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饲料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饲料研究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饲料研究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李寰旭

月刊

1002-2813

bianjubu@feedresearch.com.cn

010-83556078

100069

北京右安门外东滨河路4号

饲料研究/Journal Feed Research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8年,是国内创刊最早的饲料专业期刊,杂志汇集传播国内外饲料研究信息,介绍国内饲料研究的新成果和饲料工作的经验,以及饲料行业新动态,普及饲料知识,宣传国家相关饲料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促进饲料工业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为科研、教学和生产提供全面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草药添加剂对断奶湖羊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秦星代金平王志方杨新平...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的中草药添加剂对湖羊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48只2月龄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断奶公羔湖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4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10、0。025、0。050 g/kg的中草药添加剂。预试期7d,正式试验期90d。结果表明,61~90 d,试验Ⅱ组湖羊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增加了 22。22%(P<0。05),料重比降低了 18。85%(P<0。01)。第30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总蛋白(TP)、干扰素-γ(IFN-γ)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试验Ⅲ组相比,试验Ⅱ组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FN-γ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第60d,试验Ⅱ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试验Ⅲ组(P<0。01)。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相比,试验Ⅱ组免疫球蛋白A(IgA)、IgG、IL-4、IFN-γ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试验Ⅱ组IL-6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IgA、IL-4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或P<0。01)。第90d,试验Ⅱ组Ig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免疫球蛋白M(IgM)、IFN-γ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研究表明,中草药添加剂能够促进湖羊的生长,增强动物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中草药添加剂的适宜添加量为0。025 g/kg。

    中草药添加剂断奶湖羊生长性能抗氧化指标免疫功能

    桑叶黄酮对水牛泌乳性能、氨基酸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李孟伟彭丽娟郭艳霞韦科龙...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桑叶黄酮对泌乳水牛血清氨基酸代谢、血清生化指标和泌乳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泌乳量接近的泌乳中期水牛2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45 g/(头·d)桑叶黄酮。试验期5w。结果显示,饲喂桑叶黄酮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含量(P<0。05),显著提高血清胰岛素含量(P<0。05),显著降低血清蛋氨酸含量(P<0。05),显著提高水牛泌乳量以及乳蛋白、乳脂肪含量(P<0。05)。研究表明,桑叶黄酮通过调控血清氨基酸和脂质代谢提高了水牛的泌乳性能。

    桑叶黄酮氨基酸泌乳性能水牛

    加味补中益气散对小尾寒羊肉品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乔杰落巨越张鹏景丽荣...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究加味补中益气散对羊的肉品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2月龄小尾寒羊公羊羔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2%和3%的加味补中益气散,商品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的四胃动力散,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预试期9d,正式试验期107 d。结果显示,1%剂量组羊肉总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剂量组羊肉中风味氨基酸和正庚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正己醛和正壬醛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3%剂量组羊肉中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和1-辛烯-3-醇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癸酸、硬脂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5月龄和6月龄时,各剂量组羊血清中小反刍兽疫抗体水平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加味补中益气散可能通过影响小尾寒羊机体脂肪酸与风味氨基酸代谢来调控羊肉中膻味物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合成,进而改善羊肉风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肉羊的免疫力。

    加味补中益气散小尾寒羊肉品质免疫功能

    新疆天山北坡两种草地类型放牧条件下多胎萨福克羊生产性能的对比分析

    余乾杨永林杨华张文喆...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究新疆天山北坡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草原化荒漠两种草群产量、营养成分的月动态变化,以及两种草地类型条件下放牧的多胎萨福克羊母羊、断奶羔羊体重变化等。选择体重相近2岁多胎萨福克产后母羊、统一断奶后的羔羊各120只,随机各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羊。A组羔羊和C组母羊于温性荒漠草原试验区域(Ⅰ型草群,即沟羊茅、针茅、新疆绢蒿型)放牧,B组羔羊和D组母羊于温性草原化荒漠试验区域(Ⅱ型草群,即博乐绢蒿、木地肤、短柱苔草型)放牧。试验期120 d。结果显示,6月、9月Ⅰ型草群鲜草产量均显著高于Ⅱ型草群(P<0。05),9月Ⅰ型草群干草产量均显著高于Ⅱ型草群(P<0。05),6月Ⅰ型草群干鲜比显著低于Ⅱ型草群(P<0。05)。6月、9月Ⅰ型草群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Ⅱ型草群(P<0。05),7月Ⅰ型草群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Ⅱ型草群(P<0。05),9月Ⅰ型草群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Ⅱ型草群(P<0。05),6月Ⅰ型草群的无氮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9月(P<0。05),6月、7月和9月Ⅱ型草群磷含量显著高于Ⅰ型草群(P<0。05)。两种放牧草地类型放牧条件下,放牧母羊总增重、平均日增重和相对增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断奶羔羊体重均呈持续增长趋势,次年母羊的窝产羔数、初生重、羔羊断奶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降水量的减少,两种放牧草地类型的牧草产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牧草营养水平呈下降趋势,多胎萨福克羊的放牧适应性和极端环境条件下的抗逆性较好。

    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绵羊体重繁殖性能

    低蛋白日粮对奶牛产乳效率、乳品质及碳、氮排放的影响

    李宏伟田兰任亚琼王文卓...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氨基酸平衡基础上低蛋白日粮对奶牛产乳效率、乳品质及碳、氮排放的影响。选择60头健康、胎次为2~3胎、泌乳天数80d、产奶量42~43kg/d的奶牛,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对照组(高蛋白组,17。5%CP)和试验组(低蛋白组,16%CP+过瘤胃赖氨酸,过瘤胃率85%,小肠吸收率95%),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奶牛。预试期7d,正式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干物质采食量有上升的趋势,产奶量和产乳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乳成分中乳糖含量在30 d和60 d高于对照组(P<0。05),乳尿素氮(MU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乳脂率、乳蛋白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过程中,试验组牛舍CO2和NH3浓度均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低蛋白水平的日粮添加过瘤胃赖氨酸可降低碳、氮排放,不影响生产水平和乳品质。

