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孙铁珩

月刊

1000-4890

cje@iae.ac.cn

024-83970394

110016

沈阳市文化路72号

生态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生态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也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生态学、生物学、地学、林农牧渔业、海洋学、气象学、环保、经济、卫生和城建部门的科研、教学、科技工作者、有关决策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和中学教师。主要刊登具有创新性和生态学研究论文、专题的综述和评论、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学术讨论与争鸣、国内外学术消息和动态、生态学论坛和生态学新书刊介绍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氮磷钾配施对银杏果实和外种皮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冯嘉仪谢姗宴吴道铭欧阳健辉...
    1650-1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不同氮(N)、磷(P)、钾(K)配比的施肥措施对银杏果实和外种皮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果用银杏林的定向培育和银杏外种皮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施肥处理包括N肥+P肥(T1)、N肥+K肥(T2)、P肥+K肥(T3)、N肥+P肥+1/2 K肥(T4)、N肥+1/2 P肥+K肥(T5)、1/2 N肥+P肥+K肥(T6)、N肥+P肥+K肥(T7),并以不施肥为对照(CK),分析不同处理对银杏果实和外种皮的性状、产量以及外种皮黄酮类化合物的影响,并对果实和外种皮指标进行相关分析,采用隶属度函数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处理施肥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银杏单果体积、单果鲜重、挂果量、果实产量、外种皮干重,T6处理的挂果量(2096颗·株-1)显著大于其他处理,T2和T6的外种皮产量(2.59和2.43 kg·株-1)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各处理均显著增加外种皮槲皮素和总黄酮含量,T2处理的外种皮总黄酮产量(658.32 mg·株-1)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外种皮产量与挂果量、果实产量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外种皮总黄酮产量与除了外种皮厚度以外的其他果和外种皮指标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不同处理的综合效果从大到小排序为T2>T6>T4>T3>T5>T1>T7>CK.N肥(0.20 kg N·株-1)+K肥(0.24 kg K2O·株-1)配施(T2)对果实和外种皮产量品质的施肥效果最为理想,施肥效果次之的是1/2 N肥(0.10 kgN·株-1)+P肥(0.32kgP2O5·株-1)+K肥(0.24kgK2O·株-1)配施(T6).减少肥料施用量并不会引起减产,反而具有更好的施肥效果和产量效应,在实际生产中应优化施肥方案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果用银杏林外种皮黄酮类化合物减量施肥产量

    玛曲高寒草甸植物黄帚橐吾与莓叶委陵菜种群点格局分析

    张国娟刘旻霞李博文穆若兰...
    1660-1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植物种群空间分布规律是揭示植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随外界环境变化的一种重要手段.本研究以甘南高寒草甸区的两个优势物种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和莓叶委陵菜(Potentilla fragarioides)为对象,进行野外群落学调查,并基于Ripley K函数分析了不同地下水埋深度(0.1、0.5、1.0m)下两种群的点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随地下水埋深度的加深,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SOC、STN、STP)呈逐渐降低趋势;黄帚橐吾种群的株数、株高、生物量与盖度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而莓叶委陵菜则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2)地下水埋深度为0.1 m时,黄帚橐吾种群在整个研究尺度内呈聚集分布,而莓叶委陵菜种群呈随机分布;地下水埋深为0.5 m时,在较大尺度内黄帚槖吾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加,聚集程度逐渐变弱最后趋于随机分布,而在0~2.9m范围内莓叶委陵菜种群呈聚集分布,在2.9~3.6、3.6~5 m尺度上分别呈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地下水埋深为1.0 m时,在0~2.3、2.3~5m范围内黄帚橐吾依次呈聚集、随机分布;在0~4.4m范围内莓叶委陵菜呈聚集分布,在4.4~5m尺度上趋向于随机分布.(3)地下水埋深度为0.1 m时,两种群在整个尺度范围内呈负相关;地下水埋深度为0.5 m时,两种群呈现出无相关;地下水埋深度为1.0 m时,两种群在小尺度上呈正相关,随着尺度的增加,逐渐转化为无相关.

