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申宝忠

半月刊

1673-6273

biomed_54@126.com

0451-82583800;53658268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32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Journal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统一刊号: CN 23-1544/R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2285 月刊 邮发代号:14-12 定价:9元/期 本刊 . 本刊原刊名为《生物磁学》,(详见科技部信息所),据科技部信息所2005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影响因子0.734,在本学科(生物学)排名列第9位,在1608种统计源核心期刊总排名列第169位.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 本刊原刊名为《生物磁学》,(详见科技部信息所),据科技部信息所2005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影响因子0.734,在本学科(生物学)排名列第9位,在1608种统计源核心期刊总排名列第169位.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 本刊已经经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备案,已被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CSTDB)、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科技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等权威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检测妊娠黄体联合血清β-hCG、P预测早期不明位置妊娠患者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

    曾钦静胡秋菊李六一杨文丽...
    2762-2766,2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测妊娠黄体联合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预测早期不明位置妊娠(PUL)患者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从我院2022年1月到2023年10月接受治疗的PUL患者148例,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分为异位妊娠组(均为输卵管妊娠)71例和宫内妊娠组(宫内早孕及宫内早孕流产)77例。检测对比两组妊娠黄体回声类型、血流分级、妊娠黄体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及血清β-hCG、P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妊娠黄体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联合血清β-hCG、P对早期PUL患者异位妊娠的预测价值。结果:宫内妊娠组的血流分级较异位妊娠组更优(P<0。05),但两组的回声类型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宫内妊娠组的血流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较异位妊娠组更低,而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较异位妊娠组更高(P<0。05)。宫内妊娠组的血清β-hCG及P水平较异位妊娠组更高(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妊娠黄体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联合血清β-hCG、P检测对早期PUL患者异位妊娠预测的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842,高于其他指标单独检测预测。结论:超声检测妊娠黄体联合血清β-hCG、P检测对早期PUL患者异位妊娠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超声黄体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预测价值不明位置妊娠异位妊娠

    开颅手术引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林浩熊云彪谭赢杨恒...
    2767-2771,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引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来我院行开颅手术的患者66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收集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开颅手术引发颅内感染的发生情况,使用单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顾分析确定开颅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颅内感染者的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开颅手术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661例开颅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为5。75%。38例开颅手术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中,革兰阳性菌30例,占比81。58%(31/38),革兰阴性菌者8例,占比18。42%(7/38),其中占比最多的是葡萄球菌,占比78。95%(30/38)。Logistic回顾分析表明:保护因素为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危险因素为手术时间≥4h、白蛋白水平≤36g/L、术后脑脊液漏、留置引流管、幕下手术(P<0。05)。38例患者中治愈出院者33例,5例出院时临床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出院后门诊或电话随访3-6个月,均无炎症复发。结论:开颅手术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为5。75%,保护因素为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危险因素为手术时间≥4h、白蛋白水平≤36g/L、术后脑脊液漏、留置引流管、幕下手术,开颅手术术后颅内感染中葡萄球菌占比最多,通过给予积极治疗,对于已确诊的开颅手术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及早诊断并给予足量的敏感抗生素治疗疗效显著。

    开颅术颅内感染危险因素抗生素葡萄球菌

    血清NLR、PLR、AFP在老年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中的预测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吴阳唐凤英张伟张锋利...
    2772-2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在老年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中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血清甲胎蛋白(AFP)的预测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80例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80例胃部良性疾病患者、80例体检健康者,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一、观察组二、对照组,均开展血清NLR、PLR、AFP检验,对比三组血清NLR、PLR、AFP水平,评估血清NLR、PLR、AFP对老年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病情的预测效果与意义。结果:观察组一、观察组二NLR、PLR、AFP表达量较对照组高,观察组一 NLR、PLR、AFP水平高于观察组二(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NLR、PLR、AFP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指标水平(P<0。05);T1bN0M0患者血清NLR、PLR、AFP水平均分别高于T1aN0M0相应指标水平(P<0。05);以胃部良性疾病作为对照,在相关分析下,对胃癌患者血清NLR、PLR、AFP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血清NLR、PLR、AFP面积分别为0。685、0。755、0。743,敏感度分别达到65%、69%、75%,特异度分别在72%、74%、59%。在血清NLR、PLR、AFP联合检测下,敏感度可以达到72%,特异度达到79%,与单一检测相比血清NLR、PLR、AFP联合检测的特异度较高。结论:针对老年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开展血清NLR、PLR、AFP检测,可以对其病情进行评估与预测,能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存在着较大的临床推广以及应用价值。

    老年未分化型早期胃癌血清NLR、PLR、AFP预测价值

    关键肌运动点针刺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孙茁刘凯马舒婷何舜霞...
    2776-2779,2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关键肌运动点针刺对脊髓损伤(SCI)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SCI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和传统针刺治疗,n=49)和研究组(常规康复训练和关键肌运动点针刺治疗,n=49)。对比两组神经电生理指标[股直肌与胫前肌的均方根值(RMS)及中位频率(MF)]、下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评分(LEMS)、改良Ashworth分级(M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结果:与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相比,研究组MAS评分更低,股直肌RMS、股直肌MF、胫前肌RMS、胫前肌MF、LEMS评分、MBI评分更高(P<0。05)。结论:关键肌运动点针刺用于SCI患者,可改善神经电生理指标,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肌运动点针刺脊髓损伤神经电生理指标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古塞奇尤单抗联合消庀汤对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细胞衍生炎症指标影响

