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文
水文

邓坚

双月刊

1000-0852

J.hyd@mwr.gov.cn

010-63203599,63204529

100053

北京宣武区白广路二条2号

水文/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Hydr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的专业技术性刊物,是我国地球物理学类和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水文》杂志的报道范围是:水文水资源基础理论研究,水文站网规划设计,水文测验技术,水文资料处理与服务,水文水资源分析计算,水文情报预报,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质监测与预测,新技术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应用,测验仪器设备的研制,国内外水文水资源科技进展综述、信息和动态等。其读者对象是:从事水文水资源工作的广大科技人员、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有关大专院校的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植被冠层截留机理研究综述

    李子曦田富强
    1-1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层截留现象作为降水再分配的首个环节,通过对降水的拦截改变到达地面的降水总量及空间分布,对于流域水文过程和生态过程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综述冠层截留主要的研究方法和计算模型,深入剖析降水在冠层中运动的微观物理过程,如雨滴在叶片上的附着、弹跳、飞溅等现象的机理规律,探讨现有冠层截留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展望.

    冠层截留计算模型微观机理

    "多碰头"复合灾害遭遇组合概率及重现期计算方法研究

    余龙飞佘贞燕范敏韬刘智勇...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变化环境下"多碰头"复合水文地质灾害的风险规律,采用二维Copula联合概率函数,构建具有"藤状"结构的复合灾害遭遇组合概率分布模型,对模型进行精确拟合,选用log-lik、AIC、BIC三种拟合优度检验方法进行优选.针对不同灾害发生情景,计算复合灾害遭遇组合的联合累积概率及肯德尔联合重现期.以粤港澳大湾区佛山站(降雨-滑坡(泥石流)-山洪)以及灯笼山站(台风-风暴潮增水-洪水)复合灾害遭遇组合事件为例,构建三类灾害组合的概率分布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单一灾害情景的极端性增加,复合灾害遭遇组合联合累积概率及重现期相应增大,从而揭示了复合灾害的风险模式.本研究可为预估"多碰头"复合灾害遭遇组合的风险提供理论支持,对于复合水文地质灾害风险预估有参考意义.

    VineCopula概率分布模型拟合优度检验联合累积概率Kendall联合重现期

    湿润地区暴雨特征对城市化响应研究

    张龙海胡茂川杨芳刘丙军...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活动使得暴雨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暴雨特征发生显著改变.厘清城市化对暴雨特征的影响对城市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为例,利用处于不同行政区的11个雨量站点在2006-2019年期间收集到的逐15 min降水数据,识别场次暴雨;从暴雨雨量、日数、雨强、次数、雨型、雨峰占比和雨峰系数7个方面,分析湿润地区暴雨特征对城市化的响应表现.结果表明:(1)城市化率较高区的暴雨雨量、日数、强度和次数均高于城市化率较低区,暴雨次数在时序变异性上则相反;(2)城市化对暴雨雨型无显著性影响,广州市各区雨型占比差异不大,且暴雨大多为单峰型,占比约63%;(3)暴雨雨峰占比对城市化响应不明显,其与降雨历时呈负相关关系,短历时暴雨特征由峰值雨量主导,而长历时和超长历时的暴雨事件中的持续时间是影响雨量的主要因素;(4)广州短历时和超长历时暴雨雨峰系数受城市化影响显著,城市化率较高区明显高于城市化率较低区;此外,广州暴雨雨型大多为前期集中型单峰暴雨,但城市化率较高区的超长历时暴雨大多偏后期集中型,需要特别注意.

    湿润地区场次暴雨暴雨特征城市化响应

    基于LSTM和BP神经网络的水库入库径流中长期预测比较研究

    邹红梅朱成涛
    27-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数据驱动模型在中长期径流预报的应用效果,以雅砻江流域两河口水库、锦屏一级水库入库径流为研究对象,采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各水库年径流、月径流进行预测.基于前期径流信息和环流影响因子数据构建中长期径流预测因子集,对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和BP神经网络参数进行优选,建立各水库的年、月径流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在年径流和月径流预测精度比较高,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在年、月径流预测精度都略高于BP神经网络模型,两种模型在两河口水库径流预测精度都高于锦屏一级水库.该研究成果可为大型水电站中长期径流预测提供借鉴.

    LSTMBP神经网络中长期径流预测雅砻江流域

    WD-WNN-LSTM组合模型在东北寒区河流水沙模拟中的应用

    刘圣涵吕岩王仰光顾振宇...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河流水沙演变规律、预测水沙变化趋势,根据典型河流年径流量、输沙量等水文站实测系列资料,建立适用于北方寒区河流特征的WD-WNN-LSTM组合模型,并将其结果与LSTM模型、WNN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组合模型在年径流量与输沙量预测中较其他模型在准确率方面有较大提升,较适合东北寒区河流的水沙模拟.

