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欧阳越

月刊

1000-0860

water@waterinfo.com.cn

010-63205989

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3号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Journal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9年创刊,是我国水利水电行业的综合性技术刊物,对国内外公开发行,以介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技术经验为主,同时也报道国外的各项先进技术。主要栏目有:水文水资源、水利规划、泥沙研究、环境水利、水工建筑、水力发电、地质勘测、工程施工、农田水利、防洪除涝、小水电站、运行管理、水利经济、动能经济、高新技术及应用、试验研究、国外科技、技术革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降雨条件下抗滑桩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李宁赫建勇许建聪张利伟...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降雨状态下的抗滑桩边坡的稳定性问题,为了将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更加准确、有效地应用于降雨滑坡计算,基于Geostudio软件,运用迭代算法处理降雨入渗边界,获得边坡各时刻的水压分布,将场变量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与ABAQUS中提供的接触算法相结合,提出了降雨作用下抗滑桩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利用该方法分析了降雨条件下抗滑桩间距、桩位、桩长对抗滑桩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与未考虑降雨时的影响规律进行对比.结果 表明:桩间距越小,无雨情况下抗滑桩作用越好;而在降雨条件下,间距过小易形成桩间积水,不利于积水排泄,抗滑效果降低.当桩位于边坡中部时,无雨条件下抗滑桩作用最佳;而在降雨条件下,因坡脚具有较高的水力梯度,将抗滑桩置于坡脚时能够更好的起到抗滑效果.无论是否下雨,增加桩长长度,均能提高抗滑桩的抗滑效果.

    降雨滑坡ABAQUS抗滑桩强度折减法

    节点刚度对贝雷梁强度和刚度性能影响分析

    谢晓鹏杨露窦国涛高波...
    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贝雷片连接刚度问题,为研究贝雷片之间节点刚度对贝雷梁整体强度和刚度的影响规律,结合小浪底黄河大桥施工栈道中贝雷梁桁架,采用Ansys中Matrix27模拟了节点,并对整体贝雷梁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 表明:当跨度相同时,随着节点转动刚度的增大,贝雷梁最大位移减小.跨度18 m时,当节点为铰结时,最大位移为13.82 mm;当节点为半刚性时,最大位移为12.49 mm;当节点为刚结时,最大位移为12.28 mm.当跨度相同时,随着节点转动刚度的增大,贝雷梁最大应力减小.当节点为铰结时,最大应力为110.33 MPa;当节点为半刚性时,最大应力为88.52 MPa;当节点为刚结时,最大应力为87.60 MPa.随着跨度的增大,节点刚度不同导致的最大应力之差也随之增大.随着加载力的增大,贝雷梁最大应力也随之增大,节点刚度不同导致的最大应力之差也随之增大.

    施工栈道贝雷梁节点刚度Matrix27单元

    天津临港疏浚土固化特性及强度预测分析

    张伟刘晓强李顺群张宇亭...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天津临港地区航道清淤产生了大面积的疏浚土,其含水率高、压缩性大,无法满足施工要求,所以一种大幅度提高疏浚土的抗压强度的固化技术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针对疏浚土可塑性差、强度低、大面积放置占用土地的问题,为了达到废弃物资源化的目的,采用炉渣粉、粉煤灰代替大量的水泥作为胶凝材料,通过单掺、三掺试验,以无侧限抗压强度为指标,通过不同配比的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优的固化剂配比.建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正交试验数据为训练样本,以正交试验掺量范围内的试样为测试样本,对固化土的强度进行预测.结果 显示:网络输出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有11%的误差,模型预测精度较高.研制的高强度固化剂不仅可以解决疏浚土的放置和处理问题,还能减少水泥的使用量,提高粉煤灰和炉渣粉的利用率,同时也为工程提供了一种再生资源,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疏浚土高强度神经网络炉渣粉粉煤灰变形含水率

