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塑料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塑料科技
塑料科技

于文杰

月刊

1005-3360

slkj@dsy-cn.com

0411-86601793

116033

大连市周家街11号

塑料科技/Journal Plas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塑料加工行业中的优秀期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稿件多,学术水平较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混沌场下扩链改性PBAT对PBAT/TPS/OMMT复合材料的影响

    佘汉文钟景浚郭文帅朱金萍...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热塑性淀粉/有机蒙脱土(PBAT/TPS/OMMT)可降解材料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传统双螺杆加工技术会导致物料降解,且难以实现OMMT的良好剥离。为提高其力学性能,使用ADR-4468对PBAT进行扩链改性,采用摄动环差速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制备含有不同含量改性PBAT(A-PBAT)的PBAT/TPS/OMMT,分析A-PBAT含量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流变特性、相容性、吸水性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扩链剂有效提高了PBAT的力学性能,差速双螺杆可良好剥离OMMT,并使TPS均匀分散分布于PBAT中。随着A-PBAT含量的提高,TPS从连续相向分散相转变,复合材料吸水性逐渐降低,拉伸强度逐渐提高,在A-PBAT质量分数为60%时达到最大,断裂伸长率轻微降低。20%的A-PBAT可有效提高TPS和PBAT的相容性。

    热塑性淀粉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同向差速双螺杆混沌混合

    纳米碳酸钙接枝硅烷偶联剂改性聚丙烯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李亚莎庞梦昊王佳敏陈俊璋...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丙烯(PP)作为绿色环保可回收的热塑性材料,在高压电缆线路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其热力学性能难以直接满足电缆线路的需求,需要对PP材料进行改性以满足性能要求。故基于分子模拟技术,搭建出PP掺杂质量分数为3%和7%纳米碳酸钙(nano-CaCO3)、掺杂接枝硅烷偶联剂的nano-CaCO3的PP复合材料模型,计算热性能与力学性能的数据,以微观角度分析其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接枝数为2的复合材料模型热性能与力学性能改善效果最佳,热性能方面,玻璃化转变温度(Tg)值升高了49 K,自由体积分数下降了2。52%,热导率为最高;力学性能方面,其刚性降低最大,同时韧性的提升也最大。

    分子模拟聚丙烯纳米碳酸钙热稳定性力学性能

    低分子量聚酯增塑聚乳酸的结晶与力学性能研究

    吴天宇白珊汪骏豪江晶晶...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乳酸(PLA)是一种高模量、高强度的生物可降解热塑性聚酯。传统增塑剂通常是非生物可降解的,研究中采用低分子聚丁二酸己二醇酯(PHS)与左旋聚乳酸(PLLA)共混得到全降解体系。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偏光显微镜及万能试验机对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LLA/PHS比值为100/0、95/5、90/10、85/15、80/20的结晶度分别为7。5%、8。7%、11。5%、14。1%、14。2%。随着PHS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结晶度有所提高,表明PHS成功促进了PLLA结晶。此外,与纯PLLA相比,PLLA/PHS(80/20)的结晶速率增加10倍,半结晶时间缩短一半。共混体系的断裂伸长率从纯PLLA的不足10%提高至60%左右(PHS含量为20%),同时强度和模量略有降低。PHS含量增加,共混体系的弹性模量不断减小,由纯PLLA的2。25 GPa减小至PHS含量为20%时的1。86 GPa。

    聚乳酸聚酯增塑结晶性能力学性能

    聚醚醚酮/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与导电性能研究

    高娟徐绍娟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旨在探究碳纳米管对聚醚醚酮(PEEK)的电磁屏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使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为分散剂制备了改性的多壁碳纳米管(mMWCNT),通过湿法混合与挤出共混的加工技术制备了PEEK/mMWCNT复合材料。结果表明:mMWCNT在PEEK基体中分散良好,这对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提供了有力支持。当mMWCNT质量分数低于2。0%时,PEEK/mMWCN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升明显。mMWCNT在PEEK中形成了导电性良好的3D网络。在电磁屏蔽性能方面,PEEK/mMWCNT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总效能介于3。35~24。47 dB之间,表明该复合材料对X波段电磁波具有良好的吸收性。研究证实了PEEK/mMWCNT复合材料具有优越导电和电磁屏蔽性能,因此该复合材料在电子设备、通信技术和军事防护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潜力。

    多壁碳纳米管改性聚醚醚酮导电性能电磁屏蔽

    PC/ABS共混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李连荣郑晓茜刘永超贾广海...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接枝到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上,通过两步法制备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C/ABS)共混材料,探究SMA共聚物对PC/ABS共混材料热膨胀系数(CTE)和冲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SMA共聚物的掺入,导致PC/ABS共混材料的流动性变差,而其耐热性增强。同时,随SMA掺量的增加,PC/ABS共混材料的CTE均较S0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S1、S2、S3和S4的CTE较S0分别降低了19。8%、44。5%、43。1%、41。4%。SMA共聚物的加入有效提升了PC/ABS复合材料的LOI数值,其中S2试样具有最高的LOI数值,为28。8%,且UL-94测定结果为V-0,未出现滴落现象。此外,随着SMA共聚物掺量的增加,PC/ABS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呈现先上升后小幅度降低的趋势,弯曲强度呈现先上升后稳定变化的趋势,断裂伸长率呈现先下降后稳定变化的趋势,缺口冲击强度呈现一直上升的趋势。其中,S2试样具有最高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较高的缺口冲击强度,分别为41。6 MPa、102。4 MPa和15。3 J/m2,分别较S0试样的对应参数增加了29。6%、10。7%和1。35倍。

