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孙铁珩

月刊

1000-4890

cje@iae.ac.cn

024-83970394

110016

沈阳市文化路72号

生态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生态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也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生态学、生物学、地学、林农牧渔业、海洋学、气象学、环保、经济、卫生和城建部门的科研、教学、科技工作者、有关决策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和中学教师。主要刊登具有创新性和生态学研究论文、专题的综述和评论、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学术讨论与争鸣、国内外学术消息和动态、生态学论坛和生态学新书刊介绍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巢湖入湖河道岸坡鸟类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杨亚婷张中放夏珊珊周立志...
    783-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道岸坡是河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野生动物的重要生境.鸟类是河道岸坡的常见动物类群,其群落组成受河道岸坡生境因子的影响.于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以巢湖周边5条河道为研究对象,根据河道岸坡特征,选取3类岸坡,共设置45条样线,对河道岸坡鸟类的种类、数量分布,与距道路距离、岸坡宽度、岸坡坡度以及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盖度和平均高度等生境因子进行调查,探讨具有不同结构的河道岸坡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究鸟类多样性与生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3类岸坡中共有鸟类14目44科116种,其中水鸟3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1种,安徽省重点保护鸟类35种,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CR)物种1种.与其他两类岸坡生境相比,人工型岸坡对鸟类多样性影响最大,而自然原型岸坡更有利于提高鸟类生物多样性.另外,草本植物盖度及平均高度、岸坡坡度和岸坡宽度对鸟类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宽度大的缓坡自然原型岸坡鸟类物种丰富度最高,表明鸟类岸坡生境选择偏向于平缓的自然型岸坡生境.本研究结果可为巢湖河道岸坡建设、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持.

    鸟类群落生境因子河道岸坡巢湖

    大陈岛礁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

    邹沁东汪振华章守宇程晓鹏...
    795-8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20年9月、2020年11月、2021年1月、2021年4月连续4个季度的大陈岛礁海域21个底拖网站位的鱼类样本,对局地尺度下大陈岛礁海域鱼类群落的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季度共采集鱼类99种,隶属15目48科81属,其中鲈形目占比最大(50.51%);优势鱼类中,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为全年优势种,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是除夏季外其他季节的优势种,镰鲳(Pampus echinogaster)是夏秋季的优势种,而大头银姑鱼(Pennahia macrocephalus)、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灰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和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等仅在单一季节成为优势种;聚类和排序分析显示,大陈岛礁海域的夏、秋和冬3季鱼类群落可明显分为岛礁近河口群落和开阔海域群落2种类型,而春季鱼类群落则可分为岛礁群落和非岛礁群落2类,且群落种类组成在各季节不同区域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冗余分析表明,深度、表层温度、底层盐度和底层温度为影响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的首要环境因子(P<0.05).研究发现,大陈岛礁海域的鱼类群落存在局地尺度上的区域差异和季节动态,资源结构以小型低值鱼类为主.

    群落格局大陈渔场局地尺度鱼类多样性

    海南长臂猿生境的声景观与声学活动评估

    郭安琪刘昱坤于新文张旭...
    804-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唯一保护海南长臂猿及其生存环境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海南长臂猿(Nomascus hainanus)声音、鸟类声音等丰富的声景资源.探究海南长臂猿生境内的声景构成及声学活动,旨在为该区域的生态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利用被动声学监测技术采集该保护区的声音数据,通过分析不同频率范围内的声景功率分布,描述了保护区声景观的特征与日变化;基于广泛使用的4个声学指数ACI(acoustic complex index)、ADI(acoustic diversity index)、BI(bioacoustic index)、NDSI(normalized difference soundscape index)来评估海南长臂猿声音,并利用随机森林算法,以4个声学指数为预测变量,有无海南长臂猿声音为响应变量,对声音数据进行分类.结果表明:(1)不同频率范围内的声景功率反映了研究区不同的声学群落信息,具有显著的时间变化特征,表明了鸟类、海南长臂猿等动物的黎明和黄昏合唱活动,其中,1-2 kHz符合海南长臂猿的黎明合唱,2~5 kHz符合鸟类等动物的生活规律;(2)有海南长臂猿与无长臂猿鸣叫时声学指数的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NDSI的变化差异最大;(3)4个声学指数对于海南长臂猿声音数据的分类结果较好,交叉验证后的AUC值为0.9764.本研究基于声景观有效地获取了试验区动物的活动特征,并证明了利用声学指数评估海南长臂猿鸣叫的可行性,为海南霸王岭地区及海南长臂猿的声学监测奠定基础.

