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区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张爱国

半月刊

1672-4208

pcwpcw@163.com

0531-88934668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燕东新路9号

社区医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ommunity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应运而生,办刊宗旨是促进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加强社区卫生事业的科学研究,促进社区医学信息的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18-2022年泰安市恶性肿瘤死亡特征及潜在减寿分析

    周媛王进龙魏亚男刘雪贞...
    327-331,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8-2022年泰安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概况及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政府制定恶性肿瘤防治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8-01-01-2022-12-31医疗机构上报的恶性肿瘤死亡个案,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年度变化百分比(APC)、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2022年泰安市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204.48/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4.69/10万,由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占全死因的26.49%.男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272.0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50.26/10万,女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136.48/10万,标化死亡率为64.63/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 274.968,P<0.001;全人群、男性、女性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C分别为-2.105(t=-2.931,P=0.061)、-1.757(t=-2.651,P=0.077)和-2.319(t=2.328,P=0.102).从年龄趋势看,30岁之后恶性肿瘤逐渐上升,尤其是50岁之后,粗死亡率快速上升,最后在≥85岁年龄组达到高峰.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前5位死亡顺位与全人群一致,依次是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男性和全人群恶性肿瘤PYLL前5位顺位相同,依次是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前5位中AYLL最高的是肝癌,其次是结直肠癌,女性恶性肿瘤PYLL前5位依次是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AYLL最高的是乳腺癌,其次是肝癌.结论 泰安市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疾病负担较重,癌症防治任务艰巨,应重视癌症早诊早治,以期降低疾病负担.

    恶性肿瘤死亡潜在减寿年数泰安市

    2005-2022年临沂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

    张凤涛周艳艳王升朋
    332-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明确2005-2022年临沂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关防控对策提供科学证据.方法 HFRS疫情数据来自《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等,人口信息来自临沂市统计局,对2005-01-01-2022-12-31全市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对发病率资料进行线性回归分析,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时间趋势,计算报告发病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及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2005-2022年临沂市共报告HFRS病例2 882例,均为散发病例,无暴发疫情,年均发病率为1.54/10万,病死9例,病死率为0.31%,发病数及发病率呈波动式下降趋势,年度发病率经线性回归系数检验,t=-4.471,P<0.001,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中,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APC=-11.46%,t=-1.104,P=0.269,95%CI 为-28.67~9.89);2005-2007 年、2008-2011 年、2012-2014 年、2015-2022 年 APC 分别为-33.83%、-7.65%、6.62%和-13.05%.男性患者 2 098例,女性患者784例,男女性别比为2.68:1;农民占比90.11%(2 597/2 882);30~<70岁年龄占比80.25%(2 313/2 882);各县区均有报告病例,沂水县、沂南县、平邑县及莒南县合计占比51.60%(1 487/2 882);发病高峰期在10~12月,占全年发病总数的53.85%(1 552/2 882).结论 2005-2022年临沂市HFRS发病呈波动式下降趋势,危害人群仍以男性农民为主,应坚持疫情监测,继续加强健康教育、疫苗接种等防控措施.

    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年度变化百分比临沂市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

    黄腾任晓平毛东豫苏海...
    339-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全膝关节置换(TKA)康复质量、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及首次下地活动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01-01-06-30无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TKA手术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在全身麻醉下实施TKA术.观察组在TEAS治疗联合全身麻醉下实施TKA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 d、术后3 d采用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价患者TKA术后恢复质量;在给予患者自控镇痛基础上,分别于术前、术后1 d、术后2 d和术后3 d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的疼痛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2组患者首次下地时间的情况.结果 手术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 QoR-40 量表评分为(155.82±4.19)和(154.47±3.20)分,术后 1 d 为(164.22±4.96)和(170.76±4.65)分,术后3 d为(183.71±4.80)和(190.71±5.64)分,2组患者时间、组间、时间×组间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 262.487,F组间=40.091,F时间×组间=26.604,均P<0.001.手术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静止时疼痛评分(RVAS)为(2.46±0.92)和(2.49±1.00)分,术后 1 d 为(4.13±0.84)和(3.57±0.89)分,术后 2 d 为(3.37±0.73)和(2.43±0.62)分,术后3 d为(2.49±0.61)和(1.58±0.47)分,2组患者时间、组间、时间×组间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79.714,F组间=11.834,F时间×组间=4.896,均P<0.05.手术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主动活动时疼痛评分(IVAS)为(3.84±0.68)和(3.88±0.74)分,术后 1 d 为(4.87±1.20)和(4.31±0.85)分,术后 2 d 为(4.41±0.65)和(3.26±0.66)分,术后3 d为(3.38±0.64)和(2.23±0.54)分,2组患者时间、组间、时间×组间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0.013,F组间=9.634,F时间×组 间=9.057,均P<0.05.术后对照组与观察组镇痛泵按压次数为27(25,30)和17(16,1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19,P<0.001;48 h镇痛补救率为40.00%和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00,P=0.018.研究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和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06,P=0.036.观察组和对照组首次下地时间为(2.70±0.24)和(3.17±0.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82,P<0.001.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提高全身麻醉下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康复质量,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前患者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经皮穴位电刺激全身麻醉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质量镇痛首次下地活动时间

