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王大成

月刊

1000-3282

prog@ibp.ac.cn

010-64888459

100101

北京朝阳区大屯路15号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内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Journal Progress in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SCI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报道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及神经科学等学科的国内外最新进展动态。刊登实验报告、快报、技术与方法介绍和学术争鸣等。读者对象为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医药卫生、农林牧渔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肿瘤干细胞与免疫微环境调控

    朱平平靳水玲赵奇范祖森...
    2545-2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干细胞是肿瘤中一小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细胞,是肿瘤发生、转移、治疗抵抗和复发的关键。肿瘤干细胞处于特定微环境中,其数量维持、自我更新和分化均受到微环境的精细调控,其中免疫微环境是肿瘤干细胞最关键的微环境之一。近年来肿瘤免疫疗法取得了较大成功,但是免疫治疗后耐药和复发频现,肿瘤干细胞与普通肿瘤细胞相比,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其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论述了肿瘤干细胞的发现历史和谱系来源,重点描述了肿瘤干细胞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类型,例如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肿瘤相关树突状细胞等,剖析了肿瘤干细胞-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机制,并阐述了靶向肿瘤干细胞及其免疫微环境的干预策略。随着肿瘤干细胞-免疫细胞共培养、单细胞测序和谱系示踪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通过靶向肿瘤干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或逆转免疫抑制性微环境,抑制肿瘤干细胞的免疫逃逸,有望为肿瘤免疫治疗的耐药和复发难题提供潜在解决方案。

    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免疫微环境肿瘤免疫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线粒体调控

    蔡秀娥苏士成黎江
    2560-2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免疫微环境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微生态,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肿瘤免疫微环境中最丰富的免疫细胞,具有高度可塑性和异质性。受各种环境因素的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可分化为肿瘤促进或肿瘤抑制的不同亚群。这些环境因素复杂多变,但最终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部组分、结构和功能的时间以及空间异质性来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线粒体是重要的细胞器,负责能量产生、物质代谢,也是多种信号传导的中枢。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线粒体可以通过形态改变、代谢重编程、中间代谢产物或线粒体遗传物质等多种机制调控细胞功能。本文综述了线粒体调控巨噬细胞极化、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机制,并针对巨噬细胞线粒体相关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线粒体肿瘤肿瘤微环境免疫原性细胞死亡

    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

    许浩然赵肖仪聂贺王慧...
    2570-2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在DNA错配修复缺陷/高微卫星不稳定型CRC的治疗中实现了良好的临床转化,占绝大多数的DNA错配修复完整/微卫星稳定型CRC患者却很难在该疗法中获益。免疫疫苗、过继性细胞疗法等其他免疫疗法的临床研究也在积极推进中,虽然展示了一定的良性结果,但仍面临着难以有效突破肿瘤抑制性微环境等诸多问题而未能获得实质性进展。本文以各种免疫治疗方案相关的临床试验为主线进行综述,以期明确CRC免疫治疗的进展,为更优治疗方案的探索提供依据。

    结直肠癌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疫苗过继性细胞疗法

    肝癌微环境重塑与免疫治疗策略

    韩月晴张语涵刘嘉夫陈云...
    2587-26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细胞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局部免疫微环境与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肿瘤细胞可诱导免疫细胞表型和功能改变塑造免疫抑制微环境,减弱免疫系统杀伤功能。同时,免疫细胞代谢调节对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至关重要。肝癌微环境中的代谢产物及肠道菌群代谢物失衡可通过调控免疫细胞表型和功能重塑影响肝癌进展。目前,肝癌细胞与微环境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导致肿瘤免疫逃逸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总结了肝癌免疫抑制微环境的构成及其代谢调控,并探讨了靶向微环境重塑治疗肝癌的潜在策略,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肝细胞癌免疫微环境免疫逃逸免疫代谢免疫治疗

    引导编辑系统的优化及在DNA大片段编辑中的应用

    焦瑶歌姚少华
    2602-2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因编辑技术是指利用人工核酸酶对细胞和个体中特定的基因序列进行插入、替换或删除等编辑修饰。CRISPR/Cas9核酸酶的发现是基因编辑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但其编辑产物的精确性和脱靶效应依然是限制其应用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以引导编辑技术为代表的衍生性编辑工具因高效且精准而受到广泛关注。该系统能够以不可逆的方式在基因组中靶向引入多种类型的遗传变化,包括12种可能类型的点突变,以及片段的插入和缺失及其组合,而无需DNA双链断裂(DSB)或者供体DNA模板。引导编辑技术结合了CRISPR/Cas9的靶向性和逆转录酶的精准编辑能力,使得编辑产物更加精准。本综述将深入探讨引导编辑技术的发展、优化以及在DNA大片段编辑中的应用。

