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欧阳越

月刊

1000-0860

water@waterinfo.com.cn

010-63205989

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3号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Journal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9年创刊,是我国水利水电行业的综合性技术刊物,对国内外公开发行,以介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技术经验为主,同时也报道国外的各项先进技术。主要栏目有:水文水资源、水利规划、泥沙研究、环境水利、水工建筑、水力发电、地质勘测、工程施工、农田水利、防洪除涝、小水电站、运行管理、水利经济、动能经济、高新技术及应用、试验研究、国外科技、技术革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CNN-Attention-LSTM的大坝变形预测模型

    施彦彤郑东健赵汉周新新...
    121-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预测大坝变形以规避风险是大坝变形监测的重点,一个可靠的预测模型可以洞察大坝未来变形趋势。为了更好地预测大坝的变形,提高预测精度和计算效率,[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注意力机制(Attention)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大坝监测模型。CNN从监测数据中提取特征,LSTM更好地从时间序列数据中学习,并在此CNN-LSTM模型的基础上,耦合深度学习算法Attention机制,突出特征对输入效果的影响,在不影响模型精度的前提下提高计算速度,进一步提高模型预测精度与稳定性。同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应用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所建模型能够精确预测大坝变形,在各点位测试集上平均R2、MAE、RMSE、MSE和MAPE分别为0。989 mm、0。337 mm、0。469 mm、0。252 mm和13。918%。[结论]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变形预测能力和适用性,相较于CNN、LSTM、CNN-LSTM、Attention-LSTM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好的MAE、RMSE、MSE、MAPE和R2等指标,并提高了计算效率,更适合大坝变形的预测。

    变形预测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时记忆网络注意力机制影响因素

    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水温影响研究

    李璘君杨世伟王远铭梁瑞峰...
    133-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常规电站水库水温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上,没有考虑抽水对水库水温结构的影响,且对抽水蓄能电站水库水温结构的研究也较少,为明晰抽蓄对水库水温的影响,[方法]以金沙江上游叶巴滩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为研究对象,运用CE-QUAL-W2模型对水库表层水温、下泄水温和底层水温进行模拟,并分析混蓄前后上、下库的水温变化,以阐明混合式抽水蓄能水电站对水温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叶巴滩表层水温抽蓄前后最大变幅为5。8 ℃,底层水温最大变幅为2。8℃,下泄水温最大变幅为0。3℃;拉哇表层水温抽蓄前后最大变幅为1。8℃,底层水温最大变幅为0。1 ℃,下泄水温最大变幅为0。2℃。[结论]结果表明:(1)抽蓄对表层水温呈坦化作用,加强中层水体的掺混,增大底层水温的变幅;(2)混蓄对上下库水温的影响受到库区距离影响;(3)混蓄对上库叶巴滩和下库拉哇的下泄水温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的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表层水温下泄水温上下水库CE-QUAL-W2模型影响因素

    滑坡-隧道正交体系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舒中文滕汉卿李星康健...
    144-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于滑坡-隧道正交体系,滑坡的变形失稳是引发隧道病害的重要原因。为了研究滑坡-隧道正交体系在滑坡失稳过程中的宏观变形特性,[方法]以阳坡里隧道为研究对象,使用自主研发的牵引式滑坡分级滑动模拟试验装置设计开展了 12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在滑坡-隧道正交体系中滑坡失稳情况下隧道埋深、隧道在滑体内的布置位置以及滑动段位置对"洞周位移指数"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滑坡发生失稳时的坡面宏观变形存在一定规律,通常表现为坡面的后缘裂缝以及次级裂缝,且坡面位移沿次级裂缝存在明显分级情况;在其他变量相同的情况下,隧道在滑坡体内部埋深越大、隧道布置位置越靠近滑坡体前缘、滑动段越靠近滑坡中段时,滑坡滑动对隧道周围0。5~1。0倍隧道直径范围内土体的位移影响越大;滑动段位置对洞周位移指数影响最大,当滑动段分别位于滑坡前段、中段和后段时,洞周位移指数分别为小于0。8、大于1。8和介于1。0~1。5之间。[结论]研究成果可为滑坡隧道的变形演化机理、滑坡诱发隧道病害的预测预报以及防治技术等研究提供参考。

