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塑料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塑料科技
塑料科技

于文杰

月刊

1005-3360

slkj@dsy-cn.com

0411-86601793

116033

大连市周家街11号

塑料科技/Journal Plas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塑料加工行业中的优秀期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稿件多,学术水平较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铁氧体/石墨烯复合吸波织物的制备及性能

    李忻超魏赛男刘瑞雪马意智...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制备宽频、高效柔性织物,文章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了铁氧体(Fe3O4)/石墨烯(rGO)吸波粒子,并以二浸二轧的方式将Fe3O4/rGO纳米粒子负载到棉织物上,以得到具有优异吸波性能的柔性织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对柔性织物的微观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对织物的电磁参数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当改性织物Fe3O4/rGO负载质量比为15∶1时,柔性织物的吸波效果最优。当复合吸波材料的厚度为4 mm时,在11。3 GHz处的最小反射损耗达到-18。4 dB,有效吸收带宽范围为10。63~11。72 GHz。文章为研究高效、宽频柔性吸波材料的设计开发提供参考。

    石墨烯铁氧体棉织物吸波性能

    聚丙烯电容膜链结构与表面粗化、物理性能的关系

    刘刚汪鹏姚成蔡希鹏...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阐明链结构特征对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表面粗化和本体性能的影响,对比研究三种不同链结构聚丙烯(PP)粒料的结晶行为与同质多晶性,测试了BOPP薄膜的空隙率、粗糙度、拉伸力学、热收缩、介电性能以及不同温度的电击穿场强。结果表明:低等规度(96。2%)、宽分子量分布(5。35)的链结构有利于生成β晶和均匀球晶形貌,确保获得理想的粗化形态。利用高等规度(97。4%)、窄分布(4。34)粒料制备的BOPP薄膜,其粗化形态虽不是最佳,但空隙率为9%,表面粗糙度为0。42 μm,能够满足电容膜行业标准要求。高等规度、窄分布薄膜的横向拉伸强度269 MPa、横向弹性模量3 692 MPa、击穿场强668 V/m(25℃)及518 V/m(125℃),与对照薄膜相比力学强度和电气性能得到明显提升。将PP链结构进行适当调整能够很好地兼顾表面粗化和本体性能,为设计、开发高性能的油浸式交流电容器用粗化膜提供有益启示。

    电容器用粗化膜同质多态性等规度分子量分布

    木质素-Ca2+络合物微粒的制备及其改性聚乙烯醇薄膜的研究

    张桐荣宋立新李明昊李佳锡...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质素作为一种产量丰富的天然有机高分子,其分子结构中存在羰基、酚羟基、醇羟基以及甲氧基等大量的活性官能团,为设计制备含有木质素的新型功能材料提供了可能。文章以玉米秸秆外壳为原料,经pH值为11的碱溶液高温浸泡后,在其木质素提取液中直接加入钙离子(Ca2+),利用Ca2+与木质素分子结构中羰基和醚键等基团的配位作用,制备了具有微米尺度的木质素-Ca2+络合物微粒。将木质素-Ca2+络合物与质量浓度为4%的聚乙烯醇(PVA)水溶液混合,利用溶液浇铸法获得了不同络合物微粒含量的PVA/木质素-Ca2+复合塑料薄膜。结果表明:PVA薄膜在加入木质素-Ca2+络合物微粒后,其拉伸强度、刚性、降解性能、紫外吸收和阻燃性能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聚乙烯醇木质素碱提取法钙离子络合作用

    PVC/g-C3N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净化污水的研究

    智芳芳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催化技术在污水处理方面具有较好的潜力,然而粉末催化剂在使用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问题。文章将石墨相氮化碳(g-C3N4)与聚氯乙烯(PVC)树脂复合,制备了负载型PVC/g-C3N4光催化复合材料,并对其催化性能以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g-C3N4负载到PVC,有效降低了g-C3N4团聚,表现较好的催化性能。PVC/g-C3N4-3在光照60 min后,甲基橙和罗丹明B的浓度最低,并且在10次循环后均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不同类型污水的光催化实验表明,PVC/g-C3N4-3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污水净化性能,可以有效用于水体污染处理。

    石墨相氮化碳聚氯乙烯光催化污水处理

    聚丙烯纤维对沙漠砂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

    孟海瑞吴岱錡王瑨何妤超...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水胶比、粉煤灰掺量、沙漠砂替代率及聚丙烯纤维掺量对沙漠砂自密实混凝土28 d抗折强度的影响规律,通过极差分析确定了最佳配比,并对最佳配比下的沙漠砂自密实混凝土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制备条件对混凝土28 d抗折强度的影响排序为:沙漠砂替代率>水胶比>聚丙烯纤维掺量>粉煤灰掺量,最佳参数组合为A1B3C3D3。与ASC-0相比,ASC-3组的开裂抑制率高达54%,干缩率降低了18。3%。因此,聚丙烯纤维能够改善沙漠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抗裂性能及抗收缩性。

