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陈槐卿

双月刊

1001-5515

swyxgcxzz@163.com,swyxgcxzz@yahoo.cn

028-85501507,85422073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武候区外南国学巷37号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被国内外多家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是国内外重点院校,从事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科技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的主要场地。本刊的收录近况以2000年为例:自然科学刊登率为55.4%,Ei的收录率为55.7%.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睡眠期间肠鸣音信号的鼾声噪声去除方法

    王国静王卫东刘洪运
    288-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鸣音监测是评估睡眠期间肠动力的重要方法,但会受到鼾声噪声的严重影响.本文将自适应噪声的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方法用于睡眠期间肠鸣音的鼾声噪声去除.具体地,先对带噪肠鸣音进行带通滤波,然后使用CEEMDAN方法分解,最后选择适当的分量重构纯净肠鸣音.半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验证表明,与普通的经验模式分解和小波去噪方法相比,CEEMDAN方法能更有效地去除鼾声噪声.CEEMDAN方法用于睡眠期间肠鸣音鼾声噪声去除,可为肠鸣音用于睡眠期间肠动力评估奠定重要基础.

    肠鸣音鼾声自适应噪声的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去噪

    医用多位姿辅助支撑外骨骼机构设计与支撑性能评估

    戚开诚尹智扬张建军宋井科...
    295-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外科医生长时间保持手术姿态而造成的肌肉和关节损伤的现状,本文通过分析手术姿态,分别对不同关节进行构型研究,设计了一种具有多关节机构的医用多位姿辅助支撑外骨骼.然后通过建立人机静力学模型,本研究得到人体穿戴外骨骼前后的关节扭矩、关节力,并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外骨骼强度校核.结果表明,外骨骼最大应力小于材料强度要求,整体形变小,外骨骼结构强度满足使用需求.最后,本研究选取受试者参与足底压力试验,并结合人机静力学模型进行生物力学仿真,从足底压力、关节扭矩和关节力、肌肉力和肌肉总体代谢三个方面进行结果分析,以评估外骨骼支撑性能.结果表明,外骨骼对全身有较好的支撑性,能够减轻肌肉骨骼负担.本研究的外骨骼机构更匹配外科医生的实际工作需求,为医用支撑外骨骼机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范例.

    支撑外骨骼医用多位姿机构设计静力学分析支撑性能

    脂磷壁酸诱导稳定黏附于ICAM-1上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

    黄嘉祺方金花吴芝伟吴建华...
    304-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促进脓毒症患者微血管血栓形成、加剧病情严重度方面的作用已广受关注.然而,在脓毒症中,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互作释放NETs的机制及参与其中的关键信号分子仍有待进一步探究.因此,我们利用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共有成分——脂磷壁酸(LTA)诱导稳定黏附于包被了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玻璃底板上的中性粒细胞释放NETs.我们使用Sytoxgreen标记NET-DNA,Flou-4 AM作为胞内钙离子信号指示剂,探究NETs的形成过程及其中的钙信号变化.结果表明,LTA能诱导稳定黏附于包被了 ICAM-1的玻璃底板上的中性粒细胞释放NETs,且这一过程呈现时间依赖性.此外,我们的研究显示,LTA诱导的稳定黏附于ICAM-1上的中性粒细胞NETs的释放过程依赖于钙离子,而非胞内活性氧(ROS).本研究揭示了革兰氏阳性菌引发的脓毒症环境下,内皮表面关键分子ICAM-1与中性粒细胞直接相互作用引发NETs形成及其关键信号分子,为相关药物的开发及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脓毒症信号通路

    计算机辅助复方苦参注射液中抑制p21活化激酶1的活性成分预测及分子机制研究

    林琳常静杰田耀洲陈姣...
    313-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靶向p21活化激酶1(PAK1)是胰腺癌治疗的新策略.复方苦参注射液中含有多种抗胰腺癌成分,但具体作用靶点未知.本研究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发现,复方苦参注射液中的14α-羟基苦参碱与PAK1的别构调节位点具有较高的结合自由能.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14α-羟基苦参碱使PAK1的α1和α2螺旋向外延伸形成一个较深的别构调节口袋,同时诱导三磷酸腺苷(ATP)结合口袋处的β-折叠向内关闭,导致ATP结合口袋处于"半闭合"状态而失活.当去除14α-羟基苦参碱后,PAK1从失活构象向活性构象转变,因此推测,14α-羟基苦参碱可能是PAK1的可逆别构调节抑制剂.本研究采用现代技术方法对中药活性成分进行研究,为天然产物的开发利用及寻找新的胰腺癌治疗方案奠定基础.

    复方苦参注射液p21活化激酶114α-羟基苦参碱胰腺癌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

    多模化仿生应力调节膀胱平滑肌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韦堂墙陈林胡海峰杨进...
    321-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往研究表明,经过多代培养后的细胞会出现生长停滞、去分化和丧失原有功能等问题,其原因是缺乏应力刺激.为探讨多模化仿生应力(MMBS)对人膀胱平滑肌细胞(HBSM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本实验建立了 MMBS培养系统来模拟膀胱所受的应力环境,并对HBSMCs加载不同强度的仿生应力持续24 h,然后检测细胞生长、增殖及功能分化.结果显示,MMBS可以促进HBSMCs的生长和增殖,以80 cm H2O压力附加4%牵张应力,对促进HBSMCs的生长、增殖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平滑肌蛋白22-α的表达最有效.综上,在构建组织工程膀胱时,MMBS培养系统将有助于调节HBSMCs的生长、增殖以及功能分化成熟.

