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安全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安全学报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福建省昆虫学会
生物安全学报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福建省昆虫学会

龙民生 万方浩 Gábor L.L?vei

季刊

2095-1787

jbscn99@126.com

0591-88191360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金山福建农林大学

生物安全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iosafe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生物安全学报》是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与福建省昆虫学会共同主办的面向生物安全科学国际前沿的中英文学术杂志(季刊),于2011年在国内外出版发行,2017年10月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9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扩展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星蓟在我国的适生性分析及风险评估

    袁淑珍龙阳李凯兵徐晗...
    285-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黄星蓟是一种极具危险性的杂草,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地区被列为有毒有害杂草并加以控制.目前在我国新疆等局部区域,已发现有黄星蓟的定殖,且呈蔓延危害加剧的趋势.对黄星蓟进行适生性分析及风险评估,可为该有害生物的预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MaxEnt模型对黄星蓟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并采用多指标赋值运算,对其入侵的风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黄星蓟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达 32.96%,其中高度适生区、中度适生区和低度适生区的面积分别为 11.21 万、34.16万、272.28 万km2.其危险性综合评估风险值R为 2.01,为高度危险.[结论]我国很多区域均属于黄星蓟的适生区,需要高度重视,其预测结果为建立黄星蓟长效预警与防控机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黄星蓟潜在适生区MaxEnt风险评估

    横坑切梢小蠹幼虫触角与口器化学感器的超微结构

    鲁国艳朱海迪杨培杨斌...
    291-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横坑切梢小蠹幼虫触角和口器上化学感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方法]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横坑切梢小蠹末龄幼虫头部形态及触角和口器上的化学感器.[结果]横坑切梢小蠹幼虫触角仅有1 节,着生有2 类6 种感器,分别为锥形感器1~2 和末梢锥形感器1~4;下颚须和下唇须均为2 节,共发现有 3 类 5 种感器,包括锥形感器 3、指形感器、末梢锥形感器 2、4 和 5.锥形感器 1~3 表面具多孔,为典型的嗅觉器官;末梢锥形感器顶端具孔,应为味觉感器;指形感器为下颚须特有,每侧仅有 1个,光滑、无孔表面可能意味其具有声音感知功能.[结论]横坑切梢小蠹末龄幼虫头部化学感器数量少,分布模式简单,且集中分布在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的端部,研究将为深入理解横坑切梢小蠹幼虫取食及其相关行为提供科学依据.

    横坑切梢小蠹幼虫触角口器化学感器超微结构

    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无花果蜡蚧在海南首次报道及其风险分析

    吕朝军芮凯钟宝珠
    300-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花果蜡蚧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2023 年 3 月,在海南省三亚市南滨农场首次发现无花果蜡蚧暴发危害槟榔.为明确该虫在海南的风险性等级,本研究从定性和半定量角度开展无花果蜡蚧在海南的风险分析.结果表明,无花果蜡蚧在海南的风险性综合评价值R为2.56,属特别危险有害生物,应迅速开展积极防治和监测预警,制定和启动防控应急预案.根据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和无花果蜡蚧在海南风险性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风险管理措施.

    无花果蜡蚧海南省风险分析

    海南首次发现入侵害虫七角星蜡蚧

    胡馨予李彩风魏久锋王芳...
    305-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2022年先后在海南省万宁市兴隆镇的番石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母山蒲桃上发现 1种蚧虫为害,对其进行报道,以期为该物种的检疫鉴定和监测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形态学方法,确定该蚧虫的种类;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梳理该蚧虫的基本信息及形态鉴别特征,并参照国内外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指标体系进行风险性评价.[结果]经鉴定该蚧虫为检疫性害虫七角星蜡蚧,在海南省首次发现,为外来入侵害虫,危害多种果树及观赏性植物.本研究介绍了七角星蜡蚧的分类地位、分布与寄主、形态特征、生物学和危害等;编制了中国蜡蚧属物种的检索表;七角星蜡蚧的综合风险值为1.72.[结论]七角星蜡蚧在我国属于中风险有害外来入侵生物,在我国热带地区扩散趋势明显,应加以警惕,加强其调查监测和检疫工作,以防其进一步扩散.

    七角星蜡蚧海南风险分析检索表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