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孙铁珩

月刊

1000-4890

cje@iae.ac.cn

024-83970394

110016

沈阳市文化路72号

生态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生态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也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生态学、生物学、地学、林农牧渔业、海洋学、气象学、环保、经济、卫生和城建部门的科研、教学、科技工作者、有关决策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和中学教师。主要刊登具有创新性和生态学研究论文、专题的综述和评论、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学术讨论与争鸣、国内外学术消息和动态、生态学论坛和生态学新书刊介绍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利用gamma辐射结合交叉混合土壤构建土壤线虫多样性梯度

    李钰飞孙钦平李吉进许俊香...
    1705-1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一种全新的构建土壤生物多样性梯度的方法,本研究以土壤线虫群落为对象,利用gamma辐射灭活土壤再交叉混合的方法构建新组合土壤,分析新组合的土壤中线虫群落是否能保持明显差异以及新组合土壤的理化性状是否能保持一致.选择自然林地和临近的菜地2种土壤进行取样,设置3个处理开展盆栽试验,分别为:(1)未灭活菜地土混合未灭活林地土(FW);(2)灭活菜地土混合未灭活林地土(SFW);(3)灭活林地土混合未灭活菜地土(SWF).结果表明,土壤pH、速效钾、有机质、电导率、有效磷、全氮和铵态氮在SFW和SWF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仅硝态氮含量在SWF中显著升高(P<0.05).SFW的线虫分类单位数量、香农指数、营养类群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SWF(P<0.05),而优势度指数呈现相反趋势.线虫功能指数如瓦斯乐斯卡指数、线虫通路比、成熟指数、总成熟指数、通道指数和结构指数在SFW和SWF中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显示,各处理的线虫群落差异明显,并且FW介于SFW和SWF之间.总体上,利用gamma辐射灭活土壤再交叉混合的方法可有效构建线虫多样性梯度,并保持新组合的土壤之间理化性状基本一致.

    土壤食物网生物多样性调控土壤灭活gamma辐射

    四种常用杀虫剂对不同农田景观烟粉虱MED隐种成虫种群毒力测定与田间防效

    尚昊培窦文珺羊绍武王飞...
    1713-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常用杀虫剂对不同农田景观番茄田烟粉虱MED隐种的毒力,本研究调查了不同杀虫剂对云南省常见农田景观中烟粉虱MED隐种田间种群的防效.于室内采用浸叶法,测定了4种杀虫剂对4种不同农田景观番茄田烟粉虱MED隐种的毒力;于田间采用喷雾法,评价了不同杀虫剂对不同农田景观番茄田烟粉虱MED隐种的防效.结果表明:夏、冬番茄田中不同农田景观烟粉虱MED隐种均对阿维菌素最敏感,夏番茄田的城郊、花卉、河流和山地景观中LC50依次为2.61、3.65、4.84和2.75 mg·L-1,冬番茄田的花卉、河流和山地景观中LC50分别为2.03、3.11和1.64 mg·L-1;夏、冬番茄田中,4种杀虫剂对烟粉虱MED隐种的田间防效从高到低均为阿维菌素>氟啶虫胺婧>噻虫嗪>联苯菊酯;农田景观类型显著影响烟粉虱MED隐种种群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城郊和花卉景观中的烟粉虱MED隐种对杀虫剂较为敏感,河流景观中的烟粉虱MED隐种对杀虫剂最不敏感;供试杀虫剂对种植于城郊和花卉种植区的番茄田中烟粉虱MED隐种种群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在烟粉虱MED隐种的化学防治过程中可优先选择阿维菌素和氟啶虫胺婧.

    烟粉虱杀虫剂毒力测定田间防效农田景观

    青藏高原西北坡及邻近地区蚂蚁物种多样性

    钱怡顺熊忠平徐正会刘霞...
    1721-1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青藏高原不同生态系统的蚂蚁物种多样性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青藏高原西北坡及邻近地区唐古拉山口 5243 m至新疆艾丁湖-150 m海拔范围的蚂蚁群落.合计调查7个垂直带56块样地,观察到蚂蚁29012头,隶属于2亚科12属26种.结果表明:7个垂直带的物种丰富度顺序为当金山北坡垂直带(17种)>哈密垂直带(16种)>柳园垂直带(13种)>当金山南坡垂直带(5种)>昆仑山垂直带(4种)>唐古拉山垂直带(0种)=风火山垂直带(0种),唐古拉山垂直带和风火山垂直带未发现蚂蚁物种分布,当金山北坡垂直带蚂蚁物种最丰富;蚂蚁群落的物种数目、个体密度和多样性指数与乔木郁闭度、草木盖度、地被物盖度和海拔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蚂蚁分布的5个垂直带蚂蚁群落之间相似性总体较低,群落中物种组成差异明显.海拔、乔木郁闭度、草木盖度和地被物盖度显著影响该区域的蚂蚁物种多样性;青藏高原西北坡及邻近地区5393 m显著的垂直高差仅发现26种蚂蚁,说明该区域生态系统极其脆弱,环境保护极其重要.

