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文
水文

邓坚

双月刊

1000-0852

J.hyd@mwr.gov.cn

010-63203599,63204529

100053

北京宣武区白广路二条2号

水文/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Hydr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的专业技术性刊物,是我国地球物理学类和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水文》杂志的报道范围是:水文水资源基础理论研究,水文站网规划设计,水文测验技术,水文资料处理与服务,水文水资源分析计算,水文情报预报,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质监测与预测,新技术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应用,测验仪器设备的研制,国内外水文水资源科技进展综述、信息和动态等。其读者对象是:从事水文水资源工作的广大科技人员、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有关大专院校的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HEC-HMS水文模型不同降雨损失方法对比研究

    赵直冯民权侯梓良
    8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对比分析HEC-HMS模型三种降雨损失方法在沁河流域的适用性.借助Morris筛选法识别降雨损失方法的关键参数,选用流域内5场雨洪资料进行参数率定和模拟精度分析.结果表明:(1)SCS CN值曲线法、Green-Ampt法、Initial and Uniform法主要敏感性参数分别为CN值、土壤饱和导水率、恒定损失率.(2)选取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峰现时刻误差以及Nash系数对模型模拟精度进行评价,SCS CN值曲线法和Initial and Uniform法模拟结果达到乙等精度,Green-Ampt法模拟结果达到丙等精度.研究成果可为半湿润地区中小流域降雨损失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HEC-HMS洪水模拟降雨损失方法参数敏感性分析沁河流域

    基于不同评价方法的小浪底水库水质分析及来源解析

    武俐杨萌来梦媛王瑞佳...
    89-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质评价是水生态系统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的重要基础.为探究小浪底水库不同水期水质特征,于2021年对3个断面的15个水质指标进行监测与分析.采用三种方法对研究区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厘清水质变化规律,确定最佳的评价方法,探讨不同水期影响水质的关键环境因子并解析其来源.研究表明:库区水质总氮浓度超出地表水V类标准,其他水质指标均达到Ⅲ类标准及以上;三种方法受指标权重影响,评价结果存在差异,综合比较与分析,确定基于TOPSIS的信息加权和排序法更适用于评价研究区水质状况;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水期影响水质的环境因子及其来源不同,枯水期受人类活动影响,平水期水质变化与上游输入有关,丰水期受降水和水动力条件影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小浪底水库的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库区水质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小浪底水库水质分析环境因子评价方法来源解析

    气候变化情景下北江流域骤发干旱特征变化预测

    雷勇王赛赛陈蓓武传号...
    96-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北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模型与CMIP5全球气候模式耦合构建了流域水循环模型,基于模型输出的蒸发和潜在蒸发数据,构建基于SESR指数的骤发干旱(简称骤旱)识别方法,评估2021-2050年三种排放情景下(RCP2.6、RCP4.5、RCP8.5)骤旱特征(频次、历时、强度)相对于基准期(1971-2000)的变化及不确定性.结果表明,在RCP情景下:(1)流域呈持续增暖趋势,且排放情景越高升温幅度越大,降水、蒸发和潜在蒸发呈总体呈减小趋势,但潜在蒸发减小幅度小于蒸发;(2)骤旱频次在流域西部(东部)减少(增加),且增幅随排放情景上升而增大(<80%),流域东北部和南部预计会遭遇强度更高、历时更长的骤旱过程;(3)不同骤旱特征预测的不确定性差异较大,且均呈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

    骤旱VIC模型气候模式情景预测不确定性

    甘肃省河东地区气象-水文干旱时空演变特征

    程玉菲刘德地陈文周婉...
    103-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旱半干旱区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敏感和脆弱区,研究地区干旱时空演变特征有助于成灾机理分析.甘肃省河东地区是我国典型干旱半干旱区,主要依靠自然降水维持农业生产,旱灾尤为突出.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和标准化径流指数探讨河东地区气象-水文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气象干旱多发生于春夏两季及陇东地区,较少发生季节型以上气象干旱;(2)水文干旱较气象干旱历时更长,多年尺度干旱时有发生;(3)不同季节气象-水文干旱滞时不同,春夏两季几乎无滞后,秋季约滞后1个月,冬季约滞后4个月;(4)陇中和陇东地区历史受灾/成灾面积较大.本研究可为干旱半干旱区的旱灾预警评估和旱灾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历史干旱灾害干旱半干旱区

    近50年滇池流域汛期降水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邓丽仙杨帆杨洋李姣...
    113-120,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滇池流域1970-2020年汛期(5-10月)降水量资料为依据,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近50年来滇池流域汛期降水年际变化的趋势性、周期性以及集中度、集中期、降水中心和旱涝发生频率等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近50年来,滇池流域汛期降水总体呈减少趋势,中部地区降水呈增加趋势,盘龙江上游的松华坝水库以上区域及南部地区降水呈减少趋势;(2)汛期降水年际变化存在31 a的主周期,中部主城区降水集中度高于南部地区;(3)汛期降水的中心整体呈现向东部、南部方向偏移的态势,且移动趋势显著;(4)滇池流域旱涝频发,尤其盘龙江中段昆明主城区为旱涝多发区.该成果对滇池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及水资源管理具有参考意义.

    滇池流域汛期降水集中度集中期降水中心旱涝特征

    超采治理下雄安新区地下水动态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朱静思王哲南天马欢...
    12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雄安新区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影响控制因素,对保障雄安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1年逐年分层地下水水位监测数据,对雄安新区浅深层地下水水位埋深空间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采用随机森林、数值模拟等方法确定了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影响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在地下水超采治理措施的综合影响下,2014年以来雄安新区地下水水位呈企稳回升态势,浅层地下水水位年均回升0.11 m,2017年以来深层承压水水位年均回升0.64 m;(2)地下水开采、降水和河湖生态补水是影响雄安新区地下水水位变化的主控因素.近20年来开采量、降水量对地下水水位变化的贡献率平均为55%、42%,分阶段贡献率分析表明,大规模生态补水对雄安新区地下水资源形成了有效补给.(3)2019-2021年降水偏多对雄安新区水位回升的贡献率高达63%,扣除降水影响,需要持续深入推进河湖生态环境复苏补水、水源置换等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以巩固保持已取得的治理成效.

    雄安新区地下水资源地下水水位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