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李平

月刊

1000-3894

bjb-iqte@cass.org.cn

010-85195717

100732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Journal 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兼容数量经济和技术经济两个学科,主要针对改革开放中的焦点问题及时反映两个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新理论、新方法和新经验,探索国内外该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动向,反映其运用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据要素共享与城市创业活力——来自公共数据开放的经验证据

    蔡运坤周京奎袁旺平
    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数据开放是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与数字经济战略的重要举措,其能否释放价值创造效应、促进社会创业与增强经济活力,是实践界与理论界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利用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与企业工商注册信息数据,基于公共数据开放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系统检验了公共数据开放对城市创业活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能显著促进城市创业活力提升.机制分析表明,公共数据开放通过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的政府治理逻辑和信息搜寻匹配效率优化的市场效益逻辑的途径来推进城市创业活力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区域要素禀赋与非正式制度环境强化了公共数据开放的创业促进效应,而且公共数据开放弥补了初始地区数字基础设施政策支持的差距.此外,公共数据开放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创业促进作用更明显,表明公共数据开放还促进了高质量创业.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推进公共数据开放、释放其价值创造效应、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公共数据开放城市创业活力制度性交易成本信息搜寻匹配效率

    人口资源大国的服务化转型之路——来自中国"高校扩招"的理论分析与微观证据

    袁凯华包时鹏吴腊梅
    2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外部环境日益严峻、服务化转型日渐紧迫的背景下,立足国内超大规模人口资源寻找中国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内源动力,已经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可回避的话题.本文立足"高校扩招"政策背景,借助一般均衡模型与倍差法,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系统分析了人力资本扩张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扩张能够有效推动企业服务化转型,解释企业投入服务化接近26.8%的增幅.机制与异质性分析表明,人力资本可能通过提高中间服务投入比例、提升管理效率、改善雇佣结构、增强创新能力的方式推动企业服务化转型,并且企业在规模、融资约束、创新意愿或技术水平上的特征差异会使边际效应存在分化.拓展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扩张对国内和国外服务化均有促进作用,而且国内服务化能够加强供应链安全,国外服务化却产生截然相反的抑制效果.本文从人力资本视角挖掘人口资源大国服务化转型的内源动力,研究结论将为新发展格局下推动建设贸易强国与加强供应链安全提供切实参考.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链人力资本高校扩招倍差法

    大国重企:"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

    徐震寰李晨曦
    4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显著促进相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该结论在考虑一系列可能干扰估计结果的因素后仍然成立.动态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存在滞后性,其正面影响始于政策实施后1期,且影响幅度随时间推进有所增加.本文认为,这一结果与2015年"一带一路"倡议才完成前期筹备工作并正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有一定关联.机制分析发现,从国家内部视角看,"一带一路"倡议增强了政府机构对企业的监督和治理,且对位于政府监督动机和监督能力较强地区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影响更大.从国家外部视角看,"一带一路"倡议增强了东道国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监督和关注,且对面临较大东道国监督压力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影响更大.运用三重差分法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企业社会责任效应在交通、能源、钢铁等重点行业中更加明显,但该效应在重点省份与其他省份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本文拓宽了企业社会责任议题的研究视角,丰富了"一带一路"倡议经济和社会影响的相关理论,对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启发性.

    "一带一路"倡议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监督机制

    稳岗补贴、流动性约束与企业劳动力雇佣

    刘贯春吴佳其叶永卫黄馨...
    7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稳岗补贴是国家调控失业风险、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形势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科学评估稳岗补贴政策的经济效应对进一步优化、调整相关稳就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9~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稳岗补贴政策对企业劳动力雇佣的影响.研究发现,稳岗补贴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劳动力雇佣规模.机制检验表明,稳岗补贴政策通过直接的资金注入效应与间接的信号传递效应缓解了企业的流动性约束,进而促进企业增加劳动力雇佣,且信号传递效应在其中发挥着更为突出的作用.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融资约束严重、劳动密集型及税收负担强度大的企业,稳岗补贴政策的劳动力雇佣促进作用更为凸显.此外,稳岗补贴政策的实施对员工工资水平和员工结构无显著影响.本文结论为政府部门通过稳岗补贴政策实现"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参考.

    稳岗补贴流动性约束劳动力雇佣

    税收优惠、多元化经营与集团公司避税

    赵仁杰周小昶张文文
    93-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税收优惠是实行宏观调控和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政策工具,但也带来了行业间税率差异,为集团公司通过涉足低税率行业实施利润转移与避税提供了条件,造成税收政策扭曲.本文基于2008年实施的农业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根据2005~2015年的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数据研究发现:针对农业的税收优惠会显著增加非农行业集团公司的涉农经营和避税行为,非农行业母公司中农业子公司占比增加10%,母公司和集团公司实际税率分别下降0.86%和1.71%,涉农经营显著提升了非农企业的避税程度.异质性分析显示,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融资约束较大、政府税收征管较弱以及市场关注度较低的企业中.机制检验表明,非农业母公司会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转移给农业类子公司,降低母公司利润,导致农业子公司利润率与其他子公司相比显著提高,且主要渠道是关联购买.本文不仅从行业税收优惠角度完善了关于集团企业避税行为的研究,也为理解产业政策的效果和企业多元化经营动机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完善税收优惠和转变产业政策实施思路具有借鉴意义.