    高寒草甸地下水埋深黄帚橐吾莓叶委陵菜空间分布格局

    氮、磷添加对鄱阳湖典型苔草湿地土壤养分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文旻胡启武阳文静吴琴...
    1669-1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为活动不断干预的背景下,开展湿地对氮、磷添加响应的研究对于合理保护和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至关重要.为评估氮、磷添加对湿地土壤养分及植物生物量的影响,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取典型苔草湿地分别进行对照、3种氮添加水平(5、10和30gN·m-2·a-1)和3种磷添加水平(0.6、1.2和3.0gP·m-2·a-1)处理.结果表明:1)氮、磷添加显著增加土壤氮、磷的全量和有效氮、磷的含量;2)苔草群落地上和地下生物量虽均随氮、磷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氮、磷对苔草根冠比的影响各异,其中,氮添加降低苔草群落的根冠比,而磷添加增加苔草群落的根冠比;3)外源氮、磷添加后,相应营养元素全量及有效态含量与植物生物量关系密切.总体上,鄱阳湖湿地土壤和植物对外源氮和磷添加均表现敏感.

    氮添加磷添加土壤养分生物量鄱阳湖湿地

    土壤类型与施氮水平耦合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马军徐田叶迎赵考诚...
    1677-1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南粳9108'、'扬粳4227'、'镇稻18号'和'南粳4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黄黏土、砂壤土两种土壤下不同施氮量处理(0、180、270、360 kg N·hm-2,分别以N0、N1、N2、N3表示)对水稻产量与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黏土下除'镇稻18号'的N2处理,其余各品种各施氮处理的产量均显著大于砂壤土,其中黄黏土下'南粳9108'各施氮处理比砂壤土增产23.1%~87.4%,'扬粳4227'各施氮处理比砂壤土增产12.2%~39.8%,'镇稻18号'各施氮处理比砂壤土增产-1%~34.7%,'南粳46'各施氮处理比砂壤土增产2.2%~20.9%;黄黏土下各品种水稻的穗数、结实率较高,而砂壤土每穗粒数较高;土壤类型以及土壤类型与施氮量的互作效应对不同品种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砂壤土下各品种施氮后的增产效果均显著高于黄黏土;两种土壤下各品种氮素利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其中各品种在砂壤土下的氮素农学利用率均高于黄黏土;土壤类型对氮素农学利用率有极显著影响,土壤类型与氮素水平的互作效应对氮素表观利用率有显著影响.

    水稻黄黏土砂壤土施氮水平产量氮素利用率

    关键发育期干旱对春玉米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

    陈妮娜纪瑞鹏贾庆宇冯锐...
    1687-1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不同发育期不同干旱条件对春玉米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以"丹玉405"为试验材料,利用大型农田水分控制试验场,在春玉米拔节、抽雄、乳熟三个关键发育期分别开展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对比试验,分析干旱对玉米产量及结构性状、籽粒含水量和品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分适宜对照相比,其他处理下,干旱导致玉米秃尖比、籽粒氨基酸和粗蛋白含量明显增加,分别平均增加85.3%、10.6%和14.9%;导致百粒重、理论产量、籽粒含水量、淀粉含量明显降低,分别平均降低14.2%、30.5%、29.7%、45.2%,对果穗长、果穗粗以及籽粒脂肪含量总体影响不大;籽粒淀粉含量对拔节期干旱最为敏感;果穗粗、秃尖比、籽粒含水量、脂肪含量及氨基酸含量则受抽雄期干旱影响最大;而果穗长、百粒重、产量及籽粒粗蛋白含量对乳熟期干旱最为敏感.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及籽粒品质受影响程度普遍呈增加趋势,对籽粒品质的影响比对产量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果为今后高产和优质玉米生产奠定基础,为分析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春玉米干旱胁迫产量品质

