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税收经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税收经济研究
中共国家税务总局党校、国家税务总局扬州税务进修学院
税收经济研究

中共国家税务总局党校、国家税务总局扬州税务进修学院

朱诗柱

双月刊

2095-1280

ssjjyj@tax-edu.net

0514-87806636/6360

225007

江苏省扬州市扬子江北路515号

税收经济研究/Journal TAX AND ECONOMIC RESEARCH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税收经济研究》是国家税务总局主管,中共国家税务总局党校(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进修学院)主办的“财政”类中文核心期刊,以繁荣税收经济科学、为国家税收经济部门和决策机构服务为宗旨,秉承“以特色求知名,以创新求发展”的办刊理念,突出学术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刊发财政学科、特别是税收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提供探索交流的学术平台,并致力于成为中国税收改革和发展进程的重要理论阵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分税制以来我国地方税体系的演进特征与改革取向

    谷成王乾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1994 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税体系一直经历着调整与优化.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之际,文章回顾和梳理了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税体系的调整过程,发现我国地方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地方税",具有收入规模有限且增速缓慢、地方税体系的调整与政府间事权划分不匹配、共享税占比日益提高、地方税体系的法律制度建设滞后等特征.明确地方税和转移支付在地方财政中的关系、使地方税收入与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阶段性地完善中央地方共享税,有助于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构建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分税制改革地方税体系现代国家治理事权和支出责任

    税收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理论阐释与路径优化——以要素流动为视角

    宋俞辰
    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战略载体.乡村的全面振兴离不开生产要素在农村的集聚.税收政策是政府调控的重要工具,在调节要素资源配置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对赋能乡村全面振兴,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从要素流动层面阐释税收政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意蕴,在资本、土地、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下乡框架下分析当前农村税收政策存在的具体问题与不足之处,最后从税收层面提出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激发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下乡的政策建议.

    要素流动税收政策乡村振兴城乡融合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收益分配的税制设计

    何兆垒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的重要一环,将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模式转向税收模式,具有正当性和必要性.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阶段,应按照入市方式配置税种:以出让、出资(入股)方式入市的,应征土地增值税;以出租情形入市的,应征收企业所得税并将之定位于地方税和目的税.再转让阶段,使用权出售、交换、赠与、作价出资(入股)流转的,应征收土地增值税;使用权租赁的,应征收企业所得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增值收益应在集体与成员之间合理分配,实行下限控制与村民自治相结合的模式.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收益调节金土地增值税乡村振兴

    税收优惠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吗

    李建军胡圣
    2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已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要求积极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税收优惠政策能否激励企业数字化转型值得研究.文章基于2012-2022 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实证检验了税收优惠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路径机制.研究发现,税收优惠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其主要作用机制在于税收优惠的增收效应、数字投资效应和创新激励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税收优惠对非高科技企业和位于低市场化程度地区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这一结论将为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以税收政策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税收优惠数字化转型融资约束数字投资

    税收优惠政策协同与企业绿色转型——基于政策主体协同和政策工具协同的检验

    黄纪强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策协同是应对日益复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运用文本分析法从政策主体和政策工具双重视角构建税收优惠政策协同指数,采用2015-2022 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分析税收优惠政策协同对企业绿色转型的作用影响.研究表明,政策协同对企业绿色转型具有积极作用,其中,政策工具协同的作用较政策主体协同更明显.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旧成立.机制检验发现,税收优惠政策协同通过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企业政府补助与银行信贷资金推动企业绿色转型.管理成本的降低主要得益于政策主体协同,而政府补助与银行信贷资金的增加则得益于政策工具协同.此外,税收优惠政策协同的绿色转型效应会根据企业的所有权性质和规模大小产生差异性影响.

    税收优惠政策协同主体协同工具协同绿色转型

    税收激励与企业新增投资:来自增值税留抵退税的证据

    王典宋帅官李增刚姜凯...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效投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减税降费激励企业投资意愿对提振市场信心和扩大国内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基于 2004-2022 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文章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评估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新增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新增投资规模,并且这种效果在受到融资约束更为严重的小规模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留抵退税政策通过向企业注入流动性的直接效应和缓解企业外部融资约束的间接效应扩大企业新增投资规模.进一步分析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不仅提高了企业新增投资规模,同时还提高了企业的投资效率、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

    增值税留抵退税税收激励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增投资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能否促进居民消费——实际收入和心理账户的双重解释

    张永峰王嘉夫郝超凡
    5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消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但居民消费活力长期未能得到充分释放的双重背景下,文章利用 2019 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检验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对居民消费支出的真实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显著引起了居民消费支出的增加.第二,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更有可能提升居民的文娱消费支出,且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和赡养父母三种类型的专项附加扣除能够起到促进居民消费的积极作用,但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和住房租赁专项附加扣除并未呈现出明显的消费促进作用.第三,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通过提升居民实际收入,并产生心理账户效应从而促进居民消费增长.第四,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对居民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存在边际增加的现象;此外,数字消费场景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与居民消费之间扮演着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第五,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通过消费支出的提高进一步促进了社会投资的增长,有助于形成消费与投资双向促进的上升式螺旋.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实际收入心理账户居民消费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与企业新质生产力——基于供应链视角的分析

    顾振华
    7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创新是提升新质生产力、加强供应链韧性的关键,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则是激励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从供应链视角下分析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以财税[2015]119 号文件的发布为背景,逻辑推演了税收优惠提升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并利用 2010-2022 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提升了企业自身的新质生产力,研发投入是其中的影响机制;(2)该税收优惠政策还提升了企业所处供应链上下游的新质生产力,人员流动、技术溢出和效率传导是政策辐射供应链的渠道;(3)该政策的效果对供应链下游产业和东部地区的影响更显著.本研究为实现政府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提升和供应链韧性目标提供了思路.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新质生产力供应链

    "以信增费":纳税信用评级与企业社保投入

    汪圣国
    8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我国社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尽量减轻企业缴费"痛感"的情况下促进社保投入成为当前社保基金增收的关键.文章基于 2014-2021 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背景下,纳税信用评级政策对企业社保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纳税信用等级越高企业的社保投入明显增多,即起到了"以信增费"作用.究其原因在于,纳税信用评级政策具有现金流量效应、公司治理效应和声誉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对于社保支出压力大的企业、在社保逃费难度低和税收征管力度强的地区,纳税信用评级的"以信增费"作用更为凸显.进一步分析还发现,纳税信用评级制度对于社保缴费存在溢出效应,即地区或行业的A级纳税信用企业占比越高,会刺激非A级纳税信用企业的社保缴费增加.这一结论对我国未来的税费征管及社保征管体制改革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纳税信用评级柔性税收征管社保缴费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