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声屏世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声屏世界
声屏世界

陶毅

月刊

1006-3366

jxspsj@126.com

0791-88316904

330046

南昌市洪都中大道207号省广播电视中心

声屏世界/Journal Voice and Screen Worl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紧跟改革步伐,特别注重对省、地(市)、县广播电视局、台的管理者和新闻从业者提供广播电视传媒的决策资讯服务,提供业务研究和学术研究的园地。注重实践性、启迪性、前瞻性,加强和突出涵括宣传、产业、管理、网络、受众以及新闻教育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是一个融业务研究、学术研究和工作指导为一体的新闻专业期刊。对准备跨入和刚刚跨入广电大门的人们,也是全面了解广播电视的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种地吧》:建设性传播视角下综艺节目的助农创新实践

    吴楚怡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艺节目作为人们日常放松的娱乐形式,除了提供娱乐,还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在这种背景下,综艺节目逐渐从单纯的娱乐休闲转向积极融合乡村振兴的建设性节目.《种地吧》作为中国本土原创节目模式的创新尝试,成功规避了乡村生活类综艺节目中劳动价值偏失的问题,对乡村振兴和助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文章以《种地吧》为例,从建设性传播的视角,总结了该节目在建设性价值方面的贡献及其在助农实践中的创新之处.

    建设性传播《种地吧》助农

    人物纪录片的美学表达与叙事策略探析

    徐文泽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台网融合趋势进一步加强,如今我国的电视纪录片呈现出全新的发展图景,力求适应新媒体时代人们的多元审美需求和情感价值诉求.纪录片《我在子夜送外卖》选取独特的叙事切入点,表现深夜外卖员的工作和生存状态,反映新时代劳动者的奋斗姿态和人生态度.文章从叙事美学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这部纪录片的美学表达和叙事策略,并为同类型的电视纪录片创作提出可资借鉴的创新实践路径.

    人物纪录片《我在子夜送外卖》美学表达叙事策略

    在长与短的辩证中记录时代——纪录片在传播形态演变下的创作路径探索

    郭远辉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网络化的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传播形态正在发生新的转化和演变,纪录片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极化、大众化.如何在纪录片的创作生产中辩证把握内容和形式、长短与大小、扬长与互鉴等关系,为纪录片健康、良性发展探索新路径,开辟新空间,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纪录片辩证传播形态创作路径

    小成本纪录电影的资源增值:拆解《二十二》的跨媒介运作

    朱春发喻沁怡王依晗陈晨...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纪录电影《二十二》一方面通过延展叙事为观众打造了完整、丰富且可持续的观看体验,另一方面通过受众体验的设计将受众纳入影片的生产链条,创新了纪录电影的盈利方式.可见,跨媒介运作策略或许能成为小成本纪录电影利用既有资源撬动市场的"杠杆",实现资源的自我增值.

    跨媒介小成本纪录电影《二十二》

    地方文创品牌形象塑造研究

    宋佳乐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以数字经济发展为重要驱动力的中国各地优秀文化及其衍生品的兴起,文化消费热潮逐渐在各个圈层蔓延,并形成了各种具象化的文创品牌.这些地方文创品牌的发展对提升地方知名度,传承特色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的过载与干扰使得品牌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变得愈加困难.任何品牌要在市场中获得认可,必须以提升消费者认知度、美誉度和和谐度为核心目标.通过研究河南大型文创项目《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发现其在品牌形象塑造过程中,运用了数字媒介新技术,注重终端设计和服务细节,并借助融媒矩阵宣传,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希望这些经验能够为其他地方优秀文创品牌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品牌形象创新传播

    基于跨文化传播视角分析古装剧《梦华录》的跨文化传播

    黄辉何源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古装剧已成为中国影视剧在海外传播开疆扩土的先锋主力,并作为传统文化的创新表现形式在海外市场受到高度评价,其中《梦华录》作为中国影视文化精神表达的成功典范,在海外市场赢得了强烈的反响.该剧以北宋为背景,展现了独特的东方美学,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梦华录》通过文化价值建构的三个维度——视听符号的传递、世界观的彰显和价值体系的哲学表达,肩负起了影视剧跨文化传播的重任,为国产影视剧更好地"走出去"提供了一定的启发.

    《梦华录》文化价值跨文化传播

    针对海外翻拍中国电影可行性分析——《你好,李焕英》的海外之旅

    胡博婳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你好,李焕英》是贾玲根据自己经历改编的作品,讲述的是女演员贾晓玲在经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后,穿越时空回到过去,体验年轻的父母和他们的梦想的故事.2023 年,美国影视公司索尼影业购买下该电影的英文翻拍权,作为海外翻拍的第一部中国喜剧电影,不论是在内容选材改编方面还是整体宣发营销方面,所面对的市场都与原电影《你好,李焕英》的中国市场有所不同,文章从多维度进行可行性分析.

    喜剧电影翻拍文化内容《你好,李焕英》

    AI歌手翻唱的现实价值、伦理危机与策略探索

    姜原欣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兴起,人类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受到人工智能浪潮的冲击,其中作为文化创意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行业也不例外.而以"AI孙燕姿""AI尹光"为代表的AI翻唱歌手已成为B站、YouTube平台上炙手可热的"明星",其作品在平台播放量超百万.此类AI歌手翻唱作品虽然能够为听众带来替代性满足,实现歌手的数字永生等现实价值,但是也同样涉及版权争议以及将歌手本人和受众技术化的伦理危机.因此,更需要政策法规、平台以及音乐家等多方的共同努力,推动AI技术真正服务于音乐产业的发展.

    AI歌手AI伦理人工智能

    受众心理需要与网络时代主流媒体的流量秘诀

    曾学远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理需要是驱动受众选择和行动的根本力量,也是决定媒体流量的奥秘.在网络时代,主流媒体只有激发受众多层次需要,并引导受众由旁观者变成行动者,才能从众声喧哗中突围,获得足够的流量和应有的传播力.南昌抗癌"爱心厨房"、解清帅回家认亲、河南孪生姐妹重逢、淄博烧烤热等报道正是如此,负面舆情因需要缺失而生,可用鲜活事实和更基础的需要补缺引导;直播带货同样因满足受众多重需要,正极大地重塑传受关系,改变商业模式.藉此流量传播,传受双方朝着自身发展与完善"双向奔赴",最终达成社会良性循环和主流媒体的舆论引领使命.文章依据受众心理学,对极具代表性的热点新闻事件深入探析,揭示其中主流媒体流量传播的效应,以及背后的受众心理动因和传受关系变化.

    主流媒体流量受众需要传受关系

    萌娃映射:青年心理与社交媒体中的情感寄托

    范占涛曹慧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短视频发展迅速,短视频类型也是丰富多样,其中萌娃短视频凭借温馨治愈的情感内核和可爱搞笑的内容特质吸引了广大青年群体的目光.文章结合弗洛伊德的替代性满足理论对萌娃类短视频的青年受众进行访谈,发现他们在观看萌娃短视频时内心愉悦,并会产生对于美好童年的回忆和家庭生活的向往,沉迷于萌娃短视频的背后隐含了青年群体在现实阻碍下寻求替代满足,进行欲望移置的心理动机.

    替代性满足萌娃短视频青年群体使用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