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孙铁珩

月刊

1000-4890

cje@iae.ac.cn

024-83970394

110016

沈阳市文化路72号

生态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生态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也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生态学、生物学、地学、林农牧渔业、海洋学、气象学、环保、经济、卫生和城建部门的科研、教学、科技工作者、有关决策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和中学教师。主要刊登具有创新性和生态学研究论文、专题的综述和评论、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学术讨论与争鸣、国内外学术消息和动态、生态学论坛和生态学新书刊介绍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月尺度视角下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对降水变化的响应

    郭亚飞张丽华赵锐锋谢忠奎...
    1895-19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降水是半干旱荒漠草原生态系统最主要的水分来源之一,生长季降雨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植物生长,改变物种间关系,进而影响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本研究以黄土高原西部荒漠草原为对象,开展了 3年的生长季降雨控制试验(-40%,-20%,CK,+20%和+40%),通过月尺度视角来探究降水变化对植物群落密度、高度、盖度、功能型组成、优势物种重要值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增水处理,极端减水处理(-40%)对半干旱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密度、高度和盖度的影响显著(P<0.05),且降水处理的效应在植物生长季中后期(7月、8月和9月)明显强于前期(5月和6月),7月和8月的降水对半干旱区荒漠草原植被的生长最为关键;极端减水处理导致植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群落中短花针矛重要值增加,而灌木亚菊重要值降低,极端减水处理导致禾本科植物的优势度增加;3年极端减水处理导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水平有降低趋势,不利于植物群落的稳定发展;连续的极端增水处理(+40%)导致物种丰富度高于其他处理,并与减水处理组形成显著差异(P<0.05).基于未来降水格局变化不断加剧的背景,在生长季内不同时期对荒漠草原进行更实时的管理控制,对于生态环境敏感区的植被保护和稳定性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长特征植物功能型物种多样性资源利用策略半干旱区

    基于高分和哨兵卫星影像研究氮沉降对杨树人工林的影响

    王浩斌濮毅涵徐丹丹
    1907-1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氮沉降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而现有的森林生态系统对氮沉降的响应研究主要集中在短期的即时性影响上,因此迫切需要关注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为了解不同氮沉降水平对杨树人工林在长时间序列上的影响,从2012年开始,在起始林龄为8年的杨树(Populus deltoides)人工林开展连续7年的模拟氮沉降试验,氮添加水平分别为空白对照(0 kg·hm-2·a-1)、低氮处理(N1,50 kg·hm-2·a-1)、中氮处理(N2,100 kg·hm-2·a-1)、高氮处理(N3,150kg·hm-2·a-1)和超高氮处理(N4,300 kg·hm-2·a-1),通过高分(GF1、GF2)和哨兵(Sentinel-2)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手段提取杨树NDVI值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研究不同氮沉降水平在长时间序列上对杨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2年的模拟氮沉降,4个氮添加样地杨树NDVI值分别增加2.0%、4.8%、4.3%和4.5%,均达到了最大增长率;经过4年的模拟氮沉降,各氮添加处理的杨树NDVI值均大于对照,表现为对杨树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在第3年后是整体减弱的;经过6年的模拟氮沉降,中低氮处理仍然对杨树表现为促进作用,而高氮和超高氮处理则对杨树表现为抑制作用,且随着氮添加水平的增高,这种促进作用逐渐减弱而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氮沉降杨树人工林高分影像哨兵2影像归一化植被指数

    土壤和大气增温对杉木幼树细根生物量和叶片性状的影响

    时应贵熊德成叶旺敏张楠...
    1916-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不同增温方式对杉木幼树细根生物量和叶片性状的影响,设置土壤增温(电缆增温4℃,不增温)×大气增温(开顶箱被动式增温,不增温)双因子实验,对杉木幼树细根生物量和叶片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气增温、土壤和大气同时增温使杉木细根总生物量显著减少,土壤增温后细根总生物量无显著变化;大气增温、土壤增温、土壤和大气同时增温显著降低了 0~10 cm 土层细根生物量,大气增温、土壤和大气同时增温显著降低了 10~20 cm 土层细根生物量;而各处理20~40 cm 土层细根生物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大气增温、土壤增温显著减少1年生叶片组织密度及比叶质量;土壤增温、土壤和大气同时增温显著减少2年生叶片面积,显著增加了叶组织密度及比叶质量;大气增温显著减少了 2年生叶片面积;未来气候变暖下杉木幼树可能会通过改变细根生物量的土层分布以及不同年龄叶片的性状来适应增加的温度.因此,为更真实、准确揭示增温对植物的影响,应考虑不同增温方式对植物性状的影响,尤其是应加强地上和地下同时增温的控制实验.

