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塑料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塑料科技
塑料科技

于文杰

月刊

1005-3360

slkj@dsy-cn.com

0411-86601793

116033

大连市周家街11号

塑料科技/Journal Plas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塑料加工行业中的优秀期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稿件多,学术水平较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有机硅微球协同膨胀型阻燃剂改性HDPE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蔡安惠宋立新陆遥李娟...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焦磷酸哌嗪(PAPP)和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组成膨胀型阻燃剂(IFR),引入有机硅微球(SRB)作为协效剂,用于提高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阻燃性能.通过垂直燃烧(UL-94)和氧指数(LOI)及锥形量热(Cone)测试研究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引入1%的SRB后,只需添加18%的IFR就能使P-5复合材料实现UL-94 V-0等级,且最大热释放速率(pHRR)和总热释放量(THR)较纯HDPE分别下降77.6%和16.7%.SRB促进IFR成炭,改善了炭层的质量.IFR降低了HDPE的力学性能,但SRB提升了HDPE/IFR体系的拉伸模量.

    膨胀型阻燃剂有机硅微球高密度聚乙烯高质量炭层

    聚氨酯包覆空心玻璃微珠的制备与表征

    夏学莲史向阳梁全星梁浜雷...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使空心玻璃微珠(HGM)更好地增强、增韧高分子树脂,对其进行聚氨酯包覆改性,文章旨在探索物理包覆、化学包覆的条件及配方.物理法是将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溶解在溶剂中,加入HGM制备样品.化学法是在溶剂中加入HGM、醇组分、异氰酸酯组分,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得到样品.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包覆效果、微球之间是否粘连.结果表明:采用物理法,聚氨酯浓度为4%包覆效果较好.采用化学法,反应温度80℃较适宜.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合成的产品为聚氨酯,结合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反应时间为120 min较适宜.通过热重分析和光学显微镜观察,考察了丙三醇与2,4-二异氰酸酯甲苯(TDI)用量对包覆层厚度的影响.本研究为聚氨酯包覆HGM"软包硬"核-壳结构的制备提供参考,以便其作为改性剂提高树脂的综合性能.

    聚氨酯空心玻璃微珠包覆核-壳结构

    接枝处理对芳纶纤维/炭黑/丁苯橡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李杨肖臻史才雯潘小丽...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超临界CO2辅助溶液浸渍法,以聚酰胺酸(PAA)和缩水甘油多面体倍半硅氧烷(POSS)改性芳纶纤维,以改性芳纶纤维制备芳纶纤维/炭黑/丁苯橡胶复合材料(AF/CB/SBR=2/50/100),测试改性芳纶纤维对复合材料加工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两种表面接枝处理剂对AF/CB/SBR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辅助POSS、PAA改性处理后,复合材料的交联密度增加明显,延迟了橡胶的硫化过程,正硫化时间增加.两种改性均能提升改性纤维与橡胶间的界面黏结,超临界CO2 辅助POSS改性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100%定伸分别提升10.77%、19.58%,而超临界CO2辅助PAA改性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100%定伸分别提升15.13%、25.77%.相应地,超临界CO2辅助POSS、PAA改性后,改性芳纶纤维与丁苯橡胶界面滑脱能数值分别为5.76、6.94,分别增加17.6%和41.6%,相比较而言,经大分子PAA接枝改性后芳纶纤维对橡胶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提升较为有利.

    芳纶纤维接枝处理超临界CO2丁苯橡胶界面黏合

    非离子两亲型水性环氧树脂及其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周典瑞王伟翰李天舒张宝艳...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升自乳化环氧树脂体系的乳液稳定性和树脂的综合性能,使用十二烷基琥珀酸酐(DDSA)与聚乙二醇单甲醚和双酚A型环氧树脂反应,制备了两亲型自乳化环氧树脂,并与使用甲基六氢苯酐(MHHPA)和邻苯二甲酸酐(PA)的体系分别进行了对比.通过乳液粒径、离心处理及表面张力测试评价了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稳定性,另外对各自乳化体系树脂的固化行为、热稳定性以及与不同纤维间的界面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DSA的引入可使乳液的表面张力下降至37.22 mN/m,有效提升了乳液稳定性;该自乳化体系树脂与碳纤维间的微脱黏强度欠佳,但其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间的界面强度较MHHPA和PA体系更优,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

    十二烷基琥珀酸酐自乳化乳液环氧树脂

    环状酸酐和环氧化物共聚制备聚酯及其性能研究

    李思漩李鹏戴鑫李晓双...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合成聚酯过程中缩聚聚合的高能耗和环酯开环聚合单体种类少的问题,使用胺基酚类铁系配合物催化环状酸酐与环氧化物共聚反应,成功合成了六种聚酯产物.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接触角测量仪、热重分析(TG)、差示扫描量热(DSC)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聚酯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有聚酯均为无定型结构且具有亲水性能;聚酯起始分解温度(T5%)为250~300℃,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5~139℃.含有刚性环己烷分子结构的聚酯Tg较高,热力学稳定性能较好.