    税收优惠产业政策多元化经营企业避税

    土地引资、激励扭曲与企业策略性创新——来自工业用地出让的经验证据

    吕越张昊天谢红军
    113-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模型解释了地方政府的土地引资导致企业策略性创新的激励扭曲现象.由于政企双方之间的专利信息不对称,企业为获得工业用地使用权和"隐性补贴",会主动迎合地方政府对高技术企业的偏好,在事前采取"重量轻质"的策略性创新.企业获得土地后,为应对地方政府对经营成果的后续验收,仍然会延续此前的创新行为.其次,使用制造业企业信息和工业用地出让记录的微观匹配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的土地引资模式对企业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获地企业相比未获地企业的专利数量明显提升,但专利质量则显著下降,该现象在获得协议出让土地和特殊经济区土地的企业中尤为突出.本文还分析了土地隐性补贴的内在机制和事前事后的专利迎合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缓解土地引资对企业创新行为的激励扭曲,提高工业用地创新效率,实现由"创新大国"向"创新强国"战略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引资信息不对称激励扭曲策略性创新隐性补贴

    企业数字化转型、供应链溢出与劳动力技能偏向

    李斌杨冉卢娟贾真...
    133-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纵向关联愈发凸显,上游企业数字化转型行为是否以及如何引起下游企业的决策响应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供应链上的纵向关联视角出发,系统考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前向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上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增强了下游企业的劳动力技能偏向,该结论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显著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当下游企业为非国有企业、供应链依赖性较高企业以及所在地区市场分割程度较低时,上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下游企业的劳动力技能偏向效应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下游企业主动学习的数字化转型效应和外部交易降低的成本节约效应是上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下游企业高技能劳动力需求偏好的重要机制.进一步分析表明,上游企业数字化转型使下游企业劳动力技能结构表现出总体雇佣规模不变的双向极化特征,这虽然增加了下游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但并未构成工资压力和经营负担,反而因高技能劳动力的助力提升了下游企业的经营业绩、生产率以及创新绩效.本文为深化供应链合作、推动企业人力资本升级乃至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潜在参考.

    数字化转型供应链溢出成本节约技能偏向雇佣结构

    基础教育信息化投入与教育公平——来自农村远程义务教育工程的证据

    蔡伟贤朱迪刘梦雅
    154-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投入对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从城乡教育差距和农村内部教育代际流动两个角度切入,探究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专项投入对于教育公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专项生均投入每增加百元会使城乡教育差距缩小约12.80%,但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农村内部的相对教育代际流动,表现为子代与父代教育排序的相关程度提高约9.52%.为探究该差异性结果的形成原因,本文结合公共教育投入对人力资本积累和代际流动影响的理论模型推论进行机制分析,发现该专项投入整体上促进了农村个体的人力资本积累,但家庭教育背景更好的群体受益更多,该受益格局的形成主要源于项目实施方式带来的农村地区教育质量提升的非均衡性.异质性分析表明,女性、家庭经济背景更好的子代从该政策中受益更多,而地方教育投入偏好和项目投入的管理激励会影响政策效应的充分释放.据此,本文提出在继续推进农村远程义务教育发展的同时,应更为注重项目投入的合理分配,同时需要以更为完善的监督体制促进教育信息化投入均衡效应的充分释放.

    农村远程义务教育城乡教育差距教育代际流动公共教育投入

    环境规制与企业纳税遵从:效应、机制与改善路径

    罗宇张明昂
    175-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环境规制力度的不断加强,环境合规成本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企业微观层面的税收和污染排放数据,研究政府提高环境规制对企业纳税遵从的影响.我们利用国家重点监控企业项目带来的环境规制力度加强,构造断点回归设计进行因果识别,实证发现:提高环境规制强度会显著增加企业的避税活动.机制研究表明,国家重点监控项目提高了企业的环境合规成本、减少了现金流,导致财务约束较大和规模较小的企业进行更多的避税,且增加税前扣除项目是企业避税的重要手段.进一步研究表明,助企纾困的税收激励政策能够有效缓解环境规制对企业避税的溢出效应.本研究结论意味着政府应重视严格的环境规制可能对微观主体的纳税遵从产生的负面影响,这为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环境规制企业避税断点回归

    能源转型的人力资本增进效应——基于农村电气化的研究

    焦银亿
    197-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实施的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项目为能源供给冲击,采用队列DID策略检验了传统能源向清洁电力转型对农村人力资本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学龄前儿童接触农村电气化项目能够增进其青少年时期的人力资本,使其受教育年限提高0.17年,同时使初中入学率和高中入学率分别提高2.2%和3.4%.机制分析表明,农村电气化通过收入创造克服了"能源阶梯"难题,从而实现了可持续的能源清洁转型,同时也为改善地区和家庭内部的教育环境提供了可能.此外,该项目通过替代家庭传统能源,改善了个体健康状况.本研究揭示了清洁电力使用与人力资本增进之间的关系,为推动新时期的农村能源清洁转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学术支撑.

    农村电气化能源转型教育结果居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