    增温方式细根垂直分布叶龄比叶质量

    广西地区西番莲产量和品质形成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田青兰吴艳艳刘洁云黄伟华...
    1924-1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广西地区西番莲的产量和品质形成特征及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以国内主栽西番莲品种'台农1号'为试验材料,调查测定其产量和产量构成以及同期成熟的各级枝蔓果实品质和同级枝蔓在不同时段成熟的果实品质,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统计方法研究果实品质性状与开花到成熟期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台农1号'西番莲的单位面积产量为11.65 t·hm-2,二级蔓和一级蔓占单株产量的比例分别为58.2%和24.2%,是产量构成的主要枝蔓;果实的收获时段为移栽后91~186d,果实成熟时间范围较大,为43~165 d,但果实形态和单果重受成熟时间的影响不大;同时期收获的各级枝蔓间品质差异主要在果浆重、可滴定酸含量和果皮厚度;同级枝蔓不同生长季收获的果实品质中,果浆重、出汁率随生长季延后和成熟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成熟时间大于125.6和141.6 d后,果浆重和出汁率分别开始下降;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皮厚度则从次年1月开始呈下降趋势;除最大相对湿度外,果实发育到成熟期的温度和光照强度均与果浆重和出汁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相对湿度与其呈极显著正相关.当果实开花到成熟期的 日平均温度为16.1~18.7℃、日平均光照强度为2.8×103~3.2×103 lx、日平均相对湿度为88.0%~89.4%时,'台农1号'的果浆重(>35 g)和出汁率(>45%)均较易获得高值.

    西番莲产量品质气象因子枝蔓

    广州市3种典型绿化树冠层降水再分配对重金属元素沉降的影响

    陈晓滢植秋滢杨肖蒋志云...
    1937-1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冠层降水再分配对化学物质迁移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以广州市3种典型绿化树王棕(Roystonea regia)、榕树(Ficus microcarpa)和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观测、样品收集和分析测试,研究2018年10月—2019年9月3种绿化树冠层降水再分配过程及其对重金属元素(Zn、Fe、Cu、Ni、Pb、As、Cd、Hg)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王棕、榕树和大花紫薇的穿透水分别占降水量比例62.68%、58.79%和67.95%;树干茎流率分别为6.34%、2.08%和1.02%,说明3种树木降水再分配组分存在一定差异.在对重金属元素沉降影响方面,除榕树树干茎流Cd淋溶系数小于1外,3种绿化树的穿透水和树干茎流重金属元素淋溶系数均大于1,表现出正淋溶,且王棕、榕树和大花紫薇的重金属输入总量分别是大气降水的1.11、1.80和1.99倍,说明降水淋洗了植物冠层干沉降重金属物质,使得重金属含量增加.3种绿化树树干茎流重金属富集率变化范围为2.06~118.22,说明绿化树树干茎流重金属元素具有明显的富集效应,研究结果对于城市绿化树树种遴选和区域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穿透水树干茎流冠层淋溶重金属沉降城市绿化树

    川西高原4种典型针叶树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张萌石松林石春明白海...
    1947-1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青藏高原东南缘不同针叶树种树木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特征,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对川西道孚县高山针叶林优势树种鳞皮冷杉(Abies squamata)、川西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rubescens)、方枝柏(Juniperus saltuaria)和红杉(Larix potaninii)进行树芯采样,建立4个树种树轮宽度年表,探讨不同树种生长与气候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针叶树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上一年及当年多数月份的平均最低温度对鳞皮冷杉和红杉径向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川西云杉和方枝柏径向生长影响较小;上一年10月至当年3月的相对湿度对川西云杉径向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其他3种树木生长的限制较弱;自1958年以来,鳞皮冷杉与生长季(6-8月)平均最低温度保持着较为稳定的显著正相关关系,红杉和川西云杉与生长季平均最低温度的关系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方枝柏对平均最低温度响应敏感性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暗示着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温度升高可能会促进鳞皮冷杉、红杉和川西云杉树木生长,而对方枝柏生长的影响不大,这可能会进一步改变该地区森林结构和组成.