    自密实混凝土沙漠砂聚丙烯纤维抗折强度抗裂性能

    秸秆纤维对混凝土复合材料抗冻性能的影响

    杨阳崔彦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探究冻融循环损伤下秸秆纤维混凝土抗冻性能,选取复合硅酸盐水泥、硅灰、减水剂、油菜秸秆等原材料,制备秸秆纤维,秸秆纤维掺量分别取2。5%、5。0%和7。5%,制备秸秆纤维混凝土试件,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测试试件的抗压强度、质量损失率和动弹性模量。结果表明:冻融循环次数会影响试件的抗压强度、质量损失率和动弹性模量。在相同的秸秆纤维掺量下,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秸秆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动弹性模量均明显降低,且秸秆纤维掺量越小试件质量损失率越高。

    秸秆纤维混凝土冻融循环损伤抗压强度质量损失率

    添加板栗壳色素对纤维素液态地膜性能的影响

    孙左玲姚先富何照云周志超...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老化影响可降解液态地膜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黑色素是生物进化留下的高效光保护剂。文章将黑色素用于液态地膜,探讨板栗壳色素对羧甲基纤维素液态地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板栗壳色素的添加显著提高了地膜的拉伸强度,降低了地膜的断裂伸长率,使膜变得疏松,孔隙增加,水蒸气透过率增大。板栗壳色素的添加还显著提高了地膜的抗氧化能力和抗紫外老化能力。板栗壳色素与羧甲基纤维素的质量比为5∶3时,液态地膜可有效减缓土壤水分蒸发,具有良好的土壤保水性能。板栗壳色素可作为一种廉价环保的可降解液态地膜光保护剂。

    板栗壳色素羧甲基纤维素液态地膜抗老化紫外光保护剂

    铝酸酯偶联剂改性纳米云母粉对PLA/PBAT体系的影响

    赵创创林勤保卢大勇钟怀宁...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聚乳酸(PLA)、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共对苯二甲酸酯(PBAT)和铝酸酯偶联剂改性的纳米云母粉,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纳米复合薄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氧气透过率测试仪、TG-DSC联用同步热分析仪表征纳米复合薄膜的性能。通过总迁移实验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纳米复合材料的特定迁移,评估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安全性。结果表明:铝酸酯偶联剂成功活化了纳米云母粉。改性纳米云母粉可以提高PL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而PLA的结晶度先升高后降低,添加0。2%改性纳米云母粉效果最佳。PLA/PBAT体系的热稳定性随着改性纳米云母粉添加量的增加而略有下降。加入0。2%改性纳米云母粉使薄膜的水蒸气透过系数降低了28%。纳米云母粉的加入增强了薄膜的界面粗糙度,加入改性纳米云母粉后仍能满足作为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要求。

    纳米云母粉聚乳酸热稳定性安全性能

    Ca-GMMT含量对热塑性淀粉性能的影响

    姜林旭王晓广夏发明方可...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钙基蒙脱土(Ca-MMT)与丙三醇在恒温油浴的条件下制备Ca-GMMT悬浮液,将Ca-GMMT与丙三醇、淀粉按一定的比例在双螺杆挤出机的高温热剪切下制备复合热塑性淀粉(TPS)。分析了Ca-GMMT的填充量对TPS材料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a-GMMT的添加大幅提升TPS材料的拉伸强度。Ca-GMMT的添加并未改变TPS的结晶情况。Ca-GMMT的添加改善了TPS材料的热稳定性,Ca-GMMT添加量为8%时,TPS的初始热分解温度与热分解最大速率温度由TPS的288。6℃、312。2℃分别提升至304。3℃、321。8℃。玉米淀粉中的支链淀粉进入MMT的片层结构,形成更加紧密的结构,但Ca-GMMT添加过多会形成团聚结构,影响复合材料的相容性。Ca-GMMT的添加大幅提升TPS材料的亲水性,当Ca-GMMT添加量达到8%时,TPS材料由亲水性改变为疏水性。

    钙基蒙脱土热塑性淀粉力学性能热稳定性亲疏水性

    液相沉淀法制备高纯超细阻燃型氢氧化镁

    曾书航杜莹陈婷李智力...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硫酸镁为原料,氢氧化钠为沉淀剂,加入适量硬脂酸钠(NaSt)和聚乙二醇(PEG2000)作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高纯超细阻燃型氢氧化镁粉体。考察沉淀方式、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搅拌速率、反应时间、表面活性剂配比、表面活性剂用量和洗涤方式等对氢氧化镁粉体粒径的影响。测试了产物形貌、晶相结构、粒径及粒径分布、纯度、分散效果和润湿性。结果表明:制备超细氢氧化镁的适宜的工艺条件包括,沉淀方式为双向沉淀,n(NaOH)∶n(MgSO4)=2。5∶1。0,反应温度为60℃,搅拌速率为400 r/min,反应时间为50 min,NaSt/PEG2000的配比为4∶1、添加量为4 g/mol MgSO4,洗涤方式为纯水洗涤3次。所得的氢氧化镁表面呈疏水性,接触角达123。50°,分散性好,纯度高达99。50%,平均粒径为3。83 µm,粒度分布均匀并呈六方片状晶体。样品白度、纯度和粒径满足阻燃剂用氢氧化镁指标。

    超细氢氧化镁表面改性表面活性剂阻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