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孙铁珩

月刊

1000-4890

cje@iae.ac.cn

024-83970394

110016

沈阳市文化路72号

生态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生态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也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生态学、生物学、地学、林农牧渔业、海洋学、气象学、环保、经济、卫生和城建部门的科研、教学、科技工作者、有关决策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和中学教师。主要刊登具有创新性和生态学研究论文、专题的综述和评论、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学术讨论与争鸣、国内外学术消息和动态、生态学论坛和生态学新书刊介绍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压砂地硒砂瓜自根苗/嫁接苗不同连作方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比较

    李靖宇张肖冲田兴国张琇...
    3608-3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旱半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面临干旱胁迫,还面临连作障碍带来的负面影响.压砂方式为宁夏中部旱区硒砂瓜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长时间连作导致自根苗硒砂瓜大面积死亡,只能通过嫁接方式缓解连作障碍.对于不同连作方式(连作自根苗后直接连作嫁接苗以及连作自根苗后换砂处理后连作嫁接苗)对压砂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缺乏深入认识.本文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不同连作方式压砂层土壤和土壤层细菌群落结构和真菌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连作方式和不同土层对细菌群落结构和真菌群落结构都有显著影响.连作方式S3(自根苗连作11年+换砂2年+嫁接苗连作3年)和S4(自根苗连作12年+嫁接苗连作4年)土壤层细菌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的属主要包括Streptomyces、Gaiella、Ensifer、Nordella、Mesorhizobium;真菌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的属主要包括Fusarium、Mortierella、Neocosmospora、Setophoma、Cladosporium、Chrysospori-am、Periconia、Penicillium、Sarocladium等.而连作方式S4土壤层大量富集了Neocosmospo-ra、Chrysosporium、Lectera,特别是Fusarium和Paracylindrocarpon真菌类群,其中Fusarium的相对多度显著高于连作方式S3.这些结果为评价不同连作方式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提供科学数据.

    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连作障碍细菌群落结构真菌群落结构

    不同时期喷施NaHS对盐碱胁迫下裸燕麦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刘建新刘瑞瑞刘秀丽贾海燕...
    3620-3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定盐碱条件下裸燕麦的硫化氢(H2S)最佳施用时期和适宜浓度,采用盆栽土培试验,分别于裸燕麦幼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喷施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溶液(0、25、50、100、200和400 μmol·L-1),研究H2S对盐碱混合(NaC1∶Na2SO4∶NaHCO3∶Na2CO3摩尔比为12∶8∶9∶1)胁迫下裸燕麦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喷施时期、NaHS浓度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显著促进或抑制盐碱胁迫下裸燕麦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与同一时期不喷施NaHS相比,幼苗期喷施50和200 μmol·L-1 NaHS分别显著提高ABTS·+清除活性和FRAP抗氧化活性,喷施400μmol· L-1 NaHS提高总酚含量、O2-·清除活性和总还原活性的效果最好;拔节期喷施50、100和400 μmol·L-1 NaHS分别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类黄酮和脯氨酸含量30.43%、31.44%和258.59%;抽穗期喷施50、100和400μmol· L-1 NaHS分别显著提高原花色素、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150.57%、42.71%和197.93%;开花期喷施100 μmol·L-1 NaHS的DPPH·清除活性显著提高93.98%,增幅最大;灌浆期喷施400和25 μmol· L-1 NaHS分别提高K+含量和K+/Na+的作用最显著;喷施时期和NaHS浓度交互作用对裸燕麦叶片有机酸含量和·OH清除活性无显著作用或表现为负效应.采用隶属函数分析综合评价不同时期喷施NaHS对裸燕麦叶片渗透调节和抗氧化活性影响,结果显示,拔节期和抽穗期喷施400 μmol·L-1 NaHS的综合评价值最大.表明外源H2S能够通过提高渗透调节和抗氧化活性缓解裸燕麦盐碱胁迫,以拔节-抽穗期喷施400 μmol·L-1 NaHS效果最佳.

    硫化氢裸燕麦盐碱胁迫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活性

    秆锈病菌侵染对燕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韩宇婷米俊珍陈晓晶徐忠山...
    3633-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秆锈病菌侵染对燕麦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选取感病品种坝莜1号、蒙燕1号和抗病品种坝莜18号、白燕5号为供试材料,研究接种秆锈病菌1、3、5、7、9d后燕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的变化.结果 表明:秆锈病菌侵染使燕麦叶片净光合速率先上升后下降,且抗病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上升早于感病品种;抗病品种在接种秆锈病菌后3d叶片净光合速率较CK显著增高20.2%、17.9%(P<0.05);侵染5d后感、抗病品种除胞间CO2浓度外,其他光合参数较对照均显著下降;抗病品种通过维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较低的胞间CO2浓度提高植物的抗性.

