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视听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视听界
视听界

双月刊

1004-5171

025-83287966 83287963

210018

江苏南京市珠江路280号珠江大厦26楼

视听界/
查看更多>>《视听界》是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旗下的期刊,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2008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报刊协会授予《视听界》全国广播影视十佳学术期刊荣誉称号。2006年、2007年,《视听界》连续两年登上了学术界权威的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新闻与传播》年度报刊转载率排行榜前10位,全国广电学刊独此一家。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官方网站的合作伙伴,《视听界》每期内容上传人民网传媒频道。《视听界》的邮政发行面遍及中国大陆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清华大学主持的中国期刊库的机构用户为1500个,分布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港澳地区和美国、法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视听界》的办刊定位是:致力于对策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传统文化IP的"出圈"密码

    《视听界》编辑部单文婷
    4页

    传统文化的转化、创新与融合传播

    陆地崔燕振
    5-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文化自信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创新与融合传播不仅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理论命题.本文通过案例研究、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传统文化融合传播的现状、亮点与趋势,揭示了传统文化在影视、动漫、游戏、文旅、品牌营销等多个领域、多个平台创新融合发展与传播的实践,并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传统文化不但可以成为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而且可以成为当今消费市场的新亮点.

    传统文化转化创新融合传播

    融合环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IP的视听创新与发展

    熊忠辉朱怡婷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IP的视听转化,需要挖掘有价值的传统文化资源要素,借助专业的创意和现代视听技术手段,进行类型化组合和形态化聚合以生产具体的节目.优秀传统文化的视听转化实质上是要适应当代文化特质和现代社会需求,把静态的历史文化遗产转变为活跃的、动态的文化实践.为此,传统文化的再生产需要专业视听媒体、网络平台和个体博主等主体共同协力,在广泛的群众性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要素的创造转化、焕新生产、多元传播,并就此形塑社会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

    传统文化IP转化创新实践性

    以"满屏皆精品"为"何以中国"作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传统文化类节目"出圈"密码探析

    全会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加快推进全链条、全方位、全领域创新,持续推出《典籍里的中国》《非遗里的中国》《寻古中国》《诗画中国》《简牍探中华》《中国诗词大会》《中国书法大会》等一大批"两个效益"俱佳的文化精品,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本文从思想引领、艺术表达、技术赋能、融合发力、机制促活五个方面深度解析总台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出圈"密码,为主流媒体打造更多展现时代精神气象、彰显中华文明之美的精品力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传统文化精品力作创新密码

    数字时代传统文化IP的形态发展与创新转化——以河南广播电视台《唐宫夜宴》为例

    高红波秦耀华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传统文化IP通过形态创新和多样化表达焕发新活力,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本文以河南广播电视台《唐宫夜宴》为例,探讨传统文化IP在数字时代的形态发展与创新转化过程.通过电视文艺节目、文化创意产品、主题文化园区和高科技沉浸展等多样化的形态创新,传统文化IP不仅能够与现代生活成功结合,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索了有效路径,为数字时代传统文化IP"出圈"传播和价值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

    数字时代传统文化IP形态创新《唐宫夜宴》

    传奇性、当下性与世界性:从现象级动画电影看传统文化IP的出圈转化

    伍元之罗婷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象级国产动画电影的传统文化IP改编已展现出融合传奇性、当下性、现代性的全新潜力,其通过叙事革新、符号重塑、技术升级不断贴近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既肩负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命,也承载着面向全球的传播愿景.未来,中国动画须平衡好"奇"与"信"、古与今、中与外的关系,继续叙事逻辑与美学风格中的民族性探索,将技术创新与文化表达相结合,在全球化语境中拓宽对传统文化的解读与继承.

    现象级国产动画电影传统文化IP改编

    悟空何以"西行":电子游戏跨文化传播中文化符号的运用及其价值研究

    丁东庄睿储瑞杰
    29-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子游戏作为新兴的文化媒介,被赋予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本文以国产电子游戏《黑神话:悟空》为个案,考察该游戏如何创造性运用传统文化符号以实现跨文化传播的效能.研究发现:游戏通过建筑文化符号、景观文化符号、人物文化符号等视觉元素的密集搭建与运用,为玩家打造了一个既真实又魔幻的中式游戏世界;游戏通过融入民族音乐符号、国风音效符号等听觉元素,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译与重生,使悟空再次"西行"成为可能.电子游戏文化出海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强大吸引力,其文化价值可凝练为两大核心维度:一是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二是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黑神话:悟空》电子游戏跨文化传播文化符号

    媒体进化:新质生产力驱动广电媒体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赵中华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与数字技术相伴而生的新型生产力质态,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高素质的数字型人才、智能技术的"新介质"和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新质料".广电媒体与技术相伴而生,同新质生产力存在天然的耦合优势,为广电媒体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加快形成广电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的全域嵌入促进广电内容的优化与突破,以融合创新拓展广电媒体发展新空间,以聚集人才资源引领广电媒体可持续发展,以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广电媒体新生态,全方位、多环节驱动广电媒体的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媒体进化",进而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广电力量.

    新质生产力广电媒体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一种"自塑"可能——地方媒体"本土全球化"项目制传播实践思考

    唐颖陈超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从"他塑"转向"自塑"的国际传播操作理念,"本土全球化"正成为地方国际传播中心的行动抓手.观察"本土全球化"传播模式,渠道平台化、内容主动化、模式循环化共同勾勒出"以我为主"的国际传播新进路,有力支撑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本土全球化"模式落地离不开高效项目统筹,梳理代表性项目《大道之行筑梦丝路》发现,统筹贯穿于策划、生产、分发等"本土全球化"传播全流程,且有明显侧重.另外,本文就"本土全球化"传播的可持续性,提出至少需要在提升媒体组织框架协同、聚焦"小而美""小而精"内容供给、新技术强化互动临场感等方面发力.

    国际传播本土全球化媒体融合项目制传播力

    "广电+文旅"开放生态中广电媒体的角色定位

    周菁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在文旅市场复苏的大背景下,"广电+文旅"的融合被提升至战略层面.本文总结国内主流广电媒体的相关创新做法,探讨如何构建"广电+文旅"的融合开放生态,广电在这一生态中如何进行角色定位,从而在这一全链路体系中彰显媒体价值.

    广电+文旅融合开放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