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孙铁珩

月刊

1000-4890

cje@iae.ac.cn

024-83970394

110016

沈阳市文化路72号

生态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生态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也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生态学、生物学、地学、林农牧渔业、海洋学、气象学、环保、经济、卫生和城建部门的科研、教学、科技工作者、有关决策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和中学教师。主要刊登具有创新性和生态学研究论文、专题的综述和评论、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学术讨论与争鸣、国内外学术消息和动态、生态学论坛和生态学新书刊介绍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遗传进化距离对植食性昆虫取食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影响

    舒红锁任典挺洪荷芳王江...
    2440-2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昆虫取食植物具有遗传聚集性,本土昆虫是否取食入侵植物以及强度如何,可能取决于本土植物与入侵植物的遗传进化距离。但是,本土植物与入侵植物遗传距离如何影响昆虫取食入侵植物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人工控制和野外调查相结合,设置与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遗传进化距离近和远的人工控制植物群落,同时在浙江、福建、江西和云南对加拿大一支黄花入侵群落进行群落学调查。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为对象,研究遗传距离对昆虫取食叶片的比例和强度的影响。人工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本土植物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遗传距离和物种类型对昆虫取食加拿大一枝黄花强度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当本土植物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遗传距离近时,昆虫取食加拿大一枝黄花强度显著高于本土植物;反之,则显著低于本土植物。遗传距离近和远的区组,入侵和本土植物被取食比例均没有显著差异。个别昆虫种类的数量在遗传距离远和遗传距离近的区组间存在显著差异。野外调查试验表明:不同地区和遗传距离对昆虫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取食比例和取食强度存在显著差异,物种丰富度不存在显著影响;浙江和福建昆虫取食比例和强度与遗传进化距离呈显著负相关,但在云南则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遗传进化距离可以通过影响昆虫取食对入侵植物产生影响,因此在今后的本土植物群落可入侵性研究中本土植物与入侵植物的遗传进化距离应作为一个重要因素给予考虑。

    遗传进化距离昆虫取食加拿大一枝黄花植物多样性

    维生素C工业废母液对不结球白菜氮素利用及品质的影响

    葛小艺高明夫徐慧
    2448-2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作物对氮肥的吸收和同化对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至关重要。目前,低分子量有机质对植物利用土壤氮素的影响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以小分子有机酸为主要成分的维生素C工业废弃液古龙酸母液(RAE)在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利用土壤氮素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施用RAE后,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171。2%、57。9%、46。1%和86。1%;施用RAE显著促进了植株生长,叶片总氮积累量和生物量分别提高60。7%和57。9%;同时,叶绿素含量提高16。7%,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65。4%和15。1%,且亚硝酸盐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表达水平上调,表明光合作用得到强化,显著促进了无机氮同化;RAE能够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在增加作物产量的同时,还可以改善作物品质。本研究为RAE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提高氮肥利用率带来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有机增效剂。

    有机酸不结球白菜氮肥同化氮肥利用率

    黔南铅锌尾矿库先锋植物分布及其重金属累积特性

    欧阳及第韩志伟吴攀卢江...
    2455-2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区尾矿库的生态恢复对重金属污染源头控制及生物多样性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为筛选可用于喀斯特地区铅锌尾矿库生态修复的先锋植物,选取了黔南牛角塘铅锌尾矿库集中区内2个新、老尾矿库为研究区,通过测度植物多样性指数及分布特征,综合评估出7种先锋植物并分析其对尾砂中典型重金属Zn、Pb、Cd、Cu、As和Sb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和转运系数(TF),探究先锋植物对重金属的累积特性及生态修复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尾砂均呈现为碱性,Cd和Zn超出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和当地土壤重金属含量背景值数倍,且Cd和Zn生物有效态含量最高;该区分布了齿叶冬青(Ilex crenata)、野古草(Arundinella hirta)、蜈蚣草(Eremochloa ciliaris)、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木贼(Equisetum hyemale)、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鬼针草(Bidens pilosa)8种植物,分属8属4科,以禾本科植物为主;筛选出7种先锋植物(除齿叶冬青外)均为草本植物且其体内Zn、Cd、Cu和As含量总体均超出植物体内正常重金属含量,其中蜈蚣草、白茅和木贼对Cu的BCF和TF大于1,五节芒和鬼针草对As的BCF和TF大于1,斑茅对Cu、As的BCF和TF均大于1,分属Cu、As的富集型植物;野古草对Cu的BCF大于1,TF小于1,属根部囤积型植物。研究区先锋植物对Cu、As等表现出较强的重金属耐性和累积能力,具备一定的生态修复潜力。