    蚁科多样性群落海拔梯度青藏高原

    冻融期刺参养殖池塘水体菌群结构与功能特征

    谭八梅裴泓霖王荦夏兴龙...
    1731-1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析冻融期刺参养殖池塘水体菌群结构与功能特征,本研究以中国北方典型刺参养殖池塘为对象,利用16SrRNA测序技术,开展冰封期和融冰期刺参养殖池塘水体菌群结构与功能共性及特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冻融期优势菌群均隶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冰封期水体特异性菌群为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融冰期特异性菌群则主要隶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基于KEGG数据库分析可知,冰封期和融冰期水体菌群代谢通路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代谢通路主要表现在新陈代谢方面,以能量代谢、其他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核苷酸代谢为代表;冰封期和融冰期刺参养殖池塘水体菌群结构与功能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为刺参养殖池塘精细化管理和刺参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冻融期刺参水体菌群高通量测序

    景观特征对水体热缓释效应的影响及其效率阈值

    袁峰陈存友胡希军周冬梅...
    1739-1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体热缓释效应研究对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沙市30个典型水体为对象,基于改进的单窗算法得到地温反演数据,综合运用RS/GIS技术,采用样点图像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等方法,探究景观特征对城市水体热缓释效应的影响及景观特征效率阈值.结果表明:降温面积比降温范围更合适作为研究水体热缓释的评价指标,降温面积和降温强度具有显著的季节分异特征;城市水体热缓释效应同时受到水体自身景观特征及周边景观配置影响,水体面积和植被面积占比是影响水体热缓释效应的主要景观特征,改变水体形状指数对于增强水体热缓释效应作用不明显;景观特征具有效率阈值且不同评价指标计算的效率阈值差异显著,以水体面积为例,夏季降温面积和降温强度计算的效率阈值分别为30和15 hm2,周长面积比、植被面积占比和建设区域与水体面积比的效率阈值分别为1.4、0.55%和11%;景观特征具有尺度效应,增加水体形状指数有助于改善湖滨区域热环境,而增大周长面积比使水体热缓释效应能服务城市更大范围.研究结果对于增强城市水体热缓释效应以及指导城市蓝色空间规划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城市水体热缓释效应景观特征效率阈值地表温度冷岛效应

    钛酸盐负载Ag型光催化剂降解罗丹明B

    郭栗村烟征可欣
    1749-1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钛酸盐纳米管光催化剂(TNTs)的催化活性低的缺点,本研究采用原位光还原-沉积法制备了TNTs负载活性组分Ag的光催化剂,旨在借助贵金属的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增加光响应能力的同时降低电子-空穴的复合速率.10%Ag/TNTs在120 min内对罗丹明B完全去除,并且拟合一级动力学的降解速率k为0.04227 min-1,是无负载TNTs(0.01865 min-1)的2.3倍.UV-Vis表征测得10%Ag/TNTs的能带隙宽度(3.1 eV)也较无负载TNTs(3.44eV)窄.TEM和XPS等表征显示,Ag纳米颗粒被成功负载在TNTs上,构建的异质结有利于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与迁移,增强表面电子捕获能力,提高光催化活性.

    光催化罗丹明B异质结降解机制

    西沙珊瑚礁鱼类研究进展和保护建议

    王腾石娟于洋飞赵金发...
    1755-1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沙群岛珊瑚礁鱼类资源极其丰富,由于栖息地退化和过度捕捞影响,鱼类资源衰退显著.近年来西沙珊瑚礁鱼类研究呈指数增加,成为海洋鱼类新的研究热点区域.截止目前,西沙共发现777种珊瑚礁鱼类,隶属于2纲26目101科308属;有50种鱼类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其中有74%是软骨鱼类,大型鱼类占比高达92%,建议应优先保护西沙大型鱼类,特别是软骨鱼类.不同岛礁鱼类群落差异明显,可分为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两个鱼类群落;不同水深区域鱼类也差异显著,可区分为5 m以浅的浅水型鱼类群落、5~10 m的中等水深型鱼类群落和10 m以上的深水型鱼类群落,浅水和中等水深型鱼类群落以小型鱼类为主,深水型鱼类群落以中大型鱼类为主.西沙群岛鱼类资源量丰富,评估超过20000 t,可捕资源量超过10000 t.从时间尺度上看,西沙珊瑚礁鱼类密度呈波浪式显著下降,从2005年最高的310 ind·100 m-2下降到2021年的146.7 ind·100 m-2;鱼类更替明显,从以肉食性为主演替到以植食性为主;礁栖性鱼类消亡,鱼类小型化,性成熟个体变小,性比发生了显著变化等.基于以上结果,提出了西沙珊瑚礁鱼类保护和管理办法,以期实现西沙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西沙群岛岛礁珊瑚礁渔业过度捕捞演替

