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声屏世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声屏世界
声屏世界

陶毅

月刊

1006-3366

jxspsj@126.com

0791-88316904

330046

南昌市洪都中大道207号省广播电视中心

声屏世界/Journal Voice and Screen Worl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紧跟改革步伐,特别注重对省、地(市)、县广播电视局、台的管理者和新闻从业者提供广播电视传媒的决策资讯服务,提供业务研究和学术研究的园地。注重实践性、启迪性、前瞻性,加强和突出涵括宣传、产业、管理、网络、受众以及新闻教育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是一个融业务研究、学术研究和工作指导为一体的新闻专业期刊。对准备跨入和刚刚跨入广电大门的人们,也是全面了解广播电视的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虚拟偶像知识产权的保护路径探析

    王现莹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拟偶像自身难以归为著作权法中的单一作品类型.虚拟偶像是否享有法律上的主体资格、著作权归属如何认定以及如何实现对虚拟偶像的保护,都是需要进一步探析的问题.今后我国应在区分不同阶段、不同虚拟偶像类型的基础上确定权利的归属,以减少相关知识产权纠纷,实现对虚拟偶像的有效保护.

    虚拟偶像视听作品主体资格知识产权归属

    《广告法》在社交媒体营销中的适用与挑战

    沈渤钧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告法》为社交媒体营销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框架和规定,但在实践中仍面临多重挑战,包括隐形广告的界定、消费者权益保护和网络口碑营销的法律合规性.这些挑战也揭示了《广告法》在社交媒体特有广告形式适配,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法律责任界定方面的漏洞.为应对这些挑战,可以从加强社交媒体广告内容审核、提升消费者法律意识和教育、优化法律规定和实施细则着手.文章旨在探讨《广告法》在社交媒体营销领域的法律适用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广告法》社交媒体营销法律适用网络口碑营销法律责任界定

    新时代法治节目创新路径浅析——以江西广播电视台《晚间800》节目为例

    刘敏李雯珺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法治节目的突围之路四面楚歌.新媒体的强势冲刷,原有受众群体的审美转移,民间舆论的众声喧哗,都左右着法治节目的转型之路.文章以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经典法治专题节目《晚间 800》为案例分析,探讨融媒体语境下法治题材与电视新闻结合的突围之路.

    法治专题节目创新路径《晚间800》

    北京城市形象建构的共情与唤起——以北京中轴线系列作品为例

    张柯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影像作为中外交流的载体,有助于建构城市形象、讲述中国故事.以北京中轴线为创作核心的一系列作品在国内外热播,引起广泛关注.文章借用城市形象学中感官识别与理念识别的划分标准,分析"中轴线"系列作品是如何塑造北京城市形象的.文章立足国际视野,基于共情传播在"他者"叙述中探寻北京中轴线的故事,跨越国界与文化界限实现情感共鸣,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实现文化交流、价值共享.

    北京中轴线城市形象共情传播他者叙述

    弘扬正能量背景下探析公益节目的情感叙事——央视《等着我》叙事策略分析

    尚文静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公益寻人节目《等着我》,依靠国家力量,运用全媒体技术,采取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叙事手法,帮助更多人实现寻亲梦想,弘扬核心价值观.节目追求正能量,采取意象叙事、二元叙事等策略,在融媒体背景下彰显了传统电视节目对社会价值观引导、舆论引导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真善美的追求.

    《等着我》情感叙事叙事策略

    电影综合类节目的创新实践与品牌建设——以《佳片有约》为例

    康艺琼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中央电视台的《佳片有约》分析了电影节目的特征与发展现状,并强调了节目对电影艺术的深入参与,融合了深度评论、嘉宾访谈和电影推广,并成功地将新媒体整合进品牌强化中,为电影综合类节目的长远发展提供启示.

    《佳片有约》电影综合类节目创新实践品牌建设

    媒体融合背景下播音创作的变革与坚守

    袁媛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媒体时代,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传统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时代,需要守正创新.在新的传播环境中,播音员主持人需要从声音传递者向内容生产者过渡,形成具有辨识度的语言风格,同时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加强信念,做到语言规范、输出高质量内容及彰显人文关怀等,实现年轻化、分众化、碎片化的表达.

    媒体融合播音创作语态转变意见性表达受众意识

    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的青春化叙事研究

    卢亿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代主题总是赋予电视剧新的创作源泉,2020 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影视界纷纷聚焦于此进行影视创作.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在延续温暖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同时也创新了叙事风格,将青春表达融入叙事中,展现出新时代农村新风貌,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时代价值.青春化叙事以青年为主体,以轻喜剧的方式全景书写脱贫攻坚图卷,不仅消弭了时代议题严肃性,还契合了当代年轻受众的审美感受.同时,在主题上融入青春情怀去讲述脱贫攻坚的历史现实,呈现出中国乡村的至善淳朴以及青年群体身上所具有的理想信念,从而在青春化叙事中达到家国同构的情感升华,开拓了主旋律电视剧的新领域.

    脱贫攻坚题材青春化叙事主旋律

    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铸牢共同体意识的叙事策略——以电视剧《库尔班大叔和他的子孙们》为例

    姜蕊于逸淼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与热点.从电视剧创作的角度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可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实践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可以开拓影视剧的意义空间,使中华各民族共同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影视创作中得到传承和弘扬.文章以电视剧《库尔班大叔和他的子孙们》为例展开内容分析,从成长叙事、政治叙事、情感叙事、梦想叙事四个方面,讨论新时代少数民族电视剧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叙事策略,以期为同类题材电视剧创作提供借鉴.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少数民族题材《库尔班大叔和他的子孙们》叙事策略

    基于符号互动论探究《繁花》中城市文化的传播策略

    别必雄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视剧《繁花》由金宇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描绘了改革开放潮流中上海独特的地域风情,讲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弄潮儿女的商界故事,展现了新上海儿女们的时代风华.文章主要结合符号互动论对电视剧《繁花》进行剖析,发现该电视剧在人物形象、语言风格、时代环境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沪地特色,对于构建上海本土的符号体系至关重要,也为城市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有效策略.

    符号互动论城市文化传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