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孙铁珩

月刊

1000-4890

cje@iae.ac.cn

024-83970394

110016

沈阳市文化路72号

生态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生态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也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生态学、生物学、地学、林农牧渔业、海洋学、气象学、环保、经济、卫生和城建部门的科研、教学、科技工作者、有关决策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和中学教师。主要刊登具有创新性和生态学研究论文、专题的综述和评论、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学术讨论与争鸣、国内外学术消息和动态、生态学论坛和生态学新书刊介绍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株低温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与产酶条件优化

    单建荣全鑫朱用哲邢宇...
    1128-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牛粪冬季堆肥存在启动慢、发酵周期长的问题,解决的有效办法是向堆体中添加低温纤维素降解菌剂,而目前可利用的低温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的种类较少.本研究在低温条件下从冻牛粪中分离得到1株低温高效纤维素降解菌,菌株命名为YSX-3,经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获得YSX-3菌株最佳的产酶条件,在单因素优化基础上以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初始pH值和接种量为自变量,纤维素酶活性为响应变量,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分析响应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YSX-3菌株最佳产酶条件为接种量4%、培养温度9℃、培养时间71 h、初始pH值6.5,此培养条件下纤维素酶活为130.21 U·mL-1,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1.3倍.将优化后YSX-3菌株接种于牛粪堆体中,第5天进入高温期(>50℃),温度最高可达62.5℃,高温期持续时间为9d;至堆肥结束时,堆体纤维素降解率达45.2%,而对照组堆体纤维素降解率仅为15.4%.

    低温纤维素降解菌纤维素酶优化纤维素降解率

    三沙湾海水养殖区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陈思明
    1137-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Landsat多时相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特征指数和面向对象检测法提取三沙湾海水养殖区的空间信息,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和随机森林算法,分析海水养殖区的时空扩展和形态特征,量化自然、社会和经济因子对海水养殖区时空演变的影响.结果 表明:面向对象检测法的提取效果较为良好,其总体精度、Kappa系数分别达81%和0.72以上;2009-2018年三沙湾海水养殖区的斑块面积、斑块密度和形状指数呈现出先增加后减缓的变化趋势,但空间聚集程度却不断增强,表现出由西向东北部呈连续块状分布的聚集特点;海水养殖区的时空演变主要受到渔业生产总值、农林牧副渔从业人员的年均收入、渔用机动船数和年平均风速的影响,其中渔业生产总值、从业人员的年均收入的贡献度最大,其决定系数(R2)达0.77.研究结果可为福建沿海的养殖区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遥感时空演变驱动机制海水养殖区三沙湾

    基于灾害指数的奉化水蜜桃气象产量模拟

    丁烨毅杨栋朱佳敏陈妙金...
    1146-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象产量模拟是保险产品设计及气象为农服务效益评估的重要环节.基于1995-2018年奉化水蜜桃单产数据,采用傅里叶变换、滑动平均、Logistic、HP滤波和指数法对水蜜桃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进行分离;建立水蜜桃常见气象灾害指数,并利用气象灾害指数对5种产量分离结果进行验证和筛选;以灾害指数为输入因子,利用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BP neural network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GA-BP)方法建立水蜜桃气象产量模型.结果 表明:受气候变化影响,1995-2018年奉化水蜜桃开花—成熟期连阴雨和硬核—成熟期强降水呈先降后升,近年来极端性降水概率增强,大风出现频率增大;气候变暖一定程度缓解开花坐果期低温,但成熟期高温风险加大;3阶傅里叶分离的趋势产量模拟效果佳,对典型灾害年和低灾害年模拟准确率为88%,相关系数为-0.8,综合指数为0.85;基于灾害指数建立的GA-BP模型对3阶傅里叶方法分离的相对气象产量模拟效果最佳;回代检验的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2和0.03,相关系数为0.95;预报检验的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3和0.04,相关系数为0.92.综上可见,3阶傅里叶方法适用于奉化地区水蜜桃产量分离,基于灾害指数构建的特色作物产量模拟精度和稳定性较高,且模型物理意义明确.

    水蜜桃灾害指数产量分离GA-BP产量模拟

    基于RSEI模型的贺兰山长时序生态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婷婷马超郭增长
    1154-1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贺兰山1989-2017年的生态质量变化与气候和地形的关系,利用Landsat数据,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结合SRTM DEM数据、中国气象数据和植被类型空间分布数据,对贺兰山山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将WET、NDVI、SI、LST耦合得到的RSEI可综合反映生态质量,其中NDVI荷载值最大;1989-2017年RSEI均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增长速率为0.0058,变化范围为0.2849~0.3671,RSEI改善面积是退化面积的14.6倍;RSEI的优、良等级主要分布在林区,且生态环境变异系数小;RSEI中、下和差等级主要分布在荒漠和草原覆盖区,且为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区域;RSEI与气温有9.29%的相关关系区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5),与降水有12.51%的相关关系区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5),RSEI对降水的响应大于气温;在海拔2500~ 3000 m、坡度35°~40°时,贺兰山生态质量最好;贺兰山生态环境虽存在缓慢变好趋势,但整体生态质量仍极端脆弱,生态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贺兰山生态质量遥感生态指数气候变化地形效应

