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安全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安全学报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福建省昆虫学会
生物安全学报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福建省昆虫学会

龙民生 万方浩 Gábor L.L?vei

季刊

2095-1787

jbscn99@126.com

0591-88191360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金山福建农林大学

生物安全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iosafe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生物安全学报》是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与福建省昆虫学会共同主办的面向生物安全科学国际前沿的中英文学术杂志(季刊),于2011年在国内外出版发行,2017年10月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9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扩展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缘座壳孢菌抑菌活性化合物的分离及鉴定

    陈宇熹朱志强谭震赖芃宇...
    182-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座壳孢菌是粉虱和蚧壳虫的一种重要昆虫病原真菌,其代谢产物具有抑菌、杀虫、抗肿瘤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本研究旨在分离并鉴定缘座壳孢发酵物中的代谢物,以期为拓展该生防菌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色谱技术从缘座壳孢菌A.marginata WYTF2017-01发酵培养物中分离化合物,借助波谱手段鉴定其化合物结构,分析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本研究共鉴定了12种化合物,包括Methyl 24-methylene-3-oxolanost-8-en-26-oic ester(1)、Ergosta-5,7,22-trien-3-ol,4-methyl-,(3β,4α,22E)(2)、杜斯塔宁(3)、3β-acetoxy-15α,22-dihydroxyhopane(4)、麦角固醇(5)、4-(Hydroxymethyl)-3-furancarboxylic acid(6)、Eupenicisirenin B(7)、4,6-dihydroxy-1(3H)-isobenzofuranone(8)、β-谷甾醇(9)、对叔丁基苯甲酸甲酯(10)、2-benzyl-4H-pyran-4-one(11)和6-benzyl-4-oxo-4H-pyran-3-carboxamide(12),其中化合物1、2、6~12为首次从昆虫病原真菌中分离鉴定.化合物1、2、3、6、7、8、11和12对真菌或细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MIC值为3.13~50.00 μg·mL-1.化合物7、8和12抑菌活性较为突出,化合物7对大肠杆菌的MIC值为3.13 μg·mL-1,效果与阳性对照链霉素相同,而8和12对青枯劳尔氏菌的MIC值分别为6.25和12.50 μg·mL-1,优于或等同于链霉素(MIC值为12.50μg·mL-1).[结论]从缘座壳孢菌分离的多种代谢物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显示了防治植物病害的潜力.

    子囊菌缘座壳孢菌代谢物结构鉴定抑菌活性

    马尾松不同部位挥发物对松墨天牛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的影响

    王维招常明山赵鹏飞吴耀军...
    18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马尾松健康植株不同位置挥发性物质,比较其不同部位的挥发物的种类差异及含量,分析松墨天牛成虫对健康马尾松各部位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和嗅觉反应,为开展松墨天牛的行为调控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静态顶空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马尾松松针、1 cm枝条、5 cm枝条、20 cm树干、30 cm树干、松油脂6个部位的挥发物,并对松墨天牛雌雄成虫进行触角电位测定和行为反应观测.[结果]6个部位的挥发物提取物中,共检测出36种挥发性物质,各部位挥发物种类相近,相对含量差异较大,但其主要挥发物均为萜烯类物质,主要包括月桂烯、蒎烯、左旋-beta-蒎烯、莰烯等.在触角电位试验中,5 cm枝条挥发物提取物的触角电位值最高,松油脂挥发物提取物的触角电位值最高;在行为反应试验中,各部位挥发物对松墨天牛成虫均有一定的引诱作用,其中雌成虫对5 cm枝条挥发物提取物的趋向性最高,雄成虫对30 cm树干和松油脂挥发物提取物的趋向性最高.[结论]健康状态下,马尾松5 cm枝条及30 cm树干和松油脂中萜烯类挥发物制成的植物源引诱剂对松墨天牛两性成虫具有更好的引诱作用,这将为提高现有的诱捕剂效果提供参考,同时为松墨天牛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马尾松松墨天牛挥发物触角电位行为选择

    云南菠萝蜜园优势科蛾类的时空生态位分析

    杜浩只佳增岳建伟张建春...
    197-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菠萝蜜园的蛾类群落组成、优势科时空生态位特征,为害虫的监测预警和生态控制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灯光诱集的方法收集菠萝蜜园蛾类标本,并进行分类鉴定和统计,利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分析主要蛾类的时、空资源占有情况及群落间的竞争共存关系.[结果]共收集到蛾类10科47种,各科物种数占总物种数的比例及其个体数量相对多度均大于5%的优势科为天蛾科(29.79%,48.58%)、灯蛾科(19.15%,24.23%)、毒蛾科(17.02%,9.24%)、螟蛾科(10.64%,5.18%)和尺蛾科(8.51%,7.84%).优势科的时空生态位宽度普遍较大,生态位重叠主要表现为"宽-宽"型重叠;个体数量相对多度大于1%的7个科两两配对,21对组合中,在时间和空间2个一维生态位上所有组合均具有重叠意义(Qij>0.3),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分别有8对和7对组合显著重叠(Qij>0.6),但在时空二维生态位上具有重叠意义的组合降低到10对,且仅有1对组合显著重叠.[结论]菠萝蜜园蛾类优势科对时空资源占有能力普遍较强,且优势科之间的时空生态位重叠较大,其在时空生态位以外的其他资源维度可能存在较大的分化是其实现共存的原因.

    蛾类时空生态位菠萝蜜

    河南省内乡县3种瓜类寄主作物上瓜实蝇的种群动态

    赵运杰杨艳丽张瑜徐世跃...
    204-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近年来,世界性检疫害虫瓜实蝇由我国南部省份传入河南省西南部地区,对当地多种经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影响.明确该虫在新传入地区不同寄主作物上的种群动态,有助于揭示其在田间的发生危害规律,为当地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2022年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对田间瓜实蝇成虫开展诱捕监测,比较分析其在丝瓜、南瓜和西葫芦3种寄主作物上的种群发生动态.[结果]瓜实蝇在河南省内乡县每年均有发生,成虫种群基本发生于6~7月下旬—10月下旬,发生盛期在8月中旬—9月下旬,有一个明显发生高峰期;其种群数量、种群动态以及发生期均受寄主植物和年代的影响.[结论]河南省内乡县瓜实蝇种群数量和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不同瓜类作物蔬菜田中应因地制宜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瓜实蝇监测调查种群动态寄主植物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