    东北寒区水沙预测WD-WNN-LSTM模型

    兼顾生态的梯级水电站优化调度模型研究与应用

    刘亚新冯志州徐杨张玉柱...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国家对水库开展生态调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针对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复杂多样的生态调度需求,以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建立针对产粘沉性卵鱼类生态调度和促进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生态调度的梯级水电站中长期优化调度模型;通过生态调度与电站运行目标的整体优化,得到生态调度开展时机的优化方案,实现兼顾生态调度和电站发电.在此基础上,选取丰、平、枯共30个典型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典型年下考虑生态调度后梯级发电量减少0.01%~0.27%,来水越丰,生态调度的影响越大.就整个消落期来看,生态调度与兴利调度没有明显的冲突,但会影响梯级电站的消落进度,导致上游两座电站消落提前1旬左右,对下游两座电站影响较小.

    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生态调度发电调度混合整数二次规划

    具有时滞效应的air2stream河流水温模型及应用研究

    李凌波王启明赵忠伟唐玉川...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精度河流水温模型对于深入了解水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河流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据驱动的air2stream模型在保证预测精度的同时,避免了计算的复杂性,已成为河流水温模拟常用的模型.由于水的热惯性及水文条件等的影响,河流水温变化往往显著滞后于气温变化,而air2stream原模型并未考虑滞后效应,导致该模型在流量未知情况下实际精度偏低.为解决该问题,采用气温-水温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时滞天数,构建具有时滞的air2stream新模型,进一步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两个监测站的多年实测数据验证新模型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新模型在不引进额外观测数据的条件下具有更高精度且性能更稳定.相比原模型,在两个监测站新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约4.29%和5.85%.新模型具有精度高、水文要素需求少的特点,可为长江中下游的水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气温-水温模型时滞air2stream长江中下游水温

    山区县域洪水预测研究——以阳朔县为例

    程香菊章宇达田甜蒋乐欣...
    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区县域的洪水灾害是我国防洪减灾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为提升洪水预测的准确性,以桂林阳朔县为例,基于HEC-HMS和InfoWorks ICM模拟平台,构建田家河流域的水文水动力模型.利用2017-2022年间多场洪水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在此基础上,根据田家河与漓江的洪峰遭遇,预测12种不同洪水重现期组合的情景工况,并对每种情景下的淹没耕地面积、村庄数量、旧城区淹没面积以及新城区淹没面积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遇龙河沿岸受灾情况受其上游暴雨洪水的影响,田家河流域洪水重现期TTJH=50 a时,淹没耕地面积将超过8.15 km2,沿途受影响村庄超过27个;(2)旧城区主要受漓江过境洪水的影响,漓江洪水重现期TLJ=20 a时,漓江水位漫堤行洪,西街将处于1~2 m的水深之中;(3)新城区对田家河流域及漓江洪水都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当洪水等级超过TTJH=10a且TLJ=20 a或者TTJH=20 a且TLJ=10a时,新城区将会遭遇较严重的洪灾.研究结果可为山区县域洪水预测提供参考.

    山区县域洪水预测水文水动力模型HEC-HMS模型InfoWorksICM模型

    最优尺度变换一层次分析法视角下城市内涝风险评估

    任东风魏鑫王佳龙王飞跃...
    62-6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暴雨内涝频发的背景下,以辽宁省阜新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采集处理得到高精度正射影像和DEM,结合城市排水管网数据建立InfoWorks ICM的耦合水动力模型,对城市内涝进行模拟研究和精度验证.通过对城市内涝灾害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的分析,对其指标因子进行最优尺度变换和层次分析法分析(AHP).利用情景模拟结果和指标体系技术建立城市内涝风险评估模型,并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绘制直观的风险评估图,多角度解释阜新市主城区内涝原因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也可为其他城市内涝防治提供借鉴.

    InfoWorksICM模型内涝风险评估最优尺度变换层次分析法

    鄱阳湖流域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传递的时间特征研究

    邹睿尹义星王小军马燮铫...
    69-7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识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动态传播过程,对制定水文干旱预警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水文干旱传播的物理过程复杂和时空传播方面的认识不足,采用周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和标准化径流指数,结合游程理论和贝叶斯网络分析干旱指数的特征和时间变化,探索不同等级干旱事件特征,揭示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传播的时间规律.结果表明:(1)鄱阳湖流域水文干旱对气象干旱的响应一般在11~15周以内,且气象干旱与水文干旱的相关性在夏秋季高于春冬季.(2)气象干旱之后发生水文干旱所占比例高达80%以上;某一等级的气象干旱发生条件下,最大可能会紧接着发生与气象干旱同等级的水文干旱事件,其次是轻于该气象干旱一个等级的水文干旱事件.(3)气象干旱发展至越高等级的水文干旱,其时间间隔越长;很难发生轻等级气象干旱演变成严重水文干旱;春冬两季干旱传播时间间隔长于夏秋两季.

    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干旱传播贝叶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