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技术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技术通讯
生物技术通讯

黄培堂

双月刊

1009-0002

swtx@263.net

010-66948856

100071

北京丰台东大街20号

生物技术通讯/Journal Letters in Bio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及相关学科如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与进展。设有研究报告、技术方法、综述、经验交流、专论研究快报、生物药园及知识介绍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肺炎支原体及其人用疫苗研究进展

    梁宇
    190-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炎支原体是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炎和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近几年引起的难治性和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有增多趋势,对儿童和老年人健康危害严重.疫苗是预防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最有效手段,但全球尚无人用肺炎支原体疫苗研制成功,而兽用肺炎支原体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在国内外都已上市.因此,对肺炎支原体的相关致病机制及人用肺炎支原体疫苗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通过对肺炎支原体致病机制的深入探索可对人用肺炎支原体疫苗的研发提供重要启示.

    肺炎支原体致病机制疫苗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的现状与展望

    田靖
    196-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作为人类当前面临的最紧迫的公共卫生事件,引起全球各国的广泛重视.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疫苗研发被寄予了厚望,期望成为人类抗击COVID-19的有效武器.本文从SARS-CoV-2的致病机制、各种研发平台疫苗的优势和不足、疫苗研发现状和挑战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视角来看待新冠疫苗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疫苗研发

    PERK介导细胞应激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张冲冲宋伦
    204-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质网应激是未折叠蛋白质在内质网腔内的过量堆积和钙浓度失衡的一种应激反应,不仅参与细胞稳态的维持,而且在调节多种细胞应激反应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是介导内质网应激的三大关键信号分子之一,在细胞应激反应中具有明确和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就PERK对基因毒应激、代谢应激和炎性应激的调节和分子机制做简要综述.

    内质网应激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基因毒应激代谢应激炎症应激

    生发中心B淋巴细胞活化机制研究进展

    张艺凡沈倍奋宋伦
    209-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作为机体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的防御机制之一,在维持机体免疫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生发中心是体液免疫发生的重要部位,B淋巴细胞在此处的活化受多种因素调控.T细胞的辅助参与、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以及充足的能量供应都会影响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过程以及发挥免疫效应的功能.此外,一些免疫相关疾病也与生发中心B淋巴细胞活化密切相关.本文就B淋巴细胞在生发中心活化的相关机制及其活化异常所导致的相关疾病进行综述.

    生发中心B淋巴细胞免疫反应淋巴瘤

    骨癌痛及其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黄金路郭澄
    214-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癌痛可极大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尽管对其治疗有了较大进展,但效果不尽人意.患者的痛苦催促学者们开发了不同类型的骨癌痛研究模型,目前共开发了近10种骨癌痛动物模型.根据孵育的细胞类型不同,当前诱发骨癌痛模型的细胞主要有NCTC2472肉瘤细胞系、犬前列腺癌ACE-1细胞系、AT3.1前列腺癌细胞系、MRMT乳腺癌细胞系、66.1乳腺癌细胞系和Walker256乳腺癌细胞系;从接种肿瘤细胞的部位角度分类,主要有跟骨、胫骨、股骨.这些骨癌痛模型被众多疼痛研究领域的学者认可,可用于模拟人类骨癌痛的临床前研究.通过这些模型研究发现的新型潜在镇痛靶点有数十种,如鞘氨醇-1-磷酸受体1、神经酰胺激酶、D-型氨基酸氧化酶、甘氨酸受体等.在此我们对骨癌痛及其模型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骨癌痛模型镇痛靶点

    植物SABATH甲基转移酶家族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郑二松周洁徐如梦郑超...
    220-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SABATH甲基转移酶是甲基转移酶家族中重要的一类,该家族以最先发现的3个家族成员的基因名称缩写命名,是一类能够催化植物激素和小分子化合物的羧基和N原子甲基化的酶,在植物激素及相关信号分子代谢中行使了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表明,SABATH甲基转移酶不仅直接参与调控植物激素代谢、挥发性化合物的合成,还能通过改变植物次生代谢影响有益和有害昆虫的行为,从而帮助植物完成生命周期,保护植物免受病虫危害.本文简要综述SABATH甲基转移酶的分类及其在植物生长、病虫害防御反应等生物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SABATH甲基转移酶次生代谢激素防御反应

    芦荟苷及其水解产物芦荟大黄素的研究进展

    张小妮陈由强陈建楠
    227-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是存在于芦荟叶片内表皮的2种重要的蒽醌类活性物质,具有抗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研究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的相关文献,主要从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的提取和检测方法、芦荟苷发挥抗炎作用的研究模型与信号通路、抗肿瘤机制等方面进行概述,为芦荟苷与芦荟大黄素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芦荟苷芦荟大黄素抗炎作用

    单细胞测序技术及其在肝脏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王煜鹏杨扬王学军周喆...
    232-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几年来,单细胞测序作为新兴的测序技术,可以从单个细胞的层面解析细胞的基因组和转录组等,突破了以往实验技术的瓶颈,能够反映细胞间的异质性,从而有利于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肝脏是人体中重要的代谢器官,并在人体的脱氧、糖原储存和分泌蛋白的合成中发挥作用.肝脏在病原体感染、药物、代谢紊乱的影响下容易产生肝炎,炎症持续状态下肝脏机能有可能逐渐恶化导致肝硬化或肝癌等疾病.近几年来,单细胞测序技术在肝病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本文综述了单细胞测序技术在肝脏生理功能以及若干肝脏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有助于今后肝病的基础科研以及指导临床肝病的诊治.

    单细胞测序转录组肝病发病机制

    分子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刘婉彤童梅林福玉高向东...
    240-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子诊断技术主要包括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核酸扩增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基因测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比如在肿瘤疾病中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乳腺癌中HER-2基因扩增,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胃癌进程中基因拷贝数变化,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HTS)检测肺癌中的EGFR基因突变;在遗传病中应用FISH技术针对唐氏综合征进行产前诊断,应用数字PCR技术进行无创产前筛查,应用HTS技术进行Hermansky-Pudlak综合征的诊断;在感染性疾病中应用RT-PCR试剂盒进行新冠肺炎的检测,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抗生素抗性基因,应用HTS技术进行耐药基因的筛选等.本文主要介绍分子诊断技术在这三大类疾病领域的临床应用最新进展.

    分子诊断荧光原位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基因芯片基因测序技术

    非标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

    李佳沈瀚顾兵
    251-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世界上已有的病原菌检测方法尚不能实现对病原菌的快速准确鉴定,因而研究建立能够快速准确鉴定病原菌的方法是微生物检测方面的重要方向.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具有检测灵敏度高、速度快、成本低、便携性好等优点,成为检测病原菌的一个极具潜力的新方法.本文简要介绍非标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病原菌检测方面的应用.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病原菌检测非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