    顶坛花椒叶片功能性状对早衰的响应

    李红喻阳华龙健李娟...
    1695-17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衰退对顶坛花椒(Zanthoxylum planispinum var.dintanensis)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及其衰退响应策略,本研究以顶坛花椒为对象,测定了正常和早衰花椒人工林叶片功能性状及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在同一物候期,早衰造成顶坛花椒比叶面积、叶片磷、稳定碳同位素丰度和叶干物质含量升高,叶片有机碳、叶片氮、叶片钾和稳定氮同位素丰度减小,但仅比叶面积、稳定碳同位素丰度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早衰人工林叶片因子间的相关性较正常人工林弱;通过相对重要性和冗余分析,发现土壤水分对顶坛花椒比叶面积和稳定碳同位素丰度等叶片功能性状影响最大,其次是氮、钾和钙元素.正常和早衰花椒植株的生长限制元素随物候期而变化,早衰造成顶坛花椒对氮、磷养分利用效率降低,且使花椒形成了在保持原叶干物质含量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比叶面积的策略,以提高其水分利用效率.研究结果可为顶坛花椒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顶坛花椒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植物功能性状早衰顶坛花椒干热河谷石漠化区

    辣椒上西花蓟马的比例及其与南方小花蝽的种群活动规律

    胡昌雄段盼李宜儒吕布典...
    1705-1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不同种植环境辣椒上的蓟马种类、优势种西花蓟马及其天敌南方小花蝽在辣椒上的种群动态和日活动规律,本试验采用五点取样,使用盘拍法对大棚(螺丝辣)和露地种植(螺丝辣、太空椒和云南皱皮辣)的3种辣椒上蓟马和南方小花蝽进行了调查,分析两种种植环境下蓟马的种类组成差异及两种昆虫的动态差异,并采用蓝色诱虫板监测西花蓟马的日活动规律.结果表明:露地辣椒田共有10种蓟马,大棚辣椒田共有6种蓟马,两种环境下西花蓟马均是优势种;西花蓟马的发生高峰期在6月末至7月中旬,2019年在大棚和露地的种群数量最高分别达33.4和18.0头·株-1,2020年最高分别为32.2和17.9头.株-1;南方小花蝽种群数量高峰期在7月中旬,高峰期晚于西花蓟马10~20 d;不同辣椒上,西花蓟马数量均为主要发生期显著高于发生早期和晚期(P<0.05),而南方小花蝽数量在主要发生期和发生晚期最高(P>0.05);在两种昆虫的主要发生期,西花蓟马在大棚螺丝辣上数量最高(P<0.05),南方小花蝽则是露地螺丝辣上最高(P<0.05);西花蓟马的昼夜活动规律显示其在夜间的活动较少,日间活动较多,主要活动时间段集中在露地12:00-16:00、大棚10:00-18:00.辣椒种植环境能显著影响蓟马种类组成、西花蓟马和天敌南方小花蝽的种群发生,大棚种植环境能促进西花蓟马种群数量的增长,但会抑制南方小花蝽数量.大棚辣椒种植地周围可以适当增加露地辣椒种植数量,以增加南方小花蝽自然种群数量,进而提高天敌对西花蓟马的自然控制能力.

