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塑料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塑料科技
塑料科技

于文杰

月刊

1005-3360

slkj@dsy-cn.com

0411-86601793

116033

大连市周家街11号

塑料科技/Journal Plas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塑料加工行业中的优秀期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稿件多,学术水平较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振动控制研究

    杨铮鑫张达王凯党鹏飞...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压电陶瓷-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为研究对象,基于状态向量法和传递矩阵法建立了层合板的力电耦合运动方程.基于状态向量法和传递矩阵法的动力学模型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带有不同铺层角度的层合板的固有特性.通过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对碳纤维增强层合板和压电元件所组成的压电系统在MATLAB中进行状态空间方程求解.将解析结果与有限元结果相对比,仿真结果与解析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模型正确.通过滑模控制,分析层合板在不同形式外部激励信号作用下的振动时域响应.在施加控制后,系统输出响应的幅值下降约为原来的50%.

    碳纤维增强层合板状态向量法传递矩阵法滑模控制

    AHP/MPP复配阻燃HDPE/BF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王兆礼赵升云江慧华龚新怀...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竹纤维增强高密度聚乙烯(HDPE/BF)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采用三聚氰胺磷酸盐(MPP)和次磷酸铝(AHP)作为复配阻燃剂,通过密炼的方法制备复合材料,对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采用极限氧指数(LOI)、锥形量热等方法进行了表征,探讨了阻燃剂MPP和AHP的配比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以及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阻燃剂的添加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明显下降.MPP和AHP协同使用比单独添加具有更好的阻燃效果.当MPP和AHP的配比是1∶5时,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最好,其LOI达到27.9%,与未添加阻燃剂的复合材料相比提高了50.8%,与单独添加MPP和AHP的复合材料相比分别提高了8.6%和3.0%.

    竹纤维高密度聚乙烯阻燃性能三聚氰胺磷酸盐次磷酸铝

    《塑料科技》对稿件的要求如下,仅供作者撰稿时参考

    10页

    防静电型水性阻尼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梁晓波邓云娇陈浩然王双权...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噪声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阻尼涂料作为一种有效的减振降噪材料,正向着高阻尼性能、宽温域、功能化的方向发展,水性阻尼涂料的电绝缘性使材料表面产生的静电积累,限制了阻尼涂料在特定环境中的应用.文章选用聚苯胺改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WPUA-PANI)作为基础树脂,绢云母作为阻尼填料,加入其他助剂,制备了一系列具有防静电性能的水性阻尼涂料.研究了绢云母与基础树脂质量比对涂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涂料均为假塑性流体,具有较好的防流挂性.当绢云母与基础树脂质量比为30/70时,其水接触角和电阻率分别为110.9°和7.24×104 Ω·cm,有效阻尼温域值最大为122℃,较基础树脂得到明显提升.涂料具有良好的阻尼性、防静电性和耐水、耐溶剂性能.

    阻尼涂料聚氨酯防静电性

    熔融沉积3D打印聚偏氟乙烯复合材料的耐燃性研究

    宫玉梅徐燕拖晓航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发具有高效耐燃性能的3D打印耗材是增材制造的重要课题.文章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3D打印耗材的耐燃性基体,以聚四氟乙烯(PTFE)、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和磷酸三苯酯(TPP)为阻燃剂,通过熔融沉积成型法成功制备了用于3D打印的高效耐燃复合材料.综合分析了PVDF基复合材料的燃烧性能、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等.结果表明:阻燃剂MPP和TPP在增强3D打印PVDF基复合材料阻燃性上表现出协同效应,使其极限氧指数(LOI)从49.10%增加到54.22%.此外,3D打印复合材料的加工性、导热性和耐热性也通过三种阻燃剂的添加实现了优化.最后利用田口方法对3D打印复合材料的三点弯曲性能进行了统计评估,发现减少TPP的添加量有助于提升材料力学性能.