    呼吸导引康复技术联合吸气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影响

    王艳红李静杨建雅李春芝...
    345-351,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呼吸导引康复技术联合吸气肌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2-01-01-2023-01-30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为呼吸导引组、吸气肌训练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西医基础治疗和健康教育,呼吸导引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呼吸导引康复技术,吸气肌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吸气肌训练,联合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呼吸导引康复技术联合吸气肌训练.比较3组患者呼吸困难程度[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量表]、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6MWD)、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临床症状积分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次数.结果 干预后,3组患者呼吸困难mMRC分级、CAT评分、SGRQ评分、临床症状积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均P<0.05;FEV1%、FVC、DLCO%、6MWD、SF-36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均P<0.05.干预后,联合组患者呼吸困难mMRC分级低于呼吸导引组和吸气肌训练组,均P<0.05;联合组患者FEV1%为(85.18±9.03)%,高于呼吸导引组(78.34±9.33)%和吸气肌训练组(77.37±8.46)%,F=7.101,P=0.001;FVC 为(2.35±0.37)L,高于呼吸导引组(2.05±0.22)L 和吸气肌训练组(2.10±0.29)L,F=8.969,P<0.001;DLCO%为(78.78±8.05)%,高于呼吸导引组(72.28±7.35)%和吸气肌训练组(70.26±7.58)%,F=9.953,P<0.001;6MWD 为(386.39±15.73)m,高于呼吸导引组(313.48±14.56)m 和吸气肌训练组(310.57±13.04)m,F=256.012,P<0.001;SF-36量表评分为(86.39±7.85)分,高于呼吸导引组(73.48±8.04)分和吸气肌训练组(75.57±8.47)分,F=21.447,P<0.001.联合组患者CAT评分为(12.59±2.17)分,低于呼吸导引组(17.08±2.74)分和吸气肌训练组(16.85±3.13)分,F=25.903,P<0.001;SGRQ评分为(36.85±6.26)分,低于呼吸导引组(50.71±9.52)分和吸气肌训练组(47.28±6.18)分,F=27.448,P<0.001;临床症状积分为(4.45±1.07)分,低于呼吸导引组(6.62±1.73)分和吸气肌训练组(6.48±1.39)分,F=21.641,P<0.001.随访期间联合组患者急性发作0~4(2.43±1.37)次,低于呼吸导引组0~9(5.33±2.19)次和吸气训练组0~7(4.77±2.3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49,P<0.001.结论 呼吸导引康复技术和呼吸肌训练均是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的有效方法,两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降低患者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改善患者肺功能,对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均有积极的作用,安全有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呼吸导引康复技术吸气肌训练活动耐力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袁敏赖子云袁娜
    352-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2019-10-01-2021-10-31收治的72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对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进行评估,并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方差分析或t检验对比不同资料特征CHF患者SPBS评分,线性回归分析影响CHF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的危险因素.结果 72例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处于中度负担水平,SPBS评分平均得分为(33.55±5.27)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患者SPBS评分为(37.23±6.32)分,高于年龄<60 岁患者的(21.65±3.62)分,t=9.656,P<0.001;病程≥5 年患者 SPBS 评分为(42.60±6.95)分,高于病程<5年患者的(25.45±4.11)分,t=12.903,P<0.001;消极应对患者SPBS评分为(41.47±6.02)分,高于积极应对患者的(29.83±5.12)分,t=8.498,P<0.001;日常生活能力低下患者SPBS评分为(46.18±2.69)分,高于日常生活能力正常患者的(25.51±4.95)分,t=20.242,P<0.001;家庭关怀度低水平患者SPBS评分为(38.66±4.50)分,高于家庭关怀度中高水平患者的(28.56±3.34)分,t=10.407,P<0.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B=9.980,95%CI 为 8.355~11.606,P<0.001)、病程≥5 年(B=3.667,95%CI 为 1.360~5.973,P=0.002)、消极应对(B=5.878,95%CI 为 3.420~8.337,P<0.001)、日常生活能力低下(B=3.600,95%CI 为 0.583~6.617,P=0.020)和家庭关怀度低水平(B=6.109,95%CI为4.768~7.451,P<0.001)均是CHF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中度水平的危险因素.结论 CHF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处于中等水平,可能受患者年龄、病程、应对方式、日常生活能力和家庭关怀度等因素影响.

    慢性心力衰竭自我感受负担应对方式日常生活能力

    结直肠癌筛查中粪便免疫化学试验应用进展及展望

    王爱华孙艳芳张伊莎谢艳娜...
    357-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癌(CR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可以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死亡率.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IT)作为CRC筛查中方便可行的无创检测,可提高结肠镜检查依从性,降低漏诊率,逐渐被广泛应用.本研究概述FIT的原理、分类及操作方法,与结肠镜检查对CRC的诊断效能对比,分析其影响因素、局限性及应用展望.应用PubMed 及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等检索系统,以"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粪便免疫化学试验、结直肠癌筛查"等为关键词,检索日期设置为2013-01-01-2023-05-31.纳入标准:(1)有关CRC筛查及FIT的研究;(2)近10年发表的图书文献、临床试验、随机对照研究;(3)研究设计合理、统计学方法选择得当.剔除标准:(1)研究内容相似或重复;(2)文章质量差,或存在设计缺陷;(3)研究结果、结论不明确;(4)数据不明确或统计学方法错误.共检索到相关英文文献264条,中文文献85条.根据剔除标准剔除英文文献227条,中文文献80条,最后纳入分析42篇文献.结果分析显示,不同阈值FIT筛查CRC的诊断效能不同,10 μg/g的阈值设定是比较合理的.不同结肠部位和肿瘤分期FIT的诊断效能不同.高风险分组可以通过降低阈值提高诊断效能.增加检测次数可以提高诊断效能.FIT检测结果受温度与季节、仪器品牌与系统、药物、采样操作、阈值设定及质量控制等影响.提示,FIT可用于CRC筛查,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提高依从性、技术改进及个性化筛查策略的制定等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粪便免疫化学试验结直肠癌筛查诊断效能综述文献

    《社区医学杂志》稿约

    后插1-后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