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陈槐卿

双月刊

1001-5515

swyxgcxzz@163.com,swyxgcxzz@yahoo.cn

028-85501507,85422073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武候区外南国学巷37号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被国内外多家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是国内外重点院校,从事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科技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的主要场地。本刊的收录近况以2000年为例:自然科学刊登率为55.4%,Ei的收录率为55.7%.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使用聚乙二醇和海藻糖的组合冷冻干燥牛心包的性能影响

    黄伟李维杰刘宝林
    368-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冷冻干燥是一种使生物样本在干燥状态下保存的技术,有利于储存、运输并节省成本.本文使用聚乙二醇(PEG)和海藻糖(Tre)组成的冻干保护剂处理牛心包,进行冷冻干燥.结果表明:使用PEG+10%w/v Tre处理牛心包进行冷冻干燥后,其力学性能优于使用戊二醛(GA)固定的牛心包.卡尔费休法测定,牛心包复水后的湿态含水量为(74.81±1.44)%,与GA固定的牛心包无明显差异.干态含水量为(8.64±1.52)%,说明在冷冻干燥过程中能有效脱水.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的测试结果显示,牛心包的热皱缩温度为(84.96±0.49)℃比GA固定的牛心包(83.14±0.11)℃高,说明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果显示,在冷冻干燥过程中,蛋白质结构并未受到破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表明,冷冻干燥过程可以减少孔隙的产生,防止冰晶的生长,使组织纤维结构排列更紧密.细胞存活率与溶血率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增殖率为(77.87± 0.49)%,毒性分级为1级,溶血率为(0.17±0.02)%,低于5%的标准,即经过冷冻干燥处理的牛心包在细胞毒性和溶血方面表现良好,符合相关标准.综上,使用PEG+10%w/vTre处理牛心包进行冷冻干燥后的性能符合要求.

    冷冻干燥力学性能热皱缩温度聚乙二醇海藻糖

    数字孪生医院:改变医疗的未来

    胡慧娟王明帮雷崎方杨凯...
    376-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孪生技术概念自提出以来,经过近几十年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为医学领域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数字孪生医院作为当前医疗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通过连接实体医院与虚拟医院场景发挥多重作用,惠利"患者—医务工作人员—医院管理者"三方,突显出数字孪生技术在智慧医院的应用前景不可估量.本综述以数字孪生技术为切入点,简单介绍了其在各领域的应用进展,重点概括了数字孪生技术的特点、在医院实际应用案例及其所面临的局限,同时也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数字孪生医院领域的未来提供一定有益的启示和指导,也期望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改变医疗的未来发挥重要作用.

    数字孪生医院可视化实时监测个性化智慧医疗

    微型介入式轴流血泵溶血和凝血模型研究进展分析

    王尚亭付华林路喆鑫杨明...
    383-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型介入式轴流血泵作为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而溶血和凝血问题往往是临床应用中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微型轴流血泵溶血和凝血模型进行综述.首先介绍商用微型介入泵的结构特点和临床应用的相关问题,然后从溶血和凝血的基本机制出发,研究微型介入泵影响红细胞损伤和血小板活化的因素,重点回顾了目前关于溶血和凝血不同尺度模型(包括宏观、介观和微观)的进展.不同尺度模型对溶血和凝血研究的角度不同,因此在研究微型介入泵的溶血和凝血问题时,需要结合多尺度模型进行全面分析,以充分考虑介入泵复杂因素对溶血和凝血的影响.

    轴流血泵溶血凝血多尺度模型

    联合虚拟现实环境和脑电信号的情绪识别研究进展

    杨文阳徐可欣
    38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绪识别是指通过分析语音、表情、生理指标等多种信号,来判断和识别个体当前的情绪状态.将脑电(EEG)信号和虚拟现实(VR)技术用于情绪识别研究,有助于更准确地了解人类情绪变化,从而应用于心理治疗、教育培训等领域,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然而联合EEG信号和VR环境的情绪识别研究尚缺乏综述文献的全面梳理总结,为此本文总结归纳了近五年相关研究,首先介绍了 VR和EEG信号情绪识别的相关理论;其次重点分析了 VR环境中EEG信号情绪识别的情绪诱发、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的方法;总结了该研究的应用方向;最后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通过本文综述,期望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情绪识别脑电信号虚拟现实技术机器学习

    基于脑电信号的通道选择研究综述

    李湘喆王丹张柏雯范超杰...
    398-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电(EEG)信号是脑机接口(BCI)系统的关键信号载体.全脑电极排布采集的EEG数据有利于获得较高的信息表征.而个性化的电极布局,在保证EEG信号解码精度的基础上,亦能缩短BCI的校准时间,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梳理了近几年的EEG信号通道选择方法,对不同的通道选择方法与不同的分类算法的结合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 BCI中运动想象、P300等范式中常用的通道组合,并阐述了通道选择方法在不同范式中的应用场景,以期为实现更精准和更便携的BCI系统提供较有力的支持.

    脑电信号解码通道选择脑机接口

    医用高分子微针在非透皮局部给药中的研究进展

    李海艳韩宏娟王璐姚婧芝...
    406-412,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针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局部给药系统,因具有能够迅速穿透组织屏障、实现局部定点和靶向给药等优点,其应用也逐步扩展到非透皮的给药领域,可以为组织或器官的疾病或损伤提供快速、有效的治疗手段.经过文献检索发现医用高分子微针在非透皮给药的最新应用进展还缺乏归纳和总结,本文首先阐述了相关微针的制备材料及制造技术,接着对微针在非透皮给药领域中的典型应用进行了综述,主要涉及口腔、眼部、血管和心脏等组织或器官疾病的治疗及修复,最后总结现阶段微针在非透皮给药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以供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借鉴与参考.

    微针非透皮药物递送

    卷积神经网络在职业性尘肺病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瑜吴江伍东升
    413-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尘肺病在我国每年报告的新发职业病中居首位,影像学诊断目前仍是其主要的临床诊断方法之一.然而,人工阅片对医生水平要求较高,尘肺影像学分期诊断的判别难度大,而且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导致基层医疗机构出现误诊和漏诊.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可以实现尘肺病的快速筛查,以便辅助临床医生进行鉴别和诊断,提高诊断效能.作为深度学习的重要分支,卷积神经网络因具有局部关联、权值共享的特点,擅长处理图像分割、图像分类、目标检测等各种视觉任务,近年来已在尘肺病计算机辅助诊断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卷积神经网络(VGG、U-Net、ResNet、DenseNet、CheXNet、Inception-V3 和 ShuffleNet)在尘肺病影像学筛查诊断、分期诊断和病灶分割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文献回顾,旨在总结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优缺点及优化策略,为尘肺病影像学计算机辅助诊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尘肺影像学诊断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

    投稿指南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