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科学
生态科学

段舜山 彭少麟

双月刊

1008-8873

ecosci@jnu.edu.cn

020-85228257

510632

广州暨南大学水生态科学研究所

生态科学/Journal Ecologic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广东省科协主管、广东省生态学会主办的中、高级的生态科学的学术刊物。《生态科学》杂志社设在广州市连新路171号广东省科协机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结球白菜幼苗对中、碱性钠盐胁迫响应差异性研究

    朱红芳李晓锋李平梁志杰...
    176-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是重要的蔬菜作物,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灌溉及栽培方式导致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越来越严重,对蔬菜生产造成不良影响,盐碱胁迫也会抑制不结球白菜正常生长.以往有关不结球白菜耐盐碱研究更多的是关注中性盐对不结球白菜生长与生理的影响,而有关碱性盐对不结球白菜生长与生理的研究则较少.本研究通过水培实验,设置不同的盐碱胁迫处理,研究不结球白菜对中、碱性钠盐胁迫响应差异机制.研究发现:同等胁迫浓度下,相比于中性盐胁迫,碱性碳酸盐胁迫下不结球白菜幼苗的鲜重、生物量、各个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降低更多.相比也中性盐,碱性盐对不结球白菜抗氧化系统影响更大,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更高MDA含量和质膜透性(MI)值更高,而过氧化酶(CAT)活性则在碱胁迫下较低.相比于中性盐胁迫,碱性碳酸盐胁迫下不结球白菜体内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积累量更高,对不结球白菜渗透调节系统影响更大.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相比于中性盐胁迫,碱性碳酸盐胁迫对不结球白菜生长抑制作用更强,对其生理影响更大.

    不结球白菜盐碱胁迫差异

    安徽桐城嬉子湖国家湿地公园水鸟多样性

    胡东旭周立志
    183-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鸟群落多样性特征可以反映湿地公园内不同功能区的栖息地质量.除了研究水鸟群落的Alpha多样性,其Beta多样性在空间维度上的物种周转和嵌套组分可以衡量不同功能区物种保护意义.为掌握嬉子湖国家湿地公园水鸟资源以及湿地公园建设成效,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桐城嬉子湖国家湿地公园内设置14个观测点进行水鸟调查.结果显示,该湿地公园共有水鸟6目15科54种,以冬候鸟为主(占53.70%);鸟类区系组成包括古北界种35种(占64.81%)、东洋界种8种(占14.81%)和两界广布种11种(占20.37%);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安徽省重点保护鸟类12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中的近危(NT)物种2种,易危(VU)物种3种,濒危(EN)物种1种.各功能区间水鸟多样性差异明显,Shannon-Wiener指数以湿地保育区最高(2.33),恢复重建区最低(2.05);恢复重建区与湿地保育区相似性最高(0.8889),游客开放区与湿地保育区相似性指数最低(0.5000);湿地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之间的水鸟群落Beta多样性周转组分高于嵌套组分,其余功能区之间Beta多样性的嵌套组分均高于周转组分.研究结果表明,嬉子湖湿地公园功能区设置基本合理,且湿地保育区内水鸟群落结构最为稳定,但在关注湿地保育区的同时,也应加强恢复重建区建设,提高该功能区栖息地的生境多样性.

    水鸟多样性相似性指数嵌套周转功能分区湿地公园

    扬州泰州国际机场鸟类多样性及鸟击防控

    陈婉袁思佳钱汝恩张俊...
    193-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对机场鸟击防控有重要意义.国内机场现今均采用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等传统物种多样性指标来评价机场周边地区的鸟类群落,该方法缺乏物种的生态系统功能和系统发育相关信息.为阐明机场鸟类群落多样性特点,本文以扬州泰州国际机场为研究区域,进行为期一年的调查,从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谱系多样性三个层次来研究.本研究共记录鸟类71种,隶属13目33科,雀形目鸟类物种数最多,其次为鸻形目.从居留型看,候鸟较多;从区系上看,广布种鸟类最多,古北界和东洋界鸟类都较少.春季的FRic高于其他季节,春、夏季的FEve和FDis高于秋冬季.FDiv在季节间无显著性差异,群落物种的离散程度差异较小,季节变化对FRic、FEve、FDis具有显著影响.各生境的FRic、FEve、FDiv无显著差异,FDis在湿地与草坪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栖息地类型的交错分布支持多种功能性状的鸟类,使得各生境的鸟类功能分布无显著差异.谱系多样性分析发现,鸟类群落呈现谱系发散趋势.结合鸟类多样性指数、分布系数及重要值,严重危险鸟类有6种,包括斑嘴鸭(Anas zonorhyncha)、珠颈斑鸠(Spilopelia chinensis)、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喜鹊(Pica pica)、家燕(Hirundo rustica)、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结合季节和生境的群落多样性特征,机场需针对性地开展机场生态环境治理,以应对危险鸟类在机场区域的活动.

