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命科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命科学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

梁宋平

双月刊

1007-7847

life@hunnu.edu.cn;smkxyj@vip.126.com

0731-88872616

410081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生命科学研究/Journal Life Scienc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生命科学研究》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科技部批准创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反映生命科学领域中最新研究成果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是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逢双月末出版,国内公开刊号为CN43-1266/Q,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7-7847,CODEN:SKYAFL。本刊主要刊登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具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及少量反映国内外重大进展或热点问题的快讯或综述性文章,覆盖的主要学科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技术、遗传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基因工程、农业工程、病理学、毒理学、药理学、免疫学、基础医学等等。开设“研究进展与综述”、“研究论文”等栏目。本刊诚邀反映国内外生命科学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中英文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资助论文将优先发表。   投稿要求:   1)文稿内容具有创新性、科学性或实用性。要求论点明确,条理清晰,设计合理,结果可靠,文字精炼,用词规范,图表清晰。文稿请用A4版型纸5号字体通栏排版,用字规范,计量单位符合国家标准。   2)请以word格式将稿件通过E-mail附件的方式发送至本刊编辑部电子信箱。在来稿的首页,请写明以下内容:文章标题、作者单位、作者个人信息(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及研究方向)、作者详细通讯地址、邮编、手机号码、办公电话、传真号码及E-mail。   3)单位介绍信,加盖单位公章,注明无一稿两投,所有作者对署名的顺序无异议,请邮寄至本刊编辑部。   4)投稿时须向本刊缴纳审稿费80元(请通过邮局汇款,并在留言栏注明第一作者姓名)。 通讯方式: 地 址: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研究》编辑部,邮编:410081 投稿E-mail:smkxyj@gmail.com;life@hunnu.edu.cn; 咨询E-mail:sky@hunnu.edu.cn 咨询电话:0731-88872616; 传 真:0731-88872616   热诚欢迎国内外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投稿!   《生命科学研究》每期定价18元,双月刊,全年定价108元。国内邮发代号:42-172,国外发行代号:DK43008。错过定期的读者可直接向编辑部汇款征订。    欢迎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发布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果蝇心脏发育研究三十年进展

    袁婺洲谢玉莲吴秀山邓婷智...
    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作为最早用于研究心脏发育基因调控的模式生物,已经走过三十年的历程.果蝇心脏发育过程经历了胚胎期、幼虫期和成虫期三大阶段.在胚胎早期,Tinman、Dorsocross和Pannier等基因是关键的调控因子.Tinman参与最早的心脏前体细胞分化和心脏细胞形成,而Dorsocross和Pannier则影响心脏前体细胞的定向分化和心脏管腔的形成.进入胚胎晚期和幼虫期,果蝇的心管经历进一步的发展和重塑,该过程主要受到转录因子Hand、Mef2以及Hox基因家族的调控.在成虫期,Hox基因家族和Tinman依旧发挥重要作用.虽然果蝇心脏与脊椎动物成熟心脏存在形态上的差异,但两者心脏的早期发育过程以及调控基因和信号通路都有保守性.本文综述了果蝇心脏发育基因调控研究的三十年进展以及利用果蝇模型研究人类心脏相关疾病的潜在希望.

    果蝇心脏发育基因调控TinmanHox基因家族

    氟唑菌酰胺对斑马鱼(Danio rerio)鱼鳔发育的影响

    苏梦岚李文华肖鹏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鱼鳔作为硬骨鱼类重要的功能器官,其发育对多种环境污染物都较为敏感.氟唑菌酰胺(fluxapyroxad)是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家族的一员,对鱼类具有神经、心血管和发育毒性.为探究氟唑菌酰胺对斑马鱼鱼鳔发育的潜在影响,将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的氟唑菌酰胺后,记录斑马鱼幼鱼鱼鳔的表型,通过组织学切片染色手段检测幼鱼鱼鳔的形态差异,并采用整体原位杂交实验比较鱼鳔发育关键基因的表达图式变化.结果表明,氟唑菌酰胺暴露会引起斑马鱼幼鱼鱼鳔发育异常、鱼鳔充气受阻及鱼鳔发育标记基因elovl1a和anxa5b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该研究对于评估氟唑菌酰胺对斑马鱼幼鱼鱼鳔发育的影响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并可能有助于深入了解氟唑菌酰胺对水生生态系统构成的潜在风险.