    铅锌尾矿库先锋植物多样性指数生物富集系数转运系数

    焉耆盆地地下水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穆耶赛尔·麦麦提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李新国
    2465-2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内陆盆地地下水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分析焉耆盆地67组地下水样品中6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和生态风险预警指数(IER),对地下水中重金属产生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Cd和Ni含量平均值分别为《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Ⅲ类标限值的1。4倍和1。15倍;地下水中重金属单项生态风险指数(Ei)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Cd>Ni>Mn>Cr>Cu>Zn,均属于轻微生态风险,地下水重金属RI平均值为23。89,属于轻微生态风险;研究区地下水中重金属单项生态风险预警指数(IERi)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Cd=Mn>Ni>Cr>Zn>Cu,均属于无警态势,地下水IER的平均值为-3。87,呈现无警态势;焉耆盆地地下水中各重金属的Ei与IERi指数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规律。整体上,Cd是焉耆盆地地下水中潜在生态风险最高的重金属,值得关注。

    地下水重金属生态风险预警焉耆盆地

    氮添加对黄土丘陵区草地土壤磷组分的影响

    卢笑玥朱运李江文邓健...
    2472-2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磷是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元素之一,氮沉降会通过调控土壤磷循环过程改变磷素活性和生物有效性,但目前关于氮沉降下草地土壤磷组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依然有限。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草地为对象,基于野外3年不同水平氮添加试验,测定土壤磷组分、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磷转化酶活性,旨在揭示氮添加对草地土壤磷组分的影响及其调控途径。结果表明:土壤中、高活性磷含量随着氮添加浓度增加显著增加,稳定态磷含量随着氮添加浓度增加显著下降;氮添加导致有机磷含量显著增加了 1。71%~5。14%,但无机磷含量显著下降。氮添加降低了土壤pH,高浓度氮添加促进了土壤碳、氮、磷的积累,并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分别增加了 18。11%、38。27%、41。73%;随氮添加水平增加,土壤碱性磷酸单酯酶、磷酸二酯酶和植酸酶活性均先降低后升高。土壤养分、pH、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对土壤磷组分变化的解释率为68。64%;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氮添加引起了土壤微生物代谢底物养分的变化,进而对微生物生物量和磷转化胞外酶活性产生显著影响,并通过这两个途径共同调控土壤磷组分。

    氮沉降磷组分微生物磷酸酶活性黄土丘陵区

    根系分级方法概述及应用进展

    高巧徐刚段宝利
    2480-2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系结构复杂性和异质性是制约根系研究的重要特征。在研究根系生理生态功能过程中,发展了多种根系分级方法,可将根系细分至相对均质的不同根系亚类,用于探究特定的科学问题和测定具体的功能属性。虽然每种根系分级方法都试图借助不同分级规则从不同侧面细分出不同根系亚类,从不同角度获取认识根系功能的有用信息,但是开展根系研究时,通常需根据研究目标和分级所得根系亚类均质性等,选择一种适合的根系分级方法,将根系细分至相对均质的根系亚类。因每种根系分级方法都有其优势和不足,且都能提供认识根系功能的有用信息,所以多种根系分级方法会长期共存。要从多种根系分级方法中选择一种合适的根系分级方法使用,就需要充分认识不同根系分级方法各自的优势和彼此间的相关性,但是尚缺全面比较根系分级方法的文献报道,不利于根系研究者选用根系分级方法。本研究在概述5种细根分级方法的同时对比其异同,并梳理细根分级方法的应用进展和应用方向,以利于根系研究者选用合适的细根分级方法开展细根生理生态功能研究。

