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文
水文

邓坚

双月刊

1000-0852

J.hyd@mwr.gov.cn

010-63203599,63204529

100053

北京宣武区白广路二条2号

水文/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Hydr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的专业技术性刊物,是我国地球物理学类和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水文》杂志的报道范围是:水文水资源基础理论研究,水文站网规划设计,水文测验技术,水文资料处理与服务,水文水资源分析计算,水文情报预报,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质监测与预测,新技术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应用,测验仪器设备的研制,国内外水文水资源科技进展综述、信息和动态等。其读者对象是:从事水文水资源工作的广大科技人员、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有关大专院校的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对国标《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标准》认识与研究

    章树安卢洪健孙龙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概要介绍了国家标准《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标准》修订背景,对比分析了监测站与自动监测系统建设、信息监测与资料整编、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及监测系统运行维护等主要内容.重点对标准修订编制过程中所涉及的县级行政区地下水监测站网全覆盖、井口固定点设置、人工与自动监测比测误差精度、地下水动水位处理方法等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标准实施后,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地下水站网布设、成井、信息自动监测、资料整编、信息服务和运维技术水平,为国家地下水监测二期工程实施及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标准认识与研究

    基于非饱和模拟的海绵体土壤蓄渗能力评价

    李云徐连三王兵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武汉市长江新城起步区开展了海绵体土壤蓄渗能力评价,基于10个双环入渗试验和土壤颗分资料,利用HYDRUS-1D构建了非饱和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对2018年降雨蒸发条件下海绵体土壤中的水分运移过程进行模拟,定量计算了海绵体土壤的蓄水容量和入渗水量.结果显示:非饱和数值模拟很好的仿真了降雨入渗过程,可准确计算海绵体土壤的蓄水容量和入渗能力.

    海绵体土壤非饱和模拟HYDRUS-1D蓄水容量入渗能力

    基于电路理论模拟秦淮河流域水域连通性

    陈捷郝璐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引入景观生态学中的电路理论方法,基于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数据,模拟1995-2018年秦淮河流域的水域连通性;采用Landsat7,8影像数据,利用改进水体指数(MNDWI)提取流域水淹区域,分析水域连通性对洪涝灾害风险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流域水域连通性破碎程度明显增加,甚至出现大范围空值区域;连通度密集出现低值碎斑的区域与卫星监测频繁出现水淹的区域相吻合;其中,南京主城区2000-2005年期间,水域连通性下降2.7%,同时水淹面积有一定涨幅,2005年之后南京主城区水域连通性有所改善;江宁区水域连通性在2010-2018年期间下降3.4%,水淹面积则增长近136.4%.研究表明,运用电路理论模拟流域水域连通性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水域连通性城市化电路理论水淹面积秦淮河流域

    WPD-COA-ELM模型在汛期月降水量时间序列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杨琼波崔东文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月降水量时间序列多尺度非平稳性特点,提出小波包分解(WPD)-白骨顶鸟优化算法(COA)-极限学习机(ELM)相融合的降水量预测模型.首先,利用WPD将非平稳月降水量时间序列分解为若干子序列分量;然后在不同维度条件下利用6个典型函数对COA进行仿真测试;利用COA优化ELM输入层权值和隐含层偏值,对每一个子序列分量分别建立COA-ELM模型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叠加重构后即为最终预测结果;最后,以云南省龙潭站汛期和主汛期月降水量数据为例进行实验,并与WPD-COA-BP、WPD-ELM、WPD-BP预测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OA在不同维度条件下均具有较好的寻优精度和全局搜索能力.WPD-COA-ELM模型对实例汛期、主汛期月降水量时间序列预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3.91%、3.59%,预测精度优于WPD-COA-BP模型,远优于WPD-ELM、WPD-BP模型.WPD能科学降低月降水时间序列数据的复杂性,提高预测效果;COA能有效优化ELM输入层权值和隐含层偏值,提高ELM网络性能.

    降水量预测小波包分解白骨顶鸟优化算法极限学习机仿真测试

    基于二元混合分布分位数映射法的长江上游区域气候模式模拟降水偏差校正

    李冰雪李振华王德全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4组多参数的二元混合分布QM法对RegCM4模式输出的长江中上游流域日降水进行偏差校正,并对不同单分布和混合分布QM法的偏差校正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选取的单分布中,伽马分布对长江上游流域降水的适用性最高,超过50%的降水事件可由其解释,耿贝尔分布适用性最差,仅能解释10%左右的降水事件.采用二元混合分布QM法订正的模拟降水在均方根误差、和方差、相关系数等性能参数整体优于单分布QM法的校正结果.基于伽马-广义极值分布的QM法对流域内降水的订正效果最佳,能显著降低RegCM4模式中模拟的降水湿偏差.