    燕麦秆锈病光合特性光合色素

    春季灌水次数对灌区宽幅条播冬小麦植株氮素运转及产量的影响

    王培如尹雪斌钟融任爱霞...
    3640-3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宽幅条播冬小麦的节水机理,于2017-2018年在山西农业大学闻喜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大田试验,研究春季不灌水(W0)、春灌1水(W1,拔节水)、春灌2水(W2,拔节水、开花水)与常规条播(DS)、宽幅条播(WS)对冬小麦土壤水分消耗、植株氮素运转、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 表明:较春季不灌水,春灌1水和春灌2水显著增加播种-拔节、拔节-开花期土壤耗水量及耗水强度,显著增加拔节、孕穗和开花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增加花前各器官氮素运转量、花后氮素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提高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水氮利用效率;较春灌2水,春灌1水降低了开花-成熟期土壤耗水量及耗水强度,显著提高了花前植株氮素运转对籽粒的贡献率、叶片氮素运转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降低了穗粒数、千粒重,降低产量,但不显著;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4%~8%,提高了宽幅条播条件下氮素利用效率5%;宽幅条播较常规条播显著降低了开花-成熟期土壤耗水量及耗水强度,增加了花前植株氮素运转量、花后植株氮素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提高穗粒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灌水次数和播种方式条件下,产量与花前茎秆+叶鞘、穗轴+颖壳氮素运转量,花后氮素积累量关系密切,水、氮效率与茎秆+叶鞘氮素运转量关系更密切;拔节期灌水较拔节水+开花水降低了花后土壤耗水,提高花前氮素向籽粒运转,虽降低了穗粒数和千粒重,但产量下降不明显,提高了水、氮效率,且配套宽幅条播提高产量16%~48%,提高收入39% ~76%,提高产投比22%.

    冬小麦灌水次数宽幅条播氮素运转产量

    小麦无效分蘖次生根的发生与作用

    徐利利杨习文周苏玫宋淼...
    3650-3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无效分蘖消亡而其次生根仍然存活的现象.探索无效分蘖次生根的发生、生长和作用,对小麦生理生态理论和高产高效栽培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同氮肥运筹,研究了无效分蘖次生根的发生与生长、生理活性及其与籽粒产量、品质和植株氮素利用率的关系.结果 表明:无效分蘖次生根于返青期至拔节期期间开始发生,一般单株7~15条,到灌浆期停止发根;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无效分蘖次生根数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变化范围1~3条;无效分蘖次生根根系活力低于有效分蘖次生根,且呈逐渐下降趋势;无效分蘖次生根数与单位面积成穗数呈正相关,与穗粒数、籽粒产量呈负相关;无效分蘖次生根根系活力与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呈正相关;无效分蘖次生根数及其根系活力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生育后期无效分蘖次生根数及根系活力与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吸收效率呈正相关.综上,适当控制无效分蘖次生根发生并增强其根系活性,对产量和品质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冬小麦无效分蘖次生根发生作用

    渍水寡照及协同作用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江敏林聃石春林孙彬...
    3660-3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气象灾害是制约作物高产优质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季连阴雨天气导致的渍水寡照常常会对小麦生长发育过程造成严重影响.为定量研究其影响程度,本文选取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小麦主栽品种宁麦13和扬麦23作为试验材料,设置渍水、寡照以及渍水+寡照3种处理,在小麦拔节期和孕穗期进行不同持续时长(5、10及15 d)的胁迫试验以及灾后恢复试验,分析了渍水寡照对小麦发育进程、株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不同处理均导致2品种小麦的发育进程有所推迟,拔节期渍水和寡照的协同胁迫对小麦影响最大;小麦孕穗期受逆境胁迫后,将导致后期的籽粒灌浆以及成熟过程的延迟,且延迟时间与受胁迫的时长呈正相关;小麦的株高也会受到拔节期和孕穗期逆境胁迫的影响,孕穗期胁迫对株高的影响大于拔节期,其中渍水和渍水+寡照处理对株高影响显著,单一寡照胁迫影响较弱;不同生长阶段的渍水和渍水+寡照胁迫时,小麦的叶绿素含量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而寡照处理后叶绿素含量有两种不同的响应模式,拔节期单一寡照胁迫5d时,其叶绿素含量较对照更高,但随胁迫天数的增加而降低至对照水平之下;孕穗期寡照胁迫下,小麦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水平;各胁迫对小麦光合速率的影响表现为:受渍水或寡照的胁迫时间越长,光合速率下降幅度亦越大,其中拔节期光合速率对渍水+寡照的协同作用反应最敏感,孕穗期的光合速率变化在单一渍水胁迫时最明显.在拔节期受3种类型胁迫5d时,光合速率均能在短时间内恢复至对照水平,但随着逆境胁迫时间加长,其受抑程度加大,恢复所需时间亦越长,渍水+寡照胁迫时,对恢复过程影响最大;孕穗期渍水处理持续时长超过10 d或渍水+寡照胁迫处理15 d后,光合速率将无法恢复到对照水平,而寡照不同处理时长下,光合速率均可恢复.本研究结果可用于渍水寡照灾害损失评估,提升小麦生长模型在灾害下的适用性.