    吸收根直径级生长级根序级运输根

    中国土壤碳氮磷及生态化学计量研究综述

    王嘉瑞周俊菊朱国锋
    2493-2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碳氮磷及化学计量比不仅能反映土壤中有机质的数量和质量,更能体现出土壤中元素的平衡和制约关系,对理解生态特异性与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国土壤碳氮磷及化学计量比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子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尝试厘清中国不同时空尺度土壤碳氮磷及化学计量比的演变规律,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在水热因素、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和土壤理化性质等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土壤碳氮磷及化学计量比在时空格局上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本文阐明了中国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机制以及生物地球化学耦合循环的规律,为深化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时空变化驱动因子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李俊胡健马文敏王鹏...
    2502-2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化进程推动了全球石油产业的发展,同时,石油引起的土壤污染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以绿色、经济、稳定、高效为目标的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基于石油污染土壤的现状及危害,本文对现有石油污染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以及联合修复技术及其修复机理进行了概括;汇总了不同修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展望了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与挑战。以期为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及工程应用技术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总石油烃联合修复

    考虑样地效应的人工杨树立木可加性生物量模型构建

    李文博谢龙飞董利虎
    2513-2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迎春5号"杨树(Populus nigra × P。simonii)作为速生丰产林的重要树种之一,其生物量的准确估算有重要意义。根据胸径(DBH)和树高(H)对杨树各组分生物量的影响,本文分别构建两类似乎不相关回归(SUR)模型和引入了样地随机效应的SUR混合效应(SURM)模型(SUR1和SURM1:以DBH为自变量;SUR2和SURM2:以DBH和H为自变量),对比分析了 SURM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加入H后,对于干、枝、叶生物量模拟效果的改善较为明显(SUR模型R2提高了 0。1%~1。6%,SURM提高了0。6%~7。0%),对于皮和根改善较差。考虑样地水平随机效应后,枝、叶和根拟合效果改善较为明显,SURM模型各组分R2均提高了 5。7%~16。5%,干和皮拟合改善效果较小。此外,当预测生物量时,使用样地水平的混合效应模型SURM1要优于使用两个树木变量的SUR2模型,SURM 1模型各组分拟合效果均优于SUR2模型(R2提高了 0。2%~9。9%),SURM模型对于迎春5号杨树各组分生物量拟合和预测效果均比SUR模型精度更高,在实际中使用SURM模型进行生物量预测时,考虑到生物量数据获取的难度,最终确定随机抽取4棵树用于随机效应的校正。本文所提出的两类SURM模型适用于不同的数据类型,可为准确评估迎春5号杨树生物量提供基础支撑。

    "迎春5号"杨树似乎不相关回归混合效应模型生物量模型校正

    基于RF与BPNN的海南清澜港红树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高光谱反演

    李化哲窦志国聂磊超王俊杰...
    2523-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树林是天然的海岸防御屏障,在沿海防灾减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了解红树林生长状况颇为重要。植物的生态化学计量能够反映其养分贮存和供应能力,应用高光谱数据量化红树植物的生态化学计量,探讨红树植物叶片高光谱反演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可以为红树林生长状况的快速遥感监测提供技术参考。本研究在海南清澜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采集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角果木(Ceriops tagal)、正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3种优势植物的高光谱数据,对其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反演。结果表明:3种红树植物叶片的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3种红树植物对养分的利用存在差异;利用R2、RMSE以及RPD进行评价,随机森林模型(Random Forest,RF)优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利用高光谱数据可以实现对红树林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准确反演,2种模型对每种红树植物的反演效果也存在差异,整体上RF模型的反演准确性与稳定性好,是反演红树林生态化学计量的较优选择。

    机器学习模型高光谱生态化学计量红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