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文
水文

邓坚

双月刊

1000-0852

J.hyd@mwr.gov.cn

010-63203599,63204529

100053

北京宣武区白广路二条2号

水文/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Hydr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的专业技术性刊物,是我国地球物理学类和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水文》杂志的报道范围是:水文水资源基础理论研究,水文站网规划设计,水文测验技术,水文资料处理与服务,水文水资源分析计算,水文情报预报,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质监测与预测,新技术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应用,测验仪器设备的研制,国内外水文水资源科技进展综述、信息和动态等。其读者对象是:从事水文水资源工作的广大科技人员、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有关大专院校的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水文频率分析

    周楚天刘攀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给定水文频率分布参数值,随机生成皮尔逊Ⅲ型分布序列,将其作为输入,分别以分布参数或给定设计频率下的设计值作为输出,构建了两种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一种可估计水文频率分布参数,另一种可直接估计给定频率下的设计值.分别以序列长为30、50以及100的三组测试集开展实例研究,结果表明:直接估计给定频率下设计值的深度神经网络优于估计分布参数的网络;其设计值估计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003、-0.007和0.004,而线性矩法为0.036、0.016和0.010,无偏性更优且有效性全面优于线性矩法,并在分布参数偏大或偏小的情况下表现更加稳定.

    水文频率分析深度神经网络线性矩法皮尔逊Ⅲ型分布

    受回水变动与洪水涨落综合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研究

    丁佩罗小峰刘星璐路川藤...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位流量是水文研究中的重要资料,通过水位流量关系由水位进行流量推算是一重要途径.大多数研究针对的是稳定流或受单一变量如回水变动或洪水涨落的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本文分别对回水与洪水两种因素的水位流量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对存在洪水涨落,回水变动综合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进行探讨,提出一种对存在两种变动因素的水位流量关系求解的新途径(综合校正法),更加符合河流实际情况.分别采用单纯受洪水涨落的推流法、落差指数法与综合校正法对寸滩、万县水文站的水位流量验证比较,综合校正法的结果更加合理、准确,能够有效提高流量整编的精度,具有推广价值.

    水位流量关系回水顶托洪水涨落圣维南方程组综合校正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以来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演变分析

    曾凌陈金凤刘秀林
    13-1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江中下游流域水文情势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以来发生了显著变化.为研究工程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选取黄家港等6个干流水文站长序列历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基于GAMLSS模型进行趋势性检验,对引起工程前后水量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工程运行后中下游水量较历史时期显著减少,受降水偏少影响水量减幅高于年均调水量,其中黄家港站水量减小幅度达31.8%;各水文站实测水位显著下降,皇庄站以下河段平均水位较调水前降幅在1m以上;径流年内分配进一步均化,由于大量拦蓄夏汛、秋汛初期洪水,径流量月最大值出现时间延迟至10月.(2)经趋势检验分析,黄家港、襄阳、皇庄和仙桃站年径流、汛期径流序列均值呈显著下降趋势,但序列标准差尚无明显趋势变化.(3)工程运行以来天然降水减少、外调水量增加、沿江取用水量增大等是引起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发生显著变化的重要因素.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演变趋势分析

    水文站断面平均流速AI计算模型研究

    徐梁吴志勇唐运忆何海...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秦淮河流域句容河前垾村水文站,基于走航式ADCP获取的2018年79组全断面点流速数据,开展水文站在线流量监测的断面平均流速计算模型研究.基于层流速(整层或部分),分析指标流速法的计算效果,并提出基于AI算法的断面平均流速计算方法,基于点流速数据及断面特性,构建前垾村水文站断面平均流速AI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当输入水深、水层上部及下部过水面积、水层点流速、点流速相对水深时计算精度较高.

    在线监测走航式ADCPAI算法断面平均流速计算前垾村水文站

    可可西里盐湖流域潜在蒸散发演变规律及成因分析

    付昌昌刘聪李向全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蒸散发过程是联系大气过程和陆面水文过程的关键环节,对流域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具有重要影响.以可可西里盐湖流域为研究区,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1960—2019年潜在蒸散发(ET0),利用Mann-Kendall、Morlet小波及参数敏感性等方法分析盐湖流域ET0的变化趋势和周期,揭示了ET0演变的成因.结果表明:盐湖流域ET0多年平均值813.8 mm,年内呈单峰型特征,夏季占比最大;盐湖流域ET0呈显著增加的趋势,增加速率为10.8 mm∙(10a)−1,以冬季和春季增加为主,近60a存在20a和10a的变化周期;气象因子中,盐湖流域ET0对相对湿度的变化最敏感,敏感性系数在冬季和春季最大,相对湿度、平均气温和水汽压为本区ET0变化的主导因子.研究结果可为盐湖流域湖泊水平衡分析及河湖演变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潜在蒸散发Penman-Monteith公式变化趋势敏感性分析主导因子

