制的战略重要性提供了新的认识角度.

    金融CGE财政政策公债资本市场渠道

    多分形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风险预警模型研究

    张品一薛京京
    162-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提出基于多分形特征的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状态的划分方法,构建非平衡数据集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模型.研究方法:采用日收益率和多分形波动率衡量互联网金融风险并划分风险状态,提出一种利用SMOTEENN采样算法与SVM模型相结合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模型,选取中证互联网金融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SMOTEENN-SVM模型可以显著地提高SVM模型的预测精度,具有优越的预测性能.研究创新:通过日收益率和多分形波动率刻画互联网金融风险状态,并将SMOTEENN采样算法与SVM模型相结合,建立非平衡样本的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预警模型.研究价值:为研究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提供新的思路,对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多分形支持向量机

    信息动态

    封3-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