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土保持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土保持通报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水土保持通报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刘国彬

双月刊

1000-288X

bulletin@ms.iswc.ac.cn

029-87018442

712100

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西农路26号

水土保持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1年创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为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期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连续3度被 编入我国《中文核心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通报》紧密跟踪本学科的发展动向, 全方位及时报道有关最新科研及实践成果, 积极引导和推动本学科及其实践的快速发展, 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行业导向性。 主要报道土壤侵蚀、旱涝、滑坡、泥石流、风蚀等水土流失灾害的现状、预防监督、治理 经验和效益及水土流失地区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水土保持学科阶段性 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计算机、遥感、系统工程、生物工程等新技术在水土保持科研及其实践 中的应用; 国内外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研究新动态等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00-2020年安徽省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张茜於冉储昭君王成...
    416-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厘清安徽省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作用机制,为提高研究区生态治理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借助InVEST模型分析安徽省2000-2020年生境质量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以网格为分析单元,利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分析自然、社会经济、景观格局等层面因素对生境质量的空间作用机制.[结果]①2000-2020年安徽省的优势景观始终为耕地,区域内的景观转变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与建设用地之间,其中建设用地景观要素扩张最为明显.人类活动干扰程度的增大导致安徽省景观格局朝着破碎化、复杂化趋势演变.②2000-2020年间安徽省生境质量均值下降0.016,整体上呈现轻微退化趋势,区域内生境质量以较差(0.2~0.4)等级为主,两期数据占比均超过40%.安徽省生境质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在空间格局上呈现着"南高北低"的态势.③根据MGWR模型回归结果,降雨和归一化植被指数对安徽省生境质量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两期回归系数的正值比例均达80%以上,并随着时间推移进一步扩大,在空间格局上皖南的回归系数整体大于皖北;人口密度与单位面积GDP对于安徽省生境质量存在明显的负面影响,两期回归系数的负值比例均达90%以上,在空间格局上皖北的回归系数整体大于皖南;最大斑块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对安徽省生境质量存在正负双向影响,随着安徽省景观格局的破碎化与复杂化发展,其回归系数的负值比例也进一步扩大.[结论]安徽省生境质量在空间格局上呈现一定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制定差异化的保护政策,因地制宜治理生态环境,以提高安徽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目标.

    景观格局生境质量InVEST模型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安徽省

    2000-2020年南昌市南昌县"三生"空间演变与土地利用相对冲突

    王德岭黄丽萍陈竹安
    426-436,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00-2020年的"三生"空间演变与土地利用相对冲突识别和测度,为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和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基于2000,2010和2020年3期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以"三生"空间为研究基础,运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和景观格局指数构建土地利用相对冲突识别测度模型,通过转移矩阵和ArcGIS可视化分析土地利用相对冲突的时空演变格局.[结果]①2000-2020年,由于城市的扩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南昌县生活—生产空间对外急剧扩张,生产—生态空间和生态空间面积逐年下降.②南昌县2000-2020年遥感生态指数均值下降,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整体缓慢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区域不断扩大.③2000-202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绝对冲突总面积持续增加,2000-2010年至2010-2020年,土地利用相对冲突总面积整体略有减少.④2000-202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绝对冲突失控区域,主要位于中心城区,并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不断向外扩张.2000-2010年至2010-2020年,土地利用相对冲突的中高冲突区由中心城区向外围转移,后10 a主要位于城市扩张区.[结论]南昌县"三生"空间演变剧烈,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土地利用绝对冲突和相对冲突水平不断上升.因此,应落实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改善生态环境和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等策略以实现土地利用冲突的优化.

    土地利用冲突"三生"空间遥感生态指数南昌市南昌县

    黄河流域农业灰水足迹效率时空格局演变与驱动因素

    郭玮胡西武
    437-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农业灰水足迹效率时空格局演变与驱动因素,为协同推进农业用水节约集约和水污染综合治理、实现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黄河流域9省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灰水足迹模型、泰尔指数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等研究方法对2000-2021年农业灰水足迹效率进行测算,并探讨其时空演变格局和驱动因素.[结果]①2000-2021年黄河流域农业灰水足迹效率呈上升趋势,年均效率为0.235 8元/m3,内蒙古效率最高为0.467 0元/m3,青海效率最低为0.026 3元/m3.②农业灰水足迹效率地区内部差距多年平均贡献率为80.11%,上游地区差距年均贡献率为75%,是造成黄河流域农业灰水足迹效率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③黄河流域农业灰水足迹效率总效应为正向效应0.202 4元/m3,耕地资源效应和农业环境效应分别是促进和抑制农业灰水足迹效率的主要因素,二者贡献值分别为0.442 7和-0.440 6元/m3.④黄河流域农业灰水足迹效率驱动效应可分为4种模式,不同模式地区提升农业灰水足迹效率的方式不同.[结论]黄河流域9省区应采用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优化农业结构,减少化肥农药的高强度使用,加强农业水环境治理,提升农业灰水足迹效率.

    农业灰水足迹灰水足迹效率泰尔指数驱动因素黄河流域

    2013-2020年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地资源承载力变化

    木其尔敖登高娃
    446-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草地承载能力的高低影响草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和草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作为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研究其草地资源承载能力变化,为区域草地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利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3,2015,2018和2020年土地利用及其他相关数据,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生态赤字(ED)/盈余(ER)和生态压力指数等方法与指标,分析评价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地资源承载力状况.[结果]①2013-2020年锡林郭勒盟草地资源生态足迹持续高于生态承载力,总生态足迹与总生态承载力呈现先增后减趋势,7 a内分别下降了 2.76%和7.35%;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承载力7 a间变化率分别为-9.62%,-13.19%;生态足迹在空间上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变化规律,生态承载力东部及北部高于西部及南部;②草地资源生态足迹深度先上升后下降,总体上升4.95%,均大于1,草地生态系统持续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草地生态系统呈现出不可持续性;③4个时期ER/ED均小于0,生态压力指数均大于1,草地生态承载状况多年连续超载,生态安全稳定性持续降低.[结论]锡林郭勒盟所处的干旱半干旱地理位置及其资源禀赋,叠加高强度的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导致全盟草地生态承载力降低,生态处于极不安全状态.

    三维生态足迹典型草原带草地资源承载力锡林郭勒盟内蒙古

    基于InVEST模型的祁连山地区土壤保持功能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石建丽仲俊涛刘美娟
    455-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祁连山地区土壤保持服务时空变化特征及空间异质性影响因素,为该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2005-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结合地形、土壤和气象数据,运用InVEST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方法,模拟土壤保持服务、探究土壤保持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价值,对其空间异质性进行归因分析.[结果]①祁连山地区2005-2020年土壤保持量变化区间为5.02×109~7.89× 109 t,呈下降趋势;土壤保持量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高值区均集中在研究区青海湖东侧和祁连山脉区域.②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草地土壤保持总量最大,林地土壤保持强度最大;土壤保持强度随海拔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单峰曲线,随坡度增加呈线性增大.③研究区年均土壤保持服务价值为3.912×1013元,以保持土壤肥力的价值E1为主.④地理探测结果显示:坡度和土壤类型对土壤保持空间异质性的解释力最高,整体上以植被覆盖度和土壤类型交互作用解释力最高.[结论]坡度和土壤类型共同作用于植被覆盖度.植被覆盖度为影响土壤保持服务空间异质性的主导因子,应将部分耕地转为草地或林地,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提高植被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保持能力,从而改善生态环境.

    InVEST模型地理探测器土壤保持功能祁连山地区

    书讯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