    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热膨胀系数冲击强度

    DSC研究环氧树脂/艾粉抗菌复合材料的固化行为

    王帅梁家宇戚嵘嵘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艾粉(WP)对传统的热固性塑料环氧树脂(EP)进行抗菌改性以制备具有抗菌功能的EP,解决EP被细菌侵蚀而引起的寿命缩短和卫生问题,并研究了抗菌EP固化过程的动力学问题,从而了解WP对其固化行为的影响,为其选择合理的加工条件奠定理论基础。采用复合填充改性的方法,将天然抗菌剂WP引入EP基体中,利用非等温和等温差示扫描量热(DSC)研究了环氧树脂/艾粉(EP/WP)抗菌复合材料的固化行为。结果表明:随着WP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抗菌率也增大,当WP添加量为20%(即EP/20%WP)时,复合材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达到100%。纯EP的固化活化能Ea为74。80 kJ/mol,EP/20%WP的固化活化能Ea为68。17 kJ/mol,说明WP的加入促进了EP的固化,使其固化活化能降低。通过理论模型分析发现,加入WP的EP固化行为符合自催化机理。

    艾粉环氧树脂固化行为非等温和等温DSC

    聚丙烯高温催化热解实验研究

    李臻周智罗伟肖元化...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不同热解温度和催化剂对聚丙烯(PP)热解产物的影响,分别对其气体产品和液体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700℃进行高温热解时所产生的CO2含量最少,可燃气体含量最多。CaO(5 g)原位催化热解时,H/C的值提升较为明显,为1。77;并且,此时有较多的芳香族转化为脂肪族。C(5 g)和CaO(5 g)分开异位催化热解时得到的烷烃和烯烃的总量最多,其液体产品更适合作为燃料。此外,PP在700℃热解时可以产生更多的可燃气体,有利于二次利用。C和CaO作为催化剂催化热解PP时能够使其产生更多的高质量热解液体产品。

    高温热解聚丙烯催化热解液体产品

    高抗冲透明聚丙烯的性能及应用研究

    付莹郝春波李娇李秉荣...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透明聚丙烯产品通常低温抗冲击性能较差,应用范围受到极大限制。高抗冲透明聚丙烯RC-20M同时结合无规共聚聚丙烯和抗冲共聚聚丙烯的优点,具有优良的低温抗冲性能、透明度高、密封性强等特点。采用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对高抗冲透明聚丙烯RC-20M产品的基础性能及微观结构进行评价研究。通过优化注塑工艺,探究了注塑工艺对产品力学性能及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C-20M产品结晶度较高,结晶速率较快,具有较好的结晶能力,有利于缩短成型周期,提高制品尺寸稳定性。产品橡胶相粒径较小且均一度高,是产品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能和光学性能的主要原因。RC-20M在熔体温度低、保压时间短、射胶速度小、射胶压力低、注射速度低等注塑工艺下,产品的光学性能与抗冲击性能均有所提升。

    高抗冲透明聚丙烯微观结构注塑工艺抗冲击性能光学性能

    高密度聚乙烯/碳化硅晶须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导热性能研究

    葛云鹏鲍瑞瑜薛富强刘芸...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碳化硅晶须(SiCw)用作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的增强填料,制备高密度聚乙烯/碳化硅晶须(HDPE/SiCw)复合材料。通过对HDPE/SiCw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维卡软化温度、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的表征和分析,探究SiCw掺量对HDPE复合材料力学及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iCw掺量的增加,HDPE复合材料导热系数不断升高,且熔融温度Tm和热焓ΔH均不断增加。HDPE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得到有效提升,同时,HDPE复合材料的维卡软化温度呈现先上升后小幅降低的趋势,HDPE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及断裂强度均呈现先上升后波动或者稳定变化的趋势,而断裂伸长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在SiCw掺量为30%时,HDPE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85 W/(m·K),而熔融温度Tm和热焓ΔH分别为144。12℃和162。1 J/g,HDPE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及断裂强度分别为1 301。0、36。5、22。4 MPa,分别比纯HDPE增加了47。51%、36。70%、57。74%。

    高密度聚乙烯碳化硅晶须导热性能力学性能

    PP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老化性能研究

    李益南李天窄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KH-570改性后的木粉与聚丙烯(PP)制备了木塑复合材料(WPC),并研究了WPC的力学性能和耐老化性能。结果表明:木粉掺量为30%时,可以制备力学性能和耐老化性能等综合性能最优异的WPC。此时,WPC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获得最大值,分别比纯PP提高了5。2%和56。5%;WPC耐紫外老化后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比纯PP塑料分别提高了2。7%和20。6%;WPC耐水后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最高,分别比纯PP塑料高出3。0%和18。8%;WPC的维卡软化温度达到最大值,高出纯PP塑料10℃;耐霉菌腐蚀后质量损失率为0。82%。

    木粉聚丙烯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耐老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