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工程学报
生物工程学报

杨胜利

月刊

1000-3061

cjb@im.ac.cn

010-64807509

100101

北京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B401

生物工程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生物工程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学术期刊, 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微生物学会共同主办。主要报道生物工程研究的新发展、新成果、新技术。刊登的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组织工程、生物信息、生物制药、生物芯片等。栏目设有:综述、研究报告、研究简报、技术与方法等。《生物工程学报》创刊于1985年。20多年来,本刊始终以推动生命技术发展和促进国家经济建设为宗旨,及时报道我国生物工程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 有力地促进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学术交流,为科研教学和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刊已被美国<CA>,<BA>,<MEDLINE>,及<俄罗斯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等检索系统收录,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针及其他给药与送递技术

    3115-3120页

    第三代测序技术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谭聃欧铜
    3121-3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Sanger测序法,又称第一代测序技术,作为测序金标准推动了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绘制,但通量低、成本高的缺点限制了其进一步大规模应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又称下一代测序技术,因其通量高、成本低等优点使得基因测序在基础研究与临床诊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短读长一直是其不可回避的技术短板.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出现,因其具有长读长优势,为基因序列上复杂重复区域解析与高质量基因组组装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近年来,第三代测序技术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同时在肿瘤、免疫、生殖等相关领域逐步体现出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将综述第三代测序技术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第三代测序单分子测序临床应用

    环状RNA翻译蛋白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柯双熬赵胜男刘玉卓情...
    3131-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种单链环状闭合RNA分子,由线性RNA通过反向剪接形成,具有稳定、高度保守、组织特异性等特点.circRNA能够通过形成竞争性内源性RNA、结合蛋白等多种方式参与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最近发现,circRNA分子可以通过翻译形成多肽或蛋白参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circRNA是人类癌症中有前途的诊断和预后标志物,也是癌症治疗的潜在药物靶点.本文重点介绍了circRNAs编码的多肽和蛋白质在多种癌症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这些多肽和蛋白质分别依赖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和m6A两种不同的机制进行翻译.我们还总结了circRNA编码的多肽和蛋白质在各种癌症的诊断、治疗、预后和机制研究中的潜在用途.

    环状RNAcircRNA翻译蛋白癌症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m6A修饰

    COVID-19检测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

    张丽珊陈忠正梁志坤
    3141-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引起的2019年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其持续大流行已对世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发展病毒检测技术并运用于卫生管理包括人员排查、患者鉴别与治疗、减缓病毒传播等方面已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简要概述了SARS-CoV-2生物学特征,对全球发展使用的SARS-CoV-2病毒主要检测技术和新兴发展检测技术进行了比较详尽的介绍,并对病毒检测技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临床医疗诊断、公共卫生防护、疾病预防和控制等提供理论和技术帮助.

    COVID-19SARS-CoV-2血清学分子检测

    新型冠状病毒的糖基化、糖受体识别及糖链抑制剂的发现

    喻伟艳许跃强李建军李志敏...
    3157-3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冠状病毒疫情(COVID-19)是21世纪截至目前人类面对的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疫苗、中和抗体以及小分子化合药物的出现有效预防和阻止了COVID-19的快速传播,而不断出现的病毒突变体却使这些疫苗及药物的效价降低,这对COVID-19的预防及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通常会先黏附于呼吸道表面的大分子糖链——硫酸乙酰肝素,进而与特异性受体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human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hACE2)结合,从而实现对人体的侵入.SARS-CoV-2的刺突(spike,S)蛋白是高度糖基化的,而糖基化对于hACE2与S蛋白的结合也有着重要影响,S蛋白在宿主体内还会被一系列凝集素受体所结合,这意味着糖链在SARS-CoV-2的入侵及感染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SARS-CoV-2的糖基化及糖受体识别机制开发糖链抑制剂可能是预防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相关研究发现海洋来源的硫酸化多糖、肝素分子及其他的一些糖类具有抗SARS-CoV-2的活性.本文系统阐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糖基化及其糖链在入侵、感染中的作用,并对抗SARS-CoV-2糖链抑制剂的发现和机制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还对糖类抗病毒药物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展望.