    青土湖干涸湖底风沙流结构及输沙粒径特征

    郭树江杨自辉王强强王多泽...
    1166-1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青土湖干涸湖底为研究对象,选择9种立地类型,利用积沙仪开展风沙流结构的观测,分析不同立地0~30 cm高度风沙流输沙率、粒径组成、粒度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0~30 cm高度范围内,7种立地类型输沙率和输沙通量与高度呈负幂数函数关系;湖底不同立地输沙通量主要集中在近地表0~20 cm,除固定沙丘白刺灌丛,其他类型输沙通量均占0~30 cm高度输沙总量的80%以上,其中湖底滩地、湖底盐爪爪群落、流动白刺灌丛0~30 cm高度范围内风沙流输沙率均较大;输沙率较大的3种立地风沙流颗粒物主要为细砂,次之为粗砂,粉粒含量较低,随着高度增加,3种立地输沙通量中粗砂粒含量均为先轻度增加后递减的趋势,而细砂粒含量则呈先轻度下降后增加的趋势,粉粒含量随高度的增加呈小幅递增趋势;3种立地0~ 30 cm高度风沙流输沙颗粒的粒径分选属较好-中等,偏度值随着高度增加表现为从近对称趋于正偏,峰度值属于中等峰态分布.

    青土湖风沙流输沙率结构粒度参数

    基于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的北京市门头沟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程琳琳王振威田素锋柳亚彤...
    1177-1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01、2006、2010、2014和2018年的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熵权法计算权重并用指数和法计算遥感生态指数(RSEI),结合GM(1,1)模型,研究北京市门头沟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及其原因,预测未来变化趋势.结果 表明:2001、2006、2010、2014和2018年门头沟的RSEI分别为0.5993、0.5451、0.5592、0.6113和0.716,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生态环境质量“优”、“良”地区的土地利用多以林地和灌木林地为主,“差”和“较差”地区的土地利用以裸地、城市和道路为主;2001-2006年,采矿活动是导致RSEI下降的主要原因.2006年以来,城镇化对门头沟区生态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重点工程使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改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对改善门头沟生态环境质量的效果较为显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可视化表达,可以较好地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为维护生态平衡提供更好的支撑.

    熵权法遥感生态指数GM(1,1)模型门头沟区

    河口区域古菌的研究进展

    唐旖岳一鸿蔡灵陈学萍...
    1186-1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菌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球元素循环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河口位于河流和海洋交汇处,其独特的环境特点为开展古菌研究提供了理想试验场.本文概括了古菌研究的发展历史和技术手段,如脂类结构分析、荧光原位杂交、荧光定量PCR、高通量测序等;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河口区域古菌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影响古菌在河口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布的主要因素,如纬度、盐度和水深等;此外,介绍了氨氧化古菌、深古菌门和产甲烷古菌等在河口环境中的生态学功能.在此基础上,分析并展望了古菌在河口区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全面解析古菌群落在河口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将有利于河口生态系统的保护,为河口生态功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古菌河口群落结构分布生态功能

    鱼道进口诱鱼技术研究进展

    谭红林谭均军石小涛李振...
    1198-1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鱼道进口设置是否合理是鱼道设计和建设的关键.不同的环境条件会使鱼类产生不同的行为特征,合理利用影响鱼类游泳行为特征的水流、声、光、气泡幕等环境因子对提高鱼道进口诱鱼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聚焦水流、声、光、气泡幕诱鱼技术,归纳了影响各诱鱼技术的主要因素,从鱼类行为学方面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目前诱鱼研究多以理论基础研究为主,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少,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各诱鱼技术的野外应用,构建集水流、声、光、气泡幕等诱鱼方法为一体化的集诱鱼技术,以达到更加高效的鱼道进口集诱鱼效果.

    鱼道进口诱鱼水流声音气泡幕

    生物炭对外源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吸附行为与去除机制

    安婧高程程王宝玉闫秀秀...
    1210-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抗生素在医疗卫生和畜牧养殖等领域的大量使用,目前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畜禽粪便、土壤和水体等样品中检测出多种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残留,这类新型污染物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在当前还无法做到抗生素“零排放”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控制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水平,是降低其生态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生物炭因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明显、官能团丰富、成本低等优点,被认为是去除这类新型污染物的理想材料.本文系统总结了生物炭对不同介质中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去除效果,以及生物炭改性工艺对去除效果的强化作用;探讨了生物炭对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吸附行为和去除机制.同时,基于目前生物炭在去除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优化生物炭制备工艺、强化其吸附效果的可行性建议.

    抗生素抗性基因生物炭改性工艺去除机制

    基于AHP的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交通系统规划建设评价

    董晓峰张亚娟张启史培艺...
    1222-1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新天津生态城是我国生态城规划建设开启的标志.自2007年完成规划以来,通过十多年的建设,以低碳生态化职住综合功能区为核心的生态城基本建成,对其建设成效进行评估对于后续建设及生态城发展模式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生态交通作为生态城市重要方面,是生态城市建设评估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进行城市生态交通系统建设评价研究.从生态交通的内涵出发,应用AHP与Delphi方法,构建了包括出行方式、出行便捷、出行环境、社会环境与空间布局五个方面的城市生态交通的评价指标体系.在2017年和2020年,收集了典型研究对象的客观建设进程统计数据,同时对相应指标的居民主观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表明:两期数据的评价结果相近,总得分分别为6.74和6.81,说明生态城建成后生态交通系统品质相对稳定;分项中,出行便捷、出行环境得分较高,是因为其建设进程与居民使用感受均良好;出行方式、空间布局建设两方面得分较低,原因在于生态城内部开发建设进程差异较大,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文章指出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期望对中新天津生态城后续建设与其他城市生态交通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生态交通AHP规划建设评估满意度调查中新天津生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