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河海大学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河海大学

彭世彰

双月刊

1006-7647

jz@hhu.edu.cn

025-83786335

210098

南京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内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Journal Advanc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ater Resour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河海大学主办,主要刊登水科学、水工程、水资源、水环境、水管理方面的科技论文,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学术研究、工程技术、专题综述、国外动态等,适合与水利、水电、水科学、水工程、水资源、水环境有关的科研、工程、管理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体型参数对旋流排沙渠道水沙特性的影响

    南军虎代江龙李伟汪超群...
    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关键体型参数对渠道和排沙洞内水沙特性的影响,在模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旋流排沙渠道的水沙两相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起旋室高度对截沙率影响较为显著,最大相差5.41%;排沙洞直径、倾角和起旋室出口宽度对分流比影响显著,最大相差8.13%,增大倾角后改善了原排沙洞封闭端因壁面条件影响而产生的泥沙淤积;起旋室出口宽度对渠道内水沙特性基本无影响;不同体型下旋流排沙渠道均可高效、持续排沙,截沙率均大于90%,经过起旋室后,高含沙水流从排沙洞流出,下游渠道含沙量急剧减小.

    旋流排沙渠道体型参数水沙特性截沙率数值模拟

    持续冲刷期内黄河下游河床演变特点分析

    高璐徐向舟张红武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6年10月至2018年11月黄河下游12个典型断面观测数据,通过分析断面主槽平滩形态特征参数变化率及深泓线和主槽中心线的摆动强度,探讨了持续冲刷期内下游河床的调整变化过程及特点.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断面形态调整表现出既有横向展宽又有冲深下切或淤高态势;河床平面摆动促进了断面主槽形态调整,河相系数变化率与深泓线和主槽中心线摆动强度均成正相关关系;来水来沙条件是主槽形态改变的主要驱动力,且可引起局部河段深泓线摆动强度增大.通过调整小浪底水库的运行模式及布设控导工程可进一步塑造并维持稳定的黄河下游中水河槽.

    黄河下游河床冲刷主槽断面形态平面形态水沙变化

    基于AHP-熵权法的望虞河西岸圩区活水调度方案多目标优选

    张晓峰石永杰刘俊宋炳坤...
    8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望虞河西岸的甘露圩和荡北圩为研究区,构建水动力-水质模型,选取恰当的水动力、水质和经济成本指标构建活水调度多目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主客观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决策单圩活水调度最优方案,并与圩区联合调度方案比较活水调度效果.结果表明:利用多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可有效确定活水调度最优方案;甘露圩最优调度方案为陈家角闸和甘露港闸共同引水,徐家浜闸站以6 m3/s流量抽排;荡北圩最优调度方案为黄塘河闸和五星河北闸引水,珠桥河闸站和五星河闸站共以9 m3/s流量抽排;与单圩活水调度相比,两圩联合调度后畅流活水效果更优.

    圩区多目标评价活水调度层次分析法熵权法望虞河西岸

    伊洛瓦底江河道水位及微型木桩对土质边坡变形和稳定的影响

    徐超群甘磊吴志刚胡继峰...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饱和-非饱和渗流和固结理论,构建了伊洛瓦底江干流某土质边坡三维渗流分析模型,研究了不同水位降幅和降速工况下边坡稳定性变化规律,评价了微型木桩对边坡的加固效果.结果表明,河道水位降速越快、汛期水位越高时,水位下降过程中坡面附近的渗透坡降越大,安全系数越低.布设微型木桩群,当木桩群高度为2、4、6 m时,其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相较无加固情况分别提高了 4.50%、9.00%、39.60%,说明微型木桩群的加固效果较好,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微型木桩河道水位渗流边坡稳定伊洛瓦底江

    温度变形效应认知不确定性影响下高拱坝位移置信区间的预测方法

    隋旭鹏王少伟邰俊力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传统预测模型未考虑拱坝变形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导致所建立的位移静态置信区间缺乏合理的因果机理,提出了温度变形效应认知不确定性影响下高拱坝位移置信区间的预测方法.采用动态时间规整法衡量坝体温度测点之间的时间序列相似性,构建最小相似性实测温度变形因子筛选准则,基于支持向量机构建不放回采样和正交试验设计采样的机器学习模型,通过统计多模型预测值的分布规律来拟定动态变化的置信区间.以锦屏一级拱坝为例的预测结果表明该预测方法及筛选准则可有效实现高拱坝最具表征性温度测点的优选,基于最小相似性实测温度因子的正交试验设计误差小、建模效率高,所得位移预测置信区间更符合因果机理;高拱坝的最优实测温度因子组合是动态变化的.

    高拱坝位移预测置信区间温度变形效应认知不确定正交试验设计

    基于二次模态分解和深度学习的大坝变形预测模型

    刘相杰刘小生张龙威
    10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提取大坝变形监测数据的非线性和非平稳性特征,深度挖掘其前后信息的拓扑关系,有效提高预测精度,提出了 一种基于二次模态分解和蜣螂优化算法的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大坝变形预测模型.该模型引入融合自适应噪声完备集成经验模态分解和变分模态分解的二次模态分解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有效降低高频非平稳性分量对预测精度的不利影响,并利用蜣螂优化算法对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进行超参数寻优以深度挖掘大坝变形数据的有效信息.以某水电站大坝为例,将该模型预测结果与多种常用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有效挖掘大坝变形数据复杂的非线性特征,其预测精度明显优于对比模型,验证了该模型在大坝变形预测中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大坝变形预测二次模态分解蜣螂优化算法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征稿启事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