    CRISPR/Cas9引导编辑系统pegRNADNA大片段编辑

    "藕断丝连"的CRISPR/Cas:基因编辑中靶点滞留的作用与挑战

    冯依力陈若丹谢安勇
    2621-2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clustered regulation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和CRISPR相关蛋白质(CRISPR-associated protein,Cas)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组编辑、转录调控以及细胞实时成像等,并已在农业、工业和医学等领域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该技术的应用取决于CRISPR/Cas的五大属性:靶向、解旋、切割、滞留和旁切。本综述将主要以化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pyogenes)的CRISPR/Cas9为例,聚焦于CRISPR/Cas的滞留属性,梳理相关进展,讨论其在基因编辑技术开发中的应用与挑战。

    CRISPR/Cas9靶点滞留靶点解离DNA双链修复途径选择基因编辑异质性

    精准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及治疗应用

    张怡萌杨晓王剑李振华...
    2637-2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因编辑技术是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变革的突破性技术之一,它的出现使基因组的遗传操作变得极为便捷。传统的CRISPR/Cas基因编辑通过引发DNA双链断裂(DSB)发挥作用,特别适合基因失活的研究,但在基因的精准修饰方面略有不足。新的基因编辑技术可以不依赖DSB和同源重组修复(HDR),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精准度,目前已经开发了包括碱基编辑、引导编辑和CRISPR相关转座酶(CAST)在内的多种编辑系统,实现了从单个核苷酸到DNA大片段范围内的精准编辑。近年来,这些精确基因编辑工具的优化大大提高了编辑的效率、特异性和多功能性,如能够实现颠换的碱基编辑器、更高效和精准的增强型引导编辑系统,以及用于大段DNA精确插入的CAST系统,极大扩展了这些工具的应用范围。同时,体内递送系统的持续发展也极大推动了精准基因编辑工具的治疗应用,有效的递送系统对于基因治疗的成功至关重要,近年来在病毒和非病毒载体方面的进展提高了体内基因编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精确基因编辑技术在治疗遗传性疾病方面潜力巨大,本综述讨论了精准基因编辑工具和递送系统的最新进展,及其在心肌病、肝病和听力疾病等遗传性疾病中的临床前治疗应用,也讨论了技术在安全性和特异性的优化、递送系统的改进等方面存在的挑战,凸显了其从根本上治愈疾病的巨大潜力。

    精准基因编辑CRISPR/Cas系统碱基编辑引导编辑基因治疗

    腺嘌呤碱基编辑器及其临床应用

    王慧灵陈雷谷峰
    2648-2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遗传病致病基因一半以上是点突变,对其进行精确、高效的原位修复是遗传病治疗最理想的方式。鉴于点突变中大部分为鸟嘌呤(G)与腺嘌呤(A)之间的转换,而基于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as9)系统的腺嘌呤碱基编辑器(adenine base editor,ABE)通过将A转换为G,从而修复这些突变,因此该种碱基编辑在人类遗传病治疗中特别重要。近年来,ABE不断被优化,特别是碱基编辑器的活性和保真性均被提高。本文总结了有关ABE的研究进展,特别是ABE研发过程中重要的突变体,同时对现有ABE仍然存在的缺陷进行了思考。另外,对ABE在临床(含临床前研究)方面的相关应用也进行了回顾。本文为发现和优化新型ABE及其应用提供参考。

    腺嘌呤碱基编辑器基因治疗CRISPR/Cas9技术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胰腺癌靶向策略的新选择

    张积苗王志琴李一叶聂广军...
    2661-2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一类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困难的恶性消化系统实体肿瘤,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PDAC组织中的多种细胞成分和非细胞成分组成复杂的调控网络,共同塑造了代谢异常的肿瘤微环境,导致临床化疗和免疫治疗等效果受限。纳米技术的发展为PDAC的高效药物递送和精准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靶向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基于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PDAC治疗策略,并总结了本闭队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参考。

    胰腺导管腺癌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肿瘤微环境靶向治疗

    脂质纳米颗粒递送mRNA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孙伟伦周悌强杨海银李路伟...
    2677-2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mRNA)疗法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治疗手段,在遗传性疾病、传染病以及癌症治疗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mRNA分子的不稳定性和体内递送的低效性仍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关键挑战。本综述聚焦于脂质纳米颗粒(lipid nanoparticles,LNPs)作为高效载体在mRNA递送系统中的最新进展与应用,系统地概述了mRNA治疗在疫苗、蛋白质替代疗法和基因编辑治疗中的应用,并基于LNP基础四组分的改造、第五组分的引入、表面改性以及机器学习辅助LNP迭代开发等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工程化修饰LNP的方式以及在治疗中的应用。

    脂质纳米颗粒mRNA工程化靶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