    滑坡-隧道正交体系变形特性模型试验洞周位移指数滑坡影响因素

    干湿循环作用下红壤土孔隙结构与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童富果杨佳璐李彪刘畅...
    153-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周期性库水位升降使三峡库区消落带土体受反复干湿交替过程,为了分析干湿循环作用对土体的孔隙结构和强度特性的影响,[方法]针对三峡库区某滑坡消落带红壤土,开展反复干湿循环下的三轴试验和扫描电镜、核磁共振测试,分析干湿循环作用对红壤土微细观孔隙结构与强度特性的影响,研究土体孔隙结构演化规律及其与强度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结果显示:干湿循环对消落带土体强度有明显弱化作用,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土体剪切强度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孔隙扩张向大孔隙演化,土颗粒间距增加,裂隙发育后团聚体崩解、分散为微小团聚体,孔隙间连通性增强,原有微观孔结构基本丧失,逐渐形成新的稳定孔隙结构状态。[结论]土体结构呈现明显的双重分形特征,土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与中巨孔隙分形维数呈现明显关联关系,干湿循环作用使中巨孔隙分布复杂程度降低,孔隙结构更松散,颗粒间咬合作用降低,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减小。

    强度特性微观结构孔径分布干湿循环三峡库区力学性能

    地震作用下岩质高边坡行波激励与一致激励动力响应分析

    杨卿陈志亮李国锋李宁...
    164-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岩质高边坡在地震动作用下发生失稳破坏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开展考虑行波效应的地震动作用下岩质高边坡动力响应规律及其稳定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地震荷载类型为天然地震动,分析一致激励和行波激励作用下岩质高边坡的动力响应规律。[结果]结果显示:(1)两种激励方式下,滑动面是坡体内的剪切破坏区和坡顶一定竖向深度的拉伸破坏区贯通而成;(2)一致激励作用下,边坡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的地形放大效应较为显著,但行波激励下,这种地形的放大效应仅在靠近坡面时明显;(3)一致激励条件下坡肩和靠近坡面中部位置的水平和竖向永久位移要远大于行波激励的水平和竖向永久位移,一致激励永久位移是行波激励的4。85~5。34倍。[结论]结果表明:(1)激励方式的不同不会影响地震动作用下边坡的破坏模式,滑动面的形成是渐进的;(2)一致激励相比行波激励的模拟结果偏保守;(3)行波激励条件下,地震波在坡体内和自由面附近的传播特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研究成果揭示了地震波的行波效应对岩质高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可为边坡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岩质高边坡行波激励一致激励地形放大效应动力响应数值模拟

    三峡库区灰岩浸泡损伤-孔隙水压耦合模型研究

    段国勇马如梦
    17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自2003年开始蓄水以来,三峡库区水库地震的数量达到上万次,对比蓄水前后的地震数据变化可以看出,库水浸泡作用明显改变了水库地震区域灰岩的力学特性。为了研究长期库水浸泡作用对库区灰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针对库区蓄水环境,开展了不同浸泡时长和不同孔隙水压对灰岩三轴压缩强度的影响试验,以及浸泡作用下灰岩孔隙率变化的电镜扫描分析。[结果]试验结果显示:在浸泡作用和三轴试验中考虑不同孔隙水压时,灰岩的三轴抗压强度呈现出短期浸泡时的强度增强现象,与一些水岩相互作用理论存在差异。基于这些差异,从宏观力学特性和微观结构的角度分析了灰岩损伤发展规律,提出了灰岩浸泡损伤-孔隙水压耦合模型,估算了在试验条件下使溶孔产生破裂的孔隙压力临界值,按照静水压力取孔隙压力值为地下5。6 km处,与三峡库区高桥断裂区域的水库地震震源深度较为吻合。[结论]水库地震区域灰岩的损伤并非单一的浸泡损伤,是耦合了孔隙率演变、孔隙压力变化、孔隙水形态演化等一系列复杂现象的破坏失效过程。研究成果可为水利工程中诱发地震的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水库地震灰岩浸泡损伤-孔隙水压耦合模型力学性能三峡水库库区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