    张兰郭玉冰王星董玉婷...
    2780-2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古塞奇尤单抗联合消疕汤对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细胞衍生炎症指标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到2023年10月收治的8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均为43例。对照组采取古塞奇尤单抗治疗,观察组采取古塞奇尤单抗联合消疕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细胞衍生炎症指标变化,Th17/treg细胞水平变化以及肝肾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LPR、dNLR、AISI、SⅡ、SIRI、MLR、PLR、NLR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reg、Th17、Th17/Treg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差异,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功能相关指标及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肾功能相关指标表达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P、ALT、AST肝功能相关指标无明显变化,观察组SCr、BUN、CysC肾功能相关指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古塞奇尤单抗联合消疕汤对寻常型银屑病治疗效果显著,且能够减轻机体血细胞衍生炎症指标水平,抑炎反应可能与联合治疗可进一步调节Th17/Treg平衡相关,并且增加消庀汤治疗不对患者肝功能造成明显损伤,可改善肾功能水平。

    古塞奇尤单消疕汤寻常型银屑病

    高分辨率CT肺气肿指标联合血清CEA、NLR、PLR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非小细胞肺癌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

    康淑琴董向月马娟闵钰...
    2785-2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T(HRCT)肺气肿指标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小板/淋巴细胞(PLR)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COPD合并NSCLC患者作为合并组,80例单纯NSCLC患者作为NSCLC组、80例单纯COPD患者作为COPD组。对比三组HRCT肺气肿指标[肺气肿指数(EI)、肺气肿Goddard评分]、CEA、NLR、PLR。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RCT肺气肿指标、CEA、NLR、PLR预测COPD患者NSCLC发生风险的价值。结果:合并组血清CEA、NLR、PLR高于NSCLC组、COPD组,且NSCLC组高于COPD组(P<0。05);合并组Goddard评分、EI高于COPD组、NSCLC组,且COPD组高于NSCLC组(P<0。05)。ROC曲线发现,CEA、NLR、PLR、Goddard评分、EI及五者联合预测COPD合并NSCLC发生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分别为0。833、0。835、0。771、0。824、0。813、0。991。结论:COPD合并NSCLC患者HRCT肺气肿指标及血清CEA、NLR、PLR升高。HRCT肺气肿指标联合CEA、NLR、PLR可有效预测COPD合并NSCLC的发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非小细胞肺癌高分辨率CT肺气肿CEANLRPLR

    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联合XELOX方案对晚期胃癌患者PD-1、PD-L1表达和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王浩韩尚纪雅玲张瑶...
    2790-2793,28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联合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对晚期胃癌患者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和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21例晚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0,接受XELOX方案)和观察组(n=61,接受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联合XELOX方案)。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肿瘤标志物、PD-1、PD-L1 mRNA相对表达量、Treg和MDSCs所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比率。结果:与对照组的ORR(25。00%)、DCR(48。33%)相比,观察组的ORR(40。98%)、DCR(73。77%)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PD-1、PD-L1 mRNA相对表达量、Treg和MDSCs所占PBMC比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联合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可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调节PD-1、PD-L1表达和Treg和MDSCs所占PBMC比率,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信迪利单抗注射液XELOX方案晚期胃癌PD-1PD-L1髓源性抑制细胞调节性T细胞

    基于血栓弹力图指导下低分子肝素治疗脓毒症相关性凝血病的临床研究

    韦艳萍胡军涛黄雪敏唐丽萍...
    2794-28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指导低分子肝素治疗脓毒症相关性凝血病(SI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TEG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贺州广济医院收治的SIC患者185例。收集SI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抗凝分为抗凝组和未抗凝组。抗凝组根据TEG R值分为高凝组和正常凝血组。对比三组治疗后的临床指标。随访28d,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临床指标、凝血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脓毒症SIC患者28d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高凝组及正常凝血组28d内死亡率低于未抗凝组(P<0。05)。高凝组与正常凝血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病率低于未抗凝组(P<0。05)。存活组机械通气、血液净化、脓毒性休克、DIC、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比例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低分子肝素抗凝比例、低分子肝素抗凝时间高于死亡组(P<0。05)。死亡组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高于存活组,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长于存活组(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在K值、血栓最大振幅(MA)、综合凝血指数(CI)、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纤维蛋白原(FIB)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K值、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预测SIC患者28 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3、0。727、0。730,联合检测预测的AUC为0。813,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基于TEG指导下可有助于识别SIC患者的凝血状态并指导临床抗凝治疗。同时TEG(K值)联合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对SIC患者28 d死亡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脓毒血症脓毒症相关性凝血病血栓弹力图低分子肝素预测价值

    征稿启事

    后插1-后插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