    氟唑菌酰胺斑马鱼幼鱼鱼鳔发育毒性

    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斑马鱼prkd1基因敲除品系

    吕丹陈宇谭志霞李永青...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蛋白激酶D1(proteinkinase D1,PKD1;也称作PRKD1)是蛋白激酶家族成员之一,该家族由3种结构相关的应激激活酶组成,可调节机体多种生物学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免疫调节、心脏收缩、血管生成和癌症等,其中PRKD1与心脏肥大、收缩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底物磷酸化有关.相关研究报道,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存在PRKD1基因突变,但其在心脏中的特异性功能和分子机制并未阐明.为了便于后期研究PRKD1基因在人类早期心脏发育的作用机制,本文拟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斑马鱼prkd1基因敲除品系.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站筛选出两个最佳的基因敲除靶位点,合成相应靶位点的单链向导RNA(single guide RNA,sgRNA)和引物;然后,将两个靶位点的sgRNA进行体外转录,并将其与Cas9蛋白混合后共同注射到斑马鱼的1-细胞期;最后,对基因敲除后的F0、F1、F2及F3代斑马鱼的胚胎和成鱼进行有效性鉴定及表型观察.结果显示,靶位点附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碱基缺失;成功构建了 F1代能够稳定遗传的prkd1基因敲除的3个亚系;与野生型相比,F3代纯合子胚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腔膨大、环化异常及心管线性化等畸形现象.综上可知,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了斑马鱼prkd1基因敲除品系,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人类心脏发育中的特异性功能提供了有益参考,并为后期的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和精准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prkd1基因CRISPR/Cas9技术基因敲除先天性心脏病(CHD)

    麻黄碱通过调控TGF-β1/NF-κB信号通路抑制小鼠的气道炎症反应

    徐莉廖赵妹苏小燕吕华龙...
    26-3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麻黄碱通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核因子κB(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nuclear factor-κB,TGF-β1/NF-κB)信号通路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影响,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麻黄碱低剂量组、麻黄碱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并利用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联合氢氧化铝腹腔注射法构建小鼠哮喘模型.药物处理14 d后,通过无创性肺功能检测法测量小鼠气道反应性,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 staining)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情况,采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法分析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 fluid,BALF)中的炎症细胞比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血清 OVA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E(immunoglobulin E,IgE)的表达水平及BALF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TGF-β1/NF-κB通路相关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麻黄碱可以降低哮喘小鼠血清中OVA特异性IgE及BALF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5、IL-6、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水平,并显著抑制肺组织中TGF-β1/NF-κB通路相关蛋白质的表达,从而显著抑制由OVA诱导的小鼠气道高反应性,并改善哮喘小鼠的肺部炎症.

    麻黄碱哮喘气道炎症抗炎TGF-β1/NF-κB通路

    外泌体作为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标志物研究

    王楠吴建红李玉洁郑志焕...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泌体(exosome)是一种直径为30~150 nm的囊泡状物质,其通过携载脂质、蛋白质、mRNA和非编码RNA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在机体的免疫调节过程以及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外泌体积极地参与了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发生与发展.外泌体成分作为结核病感染的潜在标志物,拥有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等特点,在结核病的诊断、疗效评估、预后监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外泌体作为结核病诊断标志物的价值,及在结核病中的潜在作用进行综述,为其作为诊断标志物提供理论基础.

    外泌体结核分枝杆菌标志物诊断

    m6A修饰调控细胞自噬参与雄性生殖疾病研究进展

    彭芃戚星宇袁峥嵘马毅...
    41-4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是在腺苷核苷酸N6位置上发生的甲基化,在多种RNA代谢过程如mRNA剪接、翻译、运输、降解中发挥关键作用,进而对各种生命过程产生广泛影响.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在自噬相关基因的调控下通过溶酶体对自身细胞质蛋白质和受损细胞器进行降解的过程.本文总结了m6A修饰调控细胞自噬在雄性生殖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m6A修饰调节自噬水平在雄性生殖中的调控机理研究提供参考资料,为雄性生殖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新方向.

