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杜智

双月刊

1009-7090

SGLCTJ@163.com

022-24382234

300170

天津市河东区津塘路83号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Journal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Clin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一本连接临床与生物医学工程的综合性刊物。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已进入美国《化学文摘》(Chem Abstract)、俄罗斯《文摘杂志》(AJ of VINITI)等国际检索系统。本刊宗旨是以生物医学工程和临床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涵盖生物医学工程学及其相关的临床医学各学科,注重生物医学工程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研究和新技术、新经验、新成果的推广。以生物医学工程高起点为目标,以突出临床医学为特色,内容涉及医疗仪器、生物力学、生物材料、人工器官、生物控制、生物医学信息测量与处理等领域的研究,以及临床工程等方面。本刊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网上都能搜索到。杂志为大16开,64页,双月刊(每年单月2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采用中国知网系统的学术不端检索系统做稿件刊发前的比对,杜绝学术不端稿件发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Lenke 1型和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足底压力特征

    黄一鸣吴茂东赵秦苏清伦...
    193-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Lenke 1型和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者足底压力特征.方法 选择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0例AIS患者作为侧弯组,其中男性6例,女性14例;年龄10~18岁,平均年龄13.60岁;体质量32.70~71.80 kg,平均体质量 51.86 kg;身高 141.00~174.00 cm,平均身高 159.60 cm;身体质量指数(BMI)14.90~24.30 kg/m2,平均BMI 20.22 kg/m2;Lenke 1型7例,Lenke 5型13例;左侧弯14例,右侧弯6例.选择同时期的20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7例,女性13例;年龄10~18岁,平均年龄14.45岁;体质量45.00~66.80 kg,平均体质量53.94 kg;身高 155.00~173.00 cm,平均身高 162.30 cm;BMI 16.90~25.40 kg/m2,平均 BMI 20.48 kg/m2.分别测量 AIS患者凹、凸侧和健康人足部峰值压力(PP)、平均压力(MP)、总压力(SMF)和各个分区的压力百分比;计算双足对称性指数(SI);计算Cobb角同足底压力整体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侧弯组Lenke 1型和Lenke 5型AIS凹侧足底PP值大于凸侧和对照组[(1.93±0.27)N vs(1.69±0.30)N vs(1.68±0.23)N.P<0.05];凹侧足底的第一、二、三跖骨及足后跟外侧区的压力小于对照组[(10.96±2.50)% vs(14.56±4.51)%、(17.18±4.74)% vs(13.01±2.94)%、(15.00±8.26)% vs(3.84±3.90)%.P<0.05];侧弯组 SIPP、SIMP、SISMF均大于对照组(17.88±15.21 vs 9.41±7.55、21.69±7.97 vs 15.72±8.23、23.60±10.83 vs 14.09±8.36.P<0.05).结论 Lenke 1型和Lenke 5型AIS患者足底压力同健康人存在差异,行走时凹侧足底压力大于凸侧;AIS患者局部足底压力分布存在异常,应防止压力性溃疡的发生.AIS患者SIPP、SIMP、SISMF均大于健康人,AIS患者双侧足底压力对称性差异大于健康人.

    Lenke1型Lenke5型足底压力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基于伤椎高度、Cobb角评估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李忠尹祖昌闫菁辉王铁铸...
    198-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伤椎高度、Cobb角评估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技术研究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在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16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55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48.59岁;骨折节段,L137例,L2 23例,L11 21例,L12 35例.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均行椎弓根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上关节突外缘垂直线与横突平分线交点(Magerl法)定位椎弓根钉.观察组患者给予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钉.对比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矢状面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骨代谢、骨愈合、炎症反应、肿胀及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的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伤椎矢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伤椎矢状面Cobb角低于对照组[(9.8±2.9)°vs(13.5±3.0)°.P<0.05].术前、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高于观察组[(14.2± 3.4)%vs(8.6±2.2)%.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及骨钙素(BGP)指标均高于对照组[(219.23±6.34)μg/L vs(182.54±5.17)μg/L、(112.72±2.18)μg/L vs(93.67±2.69)μg/L、(7.52± 0.36)μg/L vs(4.21±0.14)μg/L.P<0.05].观察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L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指标均高于对照组[(107.58±4.25)μg/L vs(92.12±4.19)μg/L、(296.57±8.04)μg/L vs(237.28±7.82)μg/L.P<0.05].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IL-1)指标均低于对照组[(1.20±0.27)μg/L vs(1.52±0.51)μg/L、(1.06±0.14)μg/L vs(1.35±0.28)μg/L、(0.98±0.27)μg/L vs(1.19±0.42)μg/L.P<0.05].第 1天、第5天、第10天、第15天、第20天两组患者的肿胀程度及疼痛评分均逐渐降低,除第1天观察组肿胀程度高于对照组外[(3.88±0.54)分vs(3.31±0.43)分.P<0.05],其他不同时间对照组疼痛评分及肿胀程度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降低患者的伤椎高度、Cobb角,提高骨代谢,降低炎症反应、肿胀及疼痛程度,促进骨愈合,临床疗效显著.