    树木年轮径向生长气候变化青藏高原东南缘

    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叶片解剖结构和化学组分计量特征对海拔梯度的适应

    王菲程小毛肖云龙黄晓霞...
    1958-1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哀牢山千家寨自然保护区内4个海拔(2050、2200、2350、2500 m)的野生古茶树(大理茶种)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解剖结构和碳(C)、氮(N)、磷(P)含量及其计量比进行测定,进而探究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野生古茶树叶片厚度、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主脉厚度以及叶片C含量等指标呈现出增-降-增的变化趋势,在海拔2200 m达到最大值,表明该海拔环境有利于野生古茶树的光合碳同化,其生长代谢较为旺盛;随着海拔的增高,野生古树茶的叶片结构更为紧凑,且叶片C、N、P的累积增加,以适应高海拔的生长环境;各解剖学指标在海拔梯度上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不同海拔之间变异程度属于中等;该区域野生古茶树的生长并不受N、P元素的限制;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叶片解剖结构和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海拔表现出的这种差异,对垂直梯度小生境变化的适应具有重要作用.

    野生古茶树海拔解剖结构营养元素计量比

    杨树幼苗自然干旱过程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变化

    王凯逄迎迎吕林有张大鹏...
    1969-1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杨树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在干旱胁迫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响应机制,通过自然干旱处理,分析随着干旱胁迫加剧叶片水势及不同器官(叶、茎和根)中NSC、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量从田间持水量的100%下降到84%时,叶片和根NSC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叶片淀粉含量和水势及茎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当土壤含水量从田间持水量的84%下降到41%时,叶片和茎NSC含量减少,茎和根可溶性糖/淀粉上升,叶片凌晨水势升高,正午水势降低;当土壤含水量从田间持水量的41%下降到31%时,叶片NSC含量和水势、茎NSC含量及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叶片和根淀粉含量降低;当土壤含水量从田间持水量的31%下降到20%时,叶片和茎NSC及淀粉含量降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及水势下降,根NSC含量增加;当土壤含水量从田间持水量的20%下降到16%时,叶片和茎NSC、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升高,根NSC含量和可溶性糖/淀粉及叶片水势降低.可见,杨树幼苗在自然干旱过程中,叶片碳储存下降,根系的碳分配及碳消耗增加;当水力失衡限制了碳运输和代谢时,幼苗可能发生根系碳饥饿而死亡.

    干旱致死器官差异水力失衡碳饥饿阶段性响应

    外来入侵植物假苍耳种子的萌发特性

    王丽娟李爱雨冯旭武佳文...
    1979-1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假苍耳(Iva xanthiifolia)是一种外来入侵植物,目前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已造成严重的威胁.本研究采用纸皿试验对不同年份种子的千粒重、含水率、萌发指标及内源赤霉素总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为阐明假苍耳种子的萌发特性及其在入侵过程中的作用,以2019年的种子为材料探讨了光照时长、低温层积时间和冷冻胁迫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种子的千粒重为1.172~1.311 g,含水率在0.93%~1.26%,萌发率及内源赤霉素总含量均随贮藏时间的增长显著下降.假苍耳种子的萌发需光,发芽率随光照时间的延长呈显著升高趋势,但光照处理显著抑制了幼苗下胚轴的伸长;随4℃层积时间的延长,种子萌发相关指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处理15 d后发芽率最高,为68.3%;在-20和-40℃冷冻处理下,种子的萌发率、内源GA总含量、鲜重均显著降低,但对幼苗的下胚轴长度无显著影响.根据假苍耳种子的萌发特征,播种前深耕是田间防控的有效措施.

    假苍耳种子萌发低温赤霉素

    武夷山不同海拔杜鹃和黄山松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化

    赖媛张玲玲郭英荣雷平...
    1988-1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不同海拔生境下同种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化,有望揭示植物对环境变化的潜在适应策略,为预测气候变化下植物物种分布、群落动态和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变化提供依据.本研究以江西武夷山3个海拔(>1900,1500~1700,1000~1300 m)生长的2个共有树种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和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为对象,分析了与防御(脂质、木质素、水溶性酚、有机酸、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生长(比叶面积、蛋白质、矿物质、碳(C)、氮(N)、磷(P)含量和N/P)相关的功能性状、叶片构建成本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个树种叶片构建成本在不同海拔生境间差异不显著;2个树种叶片水溶性酚含量均随海拔升高显著降低,蛋白质、N和P含量则显著增加;随海拔升高,杜鹃叶片木质素含量显著降低,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含量显著增加,而黄山松针叶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则显著增加;杜鹃叶片构建成本与有机酸、矿物质含量和比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呈显著正相关;黄山松叶片构建成本仅与水溶性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杜鹃叶片蛋白质与结构性碳水化合物、黄山松针叶蛋白质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呈显著正相关.杜鹃和黄山松都能通过调节与生长和防御相关的叶片功能性状来响应生境的变化,对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海拔叶片构建成本叶片功能性状杜鹃黄山松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