    组织工程膀胱平滑肌细胞应力细胞增殖细胞分化

    去除软骨浅表区后对软骨表面形貌及力学行为的影响

    王雅博刘婕高丽兰谭沿松...
    328-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软骨浅表区缺失是引发骨关节炎的一个重要因素,探究软骨浅表区缺损对其表面形貌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非常重要.本文取成年猪膝关节软骨,分别采用糜蛋白酶酶解处理和电摩擦笔物理去除方法,对其表面进行处理,将正常软骨和表面处理后的软骨分为五组:对照组(正常软骨组)、糜蛋白酶浸泡组、糜蛋白酶擦拭组、电摩擦笔去除10%组、电摩擦笔去除20%组.使用激光光谱共聚焦显微镜和环境场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五组样本进行表面形貌及结构表征,并开展拉伸实验评估每组样本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对照组的表面算术平均高度最小、断裂强度最小、断裂应变最大;电摩擦笔去除20%组的表面算术平均高度最大、断裂强度最大、断裂应变最小,其余三组表面算术平均高度、断裂强度和断裂应变值均介于上述两组之间,其中电摩擦笔去除10%组、糜蛋白酶擦拭组、糜蛋白酶浸泡组表面算术平均高度和断裂强度依次降低,断裂应变依次增大.此外,课题组对不同组弹性模量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弹性模量最小,电摩擦笔去除20%组弹性模量最大.以上研究发现,软骨浅表区的缺损改变了其表面形貌和结构,降低了其力学性能.本文研究成果或对软骨损伤预防及缺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节软骨浅表区缺损表面形貌力学性能

    鸽子位置细胞筛选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新玉崔书华杨晨光王东云...
    335-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具有位置调谐特性的位置细胞对于大脑空间认知和导航具有重要作用,但如何筛选位置细胞尚缺乏系统研究.针对位置细胞筛选,以鸽子为模式动物,利用自由活动状态下鸽子海马区锋电位和运动轨迹信号,给出了鸽子位置细胞的筛选流程,分析了位置细胞筛选过程中网格数和滤波核尺寸对于位置细胞位置野的影响.实测和仿真数据结果表明,该筛选方法可以有效地筛选出位置细胞,位置细胞位置野大小在整体趋势上与划分网格数基本呈反比,与高斯滤波核尺寸基本呈正比.该研究不仅能够促进鸽子位置细胞响应特性研究,而且有助于空间认知与导航神经机制的解析.

    位置细胞位置野鸽子筛选

    基于时间干涉的小鼠运动行为调控研究

    朱浩然槐瑞托张平丘汪慧...
    342-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间干涉(TI)作为一种新的神经调控技术可以应用于非侵入性深部脑刺激.为了验证它在动物运动行为调控中的有效性,本文使用TI方法将包络电场聚焦到小鼠脑深部的丘脑腹后外侧核(VPL)调控左、右转运动行为.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TI在小鼠VPL的聚焦性,利用数值计算获得聚焦面积和体积,采用刺激器产生TI电流对小鼠VPL进行刺激,验证TI刺激方法的有效性,进一步通过c-Fos免疫荧光实验确定聚焦位置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通过调整电极位置,当刺激电流达到800 pA时,TI刺激产生的电场能够聚焦到VPL核团;小鼠能够根据刺激位置进行相应的左、右转;刺激后VPL核团c-Fos阳性细胞标记明显增加.本研究证实了 TI在动物运动行为调控中的可行性,为动物机器人提供了一种对脑组织无创的刺激方法.

    时间干涉行为调控丘脑腹后外侧核刺激电流

    髂动脉的流-固耦合模型及脉搏波传播特性分析

    孙雪航李本森卢意成缪馥星...
    351-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研究髂动脉分叉几何特性对脉搏波传播特性的影响,应用多物理场分析软件,分别建立了基于髂动脉的直管分叉和曲管分叉流-固双向耦合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血管分叉角度对脉搏波传播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分叉几何特性对髂动脉脉搏波传播有明显影响,在一个心动周期内,这两种模型预测的压力脉搏波和速度脉搏波幅值在血管分叉前一致度较高;分叉后,曲管分叉模型预测的脉搏波幅值较低、压降小,更符合人体实际情况.另外,分叉点处伴随着血管壁的应力集中现象,速度脉搏波幅值出现瞬时增加,这与分叉部位容易出现动脉狭窄和硬化等现象相一致.本文的初步研究结果将为脉搏波形用于动脉疾病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压力脉搏波速度脉搏波血管分叉流-固耦合分析数值模拟

    肿瘤电场治疗的模型仿真研究

    秦丽平谢旭王敏敏马明伟...
    360-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电场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的疗法,多采用电场仿真分析不同参数的肿瘤电场治疗在瘤体上产生的电场分布.但目前,由于仿真模型构建技术路线较难复现或实现成本较高,因此本研究采用常用的软件工具建立了易实现的高精度肿瘤电场治疗有限元仿真模型,模型精度在1mm3水平.本研究利用该仿真模型开展了不同组织电学参数、电极配置等因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对肿瘤内电场分布存在影响的因素包括:头皮、头骨电导率的变化(瘤体治疗场最高变化21.0%)、肿瘤电导率的变化(瘤体治疗场最高变化157.8%)和不同的电极位置及组合(瘤体治疗场最高变化74.2%).综上,本文研究结果验证了所提建模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或可为今后的肿瘤电场治疗仿真分析和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肿瘤电场治疗仿真模型有限元胶质母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