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饲料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饲料研究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饲料研究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李寰旭

月刊

1002-2813

bianjubu@feedresearch.com.cn

010-83556078

100069

北京右安门外东滨河路4号

饲料研究/Journal Feed Research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8年,是国内创刊最早的饲料专业期刊,杂志汇集传播国内外饲料研究信息,介绍国内饲料研究的新成果和饲料工作的经验,以及饲料行业新动态,普及饲料知识,宣传国家相关饲料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促进饲料工业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为科研、教学和生产提供全面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药复方对绵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何振莲于天力任靖宇韩怡静...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高精料饲粮中添加中药复方对绵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抗炎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30只体重(20。81±1。27)kg的3月龄杜寒杂交公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基础饲粮精粗比为75∶25,对照组、Z1组和Z3组的中药复方添加量分别为0、10、30 g/d。预试期15 d,正式试验期5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30g/d中药复方可以提高绵羊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降低料重比(P<0。05),提高粗蛋白表观消化率(P<0。05),降低血清尿素氮的含量(P<0。05),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P<0。05),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提高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以及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P<0。05),降低血清中丙二醛含量(P<0。05),提高血清中酸性磷酸酶、溶菌酶活性以及免疫球蛋白、干扰素-γ含量(P<0。05),降低血清中一氧化氮、脂多糖、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P<0。05)。研究表明,在高精料饲粮中添加30 g/d的中药复方可以提高绵羊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降低血清促炎因子水平,缓解机体炎症,提高绵羊的日增重和养分表观消化率,对保持绵羊机体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高精料饲粮中草药添加剂绵羊生长性能免疫力抗氧化能力

    体外产气法研究丁酸梭菌对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

    卢俊言王明亚吴春会李素霞...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采用体外产气法研究全混合饲粮(TMR)中补充不同水平的丁酸梭菌对产气量、发酵参数与养分消化率的影响,确定丁酸梭菌在肉牛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试验选用选择装有永久性瘘管的荷斯坦阉牛作为瘤胃液供体,以TMR为培养底物。对照组(CON组)只含有培养底物,丁酸梭菌试验组在培养底物的基础上添加浓度为 2×108(CB1 组)、4×108(CB2 组)、6× 108(CB3 组)、8× 108(CB4 组)、10 × 108 CFU/kg(CB5组)的丁酸梭菌,每个水平设6个重复。结果显示:发酵时间为2h和4h时,CB1组体外产气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发酵时间为12 h时,CB3组、CB2组、CB4组和CB5组体外产气量显著高于CON组和CB1组(P<0。05)。各试验组的pH值显著低于CON组(P<0。05),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且各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CB3组、CB4组和CB5组的乙酸、丙酸、总酸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CB1组、CB2组和CB3组异丁酸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各试验组干物质消化率(DM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CB2组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显著高于CON组(P<0。05)。研究表明,添加丁酸梭菌可以提高产气量、NH3-N、乙酸、丙酸、总挥发酸含量以及DMD,丁酸梭菌的适宜添加量为6 × 108 CFU/kg。

    荷斯坦阉牛丁酸梭菌产气量消化率

    饲粮类型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粪尿产污特性的影响

    娜梅拉张晓东娜仁花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究不同饲粮类型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粪、尿产生量,粪尿中有机质、化学需氧量(COD)、氮、磷、铜和锌含量及排放量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24只8月龄内蒙古白绒山羊母羊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4组,即苜蓿青干草组(G1)、苜蓿青干草补饲精料组(G2)、玉米秸秆组(G3)和玉米秸秆补饲精料组(G4)(补饲组每只羊补饲量200 g,饲粮精粗比为2。5∶7。5,其他饲养条件相同),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预试期为10d,正式试验期为30d。结果显示,G2组、G4组鲜粪量显著高于G1组、G3组(P<0。05),粪干物质量极显著高于G1组(P<0。01)。G1组、G2组内蒙古白绒山羊粪便中铜含量极显著高于G3组、G4组(P<0。01)。G2组、G4组粪便有机质和锌排放量均显著高于G1组、G3组(P<0。05),磷排放量显著高于G3组(P<0。05)。G2组粪便铜排放量极显著大于其他组(P<0。01),G1组和G4组极显著大于G3组(P<0。01)。G2组尿液中的氮含量及排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磷含量和排放量显著高于G1组、G3组(P<0。05)。研究表明,根据各种饲粮类型所产生的粪尿量及粪尿中污染物排泄规律调控内蒙古白绒山羊饲粮配方,不仅可满足动物的生产需求,还能够降低污染物排泄量。

