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塑性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塑性工程学报
塑性工程学报

陆辛

双月刊

1007-2012

sxgcxb@263.net

010-62912592/82415079

100083

北京学清路18号北京机电研究所708室

塑性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分会、北京机电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刊物,其宗旨是活跃本专业学术思想,提高本专业学术理论,强化本专业学术交流,为不断提高我国塑性工程基础水平,确立我国塑性工程界在世界科技阵容中的地位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成分780MPa级高强双相钢成形性能对比分析

    张伟刘华赛桑贺李春光...
    171-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不同成分高强双相钢HC420/780 DPD+Z开展了性能对比分析.首先,在常规C-Si-Mn化学成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微合金元素或改变原有化学成分含量形成了3种同强度级别的材料,对3种材料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基于液压成形试验机对3种材料的成形极限曲线进行了对比,并与3种理论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对3种材料的扩孔性能和折弯性能进行了对比;基于AutoForm搭建了某车型纵梁零件成形过程仿真模型,分析了3种材料的应变分布;通过折弯性能验证材料是否满足纵梁的成形需求.结果表明,对于增加微合金元素的材料,其组织得到明显细化,马氏体呈现出弥散细小的状态,材料的拉延能力增强;对于高碳含量的材料,其C和Cr元素的含量提高,Si元素含量降低,有明显的带状马氏体组织,晶粒尺寸增大,材料的塑性应变比r值增大;根据成形极限曲线可知,微合金成分材料的平面主应变最大,约为0.175,扩孔率最高,达到26.2%,90°折弯极限圆角半径优于其他两种材料,应用纵梁零件的开裂风险最小;高碳含量材料的平面主应变最小,约为0.133;常规成分材料的扩孔率最低,仅为13.0%,折弯性能也最差;微合金元素材料具有良好的拉延和弯曲综合成形性能,而高碳含量可以明显提升材料的折弯和扩孔性能.

    化学成分高强度双相钢成形性能成形极限曲线扩孔率

    H形钢梁弯曲滞回性能研究与数值模拟优化

    田亚峰苏鹏勋董军伟
    179-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完善H形钢梁在纯弯曲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的研究,对2类截面的H形钢梁增加一个多周滞回加载制度下的拟静力试验.此加载制度下的目标耗能量与此试件等幅升幅加载制度下达到峰值荷载时的总耗能量相等,因此对该试件的破坏模式、累积损伤和耗能规律进行分析,验证了原设想中存在的不影响滞回耗能的阈值低于0.02rad.同时进行了有限元对比分析,对此试验已有模型进行了精细化处理.有限元分析中利用热塑性方法模拟了试件焊接残余应力的变化过程,从而在模型加载过程中引入残余应力的影响,使试件的初始刚度、翼缘局部屈曲发生的时刻、极限荷载后刚度退化有显著改善.

    局部屈曲纯弯曲H形钢梁滞回有限元

    不同温度下6061特厚铝板厚向拉伸性能研究

    缑瑞宾贾盛康于敏石文可...
    188-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20~250℃下,对厚度为212mm的6061铝合金板进行了拉伸试验,研究了温度和厚度对6061铝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板材的强度沿厚度方向呈线性递减变化规律,表明其沿厚度方向存在不均匀性特征,但取样方向和温度对厚向强度的非均匀分布程度影响很小;在20~250℃下,6061铝合金拉伸性能对温度的敏感性高,在150 和 250℃下,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与 20℃下相比分别下降了 18%和 45%;在相同温度下,6061 铝合金沿厚度方向的伸长率基本没有变化,但随着温度的增加,其伸长率有明显增大的趋势,且在150℃下,伸长率增大至20℃的80%左右.采用线性拟合方法构建了6061 铝合金强度的"温度-距离"双参数评价模型.

    6061铝合金厚向不均匀性拉伸性能

    T6热处理对多向锻态VWZ113K稀土镁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车鑫段兴旺江东辛向前...
    198-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多向锻造Mg-11Gd-3.6Y-2Zn-0.6Zr稀土镁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及室温拉伸实验分析了T5 和T6 热处理工艺对多向锻态稀土镁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T5 热处理后合金为混晶组织,晶界分布有大尺寸长周期堆垛有序(LPSO)结构强化相,合金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伸长率分别为241 MPa、357 MPa及 13.0%;在T6 热处理中,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静态再结晶逐渐形核并长大,促进了组织均匀性提升;但晶粒长大会消耗位错并降低位错强化效应;同时,升温加速了LPSO结构强化相回溶,晶界LPSO结构强化相变得更加细小弥散,促进了弥散强化作用;此外,固溶温度升高还会导致晶粒择优长大,促进织构强化;430℃、8 h+225℃、16 h是最佳热处理工艺,合金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伸长率分别可达 302 MPa、398 MPa及 11.5%;多种强化机制均衡作用促使合金强塑性协同提升.

    稀土镁合金多向锻造热处理微观组织强化机制

    层合多孔结构拉剪力学行为分析

    李旺斐邓庆田许爽李新波...
    208-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层合多孔拉剪结构,考虑孔隙率、胞元铺设角度、胞元孔型及复合层数对结构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实验和有限元仿真计算研究了平面多孔结构的力学性能和破坏形式.结果表明,孔隙率越小,单双层结构抗拉剪性能越大,双层模型增强幅度也越大;多孔结构胞元铺设角度为 15°时具有更好的塑性变形和抗拉剪性能;正六边形孔型的塑性变形较好,正方形孔型的抗拉剪力较强;多层结构可以增强抗拉剪强度,层合多孔结构裂纹由单层模型发生脆性断裂的裂纹耦合而成.

    层合结构多孔结构PLA材料拉剪试验

    内嵌负泊松比型耦合蜂窝结构的共面冲击响应

    李锐李成兵李仁富胡丽萍...
    224-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蜂窝结构共面的力学性能,引入了内凹负泊松比结构,并将其内嵌到传统六边形蜂窝共面孔隙内,复合成一种新型内嵌负泊松比型耦合蜂窝结构.利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内嵌负泊松比型耦合蜂窝结构的共面在不同冲击速度作用下的冲击响应特性和能量吸收能力.结果表明:耦合蜂窝结构的变形模式受到冲击速度和耦合角的影响;耦合蜂窝结构冲击端和固定端的名义应力-名义应变曲线与其变形模式和耦合角有关,且耦合角越大,名义应力水平越低;耦合蜂窝结构的平台应力和比吸能均随着耦合角的增大而减小,在高速冲击时,其平台应力降低 2%~9%,比吸能降低 7%~20%;相对密度影响耦合蜂窝结构的平台应力和能量吸收能力.

    耦合蜂窝结构动态响应平台应力能量吸收