    小麦渍水寡照株高叶绿素光合速率

    河南小秦岭北麓鸟类环志数量的动态变化

    张凯李东伟陈丽霞张雅芳...
    3673-3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鸟类环志是研究鸟类种群活动模式的基础方法,也是监测种群资源状况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分析了河南小秦岭北麓鸟类环志数量变化趋势,以期为该地区鸟类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鸟类环志时间从2007年至2016年,每年9月20日至10月30日,环志的鸟种主要以雀形目为主.采用一般线性回归分析环志数量最多的前10种鸟种数量的变化,以及古北界和东洋界鸟类种数和数量的变化.共环志到鸟类182种4131只,雀形目中的鹟科和鹀科被环志的种数最多;10年间东洋界的鸟类种数呈增加的趋势,反映出南方种类向北渗入的程度有所增强.鸟类环志数量的增加,主要由于亚武山是原始景观保存较好的地点,为鸟类提供了较好的栖息环境,吸引了更多的鸟类前来栖息.建议保护区今后应组织专业人员开展鸟类资源的专项调查项目,并结合鸟类环志,对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

    鸟类环志种群数量古北界东洋界小秦岭

    兴凯湖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种群动态变化

    刘化金陈丽霞刘宇霖杨培宇...
    3683-3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种群数量与分布调查是种群动态研究的基础,也是理解并确定物种面临威胁的关键步骤.兴凯湖是东北亚水鸟迁徙的重要廊道及繁殖地,对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2002-2018年兴凯湖湿地春、夏和秋季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变化,探讨了兴凯湖人工巢招引对东方白鹳种群数量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2002-2018年,东方白鹳春季(R2=0.641,P=0.000)和夏季(R2=0.866,P=0.000)种群数量总体呈显著性增长的趋势,秋季种群数量年际间波动较大;春季与夏季种群数量(R=0.701,P=0.002)存在显著正相关,表明春季迁徙数量越多,夏季种群数量也越多;兴凯湖东方白鹳的巢主要分布在龙王庙(84.16%)、东北泡子(12.87%)、氧化塘(1.98%)、青山水库(0.99%)等4个区域;2002-2018年,每年东方白鹳繁殖成功的巢数量,包括天然巢(R2=0.514,P=0.001)与人工巢(R2=0.823,P=0.000)的繁殖成功率均呈显著线性增长;兴凯湖东方白鹳种群数量的增加主要受其总体数量增长、人工巢招引、气候变化、食物、栖息地和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制订东方白鹳专项保护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兴凯湖东方白鹳种群动态繁殖种群迁徙

    皖南山区人工景观对夏季鸟类群落的影响

    王雪朱光崔鹏马号号...
    3691-37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人工景观对鸟类的影响有助于相关保护对策的制定.本研究于2019年8月采用样线法对皖南山区中的农田、村庄、森林和公路等4种生境的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4432只,隶属于13目39科86种.不同生境的鸟类个体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村庄、农田、公路、森林;各生境样线鸟类平均物种丰富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农田、村庄、公路、森林;各生境鸟类累计物种丰富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农田、森林、村庄、公路.农田的Shannon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Pielou均匀度指数仅低于森林.村庄的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最低.不同生境中鸟类群落的物种组成具有显著差异.鸟类群落的Bray-Crutis相异性系数在森林和村庄之间最大,森林和农田之间次之,公路和农田之间的最小.在所记录到的鸟类中,其分布与生境类型有显著相关性的鸟类有14种.研究表明,皖南山区不同生境的鸟类群落具有显著差异,为了保护该地区的鸟类多样性,各类生境均应得到保护;农田是鸟类更为偏好的生境类型,但农田中人为干扰较为强烈,且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价值常被忽视,应加强对农田鸟类的保护.

    人工景观鸟类群落多样性均匀性物种组成

    香菇多糖对氨氮胁迫泥鳅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刘成荣刘丽香
    3701-3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糖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可提高动物适应各种环境胁迫,但多糖对氨氮胁迫下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过程尚不清楚.将泥鳅分别暴露于含有0、100、200、300 mg·L-1氨氮浓度的水中40天.试验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中,泥鳅饲喂含1.0 mg·g-1香菇多糖的饲料;而对照组中,泥鳅饲喂不含香菇多糖的饲料.在实验的第0、5、10、15、20、25、30、35和40天分别取样,测定氨氮胁迫下泥鳅肝脏和肌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了解香菇多糖对氨氮胁迫泥鳅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100 mg·L-1实验组泥鳅的肝脏SOD、CAT、ACP和ALP、肌肉CAT活性均分别显著高于它们的对照组(P<0.05);第30天,100 mg·L-1实验组的肌肉SOD、CAT,肝脏SOD、CAT均达到最高,分别为(26.0±2.3)、(39.0±3.1)、(37.0±3.8)、(45.0±3.6)U·g-1;第35天,200 mg·L-1实验组泥鳅肌肉ACP、ALP、肝脏ACP和100 mg·L-1实验组泥鳅肝脏ALP达到最高,分别为(23.0±2.1)、(39.0±4.1)、(33.0±2.4)和(46.0±1.8)U·g-1.香菇多糖可提高氨氮胁迫下泥鳅的抗氧化能力.

    香菇多糖泥鳅氨氮胁迫抗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