    鸟击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谱系多样性

    升金湖和菜子湖越冬白额雁肠道寄生线虫多样性研究

    李清月龚治忠冯佳慧刘刚...
    202-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道寄生虫是鸟类中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可以传播给人类及其他动物,引起严重的人禽共患病.通过采集菜子湖和升金湖60份越冬白额雁粪便样本,以肠道寄生线虫特异引物作为标记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两个湖泊越冬白额雁的肠道寄生线虫感染种类、多样性及其群落组成结构.将3299430条reads归属为肠道寄生线虫门,共定义3249个肠道寄生线虫的OTUs,鉴定到4个目,91属和191种;4个目分别为小杆目(Rhabditida)(62.12%)、垫刃目(Tylenchida)(32.20%)、疏毛目(Araeolaimida)(3.40%)和单宫目(Monhysterida)(2.27%),其中小杆目为优势物种.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示,菜子湖越冬白额雁的肠道寄生线虫alpha多样性高于升金湖越冬白额雁,而差异性不显著,PCA聚类分析表明,两个湖泊中越冬白额雁肠道寄生线虫群落的组成结构相似.系统发育关系显示,样品与湖泊匹配度不高,部分样品分布不均匀.升金湖和菜子湖越冬白额雁的肠道寄生线虫群落群落结构相似,可能是由于食物来源相似、食性相似、栖息地环境类似等因素引起寄生虫间的交叉传播与感染导致.通过本研究,初步掌握升金湖和菜子湖越冬白额雁的肠道寄生线虫感染现状,为进一步探讨越冬白额雁的寄生虫流行病学研究积累基础资料.

    肠道寄生线虫白额雁多样性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国际城市生物多样性研究

    张思凝吴然
    21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多样性保护一直是城市生态学与风景园林学的重要议题.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收录的近二十几年(1999—2020)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分析与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将检索并剔除重复后的770篇文献导入Citespace 5.7.R2中.进一步分析了其时间与期刊分布,学科与研究方向分布,及国家与机构合作分布等基本特征;进行了外文文献中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文献共被引分析与共现知识图谱分析;并利用关键词共现分析了其研究热点;突现词突发性探测算法分析了其研究前沿,包括四大方向:城市化对生物同质与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城市绿地管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因素;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与参与性.以期为相关科研工作者与我国城市生物多样性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Citespace城市生物多样性知识图谱文献计量分析

    基于遥感技术的植被识别方法研究进展

    杜中曼马文明周青平陈红...
    22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被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其演替对气候调节以及水土保持具有重要作用.遥感技术是研究区域乃至全球尺度地表植被分布状况以及覆盖度变化的有效手段,可对地表进行长期、连续的观测,具有宏观性、广阔性、多样性以及适应性强等优势.综述和归纳了国内外基于遥感监测技术的植被物候以及植被覆盖度时空动态变化的研究现状、不同卫星遥感数据在植被分类中的应用、遥感植被识别的分类方法,剖析了遥感植被识别分类中决策树等方法及其优缺点,提出今后遥感植被识别分类仍需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遥感技术植被动态遥感植被分类决策树

    旅游干扰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李梦蝶王立龙晋秀龙
    230-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学者们开始逐渐将注意力放在了如何协调旅游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上,就旅游对植物多样性方面的影响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主要总结了国内外有关旅游干扰对植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归纳了旅游过程中植物多样性受到的影响因素,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最后提出,生态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蓬勃发展行业,已经引起政府和学术界高度关注,但其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仍然面临着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而有关旅游干扰对植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则可能成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旅游干扰植物多样性生态旅游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思考与建议综述

    张茂莎周亚琦盛茂银
    237-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自然生态系统面临挑战,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突出,传统的自然保护区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因此,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这种体系兼顾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两方面.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成立,目的是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为人们提供舒适的游憩条件.这一独特的形式有效地将保护自然环境与休闲游憩相融合.基于查阅国内外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现状以及对贵州省黔西南州自然保护地实地评估调查,发现现有自然保护地体系存在诸多问题:1)保护地划定范围不合理导致保护价值低或没有保护价值;2)保护地范围交叉重叠导致管理机构重叠设置;3)保护地法律法规不完善;4)管护资金短缺、人员配置不合理;5)保护与发展问题突出等.针这些保护地体系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关于我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议:1)优化整合自然保护地,统一管理机构2)借鉴先进立法经验,加快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3)建立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完善人员配置;4)把握我国国家公园发展的正确方向,缓解保护与发展的问题.

    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合理利用

    土壤动物影响腐殖质组型的研究进展

    白钰鹏朱永恒王海燕毛文权...
    248-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腐殖质组型是土壤剖面中有机质累积层的总和,是由土壤生物群分解有机残体和形成腐殖质的形态特征所定义.活性不同的腐殖质组型受到不同土壤动物功能类群的影响,这导致了特定腐殖质组型的形成.在同一腐殖质组型下,不同功能类群土壤动物的取食、搅拌、搬运等行为特性导致了腐殖质组型各诊断层厚度、过渡性、有机质的分解程度的变化,在不同腐殖质组型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如丰富度、多样性、垂直结构变化是其鉴别依据.而土壤动物介导的团聚体形成和凋落物分解与腐殖化等生态功能是腐殖质组型的形成前提.现有研究已表明腐殖质组型的变化对土壤肥力和生态系统恢复程度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在此基础上,对腐殖质组型与土壤动物生态功能、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腐殖质模型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腐殖质组型土壤动物诊断层群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