    聚酯环状酸酐环氧化物共聚

    共聚单体含量与聚乙烯性能的关系

    邸麟婷秦晨元魏福庆杨世元...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乙烯结构是影响聚乙烯性能的关键因素.对于高密度以及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不同共聚单体以及共聚单体含量都是影响聚乙烯分子链段产生不同程度支化的重要因素,从长链支化(LCB)的形成看,随着共聚单体含量的增加,LCB的程度往往会减少.文章通过测试三种国内厂家生产的高密度聚乙烯D6095H、L6095-2、L6095-2的共聚单体含量、分子量分布、热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微观内部结构等一些基础性能测试,对不同共聚单体含量的高密度聚乙烯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共聚单体含量略高的D6095H,熔体流动速率、支化度均高于L6095-1、L6095-2,结晶度低于L6095-1、L6095-2.D6095H的分子量分布大于L6095-1、L6095-2,D6095H的拉伸应力高于L6095-1、L6095-2,而L6095-1、L6095-2有更高的冲击强度.

    共聚单体高密度聚乙烯力学性能

    石墨烯改性环氧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任斌任军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氧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存在脆性大、抗冲击韧性较差的问题.为改进环氧树脂/碳纤维的性能,利用石墨烯对环氧树脂/碳纤维进行改性处理.使用硅烷偶联剂KH-560对石墨烯进行表面接枝.将接枝石墨烯与水性环氧树脂进行反应,以制备环氧树脂/碳纤维/石墨烯复合材料.结果表明:石墨烯含量为5%时,碳纤维与环氧树脂之间的界面性能最好.经过KH-560接枝后,环氧树脂的弹性模量、拉伸位移、界面剪切强度均得到提升.

    石墨烯改性环氧树脂/碳纤维力学性能化学接枝

    混合淀粉/聚乙烯醇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程文喜苗蔚白深奥宋伟强...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玉米淀粉、氧化淀粉和酯化淀粉为原料,甘油和聚乙烯醇(PVA)作为混合增塑剂,溶液流延法制备了玉米淀粉、氧化淀粉和酯化淀粉的二元混合淀粉/PVA复合膜,并对其进行了外观和透光率检测,发现等重的玉米淀粉和氧化淀粉的混合淀粉/PVA复合膜的光亮性好,在紫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下的透过率均最高.进一步研究混合淀粉中玉米淀粉的含量对其复合膜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淀粉/PVA复合膜均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可见光透过率高于55%.玉米淀粉含量为30%时,混合淀粉/PVA复合膜具有最高的拉伸强度,达到17.5 MPa.所有的淀粉/PVA复合膜的吸湿率在40 h后达到平衡吸湿率,玉米淀粉含量为30%的混合淀粉/PVA复合膜具有最高的吸湿率,达到48.9%.综合来看,玉米淀粉含量为30%的混合淀粉/PVA复合膜性能最佳.

    淀粉/PVA复合膜增塑溶液流延透明度力学性能

    助剂复配对聚乙醇酸性能的影响

    葛喜慧尹甜蒋志魁孙小杰...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熔融共混和反应挤出技术制备改性聚乙醇酸(PGA).研究扩链剂、交联剂和润滑剂对PGA熔体流动性、动态流变性能、热稳定性、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DR扩链剂和BIBP交联剂共同作用可提升PGA熔体强度,熔体质量流动速率较纯PGA下降73.6%,同时改善PGA的热稳定性,5%热分解温度提高7℃.分别添加ADR扩链剂和BIBP交联剂,降低PGA结晶度,减少PGA晶核数量,同时增加球晶尺寸.添加扩链剂和交联剂,二者共同作用,增加PGA分子交联程度,结晶不完善,形成不规则晶粒.润滑剂促进分子运动,PGA的结晶温度从未添加润滑剂的179.3℃降至添加润滑剂后的173.9℃.

    聚乙醇酸扩链剂交联剂流变性能结晶性能

    氢氧化镁形貌对环氧树脂阻燃性能的影响

    郭凡焦伟先黄伦孟喜...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材料的形貌对其阻燃性能的影响较大.为研究不同形貌氢氧化镁对环氧树脂阻燃性能的影响,以氯化镁和硫酸镁为原料,制备了棒状、片状和花球状的氢氧化镁,将其添加至环氧树脂中制备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并探究其阻燃性能和阻燃机理.结果表明:棒状氢氧化镁的直径为250~500 nm,长度约5 μm;片状氢氧化镁为六角片状结构,尺寸为100 nm;花球状氢氧化镁大小为1~2 μm.当氢氧化镁的添加量为3%时,对环氧树脂阻燃性能的提升效果为:片状>花球状>棒状.相较纯环氧树脂,片状氢氧化镁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总烟释放量降低35.1%,热释放速率峰值降低了36.6%,CO释放速率峰值降低了39.4%.研究为氢氧化镁在高分子中的应用提供了方向.

    氢氧化镁形貌环氧树脂阻燃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