    混合分布分位数映射法RegCM4降水

    永定河北京段秋季生态补水对玉泉山泉的补给效果探究

    黎光和潘兴瑶李炳华杨勇...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补水是恢复北方缺水河道地表水、地下水水力联系的重要方式.针对永定河(北京段)生态补水对玉泉山泉补给过程,采用六氟化硫(SF6)作为示踪剂和氘(D)、氧(18O)环境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了生态补水条件下区域地表水、地下水转化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存在沿断裂形成的强渗透带,生态补水沿渗透带对玉泉山泉地下水有显著补给作用,永定河河水补给玉泉山泉地下水有两条补给路径:一是沿永定河断裂后经强渗透带补给玉泉山,二是沿着永定河断裂带径流,顺八宝山断裂向北东方向过田村,最终补给玉泉山泉地下水;(2)区域地下水流速差异不大,两条路径的平均流速分别为3.38 km/d和2.96 km/d;(3)河水补给占玉泉山泉地下水总补给量的比例为18%.研究成果对于加强在人工补水河道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过程中的水资源合理利用、高效补水以及水资源变化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补水SF6示踪试验氢氧同位素地下水

    基于Copula函数的二维极端降水联合概率特征分析

    刘萍李帆潘奇鑫李春秀...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多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第95个百分位值作为极端降水阈值,利用Archimedean Copula函数构建极端降水量和年最大日降水量(P95,Pmax)、极端降水强度和年最大日降水量(I95,Pmax)、极端降水量和极端降水贡献率(P95,R95)之间的二维联合分布函数.以高邮站1968-2020年日降水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分析.Frank Copula能较好地描述(P95,Pmax)、(I95,Pmax)之间的联合分布,Clayton Copula函数能较好地描述(P95,R95)之间的联合分布.相比于联合重现期和同现重现期,Kendall重现期能更准确地反映给定重现期情况下多变量极端降水要素的概率.

    Copula函数极端降水二维联合重现期

    基于改进RVA法的云龙水库流域生态调度研究

    王大双邹进刘磊李琳静...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昆明市饮用水源地之一,云龙水库为满足昆明市的用水需求截蓄了大量径流来水,导致下游河道的生态用水难以得到满足,水文情势发生严重改变.探究在保障水库原有任务实现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水库调度降低其对下游河道原有水文情势的影响,减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首先对RVA法进行改进,建立了基于改进RVA法的多目标生态调度模型;再使用NSGA-Ⅱ算法对模型求解,得到保障经济效益、社会用水需求和水文情势改变度最低的一组方案集,并使用Tennant法对推荐方案进行生态流量优度评价.结果表明,通过生态调度,各水库下泄流量基本满足生态基本用水需求,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最后,针对水库现状提出了改善云龙水库供水与提高生态用水补偿能力的建议.

    生态调度变化范围法NSGA-Ⅱ算法梯级水库调度水文情势

    SMA-LSTM模型在径流预报中的适用性研究

    李佳曲田牟时宇陶思铭...
    47-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径流预报对于防洪、发电和生态调度等具有重要意义.以大渡河丹巴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黏菌优化算法(SMA)对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隐藏层输出维度进行优化,构建SMA-LSTM模型对未来10日径流过程进行预报,以探讨深度学习方法对流域径流预报的适用性.基于2012-2017年的日降雨量和日流量资料,构建了预见期为10天的逐日径流SMA-LSTM预报模型,以2018-2019年的资料进行模型验证;采用最大1日径流量相对误差和10日总径流量相对误差作为SMA-LSTM模型精度的评价指标,并与未优化的LSTM模型和新安江模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MA-LSTM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和预报精度,无论是在率定期还是验证期,两种指标均控制在±10%以内,且两种指标的绝对值平均都不超过7%;整体而言,SMA-LSTM模型精度更高,预报的径流过程与实测过程更为贴近.研究成果可供流域径流预报实际工作参考.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黏菌优化算法(SMA)径流预报

    基于ESMD-NNBR耦合的月径流预测模型

    刘尚东孙东永许晶晶袁业鹏...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对非线性非平稳径流序列的预测精度,以"分解-预测-重构"为思路,将极点模态分解法(ESMD)与最近邻抽样回归模型(NNBR)结合构建耦合预测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渭河流域华县站、张家山站的月径流预测.对比发现,ESMD-NNBR模型的性能最好,预测精度最高.具有自适应平稳化序列能力的ESMD法分解径流序列,体现了不同时间频率下的径流变化规律,将其与NNBR模型结合可以显著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

    ESMDNNBR耦合模型径流预测渭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