    透视地球工程对全球陆地不同重现期极端降雨强度的潜在影响

    孔锋
    2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气候持续增暖背景下地球工程逐渐成为国际气候谈判中的焦点话题.基于2020-2099年BNU-ESM模式地球工程和RCP 4.5情景下的非地球工程日值降水数据,采用超阈值取样和韦伯分布计算极端降雨强度,并对比两种情景下的极端降雨强度差异特征;最后对比地球工程实施的2020-2069年和结束后的2070-2099年的极端降雨量差异特征.结果 表明:(1)2020-2099年两种情景下的极端降雨(包括强降雨和极端强降雨)强度的空间格局并未出现根本差别,反而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地球工程实施未对极端降雨强度的空间高低分异格局产生颠覆性影响.(2)地球工程对低强度极端降雨影响较小,对高强度极端降雨影响较大,并呈现出区域差异性,且随着重现期增加,差异特征逐渐增大.(3)地球工程使得强降雨强度在干旱地区减弱,而在湿润地区增强,且对北半球陆地的影响明显高于南半球陆地.(4)2020-2069(2070-2099)年地球工程实施期间南半球陆地极端降雨量趋于增多(减少),北半球陆地趋于减少(增多);整体而言地球工程实施的2020-2069年抑制了极端降雨量增多,而2070-2099年则促进了极端降雨量增多.研究成果对于认识地球工程对极端天气气候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地球工程极端降雨强度区域差异重现期气候变化全球陆地温室效应太阳辐射管理

    干旱类型转化机理及预警体系框架研究

    汪洋雷添杰程慧顾宏昌...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晰不同干旱类型之间的转化机理以构建科学系统化的干旱预警体系框架,在系统化分析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农业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的产生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的同时,探讨了干旱监测指标内涵及干旱事件识别,在此基础上,基于大尺度水循环过程分析了水循环过程的干旱产生,进而深入分析了不同类型干旱之间转化的机理,确定了不同类型干旱转化的关键指标和条件因素,最后,以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和地面数据库为基础,利用多源数据融合的方法,通过构建综合干旱指数,建立了干旱预警体系框架.研究表明:从系统角度全面研究干旱类型之间的演进过程、干旱指标内涵及干旱事件的识别,建立干旱动态监测与评估综合分析模型或指标,明晰不同类型干旱转化机理,开展定量监测与评估干旱事件的动态演进过程及其影响,构建干旱预警体系框架,是开展干旱监测、预测、预警、评估和进一步开展旱灾研究的基础.

    干旱类型关系干旱指标转化预警自然灾害学水资源

    海河流域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康健王建华王素芬
    4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了解水资源支撑当前农业发展规模所处的状态,以科学调整农业发展战略及相应政策,保障海河流域水安全及粮食安全,开展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在构建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熵权法确定权重,采用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五元联系数法对海河流域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并通过模糊综合分析法验证该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两者计算结果基本相同,表明计算方法可行.研究结论为:山西、内蒙古、辽宁的承载潜力处于V3级临界状态,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的农业水资源承载力处于V4级饱和状态,表明海河流域的农业水资源承载力的强弱与地下水失衡状况密切相关.通过承载能力“等级逆推”,得出现状条件下流域内各行政区的地下水开采率及有效灌溉面积的适宜区间,即:未来海河流域地下水需减少开采1.782×1010~2.031×1010 m3.

    农业水资源承载力集对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熵权法

    基于MIKE模型的南丰景观坝行洪能力影响分析

    刘卫林万一帆刘丽娜朱圣男...
    5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洪水引发的灾害日益凸显,造成的破坏持续增多,因此进行河道行洪能力影响分析对于加强河流的洪水管理及减少洪水带来的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评价南丰景观坝的防洪安全,基于MIKE水动力软件中的MIKE11、MIKE21模块,构建盱江南丰段的一、二维数值模型,对景观坝建设前后20 a一遇设计洪峰流量进行洪水模拟,然后选取河道水位和流场等指标的变化,分析景观坝的建设对研究河段河道行洪能力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0 a一遇洪水情况下景观坝上游壅水里程约3 km,且最大壅高约为0.1m,同时两岸基本无漫堤险情;河道流态无明显变化,但局部流场产生发生一定变化,其中曾巩大桥等四座大桥桥墩处流速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并产生局部回流,景观坝坝址处流速略有增大.

