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杜智

双月刊

1009-7090

SGLCTJ@163.com

022-24382234

300170

天津市河东区津塘路83号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Journal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Clin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一本连接临床与生物医学工程的综合性刊物。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已进入美国《化学文摘》(Chem Abstract)、俄罗斯《文摘杂志》(AJ of VINITI)等国际检索系统。本刊宗旨是以生物医学工程和临床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涵盖生物医学工程学及其相关的临床医学各学科,注重生物医学工程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研究和新技术、新经验、新成果的推广。以生物医学工程高起点为目标,以突出临床医学为特色,内容涉及医疗仪器、生物力学、生物材料、人工器官、生物控制、生物医学信息测量与处理等领域的研究,以及临床工程等方面。本刊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网上都能搜索到。杂志为大16开,64页,双月刊(每年单月2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采用中国知网系统的学术不端检索系统做稿件刊发前的比对,杜绝学术不端稿件发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AGiC技术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的应用

    李琦龙徐文娟何玲高水生...
    497-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一站式弛豫定量(MAGiC)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3例pSS女性患者(pSS组),年龄29~81岁,平均年龄53。85岁;病程1~14个月,平均病程6。5个月。同期选择25例女性健康志愿者(健康组),年龄26~84岁,平均年龄50。19岁,无pSS相关病程。对所有受试者双侧腮腺进行常规序列和MAGiC序列扫描,通过后处理获得腮腺组织的MAGiC定量图谱并测量所有受试者腮腺的T1均值、T2均值、质子密度(PD)均值。利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腮腺组织T1均值、T2均值、PD均值组内和组间测量的一致性。比较pSS组与健康组之间各均值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各均值对pSS的诊断效能,应用DeLong检验比较各均值诊断效能的差异。结果 观察者组内和组间测量均值的一致性均较好(r>0。9)。pSS组T1均值和T2均值均高于健康组[(711。17±90。30)ms vs(615。58±60。66)ms、(89。92±10。69)ms vs(77。88±6。69)ms。P<0。05],pSS 组与健康组间 PD 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0,P=0。129)。ROC曲线显示T1均值、T2均值及PD均值诊断pSS的AUC值分别为0。827、0。842、0。614,三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0%、81。2%,76。0%、84。3%,80。0%、50。0%,三者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704~0。915、0。721~0。925、0。476~0。740,约登指数分别为 0。612、0。603、0。300,三者的截断值分别为 650 ms、82 ms、83 pu。T1均值和T2均值之间AU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于PD均值(P<0。05)。T1均值联合T2均值诊断pSS的AUC值、灵敏度、特异度、95%CI、约登指数分别为0。935、100。0%、78。1%、0。837~0。983、0。781,均明显高于T1均值、T2均值、PD均值(P均<0。05)。结论 MAGiC技术可应用于鉴别pSS,且腮腺组织的T1均值、T2均值皆有一定的诊断效能,二者联合可以为pSS的MRI影像诊断提供更高的诊断价值。

    干燥综合征腮腺磁共振成像MAGiC定量MRI

    通过从头设计蛋白调控人类干细胞形成新血管

    502页

    基于光学表面监视系统的乳腺癌放射治疗定位质控

    王东东张卓胡越峰金明信...
    503-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将光学表面监视系统(OSMS)用于乳腺癌的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定位环节的质量控制,探索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海南省肿瘤医院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女性乳腺癌患者60例,年龄27-71岁,平均年龄46。1岁(标准差9。91岁);手术治疗方式,保乳术后放疗26例,乳腺全切术后放疗34例;肿瘤部位,左乳43例,右乳17例。根据是否行OSMS质控,分为试验组29例(定位过程中加入OSMS质控)和对照组31例(未加入OSMS质控)。试验组定位完成后,增加OSMS重复性监测环节,通过OSMS测量患者重复摆位的平移误差和旋转误差,并依据测量结果对固定装置进行调整;对照组不加入OSMS辅助,按照科室定位流程,常规定位。在后续的放射治疗过程中,采集摆位影像,记录两组患者的位置偏差数据。分析两组的摆位偏差。结果 试验组摆位偏差总体偏小。在Z方式(腹背方向)及总偏差上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56±0。286)cm vs(0。192±0。406)cm、(0。474±0。237)cm vs(0。661±0。299)cm。P<0。01]。试验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均偏小,在X方向(左右方向)和Z方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计算得到的计划靶区(PTV)外放边界也更小。试验组摆位误差在X、Y、Z方向上分布区间更加集中在小误差(≤0。3 cm)范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OSMS的乳腺癌放疗定位安全有效,可以识别出重复性差的治疗体位和标记点,帮助提高放疗定位质量。