    声景生态学声学指数海南长臂猿被动声学监测随机森林

    雷斯青霉F-1发酵培养基优化及对枸杞木虱的毒力测定

    黎秋雨柴军发蒲艳丽马文田...
    815-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雷斯青霉是本课题组在罹病木虱虫体上分离获得的具有生防效果的菌株,研究提高雷斯青霉的生长性能对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产孢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发酵培养基中不同成分及其浓度进行筛选与优化,并对枸杞木虱三龄若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 40 g·L-1、酵母粉 1 g·L-1、K2HPO41 g·L-1、MgSO4·7H2O 1.5 g·L-1、KCl 0.5 g·L-1、Fe-SO4 0.01 g·L-1,产孢量较基础培养基提高了9.84倍.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优化培养基对枸杞木虱三龄若虫在第7天的校正死亡率较同时间基础培养基增加了25.56%.综合产孢量与毒力结果,优化后培养基效果比基础培养基的效果更佳,为提高雷斯青霉防控枸杞木虱的防治效果奠定了基础.

    雷斯青霉培养基优化毒力枸杞木虱生物防治

    2001-2020年厦漳泉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王升红陆东芳陈雨如唐雅兰...
    823-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评价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指标,研究植被NPP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因子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实际参考意义.本研究基于土地覆被数据、气候数据(气温和降水)和MODIS平台的NPP产品,采用相关性分析、贡献度分析和土地覆被转移矩阵等结合空间分析方法,研究2001-2020年厦漳泉地区植被NPP的演变特征,定量阐述土地覆被变化和气候变化对植被NPP的影响,并对植被NPP变化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厦漳泉地区植被NPP年均值在938.1~1100.9 g C·m-2·a-1范围内波动,整体减少趋势不明显;林地的植被NPP总值(11117.40 GgC)和增速(103.75 GgC·a-1)在所有土地覆被类型中最高;厦漳泉地区植被NPP与气温呈正相关,与降水呈负相关,与气温的偏相关显著性要强于降水量,且厦漳泉地区大部分地区植被NPP受非气候因素影响;不同时期不同土地覆被类型植被NPP变化的主导因素在气候变化和土地覆被变化之间转化.

    净初级生产力厦漳泉气候变化土地覆被变化驱动因素

    气候变化情境下入侵植物紫茉莉在中国的适生分布格局及早期预警

    苏启陶邹峥嵘杜志喧周兵...
    83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入侵植物的分布格局变迁,对入侵植物的治理与防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紫茉莉(Mirabilis japala)为对象,运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基于全国范围内228个分布点和13个主要环境气候因子(来源于WorldClim的19个环境气候数据),模拟分析影响紫茉莉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合ArcMap软件分析当前和未来(2050s、2070s)3种气候情景下(RCP2.6、RCP4.5、RCP8.5)紫茉莉的适生区分布格局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MaxEnt模型预测结果准确度极高,训练集和测试集AUC值分别为0.983和0.980,影响紫茉莉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最暖季度降水量;当前气候条件下,紫茉莉的适生面积429.06万km2,占我国国土的44.52%,除新疆外其余省份均有分布;未来3种气候情境下,紫茉莉潜在分布区整体呈现"南缩北扩"现象,适生区总面积增加,吉林南部、黑龙江南部以及内蒙古东南区域为主要扩张区域,分布质心向东北方向的高纬度地区迁移.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情景下,紫茉莉在我国的适生区域增加并向北扩张.黑龙江和内蒙古以及吉林南部、西藏南部、四川北部、甘肃南部等部分区域应注意防范,防止紫茉莉扩张.