    伤椎高度骨代谢Cobb角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技术胸腰椎骨折

    超前镇痛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孙逊孙家财葛迅陈正...
    205-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超前镇痛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单个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8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48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1.3岁;胸椎骨折38例,腰椎骨折4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超前镇痛组)40例和对照组(安慰剂组)40例,分别予注射盐酸布桂嗪注射液和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注射液).所有患者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并记录患者在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前、穿刺过程中、骨水泥推注过程中和术后6 h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动脉压、心率,以及两组手术时间、术中不良反应和术后患者满意度.结果 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动脉压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过程中及骨水泥推注过程中试验组VAS评分、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穿刺过程中:(3.56±0.87)分 vs(4.75±0.94)分、(96.25±7.42)mmHg vs(99.75±7.64)mmHg、(88.45±7.84)次/分 vs(90.42± 7.94)次/分;骨水泥推注过程中:(4.25±0.35)分 vs(5.16±0.45)分、(98.45±7.52)mmHg vs(102.66±8.65)mmHg、(94.78±7.58)次/分vs(98.44±7.45)次/分.P<0.05].术后6 h两组患者VAS评分、动脉压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47±5.80)min vs(39.18±6.30)min.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不良反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5%(35/40)vs 60.0%(24/40).P<0.05].结论 超前镇痛应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中疼痛,降低患者对手术疼痛恐惧,减少手术时间,保证患者安全,增加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超前镇痛经皮椎体成形术胸腰椎骨折临床研究骨质疏松老年人

    床旁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扩张钳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刘亮宋丽平吴亚婷毋少华...
    210-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床旁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扩张钳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黄河三门峡医院NCU收治的68例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21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3.04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0~27 kg/m2,平均BMI 23.79 kg/m2;有吸烟史41例,饮酒史44例;重症颅脑损伤13例,高血压脑出血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其他2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n=34)行PDT治疗,试验组(n=34)采用床旁多普勒超声引导下PDT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穿刺及气管插管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2.53±0.21)mL vs(3.29±0.46)mL,(10.25±2.06)min vs(11.31± 2.18)min](P<0.05).试验组一针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88.24% vs 64.71%,100.00% vs 88.24%)(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5.88% vs 29.41%)(P<0.05).结论 床旁多普勒超声引导下PDT可显著缩短NCU重症患者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提升一针穿刺成功率与置管成功率,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经皮扩张钳扩张气管切开术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床旁多普勒超声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时间分辨冷冻电子显微镜新方法

    214页

    TCD脑血流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指导血压调控的应用

    王彦李俊青郭全周刘红霞...
    215-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颅彩色超声多普勒系统(TCD)监测脑血流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指导血压个体化调控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40例拟行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男性74例,女性66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7.41岁;糖尿病10例,高血压12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Ⅱ级30例,Ⅲ级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为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段控制血压,研究组根据TCD脑血流参数指导调节血压.术中连续监测两组患者的有创动脉压力并对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进行监测.记录两组各个时刻点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及外周有创动脉收缩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统计术中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发生次数及术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中硝酸甘油、去甲肾上腺素用量低于对照组[(34.87±10.27)μg vs(48.56±6.92)μg、(15.97±4.54)μg vs(24.15±3.99)μg.P<0.05],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2.86%vs 19.40%.P<0.05).在T00、T0、T3和T4时,两组间Vm值和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 T1 和 T2 时,研究组Vm值和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T1:(38.87±6.19)cm/s vs(44.42±4.16)cm/s,(119.84± 8.12)mmHg vs(150.78±6.51)mmHg;T2:(29.46±4.58)cm/s vs(34.94±3.64)cm/s,(142.04±10.91)mmHg vs(152.23±5.84)mmHg.P<0.05].其中两组患者在 T2 时 Vm值显著下降[(29.46±4.58)cm/s vs(34.94±3.64)cm/s.P<0.05],收缩压值显著上升[(142.04±10.91)mmHg vs(152.23±5.84)mmHg.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14% vs 20.90%.P<0.05).研究组CEA后颈动脉超声心动图改变或术后再狭窄<50%、50%~69%和继发血栓形成的患者数明显少于对照组(2.86% vs 11.94%、2.86% vs 13.43%、1.43% vs 8.96%、0.00% vs 5.97%.P<0.05).结论 TCD监测颈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对CEA麻醉中血压的调控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实现血压个体化调控,提高血压调控准确率,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出现.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系统术中监测脑血流血压个体化调控

