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欧阳越

月刊

1000-0860

water@waterinfo.com.cn

010-63205989

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3号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Journal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9年创刊,是我国水利水电行业的综合性技术刊物,对国内外公开发行,以介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技术经验为主,同时也报道国外的各项先进技术。主要栏目有:水文水资源、水利规划、泥沙研究、环境水利、水工建筑、水力发电、地质勘测、工程施工、农田水利、防洪除涝、小水电站、运行管理、水利经济、动能经济、高新技术及应用、试验研究、国外科技、技术革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浸水条件下膨胀性红层砂岩地基扩底桩抗拔承载特性

    吕玺琳张滨周堃野钱建固...
    176-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层砂岩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分布广泛,浸水条件下其力学特性变化大,因而合理确定红层砂岩地基中抗拔桩承载力是工程设计关注的问题.通过引入温度场比拟湿度场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开展了浸水条件下扩底抗拔桩基础承载特性模拟,研究了不同桩长扩底桩浸水前后承载力变化以及塑性区分布特征.模拟结果表明:浸水将导致红层砂岩扩底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降低,浸水前后桩基抗拔极限承载力均随桩长增加而增加,但浸水后承载力随桩长的增加值有一定减小.抗拔极限状态下,桩周土体塑性区分布在空间上呈楔形体加四棱柱体的组合形式,浸水将导致塑性区缩小,但随着桩长增加,塑性区面积有一定扩大.

    红层砂岩扩底桩承载力有限元数值模拟

    海上淤泥区斜拉桥超长桩基自平衡法承载力试验研究

    郭中华原法芳王华梁斌...
    181-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大型铁路、公路建设过程中对基础结构承载力的严格要求,为了探讨采用自平衡试桩法对承载大吨位、超长的灌注桩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的可行性,以G228国道浙江三门园里至宁海一市段跨海大桥工程为依托,计算了海上淤泥区超长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以旗门港特大桥、海游港特大桥的四个测试桩为典型案例,运用自平衡检测结果且结合相关规范,根据实测值绘制出上下桩段的Q-s曲线、s-lgt曲线和s-lgQ曲线,分析其上下桩段的极限承载力变化,并且根据等效转换原理作出桩顶加载Q-s曲线图,确定桩顶在极限荷载下的位移.结果 表明:采用自平衡法进行检测并建立加载曲线分析,成功解决了海上淤泥区斜拉桥超长桩极限承载力研究问题.进行研究的四个主墩测试桩在等效桩顶加载下,极限承载力均未超过设计容许承载力,最大位移分别为16.45 mm、16.14 mm、10.08 mm和8.18 mm,满足施工要求.自平衡法技术在G228国道三门园里至宁海一市段跨海大桥施工中的成功运用可供同类工程施工参考.

    海上淤泥区斜拉桥超长桩自平衡法承载力试验研究

    冻融循环作用下盐渍土病害机理及改良技术综述

    李生伟杨超
    191-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盐渍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主要表现出盐胀和冻胀特性,对土体结构造成破坏,土体发生变形,从而降低土体强度,给工程建设造成危害.为改良盐渍土、防治盐渍土病害,从盐渍土病害产生的机理出发,介绍了结晶压力是导致土体结构发生破坏、土体发生变形的本质因素,证实了结晶压力的大小与孔隙大小有关.水盐迁移会加剧盐胀和冻胀的发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水分和盐分向土体表层发生运移.盐渍土的盐-胀特性受土体的干密度、含水量、含盐量、荷载和温度的影响,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干密度的影响较含水量小.干密度越大、含水量和含盐量越高、降温速率越慢,盐-冻胀越强烈.荷载对盐-冻胀有抑制作用.通过对盐渍土病害机理的研究,结合盐渍土盐-冻胀的影响因素,从土质改良、加固土体、阻断水盐通道和温度控制四个方面阐述了冻融作用下盐渍土的改良方法,可供盐渍土地区的工程建设参考.目前关于结晶压力的研究主要是定性方面的,水盐迁移的研究以室内试验为主.未来对盐渍土病害机理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结晶压力的定量研究和水盐迁移的现场试验等方面.

    盐渍土病害机理盐-冻胀影响因素土壤改良变形土力学

    基于分形理论的混凝土动力拉伸过程定量研究

    黄少雄
    201-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从细观层面上定量研究混凝土动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过程,以正弦波动力荷载作用下的混凝土CT试验为基础,编制了基于差分盒维数理论的分形维数计算程序,分别研究了混凝土试样三个断面大统计区域和感兴趣区域上的分形维数随加载过程的变化过程,通过分析混凝土试样在加载过程中分维数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分维数变化与损伤裂纹演化过程的关系.结果 表明:正弦波动力拉伸荷载作用时混凝土试样中一般有多条裂纹同时萌生,但当主裂纹形成后,次生裂纹会闭合,主裂纹会抑制次裂纹的发展,且裂纹大致与拉荷载方向垂直,破坏形式属于脆性断裂,损伤裂纹表面平整,裂纹沿材料强度较弱的区域发展;混凝土试样各断面分形特征明显,分形维数能较好地描述混凝土损伤裂纹的演化规律,可作为研究混凝土裂纹演化的定量参数;感兴趣区域分维数的变化更明显,更有利于描述混凝土受力破坏时内部的应力集中、应变局部化和损伤裂纹的演化规律.

    混凝土CT试验差分盒维数损伤演化规律

    降水因素导致的水分亏缺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敏感期分析

    李小涵武建军雷添杰周洪奎...
    209-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降水是影响华北平原冬小麦产量的重要因子之一,该区域生长季降水无法满足冬小麦生长需求是造成粮食减产的主要因素.本研究设计不同降水情景,基于CERES-Wheat模型模拟不同水分亏缺情景下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识别降水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关键期.研究发现:不同持续时间的无降水对产量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由1~4周不降水引起的水分亏缺对冬小麦造成的减产率范围为3.1%~29.7%.超过2周不降水引起的降水亏缺对冬小麦产量造成显著影响.播种-越冬期后期(0~16周),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发生1~4周的无降水对减产率的影响差异较小;从越冬期后期开始,1~4周的的无降水造成的减产率差异显著增大.太行山山麓平原区、冀鲁豫低洼平原区、山东丘陵农林区在冬小麦生育期内存在三个较大的减产率峰值期,分别是越冬期后期、返青期前期、拔节-灌浆期.黄淮平原区在冬小麦生育期内存在两较大的减产率峰值区,分别在返青期、灌浆期周围.区域上不同持续时间的无降水造成的冬小麦减产率研究,能够为作物干旱影响评估和节水灌溉提供有益借鉴.

    CERES-Wheat模型产量损失水分亏缺华北平原

    水利工程营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评《水利工程专业英语》

    赵琰
    后插16页

    互联网背景下水利工程英语的翻译策略——评《水利工程专业英语》

    孙宝凤
    后插2页

    绿色环保理念下污水处理与中水利用技术探析——评《污水处理与中水利用技术》

    汪炜
    后插12页

    生态教育理念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的渗透——评《绿水青山的国家战略、生态技术及经济学》

    王妍妮
    后插1页

    全民健身战略背景下水上定向运动课程设置的必要性研究——评《游泳救生及水上运动》

    樊晓帆
    后插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