    紫茉莉MaxEnt模型适生区分布格局气候变化

    基于土地利用/覆被的滇池流域生境质量时空演变

    杨菡李晓娜邓忠坚张卓亚...
    842-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滇池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也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淡水湖.研究滇池流域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与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88-2018年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将InVEST模型与GIS空间分析工具相结合,分析滇池流域生境时空变化,并利用莫兰指数和热点分析量化生境质量的空间集聚及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1988-2018年滇池流域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变化剧烈,由1988年的农田占优势转变为2018年城镇用地占优势;(2)流域生境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环滇池的城市区域生境质量较低,流域周边山地与丘陵质量较高但分布分散;(3)生境"冷热点"呈集聚分布,"热点"地区主要位于周边林地,随时间变化其范围逐渐缩小,而"冷点"地区位于环滇池城市区域,随时间变化而大幅增加.本研究表明,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覆被的剧烈变化是引起城市生境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滇池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优化以及提升或维持生物多样性提供参考依据.

    生境质量土地利用/覆被变化InVEST模型滇池流域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质量测度及预测

    杨涛党国锋
    851-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依据,对于积极适应气候变化、合理开发及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生态环境脆弱的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基于植被覆盖度、地形位指数、人口密度等数据反演资源环境承载力,以MODIS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表征生态弹性限度,分析2000-2020年研究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生态弹性限度的演变特征,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综合表征区域生态环境,通过标准差椭圆方法探究协调度的重心变化及转移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粒子群优化的Elman神经网络对生态环境的未来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黄土高原资源环境承载力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呈指数缓慢上升趋势(0.0625 a-1),生态弹性限度与该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呈高度一致,指数波动上升但整体水平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从轻微失调阶段转变为初级协调阶段;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的重心向东南偏移,且呈现东北-西南方向向心聚集,西北-东南方向空间发散的趋势;预测发现,2030年各市(自治州)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弹性限度系统耦合协调度将稳步上升,这表明未来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质量将逐步趋于协调,但各地的增长速度将存在显著差距.

    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弹性限度标准差椭圆Elman神经网络黄土高原

    赣江上游章水流域水沙变化及其归因分析

    张婷刘士余盛菲李俊...
    861-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水沙情势发生变化,定量分析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水沙效应是当前水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赣江上游章水流域1961-2020年的水文、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经验统计分析法定量分析了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沙变化的贡献率及人类活动的水沙效应对年降水量响应的临界值.结果表明:降水量和径流量均呈非显著下降趋势(P>0.05),输沙量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01);降水量和径流量的突变年份均为2003年,输沙量的突变年份为1998年;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10.7%和89.3%,对输沙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3.5%和96.5%;人类活动的减水、减沙效应对年降水量响应的临界值分别为1170 mm和858 mm.研究成果可为流域生态建设、水土资源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章水流域降水变化人类活动水沙变化临界值

    贵州省典型铅锌矿区和贵阳市居民汞暴露以及健康风险评估

    王达卫孔林徐晓航韩佳良...
    869-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择贵州省赫章县铅锌矿区和贵阳市居民区,采集了居民日用食物(大米、土豆、鸡蛋、蔬菜、鱼肉、猪肉)、饮用水和农作物根际土壤,共计503个,测定了总汞和甲基汞的含量,并结合蒙特卡洛模拟评估了居民无机汞和甲基汞暴露风险.结果如下:(1)铅锌矿区的样品总汞和甲基汞的范围分别为0.11~39和0.028~1.7 ng·g-1,城市居民区的样品总汞和甲基汞的范围分别为0.07~18和0.01~7.7 ng·g-1,除蔬菜外的样品总汞含量低于我国食品限量标准,蔬菜总汞含量分别有14.7%(铅锌矿区)和17.7%(城市居民区)的样品超过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672-2017)规定的10 ng·g-1.(2)两个地区无机汞日暴露量无差异(城市居民区:0.031μg·kg-1·d-1,铅锌矿区:0.032μg·kg-1·d-1),但城市居民区的甲基汞日暴露量(0.006μg·kg-1·d-1)高出铅锌矿区(0.0032 μg·kg-1·d-1)近1倍.(3)两个地区居民无机汞和甲基汞的平均日暴露量分别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推荐的人体安全无机汞的临时容许每周摄入量(PTWI)4μg·kg-1·week-1和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推荐的甲基汞参考剂量(RfD)0.1 μg·kg-1·d-1,暴露风险指数均小于1,表明处于健康安全水平.

    铅锌矿区贵阳市居民区无机汞甲基汞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