    低蛋白日粮乳成分产乳效率碳、氮排放

    抗菌肽对肉牛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朱琰吴桑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抗菌肽对西门塔尔杂交肉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血清免疫力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择32头健康、体重相近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随机分成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肉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A组、B组、C组分别饲喂含有2、4、8 g/(头·d)抗菌肽的饲粮。预试期7d,正式试验期15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B组和试验C组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瘤胃液的pH值和菌体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乙丙比显著降低(P<0。05);所有试验组瘤胃乙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所有试验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水平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6水平显著降低(P<0。05);试验B组和试验C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显著升高(P<0。05),免疫球蛋白M和免疫球蛋白G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A组、B组、C组的增重收入分别增加了 10。40%、22。34%和23。55%,利润分别增加了 19。31%、46。54%和48。45%。研究表明,在肉牛养殖中添加适量的抗菌肽可以提高生长性能,促进瘤胃发酵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养殖利润,且添加4 g/(头·d)的抗菌肽较为适宜。

    肉牛抗菌肽生长性能经济效益

    饲粮添加黄芪复方中草药对育肥猪血清免疫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

    杨祺福徐文思龚叶春刘懿漩...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黄芪复方中草药对育肥猪血清免疫指标、肉品质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选取250头170日龄,体况、体重相近的育肥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育肥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0。6%、0。8%、1。0%和1。2%黄芪复方中草药(ACM)的饲粮,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0。8%ACM组和1。0%ACM组育肥猪血清免疫球蛋白与补体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肌肉失水率显著降低(P<0。05),肉色红度值显著提高(P<0。05),黄度值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中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1。0%ACM组肉中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05),0。8%ACM组和1。2%ACM组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添加1。2%ACM显著提高了肉中总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P<0。05),添加0。8%ACM可显著提高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研究表明,饲粮添加0。8%~1。0%ACM能够提高育肥猪血清免疫功能,改善猪肉品质。

    黄芪育肥猪免疫功能肉品质

    发酵豆渣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肉品质的影响

    李芳武志军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探讨了不同水平的发酵豆渣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肉品质的影响,确定发酵豆渣在育肥猪生产中替代部分基础饲粮的可行性。试验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杜×长×大"育肥猪160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各组育肥猪分别饲喂含有0(对照组)、2。5%、5。0%和10。0%的发酵豆渣的饲粮。预试期1周,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5。0%发酵豆渣组育肥猪的试验末重和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5。0%发酵豆渣组育肥猪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2。5%、5。0%和10。0%发酵豆渣组育肥猪的粗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5%发酵豆渣组育肥猪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屠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0%和10。0%发酵豆渣组育肥猪的背膘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5。0%和10。0%发酵豆渣组育肥猪背最长肌的pH24h值和肉色a*值显著提高(P<0。05),L*值显著降低(P<0。05);5。0%发酵豆渣组育肥猪背最长肌的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发酵豆渣对育肥猪背最长肌的营养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饲喂适量的发酵豆渣可以提高育肥猪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改善了屠宰性能及肉品质,发酵豆渣的适宜添加水平为5。0%。

    育肥猪发酵豆渣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肉品质

    复合有机酸化剂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黄炜乾张文辉李悦伊李春...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究复合有机酸化剂(COA)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540羽体况相近的72周龄京粉2号蛋鸡,随机分为3组(CON组、L-COA组、H-COA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羽。各组均饲喂相同饲粮,CON组全程饮用自来水,L-COA组和H-COA组分别在饮水中添加0。10%和0。15%的复合有机酸化剂。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L-COA组产蛋率和蛋合格率显著提高(P<0。05),H-COA组产蛋率、平均蛋重和蛋合格率显著提高(P<0。05);L-COA组的蛋壳强度和蛋黄评分显著提高(P<0。05);L-COA组和H-COA组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L-COA组和H-COA组的养殖利润分别增加了 1。08%和13。64%。研究表明,产蛋后期蛋鸡饮水中添加复合有机酸化剂对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经济效益有着积极作用,复合有机酸化剂的添加量为0。15%时效果较好。

    蛋鸡酸化剂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经济效益

    菌酶复合物对饲喂小麦型饲粮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蛋成分和养分表观代谢率的影响

    郭志有韩学鸿王清海李超...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究菌酶复合物对饲喂小麦型饲粮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蛋成分和养分表观代谢率的影响。试验选用360只京红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蛋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小麦组利用10%小麦替换对照组饲粮中同等比例玉米,菌酶复合物组在小麦组饲粮的基础上添加0。02%的菌酶复合物。预试期3d,正式试验期28d。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麦组和菌酶复合物组蛋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蛋成分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试验时间增加,小麦组的蛋黄叶黄素含量逐渐降低。第22、25、28 d,小麦组的蛋黄叶黄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菌酶复合物组的蛋黄叶黄素含量显著高于小麦组(P<0。05)。小麦组蛋鸡的干物质、粗蛋白、钙和磷的表观代谢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菌酶复合物组蛋鸡对粗蛋白和磷的表观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小麦组(P<0。05)。研究表明,使用10%小麦替代玉米不会影响蛋品质和蛋成分,但会降低蛋黄颜色和叶黄素含量,菌酶复合物能够增加小麦组的蛋黄叶黄素含量,改善蛋黄颜色,提高蛋鸡养分表观代谢率。

    菌酶复合物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蛋成分叶黄素养分表观代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