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区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张爱国

半月刊

1672-4208

pcwpcw@163.com

0531-88934668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燕东新路9号

社区医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ommunity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应运而生,办刊宗旨是促进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加强社区卫生事业的科学研究,促进社区医学信息的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岛市崂山区2017-2022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张慧龙王玮
    651-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崂山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特征,找出关键控制环节,为当地政府更科学地处置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更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22年崂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处置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7-2022年崂山区共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85起,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0起,累计发病455例;平均每年发生14.2起,不同年份间发生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094,P<0.001;新冠疫情前3年(2017-2019年)平均每年发生22起,新冠疫情期间(2020-2022年)平均每年发生6.3起,新冠疫情期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数量明显低于新冠疫情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16,P<0.050;不同月份相比,发生高峰主要集中在7、8月份,7、8月份共发生61起,占所有事件的71.8%;可疑餐次进食场所主要集中在餐饮服务机构(72起,84.7%);查明原因30起,事件查明率为35.3%;查明原因的事件中,致病因子以微生物类最为常见(26起,86.7%),其次是有毒动植物类(4起,13.3%),无化学性事件.微生物类以副溶血性弧菌占比最大(21起,80.8%),有毒动植物类以菜豆占比最大(2起,50%);发病人员以20~50岁的中青年为主(333例,73.2%),外地人群发生数量(51起,267例)多于本地人群(34起,188例),外地人群以旅行团或自驾游等人群为主(94.1%);外地人群因感染副溶血性弧菌而诱发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高于本地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02,P<0.050.结论 随着新冠疫情的结束,人员流动的全面恢复,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数量有增加的风险,应加强对餐饮服务机构的监管,重点防范暑期旅游高峰季节由副溶血性弧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miR-136-5p和FAM83H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

    苗雅云张冠男吴海滨王文胜...
    656-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微小RNA-136-5p(miR-136-5p)和83序列相似家族成员H(FAM83H)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01-30-2018-06-30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72例TNB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FQ-PCR)检测其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iR-136-5p、FAM83H的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法分析TNBC患者癌组织miR-136-5p与FAM83H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TNBC患者癌组织miR-136-5p与FAM83H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TNBC患者预后不良影响因素.结果 TNBC患者癌组织miR-136-5p水平为0.81±0.14,低于癌旁组织的1.02±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12,P<0.001;FAM83H水平为1.39±0.27,高于癌旁组织的0.99±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42,P<0.001.TNBC患者癌组织miR-136-5p与FAM83H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52,P<0.001.有淋巴结转移的TNBC患者癌组织miR-136-5p水平为0.72±0.09,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0.87±0.17,FAM83H水平为1.51±0.38,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1.3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85、4.502,均P<0.05;有血管侵犯的TNBC患者癌组织miR-136-5p水平为0.71±0.11,低于无血管侵犯的0.83±0.15,FAM83H水平为1.54±0.33,高于无血管侵犯的1.36±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87、3.240,均P<0.05.172例TNBC患者5年失访5例,余下167例的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4.55%,miR-136-5p高表达组预后不良发生率(15.79%)低于低表达组(3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52,P=0.012;FAM83H高表达组预后不良发生率(35.00%)高于FAM83H低表达组(1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22,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癌组织FAM83H表达是导致TNB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癌组织miR-136-5p表达为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TNBC患者癌组织miR-136-5p表达下调,FAM83H表达上调,二者表达水平负相关,另miR-136-5p与FAM83H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均与TN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长期预后密切相关.

    三阴性乳腺癌微小RNA-136-5p83序列相似家族成员H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基于Web of Science的维得利珠单抗文献计量学分析

    杨二强乔高星杜书章
    663-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维得利珠单抗的相关研究现状和热点.方法 检索科睿唯安数据服务平台(WOS)核心数据库发表的维得利珠单抗的相关研究文献,检索时间跨度为2013-2022年,利用CiteSpace软件统计分析文献的发文量、国家/地区、机构、作者、期刊等关键特征.结果 共纳入文献1 091篇,发文量整体呈逐年增加的趋势;74个国家/地区开展了相关研究,美国发文量最多(386篇);参与该领域研究的机构共329个,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74篇),中心度最高的机构为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0.13)和武田制药公司(0.13);发文量最大的作者是法国洛林大学的Peyrin-Biroulet L教授(52篇),共被引频次排名首位的作者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Sandborn WJ教授(670次);共计236个期刊发表了相关文献,发文量最高的期刊为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94篇),共被引次数最高的期刊为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 Rapeutics(1 155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维得利珠单抗的安全有效性临床评价、治疗药物监测、治疗剂量调整及目标的选择等方面.结论 随着维得利珠单抗在炎症性肠病治疗方面的广泛应用,其研究范围在持续扩大,未来我国需多关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以有效应对炎症性肠病在我国的快速发展.

    维得利珠单抗文献计量学炎症性肠病可视化分析

    腹腔镜下横结肠系膜后间隙联合中间入路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

    王西杰陈为祝公绪飞
    671-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横结肠系膜后间隙联合中间入路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3-01-2023-03-01沂南县第二人民医院腹腔镜下横结肠系膜后间隙联合中间入路左半结肠癌根治术43例(联合入路组)和2018-03-01-2023-03-01临沂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四步法"游离结肠脾曲左半结肠癌根治术62例(中间入路组)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术中、术后病理资料、术后预后指标.结果 2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联合入路组的手术时间(136.74±6.80)min短于中间入路组(190.73±14.1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入路组术中出血量(36.16±5.33)mL少于中间入路的出血量(84.52±7.8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入路组获取总淋巴结数[22.00(20.00,22.00)]枚多于中间入路组[19.25(18.00,22.00)]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入路组术后住院时间[7.00(7.00,9.20)]d短于中间入路组[9.00(8.00,9.0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中意外事件(包括脾出血事件和周围脏器副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联合入路组术中意外事件发生率(2.33%),低于中间入路组(17.74%).联合入路组获取阳性淋巴结数(1.72±1.14)枚多于中间入路组(1.35±0.96)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腹腔镜下横结肠系膜后间隙联合中间入路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可获得较多数目的淋巴结,住院时间缩短,安全性显著.

    左半结肠癌横结肠系膜后间隙横结肠系膜根淋巴结

    护士主导下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管控的影响效果研究

    凌丹王蓉李小颖宋雅璠...
    679-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以护士为主导的新型慢性病管理模式与常规处理模式相比,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管控和生理指标等观测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03-01-2018-12-31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根据患者的就诊顺序将入组的高血压患者分为新模式组(162例)和常规处理组(138例).新模式组采用护士主导的新型慢性病管理模式,常规处理组采用常规随访服务.应用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测定表(QLICD-HY)等进行研究.收集患者血尿样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x2检验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生理指标等改变.结果 新模式组采用新模式治疗后患者收缩压为(142.60±13.50)mmHg,其改善情况优于常规处理组处理后的(146.30±15.7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4,P<0.05),生理指标方面,新模式治疗后患者低密度脂蛋白为(2.60±0.52)mmol/L,显著优于常规处理组处理后的(3.00±1.2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711,P<0.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新型慢性病管理模式可显著降低血压,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高血压护士主导新型慢性病管理模式低密度脂蛋白

    晚期食管癌肝转移患者综合治疗后治愈一例

    王树凤薛洪范
    684-686页

    食管癌肝转移化疗免疫治疗放疗治愈

    《社区医学杂志》稿约

    后插1-后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