    MIKE南丰景观坝行洪能力壅水分析流场分析

    基于时空分异的中国1961-2018年不同极端气温指数演变特征

    孔锋
    6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诊断变化环境下中国极端气温事件的动态演变特征,基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中国地面气象要素年值数据集》的545个气象站点观测数据,考虑平均气温、气温年较差、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4项指标,采用距平分析、线性趋势、变异系数等多种统计方法,从多属性角度诊断1961-2018年中国极端气温指数时空分异特征.结果 表明:(1)在气候态上,1961-2018年中国不同极端气温指数表现出多种时空分异特征,首先是纬度主导下的南北分异,其次是经度主导下的东西分异,最后是海拔主导下的高低分异.(2)在年代距平上,中国平均气温距平随年代发展逐渐由负距平为主演变为以正距平为主.气温年较差距平在东西地区具有年代差异特征.极端最高气温距平在西藏地区演变特征与平均气温距平相一致.极端最低气温距平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以负距平为主,而在1980-2010年代以正距平为主,且具有东西和南北分异特征.(3)在变化趋势上,中国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在1961-2018年均以增加趋势为主,且多数地区增加趋势速率分别超过了0.8℃/10 a和0.4℃/10 a.气温年较差和极端最高气温在西藏地区以减少趋势为主,且多数地区的减少趋势速率超过了0.4℃/10 a.中国整体趋于增暖的背景下,东部地区的高温事件在区域增多增强.(4)在年际变异上,1961-2018年中国平均气温年际变异最大,极端最低气温次之,气温年较差再次之,极端最高气温最小.上述结果表明中国气温在朝着极端化方向发展,需要高度关注极端气温事件风险及其引发的工程灾害事件.

    气候变暖极端气温指数时空格局年代距平变化趋势年际变异

    基于离散元的白鹤滩反拱型水垫塘底板稳定性研究

    贾国新徐建荣彭育赵兰浩...
    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白鹤滩反拱型水垫塘底板的失稳机理和稳定性规律,采用距离势函数离散单元法,建立离散单元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并针对不同结构缝宽度、锚固水平及正向荷载作用位置进行底板稳定性的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白鹤滩反拱型水垫塘底板的失稳机理为受正向荷载的底板与其两侧底板接触后,会带动两侧底板向反拱边缘滑动并翘起,直至完全脱离两侧底板约束.结果 表明:底板间结构缝宽度的增大会降低锚筋的锚固效果,脉动荷载相同大小下,其作用的范围越广,越靠近反拱边缘,则底板越易失稳.

    反拱型水垫塘离散单元法势函数破坏模式随机荷载稳定性

    沉管隧道振动台模型地震反应试验研究

    程新俊景立平崔杰梁海安...
    8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沉管隧道在饱和砂土场地中的地震反应规律,以某超长沉管隧道为研究对象,设计了装配式柔性橡胶接头,开展了饱和砂土中的多段式沉管隧道振动台模型试验.沉管隧道模型由3节微粒混凝土管段和两节装配式柔性橡胶接头构成.试验通过孔隙水压力计、加速度计和应变片监测了地基的孔压、结构及其周围土层加速度和结构应变.试验结果表明:中小震时地基土并未液化,大震时模型表层地基土发生液化.地基土液化后,低频地震波对结构影响更大.结构与周围土体的加速度及其傅里叶谱形状吻合较好,结构加速度小于土体加速度,沉管隧道结构的地震反应受地基土的影响较大.靠近接头监测点的加速度反应更大,管段之间出现相对运动,接头是沉管隧道抗震设计的关键部位,模型结构的中墙、侧墙与结构顶板节点为此类型隧道的不利位置.试验研究成果为隧道抗震研究提供参考.

    沉管隧道隧道管段接头地震反应机理砂土液化振动台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