    OSMS质控乳腺癌体位固定摆位误差

    Compass验证系统在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计划验证中的应用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郑倩倩曹婧曲荣荣王子红...
    509-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Compass三维验证系统对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进行剂量验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进行分类分析。方法 选择乳腺癌保乳放射治疗女性患者20例,年龄45~74岁,中位年龄59岁;侧别,左侧10例,右侧10例。用Compass系统进行计划剂量验证,包括独立核算验证和实测重建剂量验证;将Monaco计划系统蒙卡算法计算的剂量(MCD)、Compass卷积/超分割算法独立核算剂量(CCD)和Compass实测重建剂量(CRD)三者之间两两剂量验证结果进行两两比较(CCD-MCD、CRD-CCD、CRD-MCD),比较参数包括靶区剂量最大限值10%生成区域的γ结果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结果。结果 CRD-MCD与CRD-CCD的γ通过率和平均γ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5。23±2。38)%vs(96。33±2。72)%、(94。78±2。56)%vs(95。97±2。95)%、0。41±0。04 vs 0。37±0。04、0。42±0。04 vs 0。38±0。04。P<0。05],CRD-MCD与CCD-MCD的γ通过率和平均γ值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95。23±2。38)%vs(99。29±0。46)%、(94。78±2。56)%vs(99。26±0。46)%、0。41±0。04 vs 0。26±0。03、0。42±0。04 vs 0。27±0。03。P<0。05],CRD-CCD 与CCD-MCD的γ通过率和平均γ值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96。33±2。72)%vs(99。29±0。46)%、(95。97±2。95)%vs(99。26±0。46)%、0。37±0。04 vs 0。26±0。03、0。38±0。04 vs 0。27±0。03。P<0。05]。计划肿瘤靶区(PGTV)的D%%和计划靶区(PTV)的Dmean、健侧乳腺的Dmean、V5和患侧肺的V20、V30的剂量体积相对偏差在CRD-MCD与CRD-C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1。27)%vs(2。60±1。05)%、(2。84±0。55)%vs(2。55±0。71)%、(-11。15±7。87)%vs(-18。29±7。91)%、(-1。45±5。45)%vs(-2。76±3。83)%、(-0。85±0。36)%vs(-0。65±0。23)%、(-0。56±0。37)%vs(-0。38±0。27)%。P<0。05]。PGTV 的 P98%、D2%、Dmean,PTV 的D98%、D2%、Dmean,心脏的Dmean、健侧乳腺的 Dmean、V5,健侧肺的 V5 和患侧肺的v5、V20V30的剂量体积相对偏差在CRD-MCD与CCD-MC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1±1。27)%vs(-0。51±0。54)%、(2。86±1。22)%vs(-0。002±0。92)%、(2。63±0。75)%vs(-0。19±0。40)%、(2。17±0。82)%vs(0。38±1。01)%、(2。81±0。95)%vs(-0。17±0。70)%、(2。84±0。55)%vs(0。29±0。43)%、(-17。39±7。79)%vs(0。87±3。30)%、(-11。15±7。87)%vs(9。27±4。87)%、(-1。45±5。45)%vs(2。01±1。30)%、(-0。24±0。80)%vs(0。01±0。04)%、(-4。60±0。87)%vs(0。27±0。59)%、(-0。85±0。36)%vs(-0。21±0。21)%、(-0。56±0。37)%vs(-0。22±1。34)%。P<0。05]。PGTV 的D98%、D2%、Dmean,PTV的D98%、D2%、Dmean,心脏的Dmean、健侧乳腺的 Dmean、V5,健侧肺的V5和患侧肺的v5、V20、V30的剂量体积相对偏差在CRD-CCD与CCD-MC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60±1。05)%vs(-0。51±0。54)%、(2。88±1。12)%vs(-0。002±0。92)%、(2。83±0。68)%vs(-0。19±0。40)%、(1。81±0。90)%vs(0。38±1。01)%、(2。87±0。82)%vs(-0。17±0。70)%、(2。55±0。71)%vs(0。29±0。43)%、(-18。10±7。40)%vs(0。87±3。30)%、(-18。29±7。91)%vs(9。27±4。81)%、(-2。76±3。83)%vs(2。01±1。30)%、(-0。25±0。81)%vs(0。01±0。04)%、(-4。90±1。03)%vs(0。27±0。59)%、(-0。65±0。23)%vs(-0。21±0。21)%、(0。38±0。27)%vs(-0。22±1。34)%。P<0。05]。结论 不同算法在高剂量区、低剂量区和肺等组织密度比较大或者含空腔的组织中计算精度偏差更加显著;机器的稳定性状态对剂量差异亦有影响。