    蓟马种类优势种南方小花蝽种群动态日活动规律

    盐胁迫下棉花幼苗叶片K+、Na+含量与光合参数的关系

    付媛媛江晓慧申孝军孙文君...
    1716-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盐分胁迫下棉花叶片的K+、Na+含量与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最大羧化速率、最大电子传递速率、叶肉导度)之间的关系,设置4个盐分水平(50、100、150和200 mmol.L-1)和对照处理,测定叶片的K+、Na+含量及光合参数.结果表明:棉花幼苗叶片的Na+含量与盐分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决定系数R2为0.958,叶片K+含量随盐分水平增加而降低,决定系数R2为0.871.此外,Na+/K+与盐分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棉花叶片的K+与Na+含量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叶片的Na+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叶肉导度、最大羧化速率、暗呼吸速率、最大电子传递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8、-0.861、-0.835、-0.837和-0.813;叶片的K+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叶肉导度、最大羧化速率、暗呼吸速率、最大电子传递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8、0.735、0.645、0.856和0.603.当盐分水平为150 mmol·L-1时,棉花叶片的K+和Na+含量分别为11.54和3.32 mg·g-1,是K+、Na+含量影响光合参数的临界值.研究结果为缓解盐分胁迫对植物造成的离子伤害提供重要参考.

    K+含量Na+含量最大羧化速率最大电子传递速率叶肉导度暗呼吸速率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对镉胁迫下芦竹生长、光合和矿质营养的影响

    滕秋梅张中峰徐广平周龙武...
    1723-1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镉污染已成为全球问题,菌根-植物共生体能够有效修复镉污染土壤.为了解芦竹接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DSE)后的耐镉机制,采用盆栽法,研究了镉胁迫下接种DSE对芦竹生长、光合作用和矿质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接种后显著增加芦竹的株高(12.97%~20.08%)、分蘖数(7.69%~45.45%)、地上生物量(18.97%~28.35%)等,并显著提高了表观量子效率(17.50%~46.77%)、暗呼吸速率(7.81%~52.42%)、根系全N(12.99%~40.60%)、全P(18.07%~38.18%)、全K(23.00%~48.67%)含量以及地上部(62.11%~91.87%)和根系(8.13%~71.01%)镉含量.镉胁迫下DSE对芦竹的影响因菌种不同而异,其中LZ01~LZ03处理的镉转移系数均大于1,LZ01-芦竹共生体是最佳组合.镉胁迫和DSE对芦竹的生长、光合、矿质养分含量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且三者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试验表明,镉胁迫下接种DSE能促进芦竹生长,增强其光合作用,提高矿质营养含量,同时增强了芦竹对镉的吸收和转运能力.DSE-芦竹共生体具有较强的抗镉胁迫能力,在镉污染土壤修复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芦竹污染土壤修复

    不同地理种群紫萍对水体氮和磷的生理响应和吸收能力的差异

    刘艳红吴磊林熠斌廖露...
    1734-1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养殖场高浓度氮磷废水的排放对环境造成巨大污染.紫萍具有很强的净化水体污染物的能力,然而,不同地理种群紫萍对水体氮和磷吸收净化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研究从中国南方不同地区采集15个紫萍种群,分析在高浓度氮和磷的水体中不同地理种群紫萍的生理响应和对氮磷吸收能力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紫萍之间的生长表型和生理指标(叶状体个数、鲜重、干重、根长和蛋白质含量)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01).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地理种群紫萍对水体中氮和磷的生理响应和吸收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理种群紫萍对高氮的耐受性不同,氮耐受指数范围为64.47%~119.42%,其中昆明和乐山两地紫萍的氮吸收能力最高,分别为0.12和0.11 mg·pot-1·d-1.不同地理种群紫萍对高磷的耐受性差异较大,磷耐受指数范围为81.22%~157.73%,磷吸收能力以大理和武汉种群最高,分别为0.06和0.05 mg·pot-1·d-1.为了鉴定与紫萍净化氮磷能力相关的生理指标,通过关联分析,发现不同地理种群紫萍的叶状体个数、生物量、耐受性与其对氮和磷的净化能力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叶状体个数、生物量、耐受性对于紫萍净化氮磷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生长表型和生理层面揭示了不同地理种群紫萍对高浓度氮磷的生理响应以及对水体氮磷净化能力的差异,获得了对水体氮磷污染具有较理想净化效果的紫萍种群,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利用紫萍资源进行水体净化提供科学依据.

    紫萍地理种群氮和磷净化能力叶状体个数生理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