    新型冠状病毒糖基化糖受体糖链抑制剂

    新冠病毒中和单克隆抗体及纳米抗体研究进展

    陈玉磊林锦锦郑培义曹敏杰...
    3173-3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SARS-CoV-2)引起的疾病被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一种具有强传染性、高易感性、长潜伏期的传染病.病毒刺突蛋白受体结合结构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和细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SARS-CoV-2顺利进入细胞.本文对SARS-CoV-2与ACE2的相关作用机制进行了简单概述,对目前针对SARS-CoV-2中和单克隆抗体、纳米抗体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探讨了新冠肺炎的发展过程和抗体药物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包括新冠肺炎在内的新发、突发传染病中和抗体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新冠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受体结合结构域单克隆抗体纳米抗体

    长非编码RNA编码微肽的研究进展

    潘剑锋尚方正马荣王敏...
    3194-3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长度超过200 nt的非编码RNA,具有一个或多个短开放阅读框,可编码功能性微肽.这些功能性微肽在各种生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Ca2+转运、线粒体代谢、肌细胞融合和细胞衰老等过程.同时,这些生物过程又在机体稳态调控、疾病和癌症的发生与发展、胚胎发育等重要生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因此,研究由lncRNA编码的微肽在生物体的潜在的调控机制,将有助于进一步解析生物体潜在调控过程,并为后续疾病的靶向治疗及动物生长性能的提高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现阶段lncRNA编码微肽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当前微肽在肌肉生理、炎症与免疫、人类常见癌症、胚胎发育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描述与总结,最后简单阐述了lncRNA编码微肽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挑战,以期为后续微肽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参考及新思路.

    长非编码RNA短开放阅读框微肽肌肉生理炎症癌症胚胎发育

    K6非典型泛素化修饰研究进展

    王永红黄帅徐平李衍常...
    3215-3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泛素化是一种存在于真核生物内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介导了蛋白质的特异性降解与信号转导,参与了诸多生命过程的调控进而影响着机体方方面面的功能.泛素化网络的紊乱和失衡是导致人类严重疾病的重要原因.泛素分子可以形成8种不同拓扑结构的同质泛素链,其丰度和功能差别巨大.目前,丰度较高的K48及K63经典泛素链的修饰底物较多、功能研究相对充分,而其他非典型泛素链的含量低、研究相对较少,但是诸多证据表明非典型泛素链在细胞内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功能.K6泛素链是一种重要的非典型泛素链,与K48链相似,具有紧密的空间结构.目前研究发现K6泛素链在DNA损伤修复、线粒体质量控制等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功能,在肿瘤发生、发展以及帕金森疾病的致病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缺乏特异性的K6泛素链抗体和有效的富集手段,导致K6泛素链修饰的底物、调控机制研究相对较少,诸多调控过程和功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系统综述了K6非典型泛素链的结构特征、调控机制以及相关的生物学功能与疾病,为K6泛素链的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泛素非典型泛素链K6泛素链蛋白质组学BRCA1/BARD1

    重组胶原蛋白的产业发展历程和生物医学应用前景展望

    傅容湛范代娣杨婉娟陈亮...
    3228-3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组胶原蛋白作为天然动物组织胶原的替代物具有广泛应用于生物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的潜力.种类繁多的重组胶原蛋白类型及其衍生体在多种表达系统中可实现一定规模的产业化生产,为探索和拓展重组胶原蛋白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文中简述了重组胶原蛋白的不同表达体系,如大肠杆菌、酵母、植物、昆虫、哺乳动物和人类细胞表达体系,重组胶原蛋白的优势及潜在的应用和局限.着重介绍了目前重组胶原蛋白生产,包括不同表达体系的构建策略和重组胶原蛋白羟基化修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重组胶原蛋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及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前景展望.

    重组胶原蛋白重组类人胶原蛋白重组胶原蛋白变体重组蛋白表达体系生物医学应用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技术在病毒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

    董旭旭孙威曹攀刘晓丹...
    3243-3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技术是一种快速、灵敏和精准的固相标记检测技术,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便、检测快捷和特异性强的优点,具有在短时间内灵敏、准确地定性检测出相关病毒的潜在能力,有效解决传统检测方法在医学、兽医、动植物病毒检测和农药残留检测等领域存在检测时间长、设备不便和专业性强的弊端.目前在检测领域,该技术在检测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预防传染性疾病大面积扩散等方面都有应用,因此,该技术在检验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文中主要对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进行综述,并对该技术在生物病毒检测方面进行总结和展望.

    胶体金病毒检测免疫层析试纸快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