    饲粮类型粪尿特性内蒙古白绒山羊产粪量产尿量

    张杂谷秸秆替代花生秧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王浩程刘宏凯李金发王佳宁...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张杂谷秸秆替代花生秧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3月龄左右、体重(32。73±2。46)kg、健康的"杜×湖"杂交F1代育肥公羊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只添加花生秧;试验Ⅰ组为50%张杂谷秸秆替代花生秧;试验Ⅱ组为80%张杂谷秸秆替代花生秧。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7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肉色L*值显著升高(P<0。05),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组的pH45 min值显著升高(P<0。05),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组肉色L*值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总蛋白(TP)、谷丙转氨酶(ALT)及胆固醇(CHOL)水平显著升高(P<0。05);试验Ⅱ组TP含量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张杂谷秸秆替代花生秧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产生一定影响,其中50%的张杂谷秸秆替代花生秧增重效果最佳。

    张杂谷秸秆花生秧育肥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

    4种粗饲料经纤维素酶发酵后产物的瘤胃降解特性研究

    胡湘云张村宇易显凤林波...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甘蔗尾叶、玉米秸秆、象草、木薯枝4种粗饲料经纤维素酶(CE)发酵后的产物在水牛瘤胃中的降解特性,为水牛养殖中粗饲料的选择利用提供参考。试验以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水牛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法测定4种粗饲料及其经CE发酵后产物的营养成分及瘤胃降解特性。结果显示:发酵前,甘蔗尾叶与象草粗蛋白(CP)含量显著高于玉米秸秆和木薯枝(P<0。05);木薯枝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为最低(P<0。05),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为最高(P<0。05)。经CE处理后,发酵组CP含量不同程度地提高,NDF和ADF含量不同程度地下降。发酵前,各营养成分有效降解率由高到低均为:象草>甘蔗尾叶>玉米秸秆>木薯枝,象草的DM、NDF和ADF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象草的CP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玉米秸秆和木薯枝叶(P<0。05),木薯枝的各营养成分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经CE处理后,与对照组对比,发酵组的DM、CP、NDF和ADF有效降解率均不同程度地提高。研究表明,4种粗饲料饲用价值排序为:象草>甘蔗尾叶>玉米秸秆>木薯枝,添加CE能够改善4种粗饲料的瘤胃降解率。

    甘蔗尾叶玉米秸秆象草木薯枝纤维素酶瘤胃降解率水牛

    不同精粗比饲粮对秋季羔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项斌伟王兴岗张建新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对秋季羔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4月龄"杜泊×小尾寒羊"F1代杂交公羔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为40∶60、55∶45、70∶30的饲粮。结果显示:试验Ⅲ组羔羊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和Ⅲ组料重比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Ⅰ组干物质、有机质、粗蛋白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试验Ⅱ组有机物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试验Ⅰ组羔羊的瘤胃内丙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试验Ⅰ组的乙丙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试验Ⅱ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试验Ⅱ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研究表明,饲粮精粗比为55∶45时可以使秋季羔羊发育更健康,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和生长性能,增加了经济效益。