    Compass乳腺癌保乳放疗三维剂量验证蒙卡算法卷积/超分割算法

    Monaco计划系统中Conformality函数对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的影响

    郗旺赵媛媛王小秋陈晓南...
    515-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onaco计划系统中Conformality函数的不同参数值对计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15例宫颈癌患者,年龄46~74岁,中位年龄51岁。分别采用Conformality函数参数值为0。25、0。50、0。75、1。00,以及不加函数设计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评估靶区及危及器官(OAR)剂量学参数和20 Gy、30 Gy、40 Gy等剂量线的体积和计划执行效率。结果 不同Conformality函数参数值计划的靶区剂量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formality函数参数值为0。25时,靶区的Dmax、Dmin、Dmean与不加函数的增减幅度分别为2。45%、-0。96%、1。48%,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增加0。05、0。04。当Conformality函数参数值>0。50时,CI、HI基本无改变。小肠、结肠、左右股骨头的剂量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 Conformality 函数参数值为 0。25 时,直肠的 V30、V0[(81。80±7。74)%、(63。44±10。23)%]、膀胱 V30、V40[(78。82±5。69)%、(56。40±9。33)%]、正常组织 V20、V30、V40的体积[(6 137。64±622。88)cm3、(2 903。55±221。08)cm3、(1 862。93±112。81)cm3]最低。Conformality函数在不同参数之下,膀胱、直肠V30、V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onformality函数参数值增大机器参数值随之减小,机器跳数(MU)、控制点个数(CP)、执行时间(DT)在各Conformality函数参数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宫颈癌在Monaco计划系统中恰当使用Conformality函数设计计划可以提高计划质量,参数值设置在0。25~0。75为宜。综合剂量学参数及计划执行效率,推荐使用 0。50。

    Monaco计划系统宫颈癌Conformality函数剂量学

    吸湿排汗可穿戴生物医学电子设备被研发出来

    520页

    CT观察下胫腓联合分离闭合复位与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

    申军国王亚刘娜宋晓杰...
    521-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CT下胫腓联合分离闭合复位与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收治的单纯性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77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4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2。54岁;骨折病程1~5d,平均骨折病程2。87 d;跌落摔倒17例,重物砸伤16例,道路交通44例。患者均接受闭合复位治疗(保守治疗),并行CT检查。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获取下胫腓联合CT相关参数(胫腓骨中心距离、胫腓骨间隙宽度、胫腓骨前缘距离),以及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不同类型患者各指标差异,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下胫腓联合CT相关参数与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77例患者中,旋前外旋型45例,外展型20例,旋后外旋型12例。复位治疗后12个月,3组患者胫腓骨中心距离、胫腓骨间隙宽度、胫腓骨前缘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分均高于93分,优良率均高于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12个月后,胫腓骨中心距离、胫腓骨间隙宽度、胫腓骨前缘距离分别与Baird-Jackson评分呈负相关性(r=-0。649、-0。745、-0。716,P<0。001)。结论 CT检查可清晰显示不同类型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解剖特点,CT测量下胫腓联合解剖结构数值与踝关节功能存在相关性,可指导临床闭合复位治疗及预后评估。