    解析出FAM122A和ARPP19与磷酸酶PP2A:B55结合在一起时的三维结构

    220页

    HR-MRI评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脑缺血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影响

    施笑蕊张小玲汤敏李玲...
    221-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评估不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脑缺血患者颅内动脉斑块易损特征的影响.方法 选择因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而入院的患者216例,其中男性164例,女性52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57.28岁;吸烟史98例,饮酒史55例;高血压153例,糖尿病67例,冠心病19例,高脂血症62例.根据血浆Hcy水平分为正常、轻度升高、中重度升高3组.用HR-MRI评估颅内斑块易损特征.二元逻辑回归或多重线性回归用以分析血浆Hcy水平与颅内斑块强强化、斑块内出血及管腔狭窄的相关性.结果 21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其中血浆Hcy正常95例,血浆Hcy轻度升高86例,血浆Hcy中重度升高35例.3组间斑块强强化、斑块内出血的患病率和狭窄程度呈增加趋势[斑块强强化:42.1%(40/95)vs 67.4%(58/86)vs 71.4%(25/35);斑块内出血:6.3%(6/95)vs 7.0%(6/86)vs 20.0%(7/35);管腔狭窄率:62.88% vs 68.05% vs 76.10%.P<0.05].调整临床变量(包括年龄、性别、饮酒、吸烟、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后,与血浆Hcy正常组相比,血浆Hcy中重度升高是颅内斑块强强化[比值比(OR)=3.647,95%可信区间(CI)1.491~8.926,P=0.005]及斑块内出血(OR=4.298,95%CI 1.155~15.994,P=0.030)的独立预测因子.血浆Hcy轻度升高也与斑块强强化(OR=3.188,95%CI 1.676~6.066,P<0.001)独立相关.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显示血浆Hcy升高与管腔狭窄率(B=0.320,β=0.192,P=0.006)呈正相关.结论 血浆Hcy不同程度升高可能作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Hcy中重度升高可能导致斑块易损程度进一步恶化,应在临床管理中更积极的干预.

    同型半胱氨酸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易损斑块

    GPCR-neuropeptide轴通过促进细菌感染期间的替代性极化来抑制嗜中性粒细胞的过度活跃

    227页

    反极性梯度-复合灵敏度编码扩散加权成像改善颅脑扫描图像质量的价值

    陆璐瞿航孙其安何玲...
    228-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结合反极性梯度(RPG)-复合灵敏度编码(MUSE)扩散加权成像(DWI)较单次激发平面回波(SS-EPI)DWI颅脑成像的图像质量.方法 选择2022年5月至6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行颅脑MRI检查患者32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25~86岁,中位年龄57岁.均行横断面T2体液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RPG-MUSED及SS-EPI、DWI扫描.对两组DWI图像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价.主观评价由2名放射诊断医师按照5分制量表分别对组织结构(眼球、视神经、颞叶、小脑、脑干)的显示、磁敏感伪影、图像几何失真程度及整体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客观评价指标包括两组DWI图像的信噪比(SNR)和Dice相似性系数(DSC).结果 两组DWI图像在组织结构(眼球、视神经、颞叶、小脑、脑干)的显示、磁敏感伪影、图像几何失真程度及整体图像质量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PG-MUSE组图像的主观评分显著高于SS-EPI组[磁敏感伪影:4.0分(4.0,4.0)vs 3.0分(2.0,3.0);图像几何失真:4.0分(4.0,4.0)vs 3.0分(2.5,3.0);整体图像质量:4.0分(4.0,4.0)vs 3.0分(2.0,3.0)].两组DWI图像间SNR、DS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PG-MUSE 组显著高于 SS-EPI 组[SNR:颞叶 247.05(151.55,412.37)vs 122.65(152.10,409.02);小脑 298.88(195.37,580.72)vs 173.25(140.97,206.73);脑干 253.70(165.07,467.04)vs 141.09(107.01,166.80);DSC:0.94±0.15 vs 0.86±0.33].结论 RPG-MUSE能够显著改善磁敏感伪影和图像的几何失真变形,提高颅脑DWI图像质量.

    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复合灵敏度编码图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