    不同精粗比羔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免疫功能

    益生菌发酵饲料对羔羊生长性能、血常规及免疫力的影响

    杨森肖普辉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的益生菌发酵饲料对哺乳羔羊生长性能、血常规及免疫力的影响。试验选择20日龄健康的哺乳羔羊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羔羊。预试期7d,正式试验期42 d。对照组羔羊饲喂基础颗粒饲粮,试验组羔羊分别饲喂含有5。0%、7。5%和10。0%的益生菌发酵饲料的颗粒饲粮。结果显示,发酵饲料可以显著提高羔羊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腹泻率(P<0。05),但对羔羊的平均日采食量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饲喂7。5%和10%的发酵饲料显著增加了羔羊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总数(P<0。05),饲喂5。0%、7。5%、10。0%的发酵饲料显著增加了羔羊血红蛋白含量(P<0。05),饲喂7。5%发酵饲料显著降低了羔羊的白细胞总数(P<0。05)。饲喂5。0%、7。5%、10。0%的发酵饲料显著增加羔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水平(P<0。05)。饲喂7。5%和10。0%的发酵饲料显著降低了羔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P<0。05),显著增加干扰素-γ水平(P<0。05)。发酵饲料显著增加了羔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水平(P<0。05)。研究表明,用发酵饲料饲喂羔羊可以促进羔羊生长,降低腹泻率,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部分血常规参数,且以7。5%的添加比例较为适宜。

    益生菌发酵饲料羔羊血常规免疫力生长性能

    饲粮添加复合益生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梁靓齐仁立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微囊包被的复合益生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将24头体重接近健康的断奶仔猪(长白×荣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在饲粮中添加0。1%的微囊包被复合益生菌(酿酒酵母菌、植物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明显差异,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有升高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无明显差异,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6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仔猪肠道Muribaculaceae、瘤胃菌属、克里斯滕菌等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提高。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微囊包被复合益生菌提高了仔猪体内的生长激素含量,降低了促炎因子含量,增加了肠道微生物的丰度和多样性。

    微囊包被复合益生菌仔猪肠道菌群生长性能免疫功能

    姜黄素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王莹李举锋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水平的姜黄素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确定姜黄素在育肥猪生产中的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选择体重约60 kg健康的育肥猪160头,按照单因素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育肥猪。对照组育肥猪饲喂不添加姜黄素的基础饲粮,姜黄素组育肥猪分别饲喂添加250、500、1 000 mg/kg姜黄素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 w,正式试验期为8 w。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500 mg/kg和1 000 mg/kg的姜黄素组育肥猪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育肥猪宰前活重、屠宰率、眼肌面积显著增加(P<0。05),背膘厚度显著降低(P<0。05);250、500、1 000 mg/kg姜黄素组胴体重和瘦肉率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500 mg/kg和1 000 mg/kg的姜黄素组可以显著降低育肥猪肌肉pH值(P<0。05),显著降低背最长肌的剪切力和滴水损失(P<0。05),显著提高肌肉的a*值(P<0。05);250、500、1 000 mg/kg姜黄素组可以显著提高背最长肌的肌内脂肪含量(P<0。05)。250、500、1 000 mg/kg姜黄素组育肥猪的增重效益分别比对照组提高4。71%、9。97%和10。94%,养殖利润分别提高了 10。92%、22。56%和22。48%。研究表明,姜黄素可以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改善肉品质,增加养殖利润,500 mg/kg姜黄素对育肥猪的养殖效果较好。

    姜黄素育肥猪肉品质经济效益生长性能

    异绿原酸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结构、免疫性能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周思源江皓天赵紫茵颜安...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异绿原酸(ICGA)对肉鸡前期生长性能、肠道结构、免疫性能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科宝肉鸡40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500 mg/kg ICGA(T1组)、基础饲粮+1 000 mg/kg ICGA(T2组)、基础饲粮+2 000 mg/kg ICGA(T3组)、基础饲粮+3 000 mg/kg ICGA(T4组)。试验期21 d。结果显示:各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及料重比(F/G)差异均不显著(P>0。05)。T3组和T4组粗蛋白(CP)的表观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T2组(P<0。05),各试验组钙(Ca)的表观代谢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3组的回肠pH值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各试验组肉鸡血清补体C3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3组肉鸡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T3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T1组(P<0。05),T3组绒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T1组和T2组(P<0。05)。T2和T3组非寻常球状菌(Subdoligranulum_variabile)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T1组(P<0。05),T2组Subdoligranulum_variabile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ICGA提高了肉鸡养分表观代谢率和免疫性能,改善了肠道结构和肠道菌群,肉鸡饲粮中适宜的ICGA添加水平为2 000 mg/kg。

    异绿原酸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发育免疫性能微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