    CT下胫腓联合分离闭合复位踝关节功能相关分析

    利用长读RNA测序技术识别出了阿尔兹海默病中的关键基因表达特征

    526页

    基于影像学模型对膝内翻骨性关节炎患者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

    张玥朱慧许亚春
    527-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多体位X射线影像学定量参数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辅助诊断膝内翻骨性关节炎(OA)患者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年于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首次诊断为单侧膝内翻OA患者108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46例;年龄51~81岁,平均年龄66。6岁(标准差9。7岁);病变部位左侧54例,右侧54例。根据术前Lachman试验和MRI检查结果将其分为ACL完整组和缺陷组。所有患者接受膝关节前-后(AP)站立位、侧位和臀部到脚踝AP站立位X射线标准化检查,测量胫骨近端最大磨损点到胫骨前缘的距离比值(MWPPT%)、胫骨脊柱征(TSS)、冠状胫股半脱位(CTFS)、髋-膝-踝角(HKA)、机械近端胫骨角(mPTA)、机械外侧远端股骨角(mLDFA)和胫骨解剖轴与胫骨平台的夹角(即胫骨后倾角,PTS)。结果 108例患者中,缺陷组31例和ACL完整组77例。缺陷组与完整组比较,MWPPT%、CTFS、HKA 和 PTS 均显著增加[(58。6±6。6)%vs(46。5±6。3)%、(6。3±1。7)mm vs(5。1±1。3)mm、(10。5±3。6)° vs(7。2±2。6)°、(10。6±1。5)° vs(8。7±1。2)°。P均<0。001]。MWPPT%[比值比(OR)=1。526,95%可信区间(CI)=1。234~1。902,P<0。001]、HKA(OR=1。302,95%CI=1。112~1。756,P<0。001)和 PTS(OR=2。232,95%CI=1。568~2。658,P<0。001)升高均是膝内翻OA患者ACL损伤的强效预测因子。MWPPT%、HKA和PTS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均大于0。856,提示重复性良好。建立列线图模型后,总分220分。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诊断ACL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9(95%CI=0。876~0。976,P<0。001)显著高于MWPPT%、HKA和PTS单独诊断,MWPPT%、HKA和PTS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52。9%、8。8°和9。4°。结论 术前Lachman试验和MRI检查能够有效评估术中ACL状态。根据多体位X射线测量获得的MWPPT%、HKA和PTS能够有效预测OA患者ACL损伤情况,且由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较单一指标有更高的诊断效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潜力。

    膝内翻骨性关节炎前交叉韧带影像学列线图模型

    DEB-TACE对比传统TACE治疗不同BCLC分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侯贺斌陈鹏刘平平盖伟...
    53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DEB-TACE)与传统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TACE)治疗不同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患者,其中男性75例,女性27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7。85岁;身体质量指数18。2~26。7 kg/m2,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2。58 kg/m2;Child-Pugh分级,A级53例,B级49例;肿瘤直径4~13 cm,平均肿瘤直径8。22 cm;BCLC分期A期52例,B期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1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TACE治疗,观察组采用DEB-TACE治疗,比较两组不同BCLC分期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肿瘤标志物水平[α-L-岩藻糖苷酶(AFU)、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Dickkopf-1(DKK1)、胸苷激酶1(TK1)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6个月、12个月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B期患者疾病控制率(79。17%)较对照组B期(50。00%)高(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B 期患者血清 AFP、CEA、AFU、GP73、DKK1、TK1 水平较对照组 B 期患者低[(96。85±8。20)μg/Lv5(106。73±7。96)µg/L、(17。57±2。69)μg/L vs(19。93±3。08)μg/L、(48。26±6。48)U/L vs(54。22±8。02)U/L;P<0。05。(89。63±11。25)μg/L vs(98。48±13。26)μg/L、(2。72±0。61)μg/L vs(3。26±0。75)μg/L、(4。27±0。95)pmol/L vs(5。03±1。08)pmol/L;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A期、B期患者血清ALT、AST水平较对照组低[A期:(40。32±9。25)U/L vs(46。86±11。17)U/L、(52。69±7。65)U/L vs(59。78±8。77)U/L;B 期:(49。27±10。33)U/L vs(56。75±9。68)U/L、(65。07±10。76)U/L vs(73。15±13。53)U/L。P<0。05];观察组肝功能损伤发生率较对照组低(3。92%vs 17。65%。P<0。05);两组6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12个月生存率较对照组高(78。43%vs 58。82%。P<0。05);BCLC分期为A期患者:两组疾病控制率、治疗后3个月血清AFP、CEA、AFU、GP73、DKK1、TK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BCLC分期为A期患者,采用传统TACE与DEB-TACE治疗效果接近,但可明显降低肝功能损伤;对于BCLC分期为B期患者,采用DEB-TACE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在降低肿瘤标志物、减轻肝损伤、调节血清GP73、DKK1、TK1水平和延长生存时间方面更具优势。

    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CalliSpheres载药微球肝癌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