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文
水文

邓坚

双月刊

1000-0852

J.hyd@mwr.gov.cn

010-63203599,63204529

100053

北京宣武区白广路二条2号

水文/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Hydr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的专业技术性刊物,是我国地球物理学类和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水文》杂志的报道范围是:水文水资源基础理论研究,水文站网规划设计,水文测验技术,水文资料处理与服务,水文水资源分析计算,水文情报预报,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质监测与预测,新技术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应用,测验仪器设备的研制,国内外水文水资源科技进展综述、信息和动态等。其读者对象是:从事水文水资源工作的广大科技人员、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有关大专院校的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气象水文模型耦合的郑州城区内涝预警研究

    郭元李玉玲王慧亮胡钰鑫...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地区气候、下垫面等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城市内涝频发.水文模型预见期有限,气象预报难以明确洪涝对城市的影响,因此构建WRF-SWMM气象水文耦合模型对地区洪涝进行预警预报.通过对郑州城区多场暴雨内涝事件和7·20极端降水事件的模拟分析验证了气象水文耦合模型在郑州城区进行洪水预报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结果表明:WRF模式耦合UMC城市冠层方案模拟的降水过程与实测降水过程更接近,可提前6~8h生成降水预报;基于WRF-SWMM耦合模型可以预测出城市洪涝灾害的洪水过程和量级,生成有效的洪水预报,为城市地区防洪排涝和减灾救灾提供参考.

    WRF模式SWMM模型气象水文耦合模型郑州城市内涝

    淮河中上游流域极端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干旱的影响

    吴琛王景才林慧解阳阳...
    68-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淮河中上游流域极端气候变化及其对干旱的影响,基于淮河中上游流域19个气象站点1960—2015年观测资料,由RClimDex计算出27个极端气候指数,通过线性拟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反距离权重插值等方法分析淮河中上游极端气候指数的动态变化,并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1)时间特征上,流域极端气温相对指数和绝对指数表现为波动的下降趋势,极值指数和其他指数呈现上升趋势;过去56年中除持续干燥指数(CWD)呈减少趋势外,其他降水指数均呈增加趋势.(2)空间特征上,极端气温指数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在全流域基本保持一致,而极端降水指数区域差异性明显.(3)流域极端气温指数主要受纬度的影响,其次是海拔,受经度影响最小.(4)从SPEI和极端气候指数相关性分析中发现极端降水指数对SPEI影响更大.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资源安全、优化配置以及防灾减灾等提供参考依据.

    极端气候指数干旱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相关性分析淮河流域

    基于IHA-RVA法的渭河流域水文情势变化分析

    鞠琴吴佳杰姚婷月陈泽钜...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渭河流域咸阳站1961—2015年的逐日流量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累积距平法分析流量演变规律,并基于水文改变指标的变化范围法对渭河流域的水文情势改变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咸阳站年均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并在1977年发生突变.分析突变前后咸阳站水文指标可知:渭河流域整体水文改变度为29%,仅呈低度改变.

    渭河流域水文改变指标变化范围法水文情势水文改变度

    基于SWAP及多维联合概率的广西气象干旱频率分析

    田忆杨云川谢鑫昌廖丽萍...
    83-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全球气候变暖与区域干旱灾害加剧,精细化识别干旱事件及分析其多变量特征频率,已成为区域干旱灾害风险管理的一个关键问题.基于广西1951—2015年日尺度、0.25°格点的标准化有效降水干旱指数(SWAP),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法(REOF)将广西进行干旱分区,提取干旱事件强度、面积、历时信息,通过拟合优选Copula函数,分析各分区干旱事件强度-面积-历时的二维、三维联合及同现频率特征.结果表明:广西干旱特征可分为桂西北、桂东、桂中、桂西南以及桂东等5个区域,各区域干旱强度与历时的最优边缘分布均为Lognormal、干旱面积的最优边缘分布为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当区域干旱面积超过92%阈值时,面积的微小增大会导致干旱重现期急剧增大,而小于该阈值时,干旱频率对干旱强度的变化更敏感;桂中分区发生强度高、面积广且历时长的干旱事件频率最高.

    气象干旱三维识别重现期Copula函数

    丹江口水库入库月径流模拟及不确定性分析

    黄华平靳高阳郦于杰尹开霞...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SWAT模型与HUP处理器相耦合,对汉江流域丹江口水库的入库月径流过程进行模拟预测,在此基础上分析水文模型结果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1)从各项精度评价指标来看,SWAT模型在率定期及验证期内均具有较高的精度,能有效地应用于丹江口入库径流模拟研究;(2)由HUP处理器生成的倾向值结果(Q50值)精度显著高于SWAT模型结果,说明HUP模型可进一步提升径流模拟结果精度;(3)HUP模型结果对应的90%置信区间在率定期及验证期均能覆盖了大多数实测点据,且区间带宽较窄,说明本次不确定性分析的结果是合理可靠的.

    丹江口水库径流模拟SWAT模型HUP处理器Q50值不确定性分析

    基于粮食作物的广州市虚拟水贸易研究

    杨晨马育军谢婷
    96-10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研究了广州市1999—2019年粮食作物的虚拟水含量及其贸易量变化,结果表明:(1)广州市粮食作物以稻谷和大豆为主,研究时段内二者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部粮食作物的81%和84%,粮食贸易长期处于逆差,进出口结构比较稳定但相对单一;(2)广州市早稻、晚稻、大豆的年平均需水量分别为496 mm、608 mm和293 mm,1999—2019年粮食作物生产消耗的虚拟水总量逐渐减少,占同期农业用水量的比例平均为59%并呈下降趋势;(3)广州市1999—2019年基于粮食贸易的虚拟水输入量累计达到6.8×1010 m3,主要来自北美洲和拉丁美洲,而虚拟水输出主要流向亚洲和非洲.

    虚拟水稻谷大豆广州市

    抚仙湖湖滨湿地影响下水动力水质模拟

    程浩亮杨具瑞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动抚仙湖水污染治理暨湖滨湿地建设提供前期理论指导,在考虑湿地综合糙率、污染物去除速率及底泥释放系数等基础上,建立了抚仙湖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并模拟了抚仙湖现有水体(方案1)、拓展水域后水体(方案2)、拓展水域内建设生态湿地后水体(方案3)的流场及氮、磷浓度场.分析了拓展水域、湿地建设对抚仙湖流场及氮、磷浓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1)拓展水域改变了抚仙湖局部水域边界条件,使局部水体流速变大,其他区域影响不大,如北岸区域平均流速增大51.76%,原抚仙湖水体仅增大2.11%;拓展水域增加湖岸水体体积,湖岸水体自净能力有一定提升,总氮(TN)、总磷(TP)浓度较拓展水域前分别降低7.23%与7.43%.(2)建设湿地后,湿地水流流速较拓展水域减小明显,其他区域影响较小,如南岸湿地区域平均流速减小67.84%,原水体仅减小4.12%;湿地对水质提升效果显著,TN、TP浓度较拓展水域分别降低69.88%与71.54%,除入湖河道口密集区域外,全湖水体水质达Ⅰ类.可见,湿地建设对抚仙湖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抚仙湖生态湿地水动力水质模型去除速率氮、磷

    统计水文学

    李彬权王文鹏
    1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