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土保持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土保持研究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研究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张兴昌

双月刊

1005-3409

research@ms.iswc.ac.cn

029-87012705

712100

陕西咸阳市杨陵区西农路26号

水土保持研究/Journal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惟一刊登水土保持专辑文章学报级中文核心期刊,也是惟一和台湾合办的科技期刊,被国内多种数据库收录,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系统性强,每期50万字以上,公开发行,从2005年改为双月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西藏雅砻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地形梯度分异及驱动因素

    周建伟吴华许童陈琳娜...
    396-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雅砻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地形梯度分级、标准差椭圆和地理探测器,探究了近20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的时空演变和地形梯度分异特征。[结果](1)草地是流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占比达92。45%。研究期内林地、灌木和草地面积有所减少,其他类型有所增加;(2)流域ESV在研究期间增长了 0。13%(0。16亿元),ESV在空间上呈现出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特征。随着海拔、坡度和地形起伏度的抬升,ESV呈先增后降的分布规律,坡向梯度呈阴坡高于阳坡的特征。(3)流域ESV的标准差椭圆和重心在研究期内逐渐向西南方向移动,并趋于聚集。ESV的空间分异主要受自然和经济因子的影响,其中年均地温是主导因子(q=0。24),任意因子交互均增强了其分异性。[结论]依据雅砻河流域ESV的时空和地形分布特征,采取因地制宜的生态保护措施,促进流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地形梯度空间分异驱动因素雅砻河流域

    降雨—径流对水土环境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及迁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齐张蓉刘慧王为木董姝楠...
    407-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揭示水土环境中降雨—径流微塑料的赋存特征和迁移规律,阐明微塑料在降雨—径流过程中的迁移机制,解析微塑料对水土环境以及生物的危害,分析目前的研究不足及方向,为水土环境微塑料污染管控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并为系统开展降雨—径流中微塑料的环境行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国内外有关降雨—径流对水土环境中微塑料环境行为影响的文献资料,利用VOS viewer软件进行关键词可视化分析,并对降雨—径流中微塑料的来源,水土环境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降雨—径流中微塑料在水环境中的迁移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分析。[结果](1)水土环境中微塑料的形状主要以纤维和碎片为主,其赋存特征受到自身密度、粒径等的影响,不同水土环境中降雨特征及污染源的不同,导致微塑料的赋存特征存在一定差异;(2)降雨—径流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地面和大气微塑料;(3)水环境中微塑料的迁移主要受重力、水动力、降雨量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很高的运移性,易随降雨—径流迁移;(4)土壤中微塑料的迁移受降雨、生物扰动、微塑料自身性质和土壤理化性质(有机质、孔隙率、电导率和pH值)等因素的影响,其中降雨强度、时间、频次对微塑料在土壤中迁移的深度、浓度影响较大。[结论]降雨会冲走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塑料,降低人类摄入的风险性,但微塑料会通过降雨—径流进入水土环境中增加潜在的环境风险。目前,微塑料在降雨—径流中的迁移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仍需深入研究揭示其具体机制和影响因素。

    降雨—径流微塑料水土环境赋存迁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