    聚偏氟乙烯耐燃性3D打印田口方法

    石墨烯含量对微孔发泡塑件泡孔形态的影响

    任建平徐刚钟强强黄世欣...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石墨烯(GP)纳米材料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微孔发泡注射泡孔形态演化规律,以ABS为基材,GP纳米材料为添加剂,采用微孔发泡注射工艺,制备不同GP含量的复合材料.探讨GP含量对ABS/GP复合材料的发泡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GP添加量的增加可以改善复合材料发泡形态,使气泡大小较均匀.但GP添加量超过3%,复合材料气泡形状受到GP挤压变得不规则.GP添加量为2%时,GP产生的团聚状况较少.ABS/2%GP复合材料的厚度比ABS/3%GP薄,说明GP的分散状况较好.X光衍射分析中,ABS/GP复合材料出现GP峰值,随着GP添加量的增加,GP峰值也越明显.

    石墨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微孔发泡泡孔形态压缩成型

    回收微塑料制备改性沥青混凝土及其性能研究

    张婷婷茹沛泽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沥青混凝土的综合性能,利用废旧聚丙烯(PP)微塑料改性基质沥青,制备AC-13沥青混凝土,研究沥青及沥青混凝土的性能.结果表明:加入微塑料提高了改性沥青的抗变形能力和耐高温稳定性,也提高了沥青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高温稳定性、低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微塑料掺量为4%时,与基质沥青相比,改性沥青的25℃针入度降低20%,软化点提高12℃.微塑料掺量为4%时,与基质沥青混凝土相比,改性沥青混凝土的浸水马歇尔残留度(MS0)和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TSR)分别提高11.6%和12.8%,动稳定度提高86%,车辙深度降低67.0%,空隙率(VV)降低14.6%,稳定度(MS)和饱和度(VFA)分别提高21.1%和7.8%,低温弯曲破坏应变提高35.6%.

    聚丙烯微塑料改性沥青混凝土力学性能高温稳定性低温稳定性

    车用聚碳酸酯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陈安柱倪飞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制备性能稳定的车用聚碳酸酯木塑复合材料(PC/WPC),以聚碳酸酯(PC)为基材,添加木粉(WF)、催化剂、促进剂、胶凝剂和抗紫外线助剂制备PC/WPC,并研究WF添加量对PC/WP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F添加量为15.87%时,PC/WPC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和洛氏硬度最高,分别达到78.47 MPa、118.61 MPa、34.62 kJ/m2和95.68 HRB.当WF添加量为15.87%、23.81%时,PC/WPC的内部粒子结构较为紧密,改善了木塑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PC/WPC的起始分解温度约为280℃,420℃基本完全分解.WF添加量为15.87%时,PC/WPC的力学强度、洛氏硬度最好.WF添加量为23.81%时,PC/WPC的热稳定性最佳.

    聚碳酸酯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稳定性

    聚氯乙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于丹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纳米管(CNTs)的添加可以增加聚氯乙烯(PVC)的强度和刚度,并提高其导电性能.为了提高PVC的适应性与稳定性,文章合成了不同比例的PVC/CNTs复合材料,并分析其拉伸强度、导热性能、导电性能和热稳定性能,以确定复合材料的最优CNTs含量.结果表明:随着CNTs质量分数的增加,PVC/CNTs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加入CNTs后,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得到提高.当CNTs质量分数为2.0%时,PVC/CNTs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导热性能、导电性能和热稳定性能较优.

    碳纳米管聚氯乙烯拉伸强度导热性能导电性能热稳定性

    PVC/改性纳米CaCO3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研究

    李洪江卢泓冶唐亮星刘早晨...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利用钛酸酯改性纳米碳酸钙(nano-CaCO3),将改性nano-CaCO3与聚氯乙烯(PVC)混合,制备了PVC/nano-CaCO3复合材料,探究改性nano-CaCO3掺量对PVC/改性nano-CaCO3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钛酸酯成功接枝到nano-CaCO3表面.改性nano-CaCO3掺量不超过10%时,其在复合材料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随着改性nano-CaCO3掺量的增加,PVC/改性nano-CaCO3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冲击强度先提高后降低.当改性nano-CaCO3掺量为10%时,PVC/改性nano-CaCO3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好,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分别是PVC的1.74倍、1.75倍和2.12倍;复合材料的初始热降解温度提高了80℃,残余质量提高了25.7%.

    纳米碳酸钙聚氯乙烯力学性能耐热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