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丝网印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丝网印刷
丝网印刷

裴桂范

月刊

1002-4867

swysh@csgia.org

010-58700605

100020

北京朝阳区东大桥路8号尚都国际中心705室

丝网印刷/Journal Screen Printing
查看更多>>本刊开设工艺技术、材料与设备、新技术、经验谈、行业展望、行业动态、技术答疑等栏目,报道和交流国内外网印技术发展动态和趋势,传播和提高我国的网印技术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硬边绘画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运用

    薛磊郑楚楚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硬边绘画属于抽象表现主义中的冷抽象,它以清晰、硬挺的色块边界为表现特征.文章以硬边绘画语言研究为切入点,从分析硬边绘画的艺术特点和形式美感入手,进一步阐述硬边绘画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美学价值,探讨硬边绘画语言在当代丝网版画创作中的运用,以期在丰富丝网版画领域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为丝网版画作品实践提供创作思路和方法.

    抽象表现主义硬边绘画语言丝网版画

    以油画视角传绘龙门石窟意象之美

    姜泽宇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龙门石窟雕塑艺术完美表达了高深的传统文化和"天人合一"的意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社会教化作用.通过探究龙门石窟的意象美,不断在油画创作中弘扬中华艺术瑰宝,推动龙门石窟现代社会价值再生.

    龙门石窟雕塑艺术意象美油画创作

    传统黄梅戏服饰色彩对"五行色"的应用

    沈敬山向虎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梅戏服饰的"五行色",体现了传统文化在戏曲人物塑造方面的用色特点,通过人物服饰色彩所对应的象征意义,来区分人物的等级和相互关系,是中国戏曲的优良传统,应当在黄梅戏的发展过程中加以保留.文章探讨了"五行色"在黄梅戏服饰中的应用规律,以及黄梅戏服饰色彩的创新途径.

    五行色黄梅戏象征创新途径

    传统服饰纹样与网版印花图案的创新设计实践

    史博涵赵洪宝李明静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中国传统服饰纹样通过网版印花技术进行再现与传承,分析文化传承和现代视觉设计融合的重要意义,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服饰纹样通过网版印花呈现出的当代应用价值,以期给予设计师更多启迪.

    网版印花服饰纹样传承和创新

    上海城市气质在展陈作品中的体现

    赵文琪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海是我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城市气质与艺术气质,文章以上海著名当代艺术馆举办的设计展为例,分析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商业力量体现.

    上海当代艺术馆设计展

    漆艺陈设品中巴洛克装饰风格的融合应用

    元竞胡国锋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巴洛克风格装饰语言在漆艺陈设品中的融合应用,从漆艺、漆器文化入手,对巴洛克风格进行探究,探讨二者之间独特的装饰语言的融合应用,为漆艺陈设品更多艺术表现形式提供理论借鉴.

    漆器巴洛克风格装饰语言漆艺陈设品

    绿色设计在食品级塑料包装领域的应用研究

    彭子慧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食品级塑料包装的环境污染和健康问题,以绿色设计为切入点,通过对绿色设计理论框架的探讨以及对食品级塑料包装的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结出绿色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更好地为食品级塑料包装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方向和思路.

    绿色设计理念塑料包装食品级

    文旅融合背景下山西文化IP形象设计路径探讨

    程琳朵慧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文旅融合发展成为推动文化产业以及满足大众旅游时代新要求的必然结果.通过"文化+旅游+IP"助推文旅融合,通过数字技术将传统的文化"活化",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文章从文旅融合视角下,对山西丰富的文化以及现有的IP形象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展现山西文化特色,为山西文化IP设计提供更多元化的思考方向.

    文旅融合文化元素IP形象设计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下的平面海报设计探索

    隋月昕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人工智能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及当前人工智能在海报设计中的局限性,为人工智能发展下的海报设计师提供了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平面海报设计视觉传达

    匾额的传承历史与当代应用价值

    杜倩倩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匾额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蕴含着历史、艺术、文化、社会和经济价值.探究匾额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当代招牌、铭牌等应用中开拓创新,以保持独特的文化魅力.

    匾额传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