    改进VMD-QR-ELM混合模型在径流预报中的应用

    刘扬王立虎杜帅兵赵丽...
    31-3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黄河流域石嘴山水文站2002—2019年径流数据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数据分布特征构建基于并行VMD-QR-ELM模型的径流预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并行VMD-QR-ELM的径流预测方法相比于传统极限学习模型(ELM),精准度提高73.28%,可信度提高38.78%,相对于串行模型其效率提高87.5%.

    变分模态分解正交三角分解径流预测并行计算极限学习

    基于FLUS和SSPs情景的晋江流域未来径流预估

    田晓楠陈莹陈兴伟高路...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晋江流域为研究区,采用FLUS模型预测2030年土地利用情景,基于CMIP6的3种GCMs,采用QM方法降尺度得到2026—2035年气候情景;运用HSPF模型,探讨年和月尺度上未来土地利用变化(LUCC)与气候变化影响下流域径流响应规律.研究表明:(1)2010—2030年LUCC表现为建设用地和园地大幅扩张,耕地和林地减小.(2)对比基准期,2026—2035年流域在3种SSPs下年降水量、日最高和日最低气温均增加,其中SSP5-8.5下增幅均最大.(3)2010—2030年LUCC导致年径流增加,3—11月径流增加,其他月份减少.3种SSPs情景下年径流均增加,5—12月径流减少,其它月份增加.(4)与单一气候变化或LUCC相比,两者共同影响的年径流增幅最大,在SSP1-2.6和SSP5-8.5下年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敏感.本研究有助于维护未来晋江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

    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径流响应晋江流域

    长江上游流域地表干燥度指数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刘冀杨少康常文娟陈亮...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江上游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水资源区,揭示其地表干燥度演变规律,对于流域抗旱减灾,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上游流域为研究区,基于67个气象站1961—2019年逐月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潜在蒸散量(ET0),进而计算地表干燥度指数(AI),采用累积距平法、滑动t检验、Mann-Kendall检验法、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分析AI时空变化特征,再利用Spearman秩相关法及偏相关分析评估AI与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流域年平均降水量以-0.809 mm/10a的速率显著下降(P<0.05),ET0以0.946 mm/10a的速率显著上升(P<0.05).AI整体以-0.014/10a的速率减小,主周期为准3年,1998年发生突变,突变前呈干旱态势,突变后呈湿润态势.AI年代际变化与多年平均均表现为大致自东南向西北增加的趋势;AI与降水量及气温均呈现显著相关,受降水及气温的综合影响.

    地表干燥度时空演变相关性长江上游

    水系连通工程对粤东未来干旱的影响研究

    董国燕俞烜马亚威涂新军...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粤东地区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干旱事件发生的情况,使用全球气候模式CMIP5中的中等排放(RCP4.5)和高排放(RCP8.5)代表浓度路径的42组降尺度气象数据,结合宾州州立综合水文模型(PIHM)模拟的径流数据,计算了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指数,分析流域内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频率.使用Morlet小波分析干旱事件的周期性,并评估水系连通工程在不同调水规模对粤东水文干旱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1)在未来情景下,粤东地区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事件可能发生的频率均达到了32%左右;(2)粤东地区在2006—2050年间的水文干旱与气象干旱周期性有一定的一致性,而在2051—2095年间差异较大;(3)水系连通工程对粤东地区的极旱事件有较大的缓解作用.

    粤东干旱气候变化水系连通水文模型

    基于组合预测模型的沿黄省区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

    魏亚茹朱永明康艳青
    52-5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生态足迹理论与模型,引入3个指标计算分析2005—2019年沿黄省区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同时采用组合模型预测2020—2030年发展趋势.结果表明:①沿黄省区水资源生态足迹呈现上升趋势,水资源生态足迹承载力呈小幅上下波动状态,水资源生态赤字和生态压力均过大.②沿黄省区各省水资源禀赋差异显著,除四川外均处于生态赤字状态;生态压力指数均大于1,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压力指数远超其他省份,水资源开发潜力最小.

    黄河流域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账户组合预测模型时空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