    N6-甲基腺苷(m6A)修饰RNA修饰细胞自噬雄性生殖疾病男性不育

    向川安瘿蜂寄生白栎虫瘿和成瘿枝的代谢组比较

    王玉枚杨雪梅惠羽朱道弘...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虫瘿是植物受致瘿昆虫产卵和取食等刺激而异常生长形成的不正常组织.营养假说认为虫瘿组织营养物质的含量高于寄主植物的成瘿部位,而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低于寄主植物的成瘿部位.向川安瘿蜂(An-dricus mukaigawae)属膜翅目(Hymenoptera)瘿蜂科(Cynipidae),在白栎(Quercus fabri)枝条上形成虫瘿.本文基于非靶向代谢组,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鉴定和比较向川安瘿蜂幼虫期虫瘿与寄主植物成瘿枝的代谢物.研究结果表明,向川安瘿蜂虫瘿和成瘿枝的代谢物组成存在差异;虫瘿的脂肪含量均高于成瘿枝,虫瘿的4种单宁和4种黄酮物质的含量均低于成瘿枝,这支持营养假说;虫瘿的氨基酸含量均低于成瘿枝,部分酚类物质的含量高于成瘿枝,这不支持营养假说.

    向川安瘿蜂虫瘿非靶向代谢组营养假说

    二次翻耕起垄与稻草还田对土壤养分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曾祥难袁彩云李思杨祝军...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二次翻耕起垄与稻草还田两种栽培措施及其相互作用对土壤养分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按照两种不同翻耕起垄方式(一次性翻耕起垄和先翻耕晒垡再二次翻耕起垄)与是否稻草还田进行随机区组设计,在湖南宜章县烤烟种植区进行田间试验,分析比较各处理间的土壤养分和烟叶产质量差异.结果表明,与一次性翻耕起垄(T1+T2)和无稻草还田(T1+T3)相比,二次翻耕起垄(T3+T4)和稻草还田(T2+T4)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烟叶糖碱比、氮碱比以及烟叶产量、产值和生产效益,并且两者表现出显著的相互作用;此外,二次翻耕起垄还能显著提高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并显著降低烟碱含量,使得糖碱比和氮碱比更趋合理.在感官评吸方面,稻草还田能显著提高烟叶感官评吸质量.从生产效益上分析,由于二次翻耕增加了生产成本,对于基础地力较好的砂质土壤,开展一次性翻耕起垄结合稻草还田可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为湖南烟稻轮作区烤烟种植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耕作方式稻草还田土壤养分烤烟产量与质量

    《生命科学研究》生态学专栏征稿启事

    《生命科学研究》编辑部
    64页

    圈养大熊猫种群性比失衡现象产生机制的探究

    乔麦菊赖燕舞李仁贵邓涛...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熊猫(4iluropoda melanoleuca)的迁地保护工作已开展了近70年,基本实现了圈养种群的自我维持.根据2019年大熊猫谱系,现存圈养大熊猫种群(n=612)的总性比为1.22∶1(♀ 336/6 276),与1∶1的性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5),目前尚未开展性比失衡现象产生机制的探究工作.本研究以全国最大的圈养大熊猫种群为研究对象,梳理了该种群36年的出生性比、11年的分年龄雌雄个体数量和分年龄死亡雌雄个体数量,计算了出生性比和预期寿命等数据,旨在探究性比失衡的内在原因.结果显示,圈养大熊猫种群的出生性比为1.01∶1,与1∶1的性比无显著性差异(P=0.926);雄性大熊猫在幼年阶段死亡的比例高于雌性(♀ 38.24%/♂ 48.72%);圈养大熊猫的出生预期寿命中位数为21.4岁,其中雌性为23.5岁,雄性为19.8岁,雌性预期寿命比雄性长3.7岁.研究表明,圈养大熊猫种群性比失衡的内在原因是雄性大熊猫幼年阶段的死亡比例高于雌性,且雌性大熊猫预期寿命更长.本研究聚焦圈养大熊猫种群的性比失衡问题,首次计算了圈养大熊猫的预期寿命,可为圈养大熊猫种群的饲养管理和野外大熊猫种群性比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大熊猫性比性比失衡预期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