    鲨类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任虹烨马玉欣李云凯
    1764-1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可在环境中持久存在,通过大气、水体和物种迁徙从近海向深远海传输,易在生物体内富集,具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海洋中的POPs多贮存于海水和海底沉积物中,并可沿食物链传递,在生物体内积累放大,对生境和物种健康具有潜在威胁,已引起了广泛关注.POPs的含量水平受环境污染程度、气候变化、种间摄食行为、代谢能力、脂肪含量以及代际传递等因素影响.鲨类是海洋中的关键捕食者,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强调控作用.近些年,全球鲨类资源显著下降.鲨类多处于海洋食物网的顶端或近顶端,由于POPs的生物富集和放大效应,鲨类体内含量相对较高,不利于其资源恢复.为了解POPs对鲨类的影响及其潜在科学研究价值,本文整理了20余年来国内外鲨类POPs的研究,归纳总结了POPs在鲨体内的富集过程和影响因素、污染水平以及对鲨类的生理损伤及生态方面应用.鲨体内POPs主要集中于肝脏,以多氯联苯、滴滴涕和多溴联苯醚为主,对内分泌、免疫、生殖和神经系统,乃至生长发育均具有较大负面影响.此外,在厘清种间种内资源利用方式、营养生态位分化及评估栖息环境污染状况等方面,鲨体内POPs特征也有潜在应用价值.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物富集鲨类污染水平

    黑龙江省樟子松人工林含碳量估算方法的比较

    倪添谢龙飞董利虎
    1774-1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36株樟子松解析木数据构建一元、二元生物量和含碳量可加性模型,采用非线性似乎不相关回归的方法进行参数估计,使用"刀切法"对所建立的生物量和含碳量模型系统进行评价,比较5种立木含碳量估算方法的差异.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樟子松可加性生物量和含碳量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其调整后确定系数(Ra2a)均大于0.90;检验结果表明,所有模型预测误差较小,其中平均预测误差(MPE)为-0.5-0.5 kg,平均误差绝对值(MAE)小于15 kg,拟合指数(FI)大于0.88;当添加树高变量后,二元模型可以有效地提高立木总生物量和含碳量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能力;对比不同含碳量估算方法发现,利用含碳量模型估算樟子松各器官及总含碳量时具有明显优势,通用含碳率0.45和0.50估算立木含碳量可能会产生较大误差.综上,本文所建立的生物量和含碳量模型能精准预测樟子松各器官以及立木总体生物量和含碳量,在估算立木含碳量时二元含碳量模型法误差更小.

    樟子松人工林含碳量聚合型可加性模型刀切法检验

    草地贪夜蛾发生潜势的气象适宜度等级预报

    王纯枝郭安红张蕾邓环环...
    1783-1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气象监测预警模式,对倡导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理念和达到一类虫害预警、防治、安全的农业生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9-2020年全国各省草地贪夜蛾虫情监测资料和相应气象资料,利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加权列联表分析等方法,模拟草地贪夜蛾繁育为害阶段发生程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为害虫预报预测和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影响草地贪夜蛾繁育为害的主要气象因子为温度,气温高有利于草地贪夜蛾卵孵化、幼虫取食为害和蛹存活,但过高的温度则抑制其发生发展;影响草地贪夜蛾繁育为害阶段的关键气象因子包括上年冬季平均气温、当年3月平均气温、4月平均气温、5月上旬平均最低气温、5月(或5月上旬)平均气温、6月平均气温、7月 日最高气温≥35℃的天数;其中,7月 日最高气温≥35℃的天数与草地贪夜蛾繁育为害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其余关键气象因子与草地贪夜蛾为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利用加权列联表分析法,确定各关键因子与草地贪夜蛾年发生程度的相关系数和权重系数,建立分区域虫害发生潜势的气象等级动态预报模型.经回代检验,逐月动态预报模型拟合准确率在95%以上;对2021年发生等级进行外推预报,"基本一致"准确率达80%以上,效果较好.模型可用于草地贪夜蛾发生潜势的监测和预报.

    草地贪夜蛾发生潜势气象适宜度发生等级预报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